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4913_1004745439544275_1803928530774471795_n  

參、日常生活

問:動中禪強調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以用。現在練習都是單一的動作,無論在經行或手部的動作,單一動作當所緣比較好、而且簡單。如果去游泳時,手腳都動,或是在工作時,不只身體動,心念也在動。心裡有很多感覺、想法時,要如何去保持正念?還是要修行到一個程度才有辦法?

答:工作時可能有很多所緣,一下子要全部都覺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只選擇一樣,等正念變強,自然而然就可以全部照顧到。剛開始只要一樣就好,在工作中訓練正念是很困難的,有時就是沒有辦法,所以要慢慢來。有些工作很忙碌,如果不能保持覺知,就重新再來,一段時間後就會慢慢進步。

 

問:假設這個禪修是密集班,密集班都有期間,可是回家之後怎麼辦?沒辦法每天都有密集班,而且生活很紛擾,回去之後還要這樣動嗎?回去上班不可能這樣動,該怎麼辦呢?

答:每一個工作都要動,在動中帶著覺知。在工作中的覺知,也許不像在練手部動作中的覺知那樣清楚,可是不管覺知多少,有努力就會覺知,得多少就算多少。如果在睡覺之前,覺得工作不是那麼累,那麼不管能練幾分鐘就練幾分鐘,三十分鐘或一個小時,經行三十分鐘然後坐三十分鐘再睡覺。

醒來以後要先練也可以,要看每個人下多少決心去用功。有很多人想:「啊,今天工作好累喔,休息一下吧!」就睡覺了。可是,如果是正式的上班就非起來不可,會想:「我一定要起來去上班。」因為那是工作。如果對待動中禪像對待工作就很好。有些人是固定的,早上兩個小時、晚上兩個小時,一天四個小時,能這樣練習,才能在工作中應用。

 

問: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動作很快,如何使覺性跟得上?

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空,可以多練規律的手部動作。其他工作時間,雖然身體動作較複雜,但一次以一個主要部位為覺知的對象。開始時難免會有遺漏,但不要緊,不斷地練習,久了就可以時時覺知。

 

問:看電視可以練習嗎?注意力放在手上嗎?

答:聽講時,覺性就放在聽,練習時就放在手部。覺性不是很強,先只選擇一項練習就好。如果一邊看電視一邊練,效果有限。看電視時要帶著覺性看電視,知道自己在看電視。不過可能沒那麼容易,以為知道,實際上並不知道。

 

問:每天應該練習多久?

答:能多久就多久,越久越好。有空時就練規律的手部動作或是經行;當工作或是做其他事情時,就覺知身體動作,一次一樣事情。例如,洗碗盤時,就覺知擦洗碗盤的手部動作。駕駛汽車時,可以覺知動作中的手或腳部動作,一次只要選擇一樣就好。或是當遇到紅燈停下車來時,則可以上下移動手指。

 

問︰光是聆聽法談就能治療心嗎?

答:不錯,如果能以覺性聆聽的話。如果不能覺知在聆聽,那麼需要練習。不能只是坐著等待覺性來到,或是祈禱它從天上掉下來。如果問為什麼人們還是坐著祈求它的來到,答案是︰「因為他們已經這樣練習一代又一代了。」你可能會繼續問:「能夠停止這麼做嗎?」我們的回答是︰「是的,如果你有智慧的話。」但如果沒有智慧,你還是坐著並祈求它的來到,這總比什麼都不做要來得好。

 

問:如何不生氣?

答:你現在生氣嗎?事實上,沒有所謂的生氣,生氣是因為忘記了身體動作,沒有活在當下。當下忘記了自己,結果生氣就升起。如果當下,能覺知身體的動作,就能看清生氣,當下生氣就停止了。生氣不是自然的事情,它來自無明,無明是來自你不知道當下身體的動作。生氣像盜賊,當主人不在時,就跑來屋裡。如果我們有覺性,就好比有了警衛在屋內,主人不用做任何事情,讓警衛去盡他的責任。

佛陀說:一個能熄滅生氣的人,就是快樂的人。我所說的方法不是杜撰的,在《大念住經》中佛陀已有開示。經上雖提到,這還不夠,大家要實際練習,將正念提昇到「大正念」,將「覺性」提昇到「圓覺」,而後讓圓滿的覺性去做它自己的工作──滅苦。

 

問:如何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生氣、沮喪、憂慮?

答:只要有覺性,這些情緒生起時,就能看到,並且微笑地看著它們消失。

 

問:如果說錯了話,「苦」會不會跟著生起呢?

答:錯就錯了,不用跟,就在那個時候,知道錯了,不要整個都抓過來,就是放下,知道這樣就可以了。長久以來我們被教導的──「如果做了什麼錯,惡果會跟隨過來」──並不正確︰其實就在你做的那一刻,就已經苦惱了。以往被教導的:把「過去」拿來教導別人,例如往昔所造的業啦,這是為了教導人們有所警惕,不要造惡。其實不管過去、現在、未來,只要把現在處理好,過去、未來就會好。可是我們卻把過去、未來、現在混在一起,甚至只講過去,只講未來,就是不管現在。我們應該
好好地來管「現在」才對(隆波以手在面前往左、右、中比三下)──過去、未來在左右兩邊,現在在中間:都是教過去、未來,就是沒有中間,沒有教「現在」。抓過去、抓未來,本來是為了讓我們能好好地活在現在,可是,結果剛好相反:我們就一直黏在過去,黏在未來,就是不管現在。

因為這樣子的教導,我們一直注意過去、一直注意未來,沒有辦法依靠在這裡(指當下):心一直跟著未來,看著過去,把當下、現在忘失了。這就是為什麼這裡一再地強調要活在現在,要能夠和當下在一起,不在意過去,也不渴求未來。好也好,不好也好,就是要把現在照顧好。人們不要現在,就是要那些遠遠的未來。熱熱的食物,香噴噴的,應該現在吃,好好地吃才對。好好的食物在面前不吃,一直要那些遠遠的──等到想吃的時候,卻因為食物壞掉,再也無法吃了。

 

問:這法門這麼好,現在憂鬱症的人那麼多,這個法門是否對他們有幫助?

答:訓練正念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會忘失自己,做什麼都會更好︰不知不覺的人會變得知道,見不到自已的人會見到,不曾看到念頭的人會看到。只有好跟更好,睡不著的人來練這個,自然會睡著,不用吃藥,練一練,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睡覺時就倒,然後就一隻手做翻掌動作。如果右臥就用左手,仰臥也可做這個動作,做到睡著為止。沒有任何方法像動中襌這樣了,本來東想西想想很多,但是練沒多久就睡著了。很多人習慣睡前想很多,想得頭很重!心有很多雜念,很會胡思亂想,來練這個方法沒多久,就變得很好睡,到了該睡時就像開關一樣,「啪」一下,就睡著了。沒事時不想,到該想時,開關打開就想。如果問:這樣可以做計劃嗎?可以啊!一樣可以做計劃,比以前做的更好。有些人會說︰這樣子不想,怎麼工作呢?不是不想,而是該想時才想,那會更好。

 

問:現在很多外遇問題,先生有外遇,太太很痛苦,在練習動中襌時,各種念頭會跟出來,如要恨、要殺等實際的問題,我們手在動時,碰到那個問題,怎麼解決?

答:問題愈多愈要練習。念頭來時不要去管它,無論念頭如何升起都不要理它,善的念頭、惡的念頭、有功德的念頭都不要理它。現在在這邊練,就好像在打仗一樣,裡面會升起一大堆東西,妄想、造作不理它,就做現在要做的事,培養覺性,這個練久了,覺性變強了,念頭就會變少。如果不練這個動作,會被念頭拖著走,所以說念頭愈多愈好。為什麼?因為念頭愈多,你愈練。在練時,念頭一大堆、一大堆升起,不要隨著它去,這樣練下去,念頭起來、起來,愈來會愈少。有一句話說,笨的人逃走,聰明的人留下來跟它打個輸贏。煩惱即菩提,有瞋恨,靠著它解決瞋恨,就解決了。

 

問:當一個人被侵犯、障礙時,心裡往往是不平的、不舒服、不喜悅的。如何以這個覺來解決這個煩惱?

答:要訓練讓自己有覺性。有覺性之後,重的會變輕,這些很麻煩、很麻煩的問題會解決──就算問題不會解決,但是你的心會變輕鬆。

沒有覺念的人,問題沒有解決抓著不放,問題解決了也緊抓不放。但是有覺念的人知道放下,問題不能解決也放下,就沒有了,就這麼放下。解決問題是放下,不是抓著這個解決,是用一種放下的態度來解決問題。一種是帶著這個「我」在解決問題,另外一種是用沒有「我」來解決問題,帶著覺念,帶著智慧來解決問題。如果帶著不迷惑來解決問題,就會輕鬆愉快,就算不能解決問題,也不會裝在這裡(心)。

每天想、想、想,就算想也會帶著覺念去想。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去想。原來這個不行,該用那個,用覺念去想︰沒有覺念的人把這個放腦子裡,早想、晚也想。然而,解決不了的問題,不要跟它絞在一起,每天拿來一想──外面的問題有時是解決不了的。我們可以解決內心的問題。不能解決這個、這個人、這件事,但可以解決自己的心,那就沒關係了。如果可以解決自己的心,而幫不了別人,解決不了,就放下吧!不放下,不是跟他一起苦了嗎?變成跟別人去苦了!不但幫不了別人,自己還在那邊苦,把別人扛在肩膀上苦。

所以,我們說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就沒有捨了嘛!不知放下,放不下。放得下的人就是四無量心都俱足,就舒服了。我們盡力去幫助,幫不了就放下,這四個要俱足。大部份人都只有三個,放不下,心想想就黏在裡面。因為沒有覺念,如果有覺念,到某一個點就放了,而且帶著憐恤、慈悲、愛來放下的,不是帶著嫉妒、憤恨。在經典、佛傳裡都有記載,幫助不了就放下。就像蓮花的四種譬喻:一種在泥裡沒長出來,一種在水中小小的,一種在水面,另一種冒出水面盛開的。這譬喻不同根器的人,有不同程度,不能強迫他們去接受同樣的道理和了解。就好像有些人墮在黑漆漆的地方,告訴他到外面來吧,或者拿火給他,告訴他會變亮哦!但他不接受,不願意聽話走到外面,遇到光明,他不願出來,只有待在裡面,繼續黑暗。

 

問:動中禪對身體有無幫助?

答:若有健康的心,就有助於身體的健康。身體有病時,要去看醫生。而心裡有病(如貪、瞋、癡)時,就要用覺性來治療。即使身體非常痛,但強的覺性可以使心超越肉體的痛,而不覺得苦。覺性可以超越痛苦與快樂的感受。大多數的人都是感受超越了覺性。我們可以訓練覺性超越感受,身體雖苦卻不受影響。身體的無常及苦是自然現象,不能對它如何,但是心理成份(受、想、行、識),可以使之不苦,覺性可以超越受、想、行、識。

 

問:有些癌症病患在末期的時候,會呈現昏迷的狀況,如果覺知覺念已經成型了,會不會因為身體的昏迷狀況而消失掉?

答:覺性還是有,還是在,沒有去哪裡。我們的覺性培養好了,它就會在那兒。因為沒有覺性,所以就會用藥來控制這個感受;如果把覺性培養起來,我們就有了那個藥。人們因為有強烈的痛苦,痛的感覺、感受,所以會拿藥來控制,讓它不要痛。如果有覺性,覺性自然會去照顧,不需要拿藥來也可以。因為覺性還不夠強,所以就會受到感受的箝制影響。現在這個世界科學很進步,能想出各式各樣的方法來控制疾病,在ICU加護病房裡面什麼都有,你會看到那些不淨、痛苦,種種的境相就是幫助你禪修︰人生就是這樣──夠了!夠了!有的人看了以後會難忘,看到眼睛,然後看到這裡面去,從這裡進去,或從耳朵進去,然後就停在這裡(心)。所以要把心照顧好,知道這個身體,然後就讓它隨順自然。有些師父當他們知道自己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會說不要再拿什麼東西來放在我這裡了,讓這個身體隨著自然而去。

我們不知道大自然,不知道身體的自然,然後想要去做什麼︰有些病救了不會好,不救也不會好,有些病救跟不救都會死。這個身體不是我們的,有了這個色身,就會生、老、病、死。這是真實!因為不知道自然,所以就會拿一些東西,拿一些方法來違逆自然。

 

問:當父母病危時,雖然自己對每個念頭很清楚,心中還是感到煩惱與痛苦。隆波剛剛提到「當心中苦惱時,就是活在地獄中」,請問隆波,在這個時候,應該如何處理?

答:面對境界時,如果有覺性,我們能看到心的反應,能及時地處理任何事情。遇有親人往生,如果難過,能幫助他們嗎?這樣只會讓痛苦增加。這就是為什麼在平常就要培養覺性:覺性增長後可以幫助我們面對任何境界,特別是當所愛的人要離開時。因此,傳說當所愛的人要往生時,不要哭。如果哭,親人將不能平靜地離開,他們會擔心哭泣的親人。這也是佛陀為什麼說,要保持心的平靜,因為像這樣的苦沒有人可以避免。即使是我們自己,也在等待這個時刻的來臨。

 

問:這世界上有很多種工作需要用到雙手,譬如:農夫插秧、漁夫撒網、樂師彈樂器、廚師烹飪、理髮師剪頭髮。像這些用手工作的人,也許不會花很多時間做標準式,但如果懂這些竅門,利用工作時培養覺性,是不是有希望開悟?

答:如果有時間,要練習手部的規律動作,一次只動一隻手。但是工作時,當然要依照工作性質來動,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身體的每個動作。

如果想用直接又有效的方法來培養覺性,有空時就要做規律的手部動作,一次只動身體的一個部位,而工作時就把覺知帶到日常的生活中。重點是覺知身體的每個動作︰覺性增強後,會看清自己的心。

這樣練習覺知每一個身體動作,直到覺性圓滿,所以開悟是沒有問題的。有些練習動中禪的人是在工作時開悟的,記得有一位是在農田裡撿菜,另外一位是在餵豬時開悟。

動中禪的重點只有一樣:覺知身體的每個動作。

 

肆、生死輪迴與涅槃

問:學習「動中禪」跟我們的生、死有什麼關聯?

答:會讓你了解生跟死。如果有覺性,就知道「生」是怎麼一回事,「死」是怎麼一回事。「身」的生和死是怎麼回事,「心」的生和死是怎麼回事。就會知道,知道到完全沒有疑惑的地步。

這個世間充滿了無明,如果我們知道了、明白了,要依照所知道的、明白了的來說,有時候是不行的,所以這個問題問的非常的好!好好的練動中禪,所不知道的、不明白的就會知道、明白,會看到真實的、不真實的;看到假的、還有不是假的。我們現在常常把假的東西當真的,被迷惑住了,在心裡把不真的東西當真的。要好好地認真練習!

 

問:什麼是生,什麼是死,什麼是涅槃?

答:涅槃是超越生死,不生不死,還有再生就不是涅槃。涅槃是沒地方可去,也沒地方可來。打個比喻,像這手緊握,好像裡面有東西,可是一打開裡面卻什麼都沒有。涅槃是沒辦法說的,如果要說,只好用名相來解釋,但是,不親自學習,不但沒辦法了解名相,還會執著名相:在名相裡迷失了,被名相覆蓋住。超越名相,破名相而出,就不會執著,不會迷失。自在了,不會沉重,不再黑暗,心會非常的輕,非常舒服。生而為人,能夠超越出來,生命是非常自在的,像被關住的動物放出來一樣,很自在。生而為人,有這個身,要好好珍惜這個機會讓生命成為自由的。色身是父母生的,自己不知道,是父母告訴我們哪一天生的。這身體也不知那一天會死。覺性圓滿時,就能知道什麼時候色身會死。

 

問:什麼狀況之下會生?

答:無明讓我們生,明就不生,沒辦法對治無明就會再生。來練習就是要對治無明,要來培養覺性,否則就會再生。假如這手背是無明,會帶著我們再生,培養覺性以後,就可把它翻過來變成明,不會再生。

 

問: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不再受生?

答:像這樣在動中培養覺性直至圓滿,你將不會再生。

 

問:我們死後會去那裏?

答:我們從未存在,要去那裏?

 

問:隆波提到看見自心清淨平穩時,就是涅槃的境界,請問:這樣的涅槃與練習後的涅槃有何不同?

答:現在我們體會到的是短暫的涅槃,至少知道這是短暫涅槃的滋味。因為短暫,所以會變、會退轉。當覺性透過練習,愈來愈增強到圓滿時,就能證入永恆的涅槃──所謂永恆的涅槃是指不變,不來也不去,不上也不下,不生也不滅。

 

問:喝一滴水與喝整杯水的感覺必定不同,而如隆波所說的:在沒有貪、瞋、癡生起的當下,即稱為「涅槃」,可否請就「短暫的涅槃」與「真正的涅槃」再解釋得更清楚些?

答:沒錯,短暫的涅槃,就像這個例子當中喝一滴水一樣;而真正的涅槃,是永恆的涅槃。現在坐在這裡的諸位,你們此刻的心中有貪、瞋、癡嗎?如果沒有,在這個短暫的時刻,你的心就處於覺醒、涅槃的狀態;如果此刻心中還是有苦惱,當下涅槃就從心中立刻消失。看自己的心現在有什麼?有沒有貪、瞋、痴?如果沒有,就是短暫的涅槃,可是能維持多久?誰要是能維持這樣的心持續不斷,便是真涅槃。所以,我們要從短暫的涅槃開始,不要奢望一次就能夠完全滅苦,從偶爾出現,然後一直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從短暫的開始,慢慢地累積。對於一些長期研究經典的人來講,可能沒有辦法接受,會覺得這像在開玩笑一樣──因為涅槃是很崇高的!其實,涅槃就在我們的心中,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任何時刻心中沒有苦、沒有煩惱的狀態,就叫「涅槃」。否則,要是涅槃的意義變得越來越崇高,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有時連要提到這兩個字,都會覺得罪過;要是沒有完全地滅除煩惱,絕對不敢輕易講這兩個字。於是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那一輩子,才等得到煩惱的完全滅除──真正的涅槃。

 

問:「涅槃」──完全滅苦的狀態下,五蘊還有嗎?

答:五蘊還是有,但色蘊不苦、受蘊不苦、想蘊不苦、行蘊不苦、識蘊也不苦;五蘊還在,但不再造作。色、受、想、行、識,這五個都在,都還在運作著。一般人的五蘊是晃來晃去的(隆波豎起手掌,五指伸直,手掌搖晃著),現在,變這個樣子(手掌豎立,但不晃動)色不苦、受不苦、想不苦、行不苦、識不苦。(用手指指著雙眼、雙耳……)眼睛還在,耳朵也有啊,鼻、口、舌、身都還在,可是,不苦,就這樣而已,雖然運作,但是不苦。苦跟不苦是這樣,明跟無明也是這樣;無明就是不知道,明就是知道。有時候我們習慣把短變長,把簡單變複雜,然後就開始在裡面忙碌起來。

 

問:「涅槃」了,還有「欲」嗎?

答:「欲望」跟「餓」是兩回事。餓是自然的,可是欲望呢?是煩惱。如果餓的時候,需要食物,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欲望雖然沒有了,但是餓還是會存在,因為身體自然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可以來盡責任,對家人、對工作,可以照常地盡責任跟義務。沒有欲望,並不是說,就坐著,從早到晚什麼事都不做、不動,工作也不做了、家庭也不顧了,這樣的無欲是錯誤的。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這個社會裡,要自力更生,要工作養活自己,不是說沒有了欲望,就向人伸手,就什麼都不管,不是這樣子。佛陀教導我們要精勤,沒有教我們懶惰,不事生產。當然對於平常的欲望,要有所限制,不要超過,知道剛好,知道適度──佛陀告訴我們要行中道,就是要「剛好」。佛陀教我們:「擁有,不要苦;沒擁有,也不要苦。」但現在的人,有了也苦,沒有也苦。

 

問:菩薩已經證到永恆涅槃的境界,因為苦難的眾生不入滅而選擇回來渡眾?

答:這是別人的語言文字而你去相信了。如果你真正到達菩薩的境界,可能看法會改變。看見涅槃前像這樣(隆波以手背示範),證悟後就像這樣(將手背反轉到手掌)。現在我們所有的知識是從別人的話或書本而來;當心真正看見時,將會改變,完完全全的改變。

 

問:西藏大寶法王和達賴喇嘛他們轉世乘願再來,和阿羅漢苦滅不會再來,請問西藏的這種法王轉世是如何的情形?

答:只要還有無明、還有苦,就是在十二因緣裡,在輪迴裡,沒有辦法跳出來。不只是西藏的喇嘛,每個人只要有無明和苦,有煩惱雜染,就會再生,在十二因緣裡繼續地輪迴:無論你是生在什麼樣的環境,都脫離不了十二因緣的輪迴。有不同的經典或不同的老師,就有不同的教導,越說就會越複雜,然後就沒有辦法結束了:你這樣聽,還是無法瞭解、解除疑惑,要親自來練習才能解除這疑惑,才不會疑惑說是不是泰國的和尚就不再來了,或是斯里蘭卡、印度、西藏的有什麼樣的教導,有什麼樣的說法──你必須親自來練習才有辦法解除這個疑惑。雖然說是佛教,但是有很多分枝,南傳北傳,緬甸印度,或是泰國的,越分越多,甚至有不同的教導理論和互相衝突對抗的地方。有些人看了太多的書,或是聽了許多老師的教導,不知道要那一樣才好:現在一顆心好像分出去了,只有好好地培養覺性,以後就只有一心,就不會有沉重的負擔,而現在心裡還提著這些東西,這些都是超越言語的。一定要親自來練習,真的要來培養覺性,才有辦法瞭解。講覺性的人很少,才讓你覺得我們一直在強調覺性:因為覺性就是真理,所以能告訴你的也就是覺性。真理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跟我們在一起的:真理就是四聖諦,佛陀教導的苦、集、滅、道。

 

問:我們中國佛教徒向來是信仰「六道輪迴」,死後會依照生前造的善惡因決定往生那一道。中國佛教徒向來是相信這東西,但是隆波的體會好像不是這樣,可否請隆波再說一遍?

答:我們只教當下,不教未來。至於「六道輪迴」的教導,是根據這輩子的善和惡,罪和功德,死了之後會在六道輪迴裡的那一層次。那樣的教導是要給人一個警惕,就像「戒」一樣,讓人好好地遵守,做好不要做壞,做善不要做惡,這樣以後會如何如何。關於那種教導已經流傳好久了,在佛陀之前就有。那樣的教導並不是教人如何滅苦離苦,仍在十二因緣裡。現在的教導是要你如何脫離十二因緣,不斷地回到當下,回到自己,讓自己更穩固。就只講當下、現在、此時此刻、此生,就講你還活著的時候,不打攪過去,不期待未來,就只講當下的此時此刻,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睛還可以看得見,耳朵還可以聽得見的當下。不講很遠的,只講現在,講可以觸得到、覺知到的。關於未來遙不可及的,不可知的,不講。好好地培養覺性活在當下,對於過去和未來,會非常清楚明白,也會知道,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教導。

要聽清楚!現在並不是叫你不要去做任何事,而是做任何的儀式、典禮的時候,都要帶著覺性、智慧。如果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是帶著覺性、智慧、光明的話,就像閉著眼睛在做:如果是睜開眼睛在做,那就是光明的。然而現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可能都是根據祖先的教導,或是跟隨著習俗傳統,只是盲目地跟著做,並沒有帶著覺性和智慧,所以越做就越讓自己不聰明。一般人做了很多都是為了未來或過去,已經忘了當下,以致於不是想著未來就是靠著過去,沒有活在當下。一般人並沒有真正走在佛陀的教導上、中道上、八正道上,不是太左就是太右,不是在過去,就是在未來。

 

問:我請問過隆波──在我們後山,有一個地方修行還不錯,但是有朋友跟我說那裡有不乾淨的東西。隆波就跟我說:「那你叫他把鬼抓來給你看。」是不是師父認為六道輪迴是不存在的東西?所謂的不存在就像我們色身一樣會成、住、壞、空?提到鬼,像昨晚我半夜起來上廁所,平常在家不會這樣,而且還會告訴小孩這有什麼好怕的。但是昨天起來心裡就怕怕的,在恐懼中,老鼠一出現,就趕快逃回床上去睡覺了,不知道以隆波的法門而言,怎樣做才是比較如法的?

答:害怕是因為那時候沒有覺性,所以就被鬼吃掉了──如果能保持覺知,那鬼就死掉了。沒有覺知,所以黏著在鬼上面,這是自己心裡的造作。隆波以前也怕鬼:晚上看到狗、貓、樹或黑影子,就以為是鬼,其實是自己在欺騙自己。有時候晚上把石頭看成是鬼,等到天亮的時候,看了原來是石頭,而昨天晚上還怕得要命。如果不害怕的人就沒有鬼。怕鬼的人,相信有鬼的人,無論有沒有看見鬼,都是怕,都是相信。一個不怕鬼的人,即使真的看到了,還是不相信,還是不害怕。如果真害怕、覺得有鬼,那就叫鬼拿水給你喝──他是沒有辦法拿水給你喝的。所以,不要怕鬼,怕的是自己欺騙自己。如果你問說有鬼嗎?有!鬼跟害怕的人在一起。

 

伍、練習境界

問:何謂「見法」?「見法」意謂著所見的事物不同於世俗所見嗎?

答:見法是見到「法」,是要真正來練習、實際來遵行的人,才見得到法。否則,就算我們跟別人講,別人也聽不懂。一般世俗的語言──就是人類的語言──跟法的語言是不一樣的。法的語言和一般世俗的語言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此刻在座有一些人,真正實際地來修持之後,有了一些瞭解,就把這些去跟一般人講,講完後,別人可能並不瞭解,心裡會想︰「你到底在講什麼啊?」──所以知道法和不知法的人,見法跟不見法的人,是不一樣的,見解也完全不同。

 

問:動中禪修行過程是否有次第?用功多久可達到貓自動抓老鼠?

答:有次第,但不詳細說。約略是證果的次第: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此外也有五禪那,但不說,練了以後就會看見。看過經典的也很好,沒有的人實修之後也可看到。至於多久,要看你的貓狀況如何,抓什麼老鼠。很厲害的貓會把老鼠砍斷。

 

問:練到某個階段不練是否會退轉?

答:五禪那未到最後階段還是會退轉,這之前都要好好保持:像錢財一樣,未能守住就會散掉。

 

問:第五禪那是那一果?須陀洹、斯陀含?

答:最後是阿羅漢。前面三果也會有起伏,會退轉。到終點可以說是涅槃了,沒有地方可去了,但日常生活還是可以跟一般人一樣。

 

問:隆波你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了沒?

答:沒有了,三界都沒有了,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沒有了,不是要你相信,只是讓你聽聽而已──這樣講你會相信嗎?(回答不知道)這樣很好,不知道很好,沒有相信,也沒有不相信,就說不知道:這樣表示你很聰明,因為不曉得要怎麼回答。

 

問:隆波!你斷三毒了嗎?

答:貪、嗔、癡?沒有!因為貪、嗔、癡本來就沒有──沒有貪、沒有嗔、沒有癡,有的只是人忘失自己。因為忘失正念,貪、嗔、癡才會升起。

 

問:兩個問題請問隆波:首先,新生第一次練習,要練習到什麼階段當作指標?第二是看《自覺手冊》,隆波田說他好像死掉又活了過來,在蓮花上站起來,那是指什麼?

答:關於第一個問題,要問自己──只要練習到覺性強了,就會知道自己到那裡了。至於要到那個階段呢?就是覺性能夠持續不要斷掉,那時就會知道。因為覺性都不停地斷掉,沒有持續如鏈。只要覺性能夠持續不斷,就會很快。至於書上所寫的死掉了再活過來,這死是指所有不好的東西都沒有了,就像新生再活過來。覺性圓滿就只有好的,所有貪、瞋、痴都死了,就像新生一樣。沒有貪、瞋、痴的時候,心就像盛開的蓮花一樣,非常的光明。這個心是自由自在的,沒有任何的事情可以干擾你,隨時都保持平常心。有些佛像坐在蓮花上,只是象徵,指心就像盛開的蓮花一樣自由自在光明。只要心沒有貪、瞋、痴,沒有無明,就是自由自在,隨時都是光明、潔亮的。心不再起伏,不再悲傷、快樂,不會因為任何人而苦,就是沒有苦,所以就用這個盛開的蓮花來象徵,來作譬喻。只要還有貪、瞋、痴,心中的蓮花就不是隨時盛開的:有的時候是枯萎的,有的時候是稍微開放的,有的時候是乾枯的,沒有辦法隨時盛開。

 

問:南傳的開悟是阿羅漢嗎?

答:是!開悟是阿羅漢。下面還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還沒有開悟。阿羅漢是證悟者,沒有什麼好做的了。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有學,就是還有待學習;阿羅漢就是無學,不用再學。

所以「世尊」不用再學。但有一樣,就是教導佛法。阿羅漢也一樣,滅苦以後,只剩下教導別人的責任,教導那些還在迷惑、還不清楚、還有苦惱的人:點燃燈火,讓那些人變得光明。

 

問:現在隆波到底是「無學」?還是「有學」?

答:不是什麼!不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不是!一也不是,二也不是,沒有什麼可以成為的。就這樣!

 

問:開悟以後是不是可以不要練了?

答:第一部分:凡人要練;第二部分:聖人(阿羅漢)不練,因為他已經到那個境界,所以永遠不會退!

 

問:隆波還需不需要再練習?

答:也練!坐著!坐著就開始練習了。也一樣練。

 

問:阿羅漢他們都不生,他們去那裡?

答:沒有地方可以去,沒有地方可以來。過去也不去,未來也不去。就靠我們的覺、定、慧來瞭解,阿羅漢是不生、不老、不病、不死的。如果阿羅漢一百年、二百年後會再生,那是假阿羅漢,不是真的,或許只是宣傳要讓人來相信而已。因為沒有真正的瞭解,或者只是因為從經典上看來的,就這麼說,以為一百年、二百年會再生。如果真正的瞭解就不會這麼說。阿羅漢不會再去那裡,也不會再生了。沒有苦,所以不會再生。如果再生就是有苦,因為阿羅漢沒有苦了,所以他沒有辦法再生。再生是因為無明,無明讓我們再生。現在來培養覺性,就是要來破除無明了。

 

問:假使阿羅漢扭傷了,會感覺怎樣?

答:身苦還是在,可是心超越了苦受。經典上提到,有一次佛陀和阿難出去,佛陀身體不舒服,要阿難到河邊拿水來。佛陀的身體苦,心會即刻知道,但心是不苦的。就算有病痛,還是可以舒解,不會那麼的苦,會輕鬆(隆波伸手在杯子旁邊比):受、受苦,在這裡(杯子),可是心(手掌)是有距離的──正念(覺性)越強,手就離杯子越遠。有痛但是不黏著,而一般人是黏著在一起。心黏在苦受上,沒有正念,不知道要怎麼離開。如果有正念、有智慧,就有辦法離開,超越受、超越苦。如果身體扭傷了,卻不知道有身苦的感受,這樣就不自然、不正常了。

 

問:佛陀覺性圓滿了,還需要睡覺嗎?

答:每一個人的身體都需要休息,佛陀也要睡覺。佛陀一樣行、住、坐、臥,可是跟一般煩惱還很粗重的凡夫是不一樣的。他不會黏著在「味」上:睡覺有睡覺的滋味,但他不會黏在睡眠或飲食的滋味中。一般人不同:好吃,就黏好吃;睡覺時,睡得好舒服!繼續睡吧,就不想起床,這就是黏著睡眠。差別就在於有沒有黏著。就好像苦與不苦,不苦的時候就是涅槃,苦了就下地獄了。佛陀只是(在根門上)簡單地入與出,進來了就出去了,不會黏,不會抓。

 

問:滅苦的人已降伏五蓋了,要修深定是否很容易?再修神通加行,豈不美上加美?一位有神通之解脫聖者,又有實際可行的修行方法,人們一定趨之若鶩。又有神通,更能夠知道眾生的心病所在,更能夠對治。經過指導的人,學起來更容易滅苦,這樣不是更能成就隆波幫助眾生滅苦的心願嗎?

 

答:五蓋有五項,有時候我們只講三項(貪、瞋、痴)。覺、定、慧,覺包括了定、慧,如果有覺性也會有定與慧。雖然名相上分覺、定、慧,其實說的是同一件事。像佛、法、僧,意義也一樣。所有的法,真正說來只有一樣,可是名相上會講很多。為什麼要說這麼多名相?只不過是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有關神通,有天眼通、耳通、他心通等等,這是個人的。這些神通與熄滅貪、瞋、痴是兩回事。

我們討論的是實修內在的部份。關於某些大師有神通,知道別人的貪、瞋、痴,因此有助於他的弘法,這似乎是我們自己的想法。

《葛拉瑪經》裡面有講到十項不能隨便信以為真的,有誰記得?佛陀的弟子有神通,佛陀不希望他這樣做,不希望他練了這些執著、迷失。佛陀希望大家重視滅苦的方法,這才是最重要的。誰都不想要有苦,但還是有苦。佛陀教導大家來修行,真正了解四聖諦苦、集、滅、道。如果有那些神通,可還是沒辦法解決內在的困擾。某某大師可教人飛行,來去自如,佛陀也去學會了,可是內在裡還是有苦。後來決定離開,自己去修行,實修證悟了四聖諦的真理,因體驗苦的原因之後,一項一項熄滅,最後才能滅苦。

佛陀真正體悟真理,才成為我們的導師。我們每個人來修行,並不是要修神通,那些反而會讓我們產生執著。所以,還是要把那些放下,來修行怎樣滅苦。無論再生什麼都是苦,不再生就沒有苦,怎麼滅苦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陸、福慧雙修

問:如何「無我」?

答:只要不斷培養覺性,覺性越高,我執就自然逐漸減少了。

 

問:無我跟空一樣或不一樣?空是大乘後來傳承的,一直強調「空」。在此一直強調「活在當下」,究竟是指空或者是指無我?

答:能夠跟當下在一起,那就沒有什麼了:既不是空,也不是不空;既不是無我,也不是我。沒有什麼,只有當下、只有「覺」。空也沒有,無我也沒有。有時候經典上寫的這些語言名相,讓人越看越迷糊:有了覺性以後,對於空和不空,對於我和無我,就不會有所疑惑。如果有覺性的話,會自己知道,就算不說,也已經存在於自心之中了。

所以才不用說這個、那個。只要說一個,就是「覺性」:有了覺性,就含攝了所有的一切,不少、不多。所以,隆波努力地少說話,甚至於不要說,只是一再地強調要努力來實踐、來修習。

 

問:這兩天隆波一直在開示中提到說很多人都黏到持戒與做功德上面,這個在我們漢傳的佛教是非常普遍與鼓勵的,我們不斷地推行,請大家都能夠捨,能夠布施,最後再無相布施,都是希望大家能夠行善。行善就是張揚他們的慈悲心,所以這個應該是方便。事實上,全世界60幾億人,只有少數人在練動中禪,那麼要把它推廣普及很難。眾生的根器都不一樣,因此可以發展出非常多的方便,也因為個人程度不同,有些人就在這個程度,這個層次上接受教化,讓他的身心比較柔軟,當身心柔軟之後,對佛法就會自動追求,然後慢慢會成長。如果一開始就要用這麼原汁原味這麼純的,簡單但一般來講是很枯燥的方法,可能難度很高。在南傳,隆波也講在泰國佛教會發展成現在這個狀態,所以請隆波談談這方面的看法,隆波說他們黏在持戒、黏在功德上面,我相信在這裡很多人會有不同的意見。

答:同意或不同意這個沒關係,講的不一定要別人同意,講的也不一定要人家相信,主要是要讓人去思考,看大家要的是什麼,並沒有反對功德,也沒有反對持戒,這些都好,某種程度的好,但是大部分的人容易黏上去。現在是要那些人把那黏著切斷,連根切斷,因為人們都黏上去了。泰國也一樣,做了功德就黏功德,持戒就黏持戒,執著戒,如果捐錢就執著在捐錢上面,都是執著,有時候就是這樣眼睛閉著做功德,沒有覺性。不是反對做功德,只是要張開眼睛(帶著覺性)做功德而已。全世界都是這樣的,只因為信仰,只因為相信就去做,沒有用智慧。佛陀說要有智慧,智慧很重要,以智慧為先導,因為講的是真話,大家同意或不同意都沒關係──這法到哪裡講都一樣。對也許還是執著的人來說,在泰國也是一樣,出家人也一樣在那邊爭執︰如果聽這樣的說法,會說你這樣說是叫人家不要做功德嗎?有很多的說法做法都是傳承下來的,已經時代久遠,各式各樣的典禮儀式,讓人們沒有辦法進入到真實法,反而黏在這個表相上。我們需要有人把我們敲醒,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在睡覺,有人敲了都還不醒。大家醉了,好像喝醉的人──醉什麼呢?醉天堂、醉功德,不管說什麼,對那些還在沉醉的人、不清楚的人、很迷惑的人,你一講他反而會生氣!直接講,他反而不接受。

 

問:我們剛剛的討論偏於智慧的發展,但佛經有教導要福慧雙修。當生活中遇到困境時,有些人會以佈施來消業,請問師父的看法?

答:這些活動對社會很好,但只在某些層面上有益。因為即使做這些善行,還是會痛苦煩惱;這樣的善事只是方便法,並不能滅苦。這些是好事,但還在輪迴中,而現在所講的是如何斷輪迴。佈施是該做的事,因為我們共存在這世上,要彼此互相幫忙。

 

問:隆波說的很清楚,但是我想強調修福的部份。有時候,在短時間內無法增長智慧,需要做一些事來幫助自己。請問隆波放生有用嗎?

答:放生只有短暫的幫助。做善事時,心只在一定的時間內覺得快樂。動中禪的方法,並沒有說不可以做這些事,但一再強調︰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帶著覺性。

 

問:我已經受菩薩戒了,不過現在蚊子很多,晚上睡覺的時候就一直叫一直叫。我受不了它一直吵,有時會把它打死。受戒不是不殺生嗎?那我不是造了殺蚊子的罪?向隆波懺悔──要怎麼消除?

答:守戒就不能殺生,如果殺生就破了這個戒。現在知道了,以後就不要再殺生。之前被殺死的蚊子已經死了,接下來,以後的蚊子就不要把它殺死。你可以搭蚊帳,蚊子就沒有辦法跑進來。如果看到蚊子,要咬你的時候,就把它抓起來放到外面去。蚊帳裡面很好抓,輕輕地,不要把它握死。因為太用力了,就會把它給捏死──那不是抓,根本就是把它殺死,接下來要好好的守戒。剛剛所說的這些戒都是外在的戒,無論你守了幾百條,如果心還在動搖,不是清靜平穩的狀態,那只是守外在的戒。

真正的戒是指平常心,如果能培養覺性,隨時保持平常心,那時是心戒在護人,自然不犯戒,才是真正的清淨戒。

現在是人守戒,所以當蚊子咬你的時候,你還會打死它。以後如果能保持平常心,心戒會自然保護你,蚊子咬你的時候就不會把它打死。只要你的心好好來照顧,好好培養覺性、平常心的話,那時自然就有戒了。

現在人守戒,即使做了再多的功德,還是有疑惑。瞭解嗎?以後要好好地守這個「心戒」︰它是超越世間法的,不是外在名相的戒。照顧這個心,這是出世間法的。

 

 

 

 

 

正念動中禪的原理與方法

隆波通答問

出版者:中華民國正念動中禪學會 2009年10月

網址:www.mahasati.org.tw

Email:mahasatitw@gmail.com

歡迎助印

助印劃撥帳號:22470992

戶名:中華民國正念動中禪學會

 

 

 

 

 

 

 

 

文章來源:

http://www.mahasati.org.tw/uploand/pdf/140514085648.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