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2461_1230190310333119_7572539552927522563_n

 

The Hunger Of The Mind
塔尼沙羅尊者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很不容易,因為我們需要用各種方式餵養自己。不僅僅是吃的食物,我們用情感食物去餵養自己,用人際關係、權力、地位、財富。實際上身體的飢餓,相對於心的飢餓幾乎是微不足道。

如同佛陀曾經說過的:「即使天雨金幣,也無法滿足我們的感官欲望。」我們要用各種感覺去餵養自己,眼、耳、鼻、舌、身,任何一種都讓人飢餓,所以無可避免地產生衝突。有限的食物不能滿足我們無盡的欲望。

佛陀把世界比喻為水坑:「水不斷減少,魚兒不斷爭鬥,直到最後一滴水,互相輕軋,直到水坑徹底乾涸。」你打算怎麼辦?你可以不斷地餵食自己,餵食、餵食、餵食……你也可以退一步,觀察自己飢餓的心,這就是禪修的目之一。讓自己退後一步,獲得更好的食物。這種食物是來自內心,而不是外在的世界。這種食物不需要與別人搶,也不需要通過傷害別人來獲得,你只要讓心專注於某一處,找一個身體上能比較舒服地關注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專注呼吸的原因。

請注意:在身體上的哪一個地方你能專注到呼吸?你能舒服地感受到呼吸?當你吸氣的時候,身體哪個部位因此感到滿足呢?專注於那個部位。哪個部位滿足感最強?不是壓制它,而是與它相伴。覺知呼吸,是太長還是太短?太重還是太輕?就這樣練習,這是專注於內心所得到的樂趣。就是能夠專注於某處,而不是讓心到處遊盪。

心總是有一種感覺,永遠不能滿足所擁有的食物。現在坐著,專注於某處,它還是在想:「下一步呢?」「下一個地方去哪裡?」「我要呆在這裡嗎?」「我是不是要逛逛別的地方來滿足自己?」「下一步呢?下一處呢?」「下一步呢?下一處呢?」這些問題就推動著我們的心。只要我們讓它推動,我們就無法真正地觀察或覺知。我們這種不斷餵食的習氣,帶給自己和別人造成多少痛苦。所以我們練習的部分內容,就是如何退一步。

反觀自己的行為,觀察你的所做所為,不僅不能滋養自己,卻給自己造成痛苦。不要用權力和地位,要用布施和德性來餵養自己。特別的,我們要學會用禪定來餵養自己。因為當心能定的時候,就能卸下不少負擔,就不再那麼催促,你依然是餵食自己,但是食物的質量變好了。

當心安頓下來,極樂也就降臨。這裡的極樂是指一種充沛感,徹底的能量充沛,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被能量滋養著;有時極樂比這個更強。當極樂的感覺充分,就會出現一片安詳。當心最後安頓下來,定力足夠時,就會出現平等捨心。對心來說,這是最強大的滋養,這也讓你更好觀察心如何被餵養,觀察它如何品嚐過去,觀察它如何咀嚼未來。你將會清楚地發現,你用來餵養自己的,並非那麼有營養。你向外追逐,餵食自己的方式,它本身給心造成很多壓力和痛苦。

所以這是重要的練習,用其他食物去餵食你的心,幫它脫離激烈的競爭。當你和別人交往的時候,你並不是靠他們來餵食自己;實際上你可以向他們付出,你和人們的關係中,你是付出者。你付出時間,付出精力,付出幫助,付出知識,讓這個世界變得更適合居住。你不再像是困於水坑的魚兒,要爭搶有限的水。最終你也會發現,用禪定來餵食自己,對心來說也是一種負擔,這時候你會讓心趨向於無為法。換句話說,你不需要再去餵食自己,這就是我們追尋的幸福!這就是唯一安全可靠的幸福。

這樣我們就免於爭奪食物,免於尋求食物,不再為這些問題焦慮:「下一步呢?下一步呢?下一步我該去哪裡?」你就會發現修行是退後一步,問一些不一樣的問題:「是什麼在催促我做出行動?」「我的行為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當心導致緊張的時候,這種緊張是必要的嗎?」有些緊張是必要的,有利於禪定,趨向於聖道。當你守戒的時候,特別是八戒:你突然發現不允許吃晚餐了,那就當下切斷你的食物供給,你就知道需要從其他地方去尋找滋養。所以這種對自己的訓練,有些壓力和痛苦。這種壓力是必須的,你忍受它,堅持下去。

但是你會發現很多壓力是完全沒必要的,你的心堆積了多餘的壓力和痛苦:為這個焦慮、忌妒那個、在心裡醞釀各種妄想……完全脫離現實,用不健康的方式餵食自己。

你的心可以做各種事情,你開始發現你的心,從禪定中獲得的幸福與滋養,這種滋養是必要的,這是一種更好的食物來源。

所以專注於學習如何享受呼吸,學習做一位呼吸的鑑賞者。這的確是執著,但是是很好的執著。你需要學習如何堅持好事情,這樣就可以放下不好的事情。阿姜摩訶布瓦有一個比喻,就是『用梯子登屋頂』:你並不是簡單地放棄任何一支橫檔,你得抓住後再放棄這支橫檔,才能再攀爬更高的橫檔;當你攀住高一階的橫檔,就要放棄低一階橫檔,這樣你就可以抓住更高的橫檔。一直用這樣的方式爬梯子,最後當你登上屋頂,你就可以徹底放棄這個梯子。所以當你仍需執取時,請學會執取好的事物,這有助於擺脫激烈的競爭,擺脫坑中魚兒的爭鬥。最後它將帶你到達某處,你不再需要餵食自己,你就可以放下這個問題:「要去哪裡餵食呢?」「下一步呢?」「下一處呢?」你就意識到自己不再需要回答這個問題,這將卸下我們內心一個大負擔。

因為你已經找到了幸福!這種幸福不依賴於條件,這就徹底安全了,你不再憂慮食物的來源,因為你不需要餵食自己。幸福已經在那裡!這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如果你還需要用食物來餵食自己,那就用當下的呼吸來餵食吧!沒有任何人可以搶走你的呼吸,當你關注呼吸的時候,你也不會去跟任何人爭奪,這就是你的呼吸,完全是你的領域,學會從中獲取盡可能利多的滋養。

 

 

 

Ven. Thanissaro Bhikkhu


翻譯:Vimalajoti@英語佛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