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665_527022997345596_1530013664_n

五、念 死

精勤不死道,放逸趣死道,精勤者不死,放逸如已死。這偈頌是世尊在《法句經》(第21頌)中所說的話。精勤的人不會死。為什麼?精勤的人會成就福德行。他們會布施、供養,還有持戒。他們修習戒學、定學、慧學。一旦禪修者成就止禪,那他就可以進一步修習觀禪,以了知、現見諸法實相如實知見。當他們的觀智成就時,就會有出世間的道和果智。道智會一步一步地斷除煩惱,直到無餘。他們能現見涅槃,達到不死的境界。所以世尊說:「精勤不死道。」也說:「精勤者不死。」但不是說他們不會變老或死。這是說第四果的道智是不會再受輪迴生死。因此,不論他們的肉體是活著還是死亡,他們都不再受輪迴生死,他們被認為不會死。

相反地,那些放逸者與死無異。為什麼?他們不會想布施,也不會想持戒,也不會想修習戒學、定學、慧學。修習這些的目的是要現見四聖諦──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趨向苦滅的道聖諦,而且斷除欲貪、有貪、邪見和無明。因為他們不修習這三學,他們無法現見諸法實相。無法現見諸法實相,欲貪、有貪、邪見和無明就會生起,而且會隨著輪迴不斷地再生。這就是為什麼世尊說:「放逸趣死道」和「放逸如已死」。根據註釋書,放逸的人無法從輪迴中解脫。當他投生時,他就一定會再變老、死亡。所以,如果我們不想一次又一次的死,我們就要精勤。

今晚我要談死亡這課題。當我們談死的時候,我們也要談生。但是我覺得在談死亡的課題時,人類行為在面對生死的時候是非常奇怪的。為什麼?出生時,當嬰兒呱呱落地時會哭,但人們會笑,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快樂、喜悅的表情。但是在死亡的時候,人們在臨終前會哭泣。他們會表現憂戚和悲傷。我個人對這兩種行為感到十分奇怪。嬰兒出生在哭,而人們在笑;但有人在等待他生命中的最後時刻,人們在哭。

事實上,我們不應該只是對新生兒的出生感到快樂、喜悅,我們也應該仔細考慮到新生兒的未來。為什麼?因為他來到一個充滿了種種苦難的世界,而這新生兒也一定會受到苦難。就像所有的人一樣,新生兒在這世上註定會受苦難,不是來享樂的。也像所有人一樣,這新生兒也有可能成為許多苦難的因,不論是對他,還是對別人而言。

這小嬰兒也會經驗到我們自己在今生中曾經驗過的各種不同的苦難。因為他的出生,一定會有病痛;因為他的出生,一定會有衰老;因為他的出生,一定會有憂愁;因為他的出生,一定會有悲戚;因為他的出生,一定會有苦惱;因為他的出生,一定會有恐懼;因為他的出生,一定無法避免死亡。這些都是苦難的情況。而且,由於無明,可能在他這一輩子將會累積更多的不善行。大部分的人在一生中會造作非常非常多的不善行。如果真的是這樣,在命終之後,他就會墮落到四惡趣。所以,我們可以說:「出生讓我們受困。」

由以上的想法,我們看到出生帶來許多災難和苦痛。但人們不願意認清這事實。父母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想辦法照顧他們的孩子。他們甚至竭盡一切所能,只是為了他們的小孩。一天天過去,他們的身體變老了,衰弱了。最後,有一天終於死了。出生終將走向死亡,這是無法避免的。我們的結局是由起點已經決定了,沒有人可以避免死亡。

這就是伴隨著出生而來的「苦」。這就是生苦。對於嬰兒的到來,人們自然會覺得高興。然而,大家覺得出生是喜悅的,只因為人們沒有看到或不願接受苦就在其中。

即使我們知道人是會死亡的,我們還是不想死。有些人甚至認為看到屍體是不吉祥的。

所以他們會想辦法避免看到屍體。我有些學生在他們一生中沒有見過真正的屍體。當我教他們不淨觀的禪修時,我碰上了困難。為什麼?因為要修習不淨觀,他們需要以屍體來做為禪修的所緣。當我教導他們的時候,你知道他們怎麼說:「打從我出生到現在,從沒有看過屍體。」有些人說:「在我的國家,看到屍體是不吉祥的。」所以,即使死亡和出生一樣,都是生命的階段之一,他們並沒有直接地看過屍體。所以,當我教他們「不淨觀」時,我要用一些屍體的照片讓他們看。這樣他們才能以屍體做為禪修的所緣。

其實對我來說,當我看到屍體時,我會認為是吉祥的象徵。為什麼?它會讓我省思自己的死亡。當我在看屍體時,我看到的是我無法避免的事實。它讓我有機會去思惟這個身體的本質。其實我從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這樣做了。當我看到屍體時,我就會反思。當我看到這醜陋外表的屍體時,我也會看我自己的外表,想像若是像那樣的話,那我的生命將結束,也就是死亡了。那時年輕的我,就感到生命的虛幻。有一種厭離的感覺在我心中生起。因為當時年紀很輕,不知道要如何處理這種虛幻和厭離的矛盾情緒。等到年紀稍長,這樣的情緒就成為我修習的重要成份之一。

所以,我們可以說看到屍體實際上是吉祥的象徵。事實上,對於能如理作意的人,它提供了自我深刻反省的機會,而非不如理作意的人。看見屍體是趨向解脫的機會。在世尊的時代,有許多弟子因為見到屍體,修習不淨觀而能夠滅盡一切苦。

所以,看見屍體是我們趨向解脫的機會。

我要跟你們分享我的個人經驗。我會出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見過屍體。我的一位學生的母親病了一段時間。我曾問候、照顧過她。那時她似乎每天都有好一點點,好像會康復的樣子,但是一段時間後,她的病情就急轉直下,接著就死了。那時候,我還沒有想到自己的死亡。我一心還在想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我那時在上班賺錢。我努力累積財富。當我這麼努力地在積聚「諸物」來加強和改善我的生活,很自然地不會去想死的問題。但是當那位媽媽死的時候,對我來說像是晴天霹靂,厭離的感覺在我的心中猶然而生。

我們曾經很用心地照顧她,給她使用最好的藥,最好的食物和最好的住處。但是沒有一樣能夠挽救她。當她時候一到,她就死了。即使我們給她最好的、最貴重的藥,看來似乎已在好轉,但突然間病情一轉,她就死了。其實她還算年輕。所以她的死讓我感到十分驚訝,而讓我生起厭離的感覺。

我忽然領悟到有一天自己的生命也會終止。我也會死!當然,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會死?在那裏死和如何死?我忖度:「我還會活多久?」我不知道!我想:「死亡是必然,生命是無常,我一定會死。我的生命會以死作為結束!但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會死和在那裏死?」我思量,我會墮落到四惡趣的可能性,這樣的想法讓我驚悚。我當然知道一定要避免四惡趣之苦。於是我就開始思考「如何」能避免?我了解到趁自己還有時間和機會能夠做我應該做的事情之時,我對我的生活方式要有所改變。我了解到這樣的改變是「現在」,在我死之前。那時候,厭離感是如此地強烈。它是如此的強烈,讓我只想禪修,不想再做其他的事。不久後,我就穿著僧服了。

我這個人的經驗說明了,為何看見屍體是吉祥的象徵。它是警醒鐘,是指向解脫、遠離苦難的教法。如果我們能如理作意地觀看屍體,我們就會造作善行,而且會精勤、不放逸地修習。

當我們看見一位新生嬰兒,我們知道這嬰兒從出生到死亡之間,會經驗到許許多多可期待的和無法期待的,可意的和不可意的事。雖然我們很高興看到出生,可是大部分的人不會聯想到死亡。但是,就像事實告訴我們,看見屍體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反思機會。

我們討論死亡,我們就會討論死亡的因。有些人年輕的時候就死了,有些人活到很老才死。為什麼?世尊在《阿毗達摩》中解釋,有四種因:

1. 有些人死是因為命盡(āyukkhaya-maraṇa)

2. 有些人死是因為業盡(Kammakkhaya-maraṇa)

3. 有些人死是因為命業盡(ubhayakkhaya-maraṇa)

4. 有些人死是因為破壞業(upacchedaka-maraṇa)。他們

是死於意外。他們的壽命還有,業也還有,但是因為破壞業,他們的生命受到破壞而死亡。

我們都還記得不久前,讓我們驚恐和害怕的颶風造成許多人的死亡。有成千上萬人受傷,或者是被海浪捲走。直到現在,我們都還不清楚確切的數字,到底有多少人受到影響,不論是老是少,是貧是富,結果都是悲劇,這就是破壞業的結果。這是死亡的第四種因。

每個人的死亡都可歸結為這四種原因之一。有些人因命盡而死,有些人因業盡而死,有些人因命、業都盡,有些人因破壞業而死。

讓我告訴你們一個故事。這故事是在《相應部》的經典中。在世尊的時代,有位天人名叫善梵(Subrahmā),他快樂地在天界生活,有一千位天女隨侍。在這個故事中,善梵坐在歡喜園的樹下,附近有五百位天女,而另外五百位天女爬到樹上,他們一邊唱歌一邊將樹上的花拋下來。在樹下的五百位天女將花撿起來,然後穿成花鬘給善梵。他身旁的天女都很高興地唱著歌和跳著舞。但突然間,樹上的天女停止了唱歌。頓時都靜了下來,善梵奇怪發生了什麼事。當他抬頭往上看,發現樹上是空的。

五百位善梵的隨侍天女憑空消失了。

他就想這五百位天女究竟到那裏去了。當他用天眼觀察的時候,他發現她們都突然死亡,然後投生到無間地獄。這是非常可怕的地獄。原本快樂地唱著歌、拋著花的五百位天女突然間就死了,然後墮落到可怕的地獄。

一如你們所知,跟我們所愛的人分離是苦。其實對天人也一樣,善梵感到非常非常傷心。他承受很大的痛苦。他感到很難過。就在那個時候,他開始自我反省,並觀察他自己的壽命,發現自己以及五百位侍女在七天後都會死亡,然後投生到同樣的無間地獄。

讓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認為如何?對此年輕的天人來說,那一種會比較難過?是離開五百位心愛的侍女,還是知道七天後他跟其餘的五百位天女都會投生到地獄?

當然,知道七天後他跟其餘的五百位天女都會投生到地獄是比較難過,因為那是他將要承受的苦難。之前,他是因為跟五百位天女分開傷心。現在,他是為他自己難過,他的心中生起極度的悲傷。由於極度害怕到地獄受苦,讓他生起厭離的感覺。

由於極度恐懼而生起的厭離,善梵去拜見世尊,希望尋求安慰和幫助。在世尊面前,他說了底下的偈頌:

「心極恐懼不安穩,對已發未發問題,若能夠遠離恐懼,請世尊對我開示。」

一般而言,天人應該是非常快樂的,但善梵卻是焦慮和不安。他有很大的恐懼,所以他才說「心極恐懼不安穩」他也擔心已發生、未發生的問題。以這個例子來說,已發生的問題是他的隨侍天女突然死亡,且投生到地獄。未發生的問題是更大的問題──他和其餘的天女不久將會死,且投生到地獄。由於有著這樣厭離的感覺,他問世尊什麼是解脫之路。

世尊回答說:

「不離證悟與苦行,不離感官的控制,不離斷除於一切,我見眾生的安穩。」

世尊教導善梵修習禪定是安適的來源。由於這天人的厭離感非常強,在聽到世尊的教導後,他和他的隨侍天女當下就通達世尊教法的意義,並證得了初果──須陀洹,他們完全脫離了四惡趣的苦。道智斷除了會令他們投生到四惡趣之苦,這多棒啊!

我們應該思考一下我們投生到四惡趣和投生到善趣的機會。你們可能還記得,在之前的演講中,我引用了一部經,其中世尊問比丘們,是他指甲尖上的塵土比較多,還是大地上的塵土比較多?當然,他們的回答是大地上的塵土比較多。世尊說:就像大地上的塵土遠多於指甲尖上的塵土,有很多很多人在命終之後,會墮落到四惡趣,而不是到善趣。

輪迴是沒有起點的。在無數次的生死輪迴中,我們累積了無量的善行和不善行。很不幸地,在我們的生命之中,所累積的不善行遠多過於善行。如果我們在命終前不努力禪修的話,如果我們還有機會而不準備面對死亡的話,我們就不可能通達諸法實相,因此,我們有可能像那五百位天女一樣,在命終後墮落到四惡趣。

善梵和他的隨侍天女預先看到了他們將投生到地獄受苦,除非他們對於現在的生活方式有所改變。由於恐懼,厭離的感覺在他們的心中生起。同樣地,如果我們知道七天內會命終,且投生到地獄,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嗎?難道我們不會專心地禪修,以便擺脫這樣的命運嗎?

世尊對他的比丘們指出趨向不死的路是修習念死。他說:「諸比丘!如果修習、增長念死,將會帶來大果報、大利益。它會導向不死,最終不死。因此,諸比丘!你們應該修習念死。」

如果我們每天、每個早晨、每個黃昏、每個晚上都思惟死亡,精勤就會生起,就會有正確的人生態度。

沒有憶念自己的死,人們就會放逸。如果人們真的接受自己的生命有一天早晚終會結束,他們就會比較精勤,而且不會那麼驕傲,把自己看得那麼重。很有可能他們會變得謙虛,用謙遜的態度過生活。

如果他們每天憶念死亡,他們也會變得溫和。他們的心會朝向善行,而非不善行,他們也將有可能從事善行。所以,藉由憶念死亡,特別是憶念自己的死,從貪、瞋、嫉妬和慳吝所造成的苦也會終止。

 

 

 (未完 待續) 

 

 

延伸閱讀:當火化爐的門打開之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