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5

一切快樂會追隨行善之徒,有如影子不離人

002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

若以清淨意,或語或行業,

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

 

【註解】

我們所經歷(諸法)的一切,都是由意念開始,我們的言行舉止及一切造作,也都是由意念所生。如果我們的言行等是由善念所確定,出發點是善,一切言行也將會是善的,善念、善言、善行的成果是喜樂的,這種喜樂不背棄擁有善念的人,喜樂永遠追隨他,如影隨形。

 

【快樂追隨行善之徒——少年婆羅門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一名少年婆羅門——瑪達昆達利。

  

少年婆羅門瑪達昆達利的父親老婆羅門阿丁納普巴卡是一名極為吝嗇,一毛不拔的老人。他從不布施,為了節省那一丁點錢,連送給兒子的飾物,都親手胡亂打造,兒子病倒時,他不捨得花錢請大夫,兒子因此病入膏肓。當他發現兒子即將面臨死亡時,竟把兒子抬到庭院裡,這樣一來,前來探病的人,就無法進入屋內覺察到他有多少財產。

 

那天早上,佛陀進入禪定,從禪定中看見那可憐的少年婆羅門躺在庭院裡,痛苦的掙扎著。於是佛陀便與一群比丘來到舍衛城托缽。佛陀停駐在靠近老婆羅門家的門前,佛陀發出一道金光,把面向屋內的少年婆羅門給吸引住了,少年婆羅門轉過身來見到佛陀,由於體弱無力不能向佛陀致意,於是便在心中向佛陀表白了自己對佛陀的信仰。

  

這一切已經足夠了,少年婆羅門帶著對佛陀的一片虔誠之心離開人世,就憑這虔誠之心,令他往生忉利天。

  

少年婆羅門在天界,看到父親在他墳前悲悼,便現身在父親面前。他告訴父親自己在忉利天重生之事,並促請父親到佛陀那兒,邀請他到家中接受供養。

  

在老婆羅門家中,大家提出一個問題:「一個人是否能單靠心中向佛陀表白致深的信仰,即便沒有布施,也不持守戒律,就能在天界獲得重生?」

  

於是佛陀邀請少年婆羅門現身說法,少年婆羅門瑪達昆達利以天人的裝束來到佛陀面前,並向眾人述說他在忉利天重生之事實。這時,大家才信服。

  

老婆羅門阿丁納普巴卡的兒子,只憑虔誠的心,表白對佛陀的虔誠信仰就能獲得如此的榮耀。

 

【評論】

我們所體驗的情況與對情況的了解息息相關,假如我們對情況有所誤解,這會導致經歷苦難;相反的,對情況有正確的了解,就會體驗快樂。也就是說,樂與苦都靠我們的想法。

 

以未來主義的眼光來看,意念創造情況。假使持有邪念,言行不懷好意,將會受到人們的仇視,社會和法律的制裁,死後將輪迴到惡道中。在這裡的「念」指的是「因」,體驗指的是「果」。

 

本篇所表達的信息是:「想法不正確就會受苦;想法正確就會得到快樂。」佛陀開示這詩偈的目的,是為了展現善因與惡因所帶來的必然之果。人們始終獲得他所播下的種子所結的果,不管是在前世或今世,今世所種下的因,將在今世或後世得到果。人的樂與苦也由自己承擔,創造了自己的地獄和天堂,同時也是主宰自己命運的工程師,他所創造的一切都能被自己摧毀。佛學教導人們脫離苦海的途徑,就是對人生要有正確的了解,並理解因果循環之道。佛學很實際也很樂觀,與其盲目的依靠莫明其妙的神通或法力來謀求幸福,不如在佛學裡尋找真正謀求幸福的實際途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