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31

 

§3. 直觀現在、過去及未來的名色

     

帕奧禪師(Pa-Auk Sayādaw,1935)曾經來台灣指導禪修多次,其不少開示皆已中譯出版。這些著作中,無不提到「直觀過去、未來的名色」之重要性。例如,在《轉正法輪》,帕奧禪師指出,若不觀照過去、未來的名色,便無法獲得「緣攝受智」(paccayapariggahañāṇa),也就不能從輪迴解脫:

     

過去、現在、未來的名色法都必須觀照,因為它們都是觀智的目標。如果不觀照過去、現在、未來的名色法,你就無法了知緣起法及觀照因果的生滅為無常、苦、無我,那麼也就無法脫離生死輪迴。15

     

這裡所謂的「觀照過去、未來」,並非如馬哈希系統所說的「依推論而了知」。在帕奧系統中,禪修者必須以直觀、親見的方式,了知過去、未未的名色:

     

若禪修者認為過去已不復存在、未來還未到來,所以只能以推理(anumāna)或猜測的方法辨明過去與未來;而又認為能以推理的方法辨明「現在五果的生起是因為過去五因,未來五果的生起是因為現在五因」,如是即意味聖者能夠以推理或猜測的方法證悟「苦諦的生起是因為有集諦」。然而,佛陀與注釋兩者的教示都教導必須清晰地如實知見苦諦與集諦。…因此請注意:辨明過去與未來,以便如實知見十二因緣是無可避免的。16

     

如此,帕奧禪師清楚地區別「推論」與「如實知見」,認為「推論過去、未來」並不是「如實知見」,因此「推論」也就不足以證得苦諦與集諦。帕奧禪師認為,想要了知緣起,必然得觀察過去世及未來世的名色,如此才能了知三世之間的業果、緣起關係。

 

在論及辨識未來世之時,帕奧禪師甚至主張禪修者必須辨識未來世的名色,乃至到自己證得阿羅漢的那一世:藉著辨識過去世因果而培育起觀智的力量之後,你也能以同樣的方法辨識未來世的因果。……你必須繼續追查到五取蘊滅盡無餘的時候,這發生於阿羅漢生命結束時,即般涅槃之時。17

     

為了能夠了知貫通三世的緣起,因此必須觀察過去、未來的名色,這樣的理證,的確相當合理。然而,依據《尼柯耶》,了知過去、未來的名色及業與果報,似乎必須依靠「宿住隨念智」(Pubbenivāsānussatiñāṇa)、「天眼智」(Dibbacakkhuñāṇa)、「死生智」(cutūpapātañāṇa)等神通18,因此,「必須觀照過去、未來世的名色,乃至未來證阿羅漢之時」的主張,必然得面對的質疑是,不具神通的禪修者如何能了知過去世、未來世的名色。

 

對此,帕奧禪師的著作也提出回應,認為:除了世間神通之外,「毘婆舍那智」也能觀察到過去、未來世的名色。帕奧禪師提出的教證是《相應部.蘊相應.79 經》(S 22:79)及注釋書對此經的注解:關於辨別過去與未來,有些大德認為只有已證得神通(尤其是宿命通)的人才能辨別過去與未來。事實上是有兩種辨別過去與未來的方法,即通過宿住隨念智和觀智。

相應部.蘊品》及其注釋:

     

Ye hi keci, bhikkhave, samaṇā vā brāhmaṇā vā anekavihitaṇ pubbenivāsaṇ anussaramānā anussaranti, sabbe te pañcupādānakkhandhe anussaranti etesaṇ vā aññataraṇ. Katame pañca? ‘Evaṇrūpo ahosiṇ atītamaddhānan’ti– iti vā hi, bhikkhave, anussaramāno rūpaṇyeva anussarati. Evaṇvedano Evaṇsañño evaṇsaṇkhāro … evaṇviññāṇo… (Saṇyuttanikāya, Khajjanīyasutta) pubbenivāsanti na idaṇ abhiññāvasena anussaraṇaṇ sandhāya vuttaṇ, vipassanāvasena pana pubbenivāsaṇ anussarante samaṇabrāhmaṇe sandhāyetaṇ vuttaṇ. Tenevāha– “sabbete pañcupādānakkhandhe anussaranti, etesaṇ vā aññataran”ti. Abhiññāvasena hi samanussarantassa khandhāpi upādānakkhandhāpi khandhapaṇibaddhāpi paṇṇattipi ārammaṇaṇ hotiyeva. Rūpaṃyeva anussaratīti evañhi anussaranto na aññaṇ kiñci sattaṇ vā puggalaṇ vā anussarati, atīte pana niruddhaṇ rūpakkhandhameva anussarati. Vedanādīsupi eseva nayoti. (《相應部注》)

     

「諸比丘,在這世上,有些沙門及婆羅門,能夠以智憶起許多過去蘊;如此追憶時,若要的話,他們也能憶起五取蘊或五取蘊之一。若要的話,這些沙門與婆羅門也能夠以智憶起:1.那色在過去曾生起;2.那受在過去曾生起;3.那想在過去曾生起;4.那行在過去曾生起;5.那識在過去曾生起。」(《相應部.所食經》khajjanīyasutta, Saṇyutta Nikāya)

     

佛陀說示時用「宿住」(pubbenivāsa,即過去世之五取蘊)一詞,並不是指以宿住隨念智(pubbenivāsānussati abhiññā)憶起過去世之五取蘊,而是那些沙門婆羅門以觀智憶起過去世之五取蘊。19

     

從此一大段敘述中所援引的巴利文來看,明確支持「觀智亦可觀過去五取蘊」之見解的,是巴利注釋書的注解,而非巴利經文本身。此處,注釋書之重點,誠如帕奧禪師所述,乃是認為經文所說的「憶念過去」,是「以觀智」(vipassanāvasena)憶念過去,而非「以神通」(abhiññāvasena)。就此而言,帕奧禪師確實為其修行方法,在巴利注釋書中尋得了一個有力的文證。

     

帕奧禪師不僅主張,在修習「緣攝受智」時,禪修者應直觀過去、未來世的名色;同時,他也認為在修習「觸知智」、「生滅智」及「壞滅智」時,禪修者皆應觀察三世諸行的剎那滅。

 

在《智慧之光》,論及「觸知智」(sammasanañāṇa)時,帕奧禪師再次以《相應部.蘊相應.79 經》及其注釋書作為教證20,認為禪修者應該觀照現在世、未來世、過去世裡,從結生心到死亡心的名色法。21

 

對於「生滅隨觀智」,帕奧禪師也說:「若禪修者能夠透徹地觀照現在行法達到當下剎那,而且其智又很清晰,他就可採用名色法與五蘊法,從(自己所能看到的)最遠過去世至今生,再到最後一個未來世,內外交替地觀照… 」22

 

在敘述「壞滅隨觀智」時,則說:「已達到這階段的禪修者看到壞滅極其迅速,他再運用以下的方法,觀照內外三時名色法的三相…」23。

 

針對「壞滅隨觀智」以後的觀智,帕奧禪師說:「從這個階段直到證悟聖道,禪修者必須只觀內外三時的行法(名、色、因與果)之壞滅;有時也觀照修觀之智因壞滅。」24

 

此,就帕奧系統而言,以「觀智」(而非神通)直觀過去、未來的名色法,並不局限在「緣攝受智」,而是從「緣攝受智」一直到證得聖道之前的「行捨智」,都須以觀智直觀三世。

 

帕奧禪師亦主張「透過自己的經驗觀察以過去、現在、未來等十一種形式存在的五蘊」正是驗證禪修者是否為「須陀洹」的「試金石」。25

 

 

 

 

 

 

 

註釋:

 

 

15 帕奧禪師,2002,p.75。另見帕奧禪師,1999,p.177~182。

 

16 帕奧禪師,2003,p.179~180。

 

17 帕奧禪師,1999,p.183。

 

18 D I 81~83。

 

19 帕奧禪師,2003,p.181~182。

 

20 帕奧禪師,2003,p.418~422。

 

21 帕奧禪師,2003,p.432~434。

 

22 帕奧禪師,2003,p.478。

 

23 帕奧禪師,2003,p.510。

 

24 帕奧禪師,2003,p.514 。

 

25 帕奧禪師,2003,p.522~523。

 

 

 

 

 

 

 

 

 

 

 

文章來源: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AN/an148768.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