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禪風集  

忍辱波羅蜜

真正的忍是順境也要忍,逆境也要忍。順境不忍,被人家讚揚你就飄起來了,這時也要忍耐一下,這很重要。但講得比較多是逆境,即‘瞋心所’的忍。沒有忍耐的人,經不起考驗。他可以修得好好的,但是一點波動就起來了!忍耐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忍耐全部都要訓練,你要能夠如實的看待一切所遭遇的現象就只是現象本身,否則難以忍耐。比如別人罵了一句話,若能如實的去聽這句話只是聲音,罵完了,聲音也已經過去了。如果我們把這句話黏在心理,抓在心裡,總覺得人家還在罵你,這是不如實,就會傷到我們。其實一句話就是一句話,他罵代表著他的煩惱,我何必為了他的煩惱來受傷,沒有需要。別人煩惱我受傷,沒有必要。

如果他拿刀來砍我的手臂,可能我躲不過,身體痛沒有辦法。但是如果是人家罵我們,侮辱我們,毀謗我們,這是他的煩惱,他的惡業,我們在消惡業,他在造惡業,所以你如實的看待時,並不是那麽難以忍耐。但是我們因為有一個自我,那就很麻煩了。自我讓我們的智慧難以發揮,想忍也忍不了。

真實波羅蜜

要守真實波羅蜜,心要真實,這是見法的重要條件,不然我們可能繞了一個大圈子最後還是離法很遠。要不妄語,佛陀在經裡講過,即使是開玩笑的話也不好,特別是不欺騙,不撒謊,還有一點,你要守自己的承諾,講了就要做到,不要輕諾寡信!現在的人太容易答應,什麽事情都先答應了再說,想也沒有想過要怎麽去兌現,去實踐他的承諾。社會上太多這樣的人,有的還是有頭有臉,蠻有分量的人,但是根本沒有重視過自己的承諾。這個佛陀在經裡有提過,如果修行人承諾了卻沒有做到,對修行也不好。如果因為因緣條件改變了,真的沒有辦法兌現承諾,可以誠懇的請求對方解除承諾,現在因緣改變,我真的沒有辦法了。對方覺得:“好吧,我了解當時你是真心的,並不是虛假的承諾,而是因緣改變了沒有辦法,表示理解。”這種不算是違犯。但很多人都是若無其事就違犯了承諾,這是不懂真實波羅蜜的重要性。

我們的菩薩在菩薩道修行的時候,有可能犯過五戒中的其他四戒,但是這個第四戒是從來不犯的,即使要面對生命的危險,也不會違背他的承諾,這是很殊勝的真實波羅蜜。一次菩薩被敵人抓住,在另外一個地方有婆羅門在宣揚辟支佛的教法,他請求敵人放他去聽法,等回來以後再殺他。敵人把他放走,菩薩聽完講法果然就回來了,他寧願接受死亡也守住承諾。敵人為他的勇氣所感動,也很好奇辟支佛的教法有什麽特殊的力量,就向他求法。菩薩讓敵人答應幾個條件,其中一個就是受持不殺生戒,之後才對他進行說法,菩薩的真實波羅蜜不僅救了自己,也度化了他的仇敵。對於菩薩來說,為了守住真實波羅蜜,如果真的回來受死,他也不會有絲毫的懊悔。

決意波羅蜜

菩薩有一種力量,他不隨便決意,但一旦決意了,他就不會動搖了,他的決意一定是用到智慧的。但是決意不等於固執,比如菩薩放棄了六年的苦行,那是因為智慧讓他明白,苦行是錯誤的。他已經達到了苦行的頂峰還沒有成佛,那麽,苦行就不是正確的道路。這是智慧讓他改變,而不是軟弱讓他改變。決意波羅蜜可以讓心很有力量,不會軟弱,不會因為怕死,怕苦而不能完成目標,菩薩生生世世都在加強決意波羅蜜,所以幾乎他需要的東西,他都可以得到。

真實波羅蜜是講到做到,能夠實踐;決意波羅蜜是要做的事情都要努力去實現,去完成,去執行。這樣的人,實踐力很強,他要的東西,他都會達到。當然還有其他條件,但這是非常重要的條件。你要看一個領袖是否可以,也可以看他的講話是否很浮,是否守承諾,答應的事情有沒有做到,決心去做的事情,沒有完成?如果他沒有完成,他改變了行動,那麽是因為軟弱困難而改變,還是因為他的智慧讓他知道此路不通而改變,你大概就可以判斷這個人的命運了。決意波羅蜜對世間的成就都是如此的重要,那麽對於出世間的成就,特別是成佛,那更加是不可想像,真實和決意,這兩點非常重要。

禪修者不要隨便發願,如果你發願了,就要想辦法去完成它。你不要說,我要坐一個半小時,但是剛剛又喝了許多水要上廁所,你就說:“不是我自己要違犯我的發願,是沒有辦法!”我們要避免這樣的過失,在發願前先確定有這個條件,再去決意,我這段時間一定要度過,要忍耐!好好用功,好好完成這個決意。

當然有些決意是不屬於可以馬上實現的,比如你決意:我要從此不再起貪瞋癡,這是好的決意,我們也應該這樣決意,但是這個決意比較屬於願望,因為真正沒有一點貪瞋癡,這只有阿羅漢才能辦得到,是證得了阿羅漢聖道帶來的效果和力量。但是我們也可以做這種決意,表示是盡力而為。當彌蘭陀王要和那先尊者辯論的時候,他非常恭敬,因為那先尊者是他過去世的師父,在要見他的時候,彌蘭陀王的心裡會產生特別尊敬,所以他守八戒,齋戒七天,把自己鎖在房裡不近女色。他還下了一個決意,在這七天裡面我不要生起一個煩惱心,他要以最清凈的心去和那先尊者見面及辯論。他真的做到了七天沒有起一個煩惱心,而且他也因為這場辯論而證得了須陀洹聖者。

如果是修行人希望修得好,也可以經常給自己一些小小的決意的成就,比如今天我要坐一枝香等,可以合理的決意,完成以後就會有成就感。如果你今天的身心非常平衡,沒有那麽緊,也可以要求這支香完全不要起貪瞋癡,歡喜的投入在善法中,這樣也可以,如果能達到當然很殊勝,如果達不到,只能說你的決意超出了你的能力。這也不要緊,至少你不是因為軟弱而違犯。

慈波羅蜜

慈波羅蜜可以讓我們的心柔軟。這裡的慈涵蓋了慈、悲、喜,我已經和帕奧禪師確定了這一點。講慈波羅蜜的時候,是以慈心代表著愛,而悲與喜也是代表著愛的不同層面。當我們講慈心的時候,也是涵蓋著悲和喜的層面,菩薩也需要這種力量。心希望眾生好,希望眾生離苦,希望眾生擁有的好不失去,這些都是屬於慈的領域。所以菩薩一定要有這個心,如果你發願成佛,而你的心不是對眾生有慈悲心,難道是為了個人榮譽嗎?那麽就不對,半路一定會倒退的。菩薩道的痛苦和災難,遇到的考驗太恐怖了,太艱難了,如果你僅僅為了榮譽,當你受那種苦的時候,你會覺得榮譽一文不值,不值得為之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你會撐不下去的。真正支撐菩薩在最艱苦的情況下完成他的修行,不放棄他的願,是他對眾生的慈悲,不忍眾生苦,這是他要成佛的動力,而不是為了榮譽。所以慈悲心不夠,那個苦他是受不了的,做不到的。慈悲喜捨都是情商,到了修行後面要圓滿情商,我們需要有這種不能被打倒,不能受傷害,不能被摧毀的愛的力量,沒有愛的力量,完成不了修行。每一個波羅蜜的累積,對人家好,布施啊,忍辱啊,如果那個出發點不是來自於愛,來自於慈悲,來自於清凈的心,那麽一定會帶來苦。

捨波羅蜜

慈悲喜當然是以捨為基礎,如果慈悲喜是來自愛染的心,沒有捨離為基礎的,結果也是苦的。你僅僅深愛著某一個人,你都受不了他的生老病死,天天被他的苦樂拉著走,那麽如果你愛全部的眾生那還得了?就在這一刻,有多少眾生正在死去,多少眾生正在受苦,你的心天天受傷,天天不平衡,天天在苦難中,在問題中,被眾生拉著走,那你是成不了佛的。捨心是心靈情感層面的一種升華,一種力量。這個捨不是冷酷,而是讓心因為了解事件的真相,眾生是自己業的主人而不動搖。捨心讓菩薩立於不敗之地,能做或不能做,能完成或不能完成,做得到或做不到的,因為菩薩有捨的力量,面對這一切他都不會受傷,不會因為得失起伏而無法走下去,而是繼續在累積波羅蜜,繼續在因上圓滿。這是很重要的。

總結

布施、守戒、出離、智慧、精進、忍辱、真實、決意、慈、捨,這十個波羅蜜都非常重要,其中最關鍵的是智慧。

北傳的六波羅蜜是屬於歸納法,根據原始佛教的記載是十種,但也不要講六波羅蜜就是錯,而要明白這是歸納:比如慈、捨、出離,都歸納在禪定波羅蜜的範圍等等。但是我們原始佛教通常研究的是十波羅蜜,因為這個是妙智尊者在燃燈佛給他授記過後,他思維該如何成佛而領悟的。

十波羅蜜有三種等級。普通情況下做的布施、守戒、出離等就是普通的十波羅蜜。若是你願意為了完成波羅蜜而放棄身體的某些部位和器官,就算你把我的手腳砍斷,我也同樣要圓滿它們!你願意這樣做,就有了十種中等的波羅蜜。如果為了累積十個波羅蜜可以捨掉生命,你就可以圓滿究竟波羅蜜,一共是三十種波羅蜜。真正的講,就是菩薩要去圓滿一切的善法,可以說是無量波羅蜜。

其他成辟支佛的、解脫道的,也需要去累積這些波羅蜜,但是所需要的程度不一樣。如果是要成辟支佛的,要累積兩個阿僧祇劫,十萬個劫。若是佛的上首弟子,就需要一個阿僧祇劫,一萬個劫,而其他的弟子波羅蜜就不需要阿僧祇劫這麽漫長的時空。但是沒有人可以說,沒有波羅蜜可以成就法的。

但是,波羅蜜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波羅蜜有這麽玄嗎?每個人的波羅蜜差別在哪裡?比如當我們在教禪的時候,果然就發現,有波羅蜜的人真的有所不同。能受法的心有波羅蜜的人可以受法,他會專心聽指示。你當導師明白了他的問題並給了答案,他也不再囉嗦,他會記住你的答案,回去好好用功。而沒有波羅蜜的人,就很奇怪。你這裡講答案,他在那裡繼續重複自己的問題,如果沒有講完,他心裡不甘心,就一定要講完他的問題。你講答案,他再回到問題。對他來講只知道苦和苦因,而不是抱著希望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只是在想問題本身。甚至有些人只是找問題,而不找問題的原因。沒有波羅蜜就是這樣,你怎麽講,他都不能受法的。你明明給了他答案,清清楚楚解決了他的問題,但是他聽不懂,覺得遠方有一個答案,他的心不在當下,真的是沒有辦法。

拿起放下很快

有人他會研究有波羅蜜的人有什麽特點。比如那個嘰嘰喳喳的人有波羅蜜,但是沒有智慧的人就會學錯,去學了他的嘰嘰喳喳,這是他的性格,他的習氣改不了,你要看讓他修法成功的不是這個,而是他對法的愛好,專注,一下子就能夠放掉的特點。有波羅蜜的人有這個特點,拿起放下特別的快。拿起時特別專注,過後不需要的他就丟了,做就做,不做就不做,想就想,不想就不想,很有效率。這是真正有智慧,有波羅蜜的人。

低調不顯露

而且有波羅蜜的人可以放得下自己的聰明,有的人喜歡時時刻刻的顯露自己的聰明,這不是真正的有智慧。不一定要刻意的表露自己的與眾不同,除非真的沒有辦法,因為是佛陀訂的戒律,或是原則性的東西,或者這樣的做法有深遠意義,可以拋磚引玉引導出美德等等,那就不同,不然的話,就不用與眾不同給自己惹一大堆的麻煩。

用力到實處

有波羅蜜的人會用力到實處。你看,師父講到收功,收功雖然不是佛陀教的,但是可以很好的把氣理順。如果你沒有這個問題,你可以放在一邊,可是有人明明有這方面的問題,比如氣塞在頭上,卻不認真的對待收功。你要更加的留意收功要領,如果忘記了師父給過的指示,不明白就要快快的問清楚,不然的話,可能努力就沒效率了。有智慧的人就會很快的把指示聽懂,用對方法。

智慧應對,不蠻衝直撞

有一個比賽,兩個參賽者,中間有一堵墻。參賽者前面放了許多比如口紅啊,衣服啊等等雜物,比賽的規則是看誰更快完成指示的內容就算贏了。第一道指示:快點在你的臉上用口紅塗一下,第二道穿什麽衣服,第三道,在地上打滾……一個人為了快快贏的比賽,看到塗口紅就塗口紅,看到在地上打滾就打滾,把每一道指示都做到最後,結果他輸了。而在墻另外一邊的人,他拿到指示先全部看完,以確保他明白,看到最後一道指示就是,你忘記上面所有的指示,坐下來好好的休息。什麽都不用做。所以真的有智慧的人,他把指示看完了,什麽都不做也贏了。另外一個人忙碌勞累的一輪,結果還是輸掉了。所以,做事不是蠻衝直撞的去做才是對的,在做事前要動一下腦筋,想一下,了解一下。

務實

真正有波羅密的人處事很務實,他犯了錯誤,也會很快的恢復。這種務實的精神讓他不會在不可能的,沒有希望的,或者於事無補的事情上憂愁煩惱,浪費時間。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傷心、擔憂都不能幫到你什麽。所以,心理包袱不能幫助你,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現在如何做的最好,變得更好。用這樣的心態來面對生命,面對禪修,你肯定會活得好好的。我敢肯定,從這個禪修營出去,就算其他都沒有學到,其他全部都忘記了,只有這一句話:“生命的態度就是,任何的處境來到面前,我在一動一靜之間,一定要變得更好,而不是更糟。”你單單學會這一點,並且把它活出來,你的生命都會大不相同,你肯定會快樂很多,少了很多苦。但是有些人卻說,聽了這麽多法,學了這麽多法,我都沒有進步,我沒有禪定,沒有成功,我浪費時間了。那是因為你看不到一路上的進步,其實每犯一個錯誤,你知道錯在哪裡,你就是一個進步了。

不受打擊

有波羅蜜的人,就像愛迪生,別人是不能給他潑冷水的。

人家把他耳朵打聾了,他說:“好,那我就可以少聽一些是非,更加能夠專心在做科學研究。”他不會去懊惱的。當他研究電燈失敗了許多次,別人嘲笑他失敗了這麽多次,他卻說:“正正相反,我已經成功的排除了這麽多種的錯誤方法。”你看,有智慧的人,不容易被人潑冷水,他會很清楚的知道,什麽是對,什麽是不對。

學習的智慧

其實波羅蜜不足夠也可以快快轉過來,這是一種學習能力。

我們來看看有波羅蜜的人是什麽特質,就可以學習他們。在眾多波羅蜜中,最重要的是學習的智慧。你一定要在心態上快快的改進,學習的態度錯了,就很損學習效率。有智慧的人,會在這個方面下大功夫。但是很多人不是這樣,態度不改,方式不改,就一直在埋怨,我該如何投機取巧,快快成就,卻沒有問,我的學習態度,我的心態有沒有改進。其實心態是最好改的,你真的有決心來改善你的情商,改善你的學習態度,這個好辦!這個一改,很多東西就會跟著改了。任何東西來到面前,來什麽接什麽。用最好的心,最美的心,最強的心去對待。真正的菩薩都會著重在這一點的。我看了許多次《菩薩本生經》,菩薩修行很重視的就是這一點。對一個於事無補的錯誤,我們沒有時間去懊悔,這樣恢復起來非常快,當下就恢復了!要明白現在就是一個新的機會,這是非常重要的。

謙虛的態度

不要埋怨自己沒有波羅蜜,先問自己:我有沒有用智慧去學習?我有沒有讓比我更懂的人去引導我?固執的人就是有一個問題,他不能夠善用更高的智慧,因為他固執,他要顯露我比人家懂,結果越顯露自己比人家懂,就越發不懂。謙虛的人不是這樣子,用開明的心去學習,這很重要。所以最珍貴的,還是學習的態度。學習態度是我們可以馬上改變的。而其他智商、天分、天資、心的敏銳度等等,這些東西改進起來會有一些無奈,不過通過修行排除我們的五蓋,障礙也可以大大改進。

十波羅蜜對修行很重要,不僅和菩薩道,和辟支佛道、阿羅漢道的修行都息息相關,希望引起大家重視。不管你走向那一條道,師父的教法是原始佛教的本懷和精神,就是教法是我們的工作,指路是我們的工作,你走哪一條路是你的工作,決定怎麽走是你的工作。給自己的生命做選擇,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這些是你們自己的工作。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分享這個法,讓你們自己去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