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6233_1001749513177201_4145324717655825517_n  

問:

當我們過去所造的惡業在成熟時帶來果報,可以通過拜懺或大禮拜來使重報輕受,或者能消業障嗎?

 

瑪欣德尊者答:

在這裡我想解釋一下什麼是『業障』。根據上座部佛教,業障是所造下的業已經構成了修行的障礙。我相信在座沒有一個人有業障!為什麼呢?因為障礙我們修行的一共有五種障。第一,業障;第二,果報障;第三,煩惱障;第四,譭謗障;第五,違令障。

第一,業障。這是指造了五無間業,好比未生怨王子(Ajātasattu)殺害了自己的父親,雖然他有機會聽聞佛陀說法,但卻不能夠證悟。所以佛陀講完了《沙門果經》之後說:「假如這個國王沒有殺害他父王的話,他將能在這座中離塵垢、生法眼。」但是因為他殺了自己的父親,結果今生不但不能證得任何道果,而且將來還會墮落到地獄去。這是業障。

第二,果報障。一個天生的瞎眼、聾子、啞巴、弱智、兩性人、般噠咖( 般噠咖:巴利語paṇḍaka的音譯,舊譯作半擇迦、黃門、不能男等。指因生理、心理、閹割等原因而造成性別或性心理異常者),他們不能修行,即使修行也不可能成功;還有動物,即使龍可以變成人,修行也不能成功。這是果報障,因為他們作為果報的結生心很低劣。

第三,煩惱障。有些人頑固地執持邪見,這些煩惱障住他們不能夠修行成功。

第四,譭謗障。譭謗障是批評聖者。如果一個人批評了聖者,他在今生不可能證得聖道聖果,甚至連證得禪那也不可能。

第五,違令障。這是指破戒或犯戒。對出家人來說,他無慚無愧地故意犯戒,犯了戒也不想懺悔,沒有慚愧心,他將不能證得道果。

所以我們說的障道法是指這五種障。其中的業障是指造了五種無間業,可以障礙今生不能證得禪那以及聖道聖果,所以叫業障。

根據業果法則,我們造了業之後,只要因緣成熟,一定會帶來果報。在果報成熟時,不可能用任何方式將它消除。但是我們可以減輕。如何減輕呢?通過減少它們的外緣。因造下了,我們不能消它的因,但是可以削減它的緣。有如種了一棵樹,這棵樹要成長的時候必定會成長,你沒辦法阻止它,但是你可以通過不給它澆水等方法延緩它成長。

當果報成熟了就要承受,但是我們可以減輕,就好像生病可以通過看病、吃藥來減輕。假如你認為生病是我的果報,於是不看病、不吃藥,這會變成一種極端。但是認為可以通過誦經、念咒、拜懺或大禮拜來消業障,在上座部佛教並沒有這樣的說法。為什麼呢?我們可以以佛陀為例子,如果佛陀生病了,他要拜誰?他要向誰懺悔?佛陀也會經受不如意的事情。上座部的長老們生病了就去看病、吃藥,要承受的就承受嘛!我們要相信業果法則,不要依賴神佛菩薩!

佛陀在世時,有位叫果德彌的女士。一天,她最疼愛的兒子死了,她抱著孩子的屍體去見佛陀,佛陀並沒有念經誦咒讓他復活。佛陀說:「如果你想要使你的孩子復活的話,先要在這沙瓦提城裡找到一個沒有死過人的家庭,向他們要些芥子來做藥引,我就可以治好你的孩子。」佛陀並不是說虛妄語,而是用善巧的方法。於是這個女士真的到城中找遍每一家,但沒有一家沒死過人的,結果她醒悟到:死是必然的,每個人有生必有死,這是自然法則。佛陀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她接受現實。

 

 

 

圖文取自 Seki Yakumo  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