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禪風集  

出家是法脈的傳承

出家也是一個法的傳承,當你延續這個傳承,無數人將會從這個傳承中得到好處。如果有一天傳承的法脈中斷了,就像長江斷流了,那麽法的河流也不能再延續下去,三寶也不存在了,世間的法也有了缺陷,以至於最終斷絕。所以傳承是非常重要的。現在世間的人大都從物質的角度來判斷事物,從而看不到出離的重要性,而我們要從究竟真實法來看待,這就涵蓋了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出離波羅蜜讓我們可以最快的放下世間負擔,輕身上路。每一天都在累積戒定慧,每一刻都在累積功德。布施是你做的時候有,過後就沒有了,比如你炒一道菜的布施功德,菜炒完了就結束了。但是出家後守戒的功德,是你每一天,每一刻,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在持守,都在延續的;它帶來善的力量是更加扎實,更加長久的。如果一個人做了許多布施,他果報很有錢,但是守戒的人,他是一個好好的人,一個有美德的人,他的心裡會很踏實,就很有安全感。出家生活讓你持續不斷的守著殊勝的增上戒,真正的要出家,就要好好的守戒,才會得到增上戒的力量,之後你要持續修定、修慧,才有了最有效的力量。

內心的出離

當然形式上的出家是一點,更深層是內心的出離,不管我們佛教講什麽?從來沒有真正只講形式的。現在很多人研究佛法,都在純形式上研究,這是很危險的。所有的形式,都是要引發出我們內心的法。還有另外一種極端,認為只講內心,我的心掌握了,我就把形式拋掉。忘記了佛陀所立的那些規則和形式都有它的價值。佛教的整個戒律體系都是牽扯到形式,都不是究竟法,比如界定男人和女人的關係,雖然這是概念法,卻是非常需要的。你明明在打坐時候知道是無我的,空性的,你回到現實中,還是要圓滿概念法,符合這個世界的運作。要這樣兩者都圓滿,才叫做兩無掛礙。你可以說,在最遠古的時代,哪裡有什麽國家不國家,那是後來人們搞出來的概念,但還是需要順著國家的法律走,你不能說交通規則是人為的,我在馬來西亞駕車時在左邊,我到了中國還是要走左邊。行嗎?不行!路是在右邊是這裡的概念!你還是要遵守,要跟著世間概念的層次!心是最重要,但是形式也很重要。有了這個了解,第一、我們不會死抓形式,我們知道最重要的還是講心。出離最主要的也是講心,就算出家,如果心沒有出離,也不是真正的出家。如果心是很世俗,也不能得到多少出家的利益。第二、我們也不會只講心的層次,了解形式也很重要!有些人隨心所欲的破戒,認為自己的心已經達到超然了,而忽略了形式。不可以,這是很危險的。還有的人死抓形式,守戒就走在界限規範的邊緣地帶,到頭來把心變得非常狡猾,這樣子的出家,這樣子的守戒都是不行的。心和形式,這兩方面都要有。佛陀的教法是:法和律!法是最主要的部分,但兩者都很重要!

承擔出家生命

真正好好的出離世間過出家生活,肯定對修行有非常大的幫助。除非有極少數人,他承擔不起出家的生命。我遇到有的人來出家,一穿上袈裟就全身發熱,馬上就要脫掉還俗的,我讓他忍幾天,但因緣還是過不了關。這可能是過去曾經做過障礙別人出家的事情,有過障道的業,所以等到自己出家的時候就會遇到困難。有智慧的人會忍耐過去。不要因為一出家,你倒楣了,生病了,就斷定出家是不好的。這不是出家不好,是自己沒有出家的福分。還有些人是自己事先就判斷:“哦,我沒有出家的福分”其實是他不肯放下自己的愛欲,那不是沒有出家的福分,而是心不能克服世俗想。要來試一下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家的料,短期出家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試一下短期出家,如果一切順利,以後長期出家也會比較有信心。如果是差太遠的,那就做居士累積一下功德。大多數心很真的人,是可以承擔出家的生命。

這就是出離波羅蜜,一旦你跨越出離這一步,做一個好好的出家人,日日夜夜都在累積功德。你的生命就完全不一樣了。

智慧波羅蜜

慧的重要性是不用說的。如果你出家卻沒有累積智慧,你會很空洞的只剩下出家的形式。一定要有智慧的成分,因為佛陀整個戒定慧的教法到最後還是歸於智慧,因為智慧讓你看清楚真相,看清真相才能夠不再苦,才能在修行的終點因為智慧了知世間真相而解脫。但是從更進一步的層次來講,智慧讓你懂得去增長智慧,開發智慧;智慧也讓你懂得去累積種種的功德和波羅蜜,去完成自己道路上的種種因緣條件,所以智慧是不可或缺的。圓滿波羅蜜是因為智慧,成佛也是因為智慧,度眾生與眾生得度都是因為智慧!

勿用瞋心傳法

我曾看到有人很認真的去傳法,想要幫助別人得到對的見解,但是使用的語句都是攻擊性的,幾乎每一條都是在挑別人的錯。不是說不可以糾正錯見,宣揚正見,但是如果用攻擊性的文字,這種心都是非常不平衡,不安樂,不和諧的。根據我的觀察,到後來都不好。我知道以前在臺灣也有人寫這種很誇張的文字,用非常誇張的標題來捍衛佛教,但是後來卻變成了外道。最近還流行一本英文的書,作者是一個有三十個戒臘的出家人,內容都是攻擊的語言。很可惜,這些例子中有在家人,有出家人,這些人非常熱忱的想要幫助這個世界,但是他沒有智慧,使用了錯誤的方式,以為在捍衛佛教,在拯救眾生,在做好事,其實在造惡業。從究竟真實法肯定是不善法。寫出這樣的文字,都在瞋恨,在不平衡,在痛苦之中,從阿毗達摩來講,可能你的嘴在講著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心理卻是瞋恨的,在散播瞋恨,這個要非常的小心。這樣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埋葬自己,下場都不好。沒有智慧,再滿腔熱忱,再努力的奮鬥,到頭來也是陷自己於不義,幫人反而害己,比自己的敵人還要可怕,所以智慧非常重要,不管在修行,在傳法,在累積功德時都很重要。

一動一靜中帶來更好

以前,如果弟子犯了錯誤,我們會苦口婆心的勸解,還會重重的敲醒弟子,但是怎麽點他都不行,甚至還會恨你。你再怎麽講,他也不聽,反而還刺激到他,如果他承擔不起,那就只能由他去吧。

有智慧的人幫助別人,別人會好起來,是否達到最究竟的好,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別人會因為你的到來而光明起來。這個是很明顯的道理,有些人卻因為自我而看不懂,想要幫人卻讓人分裂,帶來瞋恨,帶來痛苦,帶來混亂,他還以為自己是對的,在幫人,結果卻傷害了別人。你的出發點再好,如果一動一靜之中,帶來的是傷害,那麽你就一定要檢討,也許是自己的方法不對。就像我昨天分享了一條訊息,我覺得這個對國家、對他人是有益的,卻遭人誤解,原來人們可以用這麽狹窄的心來理解,用另外的角度來判斷,那麽就適當的保留一下,就把訊息刪掉了,就算是好東西也未必可以講,因為人們未必有這個承擔力。沒有智慧,什麽東西到了心裡都會出問題。所以我們要檢討,即便是自己對,確定自己的出發點是對的,但是時機不對,對象不對,效果不對,那麽就要收回來調整一下,這是我們要很小心的。我看到人們因為不明白,因為一意孤行,因為固執,因為堅持己見,一錯再錯,帶來許多傷害,這是很可惜的。所以要累積波羅蜜,要修行,要幫助別人,還是要在智慧上多下功夫。

謙虛的心培育智慧

至於智慧如何培育,那就是修戒定慧,最好是可以看到究竟真實法,理解究竟真實法和概念法之間的兩無掛礙,那是最好的。如果沒有,就讓智者引導自己。不要固執,通常我們發現,越不懂的人,心越硬,越不能退一步。而越有智慧的人,就能夠越謙虛。因為他可以退讓,就算他堅持的時候,心也不會堅硬,而是柔軟的堅持。這不叫作固執,而是他有他的立場。你們常常聽師父說過智慧有聞慧、思慧和修慧。修慧是體證性的,更關係到了生脫死,其實體證性涵蓋的層面很廣,很多表面的矛盾,當你體證的時候就可以化解。所以要培育智慧的人,一定要有謙虛的心,一開始就要知道思想的局限。我再厲害,再聰明,也要保留,不要固執,永遠帶著開明的耳朵去傾聽,去探索,開明的眼睛去觀察,去看待,開明的心去體悟,去驗證,這個很重要,如果要培育智慧,就一定要克服自己的固執和自以為是。

圓周的外圍

有人去問一個很智慧的科學家:“你懂了那麽多的東西,為什麽你卻總是說自己不懂。而我為什麽卻覺得這些東西很簡單,我都知道。”這個智者非常有智慧,就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圈,他說:“這兩個圓圈就代表我們懂的東西,圓圈外面的是我們未知的範圍,當我們懂得的東西很少,就像這個小圓圈,我們就以為不懂的東西也很少,因為接觸到的圓周外圍也很小。當你懂得東西越多,圓圈越大,你接觸到外圍就越大,你就知道,其實我未知的領域還很廣大。”那個人才恍然大悟。

所以,越懂的人,越覺得自己不懂,越謙虛,越謹慎,越小心,越不敢固執,不敢隨便做權威,越可以開明的聽取人家發表相反的意見,很多人為了要表現自己很懂,就好像很權威,殊不知這樣就鎖住了自我的成長。

真正的謙虛是如實

如果我們真的要開發智慧,謙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謙虛要發自內心的謙虛,而不是形式上的謙虛,形式上的謙虛就好像書上的武林俠客互相抱拳說:“英雄”,“請坐”,“不敢不敢!”他們內心的我慢心非常強,互相爭鬥,但是言語上卻非常的謙虛,這個不是真正的謙虛,真正的謙虛不是形態上的,而是發自內心的,真實的謙虛。

像阿羅漢,不管人們怎麽樣對待他,他都是非常謙虛。當他讚嘆自己的美德時,也是無我的,他們不會刻意在形式上表示謙虛,就只是如實而已,當他如實的時候,就已經徹底的活出了無我。這是真正的虛,不僅是謙。無我,如實比刻意的謙虛更加重要。只有你的心不再被虛假的自我卡住,你才能夠如實看真相,如實聽人家說話。那些帶著自我的人,傲慢的人不能如實,而假謙虛的人也是不能如實的。所以,真正的謙虛的人,他的心很安然,很充實,很柔軟,很有彈性,他能夠接納別人建議,也能堅持自己的主見,但是心是很柔和的,這是很重要的。

學法要著重開發智慧

有些弟子很賣力的在道場幹活做事,在廚房裡忙碌燒菜,卻不想下一點功夫去修法,所以修行很久了,在生活上遇到問題時卻不能用智慧處理。因為他們在生活中表現的是一個非常忠心,非常認真,非常棒的佛弟子,但是對他真正來講,卻沒有做好一個佛弟子需要開發智慧的責任。所以當他生活不好的時候,就會遭致他人懷疑:“你看這個人很賣力,很認真,在道場待這麽久了,為什麽他卻沒有能力克服在生活上的問題呢?生活上,工作上,人際關係上都是一團糟,遇到一點危機和苦難就慌亂無措了,到底學佛有什麽用?”於是就開始質疑佛法了。初學者看到這個榜樣不想學佛了,望而卻步了。當然這個初學者也肯定有錯,你為什麽不學一下其他優秀的榜樣呢?師父也好好的,你為什麽要專門找那一兩個學的不對,學的不圓滿的人來做榜樣呢?所以,不用智慧就會出現這些情況。

也有一些弟子,絕對的忠心,但是卻總是幫倒忙的。有一些弟子我是很怕他替我做事的。他不僅是固執,也不用智慧,不受法,你跟他講,他會有另外一套解讀。有時候恭敬不如從命,師父給一道指示,如果你好好的執行成功,那才是最好的恭敬。有些人認為自己對你忠心,他拼了老命,卻幫了倒忙。這種情形我常常比喻成‘拿斧頭在爸爸的頭上砍蒼蠅’。這是在菩薩本生經裡的故事,有一個人對他孩子講:“我頭上好像有一只蒼蠅,癢癢的!”孩子一看是一只蒼蠅,說:“爸爸你等一下不要動!”於是拿起斧頭一砍,把爸爸的頭砍掉了。這種叫做幫倒忙。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學生是很多的。固執的學生,不僅是自己沒有智慧用不上勁,也不能夠讓有智慧的人牽著他走,就要像一個盲人自己看不到路,當你牽著他走的時候,又和你掙扎。所以非常難以受法。所以任何人想要有效率的累積波羅蜜,要給自己機會去開發智慧。只是很賣力的做事卻不用心學法,那是很可惜的。

精進波羅蜜

四正勤

修法一定要勤奮,懶惰是不行的。真正的精進是能夠達到四正勤:還沒有生起的惡,不要讓它生起;已經生起的惡,讓它熄滅;還沒有生起的善,讓它生起;已經生起的善,讓它增長。

其實當你僅僅在專注呼吸的時候,你就達到了四正勤。專注呼吸,你不用去多想如何克服煩惱,只是完全的投入,還沒有生起的惡就沒有機會生起了。因為你的心完全專注在清涼無染的呼吸上,你就可以生起清凈心。當生起雜念和不好的心境時,因為你有專注呼吸的正念,那麽煩惱就會自動切斷,根本就不用解決它。已經生起的惡就讓它熄滅了。因為當煩惱生起的時候,它就已經過去了,你知道你在專注呼吸的這一刻,它又是一個新的心念。心不能夠一個剎那處在兩種狀態裡的,不會同時在善裡,同時又在不善裡,而是這一剎那‘善心’,那一剎那‘惡心’的連續生起,就像我們現在其實在看到的時候,我們沒有聽到;在聽到的時候,沒有在看到。只是‘聽’和‘看’太快了,你就以為自己同時在‘聽’和‘看’,又在接觸到那個感知,同時又在想。其實沒有的,一剎那你的‘心’只在一個地方。以後你們修的時候,你們會明白,只是你的‘心’太快了,快到我們以為同步又看又聽又想。所以當你完全投入,專注在呼吸的時候,其實不善法馬上就必須中斷。所以專注呼吸,培養正念,這是非常有用的。不僅消除了不善心,同時還培養了善心。你在專注的時候,除了還沒有生起的惡不會生起,已經生起的惡斷除,還沒有生起的善就生起了,因為正念生起了。定力生起了,智慧生起了。還有十九種美心所,全部都生起了。你又在繼續專注的時候,它就變得更加強了。所以你就完成了三十七道品裡面的四正勤!這是真正的勤奮。

平穩的精進

還有一個精勤奮鬥的條件是平穩!我們要學習菩薩的精進波羅蜜:做任何事情開始的時候,好好的開始;延續的時候,好好的延續;總結的時候,好好的總結。前,中,後都在精進,不要一下子旋進旋退,而是平平穩穩的精進,這是最有效率、最有力量的精進方式。你今天一下子打坐四五個小時,等下又放逸了,講閑話了,等下又再拼,這個是沒用的,沒有效率。最有效率的用功,是平平穩穩,日以繼夜的修法,這種修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是會成就的。所以想要這個修法成功的人,就要讓生活有規律,身心平衡,不要突然間一陣子拼命的修,拼的自己都病倒了,然後告訴自己:“你看,不是我不認真,不是我沒有潛質,而是我生病了!”我發現有些禪修者有類似的畸形心理,好像承擔不起修行的成果。心總是喜歡往煩惱去鑽,或者是心喜歡給自己理由,好像覺得自己太快了,有點不對,要放慢速度。心理會有一種缺陷非要讓自己慢下來,或者好像要找一個理由去失敗。其實是我們的心在招引失敗,當心有那種傾向時,根據我的觀察,這些人會吸引一些障礙,有些障礙根本是莫須有的,但是他的心會招引過來。心的吸引力是非常可怕的。只要潛伏在心裡面,告訴自己這個不行,或者我不該進步的如此快,有一點點潛意識的影子,都不好,都會招引一些阻擋的障礙,好像平平穩穩,順順利利的進步不可能一樣。這種心的局限很可怕,不要這樣子想。總之,你現在能夠精進就精進!其實沒有人的修行可以完全的平穩,因為每天我們生命裡會浮現出業,就算你的精進力是很平穩的,當那一天超強的業成熟了或倒楣的業成熟了,我們的修行成果也是蠻波動的,你完全作對了,也會波動的。

我們有一個重要的禪修指示,就是:“你能夠專注多久就專注多久”。小參的時候要向導師報告今天你專注多久的時間。我有一個學生,他現在已經還俗了,他每天的報告都是在六分至八分的這個範圍裡面,根據我的觀察,他有時候坐的好,有時候又很糟糕,他的修行有起伏,但是報告卻完全沒有的波動。後來他承認怕如果今天把報告寫的太好了,萬一明天掉下來師父責罵怎麽辦?這個是不老實的修行,師父就算罵你,也要老實的面對師父。其實我們也不會隨便罵學生,除非有什麽特別的理由,或者他在因上放縱自己去做錯。不然通常我們都不會罵。這就是精進方式不對,是欺騙自己,欺騙導師的方式。

一般情況下,我們生病時候修行會差一點。但有些人生病反而激發出一種更加強大的力量,他想要把握生命好好用功,反而心一轉,就比平時還要亮!所以生病比平時修的還要好。但如果是大病的話不太可能。基本上,我們要作出正精進,而且要前中後期保持平穩,態度老實,但即使這樣,生活上,修行上的表現也未必是很平穩的,報告也會起伏,因為還有其他的條件因緣等等起作用,但是要盡可能讓它平穩,通過我們身心的平衡,更可能達到穩定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