1175081_466590746781143_1017443411_n  

 

二、

 

云何受受陰?謂六受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是名受受陰。復次,彼受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

 

云何想受陰?謂六想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想乃至意觸生想,是名想受陰。復次,彼想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

 

云何行受陰?謂六思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思乃至意觸生思,是名行受陰。復次,彼行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

 

云何識受陰?謂六識身。何等為六?謂眼識身乃至意識身,是名識受陰。復次,彼識受陰是無常、苦、變易之法。【契經 五陰誦】

 

這是佛陀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這四無色陰:四無色陰的活動,全是仗著感官接收資訊而運作。會生起感受總是因為看到、聽到某些境界而觸景生情,想像、思慮、辨認都一樣,沒有不須其他條件而能獨立存在的精神作用:應屆畢業生在驪歌響起時,不禁生起依依離情。這種情感並非潛伏在生命中的一種元素,而是被環境的氣氛所挑起的,一個沒有就學經驗的人,自然無從體驗同窗好友即將各奔前程的心情。

 

眾生所有的精神活動,都得藉由資訊的刺激而推動,沒有所謂‘本具自性’或‘靈魂’之類的精神主體存在。至於為什麼每個人、每個眾生都有不同的風格、性向、氣質?那是因為遇到境界時,大家的受、想、行、識都各自呈現不同的隨機反應。

 

何以稱為身?在經典裡,除了眼、耳、鼻、舌、‘身’、意六入處,及‘身’、口、意三業中的‘身’特別指色身,其餘提到的‘身’辭義相當於白話文中的生命。眾生除了將身體看作是生命之外,也將這受、想、行、識四種精神作用都認為是生命:護子情深的母親將親情(受受陰)視為生命、藝術家將創作(行受陰)視為生命。或者有人認為守財奴將金錢視為生命,其實守財奴所執取的是金錢的價值,只要是符合相當的價值,將錢換作房地產或有價證券,愛著的程度仍是一般無二。價值是識受陰的辨識功能所賦予的,所以實際上守財奴視為生命的是識受陰不是金錢。

 

唯獨五受陰能令眾生視為生命,若有其他事物令眾生珍重萬分,那也是由於五受陰賦予它們特殊的意義,終究不脫對五受陰的執取。五受陰不僅令眾生視若性命,事實上生命根本就是由五受陰組成。試想:倘若短缺了五受陰,可還能成為生命?可還有靈性?

 

因為四無色陰的運作全靠六根接收資訊所引發,再加以此四無色陰同屬眾生的生命,因此佛陀以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識身來形容四無色陰的特性。

 

有時,佛陀提到四大所成身,指的便是色受陰,和四無色陰一樣,它也是生命的一部份,但它不同於四無色陰,色受陰非由感官接收訊息所引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所以它不稱為六色身,而稱為四大所成身。之所以將身體稱為色受陰,是點出它屬於物質的特性,它屬於色界,有可分解的性質,不同於無形無質的受、想、行、識四無色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