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5944_686071518147234_8907769492288724031_n

 

 

【第五覺支:輕安】


大部分人的心無時不處在不安的狀態——心東奔西跑,就如強風中的旗子啪噠啪噠地飄動著,又如一堆被丟進石頭而四處飛散的灰燼,當中沒有清涼或平靜,沒有寂靜與安詳。這種掉舉或散亂的心或許可稱為「心的漣漪」,使人聯想到風吹動時的水面。掉舉生起時,心的波浪或漣漪便會顯現。


即使這散亂的心變得專注,這種專注仍與掉舉有關,就好似家中生病的成員會把焦躁與不安傳染給其他家人一樣。相同地,掉舉對其他同時生起的心法有很強的影響,它一出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快樂。


心一散亂,便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開始會根據一時的興致或奇想來行動,而未正確地思考這是否為善行。就因為這不加思考的心,我們會發現自己做出不恰當的言行,而導致悔恨、自責,甚至產生更多的不安。「我錯了!我不該那樣說,要是開口前多想想就好了。」當心受到悔恨與遺憾侵襲,便不可能獲得快樂。


輕安覺支在掉舉與悔恨不存在時生起。巴利語passaddhi(輕安)意指清涼的寧靜,心的清涼與平靜只有在心的不安或活動靜止時,才會產生。現今這個世界中,人的內心有不少痛苦,許多人依賴藥物、鎮定劑或安眠藥來讓心輕安愉悅。


年輕人在極度不安時,常會嘗試藥物來渡過生命的這個階段,不幸的是,他們會發現藥物如此令人愉悅,以致最後上了癮,這實在是太可悲了。從禪修而來的平穩的寧靜,遠勝於任何藥物或外在物質所能提供的。當然,禪修的目標比寧靜更為高遠,但寧靜與輕安仍然是走在這條筆直的佛法正道上的利益。


◎特相──使身心輕安


輕安的特相是使身心平靜,讓不安靜止、安定下來。


◎功能──拔除心中的熱


輕安的功能是拔除或鎮伏心中由於掉舉、散亂或悔恨所生起的熱。當心受到這些不善法的攻擊,就會變得灼熱,猶如著火一般。心的輕安澆熄此熱,而以清涼與自在的特質取代。


◎現起──安定


輕安的現起是身心的安定,行者可輕易地觀察出,輕安的心如何為身心帶來極大的寧靜與安寧。


你一定很熟悉缺乏輕安的狀態,總是有想要移動、起身或做些什麼的衝動。身體亂動著,心則焦躁地飛來衝去。當這些都停止了,心中不再有漣漪,只有平緩與平靜的狀態,動作變得溫和、平順而優雅,你幾乎可以不動地坐著。


輕安覺支必定隨著前一者——喜覺支而生起,最強的喜——遍滿喜,又特別會帶來強有力的輕安。遍滿喜充滿全身後,會覺得一點也不想動,更別說去打擾心的平靜。


據說佛陀在解脫之後,花了四十九天在享受覺悟的成就,他在七個不同的地方,以某個姿勢各維持了七天,藉著進出所圓成的果證,來享受覺悟的成就。由於充滿法喜(Dhamma pIti)——他整段時間全身都浸淫在安樂中,因此不想移動,甚至無法完全閉上雙眼,維持著全開或半開的狀態。你也能在很強的喜生起時,經驗眼睛不自覺地睜開的情況,你也許試著閉上,但眼睛又飛快打開,最後決定睜眼繼續禪修,如果你有這種經驗,也許便能明白佛陀的快樂與法喜是多麼的廣大!


◎近因──如理作意


根據佛陀所說,生起輕安的方法是要透過如理作意。更具體地說,是有智慧地將注意力導向發展善念、善心,更重要的是與禪修有關的心法,輕安與喜便因之而生。

◎發展輕安覺支的七種方式


註釋家們指出七種生起輕安的方法。


(一)適當的食物


第一個方法是要食用適當且營養的食物——滿足需要與適當此二原則的食物。如你所知,營養非常重要,飲食不必精製,但應當供給身體所需。如果食物不夠營養,以致體力不足,禪修便無法進步。食物同時要適合個人,如果某些食物會引起消化不良,或是真的不喜歡這些食物,你也無法修行,反而會覺得不舒服,一直渴望想吃的食物。


我們可以從佛陀的時代汲取教訓。有位非常有錢的商人與女居士,他們在佛陀教化的地區中,是大部分宗教盛會的領導者與主辦人。不知什麼緣故,除非他們參與計畫並主辦密集禪修或其他活動,不然事情總是無法順利進行。他們成功的祕訣,便是掌握需要與適當的原則。他們總是煞費苦心地找出請來應供的僧尼或行者的需要,也會找出什麼才是適合他們的食物。也許你可以回想,在吃了自己需要、想要且合宜的食物後,會發現自己的心變得平靜且專注。


(二)良好的氣候


生起輕安的第二個方法,是在氣候良好的環境禪修,你才會覺得舒適且適於修行。人各有偏好,然而,不論偏愛什麼,還是可利用電扇與電熱器,或輕薄與厚重的衣物來適應不同的天氣。


(三)舒適的姿勢


第三個培養輕安的方法,是採用舒適的姿勢。在修習毗婆舍那時,我們通常坐著或行走,對初學者而言,此二者是最好的姿勢,舒適並不意味著放逸!躺下或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便算是放逸的姿勢,除非你身上有病,而不得不如此。無有支撐地坐著或行禪,你需要某種程度的身精進以避免跌倒,但在放逸的姿勢中沒有這種精進,便容易打瞌睡,心也會變得鬆懈且安逸,不久就鼾聲大作了。


(四)不過度熱衷,也不懶散


第四個生起輕安的方法,是在修行時維持平衡的精進。你不應過度熱衷或懶散,如果把自己逼得太緊,就會錯過所緣而變得疲倦;若太懶散,就無法有長足的進步。過度熱心的人就如急於攻上山頂的人,他們爬得非常快,但由於山勢陡峭,必須經常停下來休息,最後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到達山頂。相反地,懶散、怠惰的人就如蝸牛在爬一樣,遠遠地落後。


(五)遠離粗暴之人;(六)選擇閑靜溫雅之友


遠離壞脾氣、粗暴或無情的人也有助於輕安。如果同伴脾氣壞,總是對你生氣、責罵你,你顯然永遠無法達到心的寧靜。與身心皆平靜安詳的人交往會變得更輕安,也是顯而易見的。

 

(七)使心向於寧靜


最後,如果你持續地使心向著修行,希望達到輕安與寧靜,便能實現這個目標。如果你警覺地保持靈動活潑的「念」,輕安覺支便會自然生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