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常把他人的過失耿耿於懷者,怨恨將在內心滋長 ◊◊

 

【003偈】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

若人懷此念,怨恨不能息。

 

【註解】

當一個人被人辱罵、歐打、羞辱或財物被掠奪時,他的瞋恚心將不斷的增大、增強,他的內心世界將無法平息,他越是這樣想,報復的欲望就不斷的加深。相反的,只要他肯捨棄這種充滿瞋恚的念想,他就不會有怨恨,心境也就自然平息,不會有所波動。

 

 

◊◊ 不把他人加害之事耿耿於懷者,怨恨自然平息 ◊◊

 

【004偈】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

若人捨此念,怨恨自平息。

 

【註解】

當一個人被人辱罵、歐打、羞辱或財物被掠奪時,只要他肯捨棄這種充滿瞋恚的念想,他就不會有怨恨,心境也就自然平息,不會有所波動。

 

【不受抑制的怨恨將導致傷害——提舍尊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提舍尊者。

 

提舍尊者是佛陀母舅之子,曾與佛陀一起生活,他到年邁之時才出家,他經常把自己當作是一名長老,若有比丘前來向他頂禮,他會高興的不亦樂乎,可是,他對年輕比丘所應盡的義務卻沒法執行,此外他也常與年輕比丘鬧意見,如果有人譴責他,他便會哭哭啼啼的跑到佛陀那兒投訴,顯得焦慮和不安。

 

有一回,佛陀問他:「提舍,什麼事令你如此焦慮不安,還傷心到淚盈眼眶?」

 

眾比丘私下討論:「這個提舍會不會在佛陀面前,製造更多不必要的麻煩?」

 

於是,眾比丘也一起前去禮拜佛陀,頂禮後,大夥都恭敬地坐在一旁。

 

這時,提舍尊者向佛陀投訴說:「尊敬的導師,這夥比丘聯合起來一起譴責我。」

 

佛陀問道:「你現在坐在哪兒?」

 

「在寺院大廳中,佛陀!」

 

「你可曾看見這些比丘的到來?」

 

「有的,佛陀!我看見他們。」

 

「那你可曾起身迎接他們?」

 

「沒有,佛陀!」

 

「你可曾伸出援手幫他們搬運用具?」

 

「沒有,佛陀!我從沒有自動的幫過他們搬運過用具。」

 

「提舍,你不應該這麼做,你該受到譴責,你該向他們道歉。」

 

「我不會向他們道歉的,佛陀!」

 

眾比丘對世尊說:「他是個頑固的僧人,佛陀!」

 

佛陀回答說:「比丘啊!他的頑固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在前世就已經是這麼頑固了。」

 

「我們只知道他現在頑固,佛陀!他在前世到底做了些什麼?」

 

「好!你們聽著。」

 

於是佛陀便講了以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當某個國王統治貝那裡時,一位名叫提婆拉的束髮外道苦行者在喜馬拉雅國居住了八個月,他想在接下來四個月的雨季裡,搬到城市居住,順便帶些鹽、醋回國。

 

他在城門口碰見兩位年輕人,他問道:「到城市來的修行人通常在哪兒借宿呢?」

 

年輕人回答說:「住在陶工的作坊裡,尊者!」

 

於是,提婆拉來到了陶工的作坊,站在門口問道:「如果您允許的話,我想在您這兒借宿一宿。」

 

陶工回答:「反正夜裡我們沒在作坊裡進行任何工作,這作坊又這麼大,你喜歡就在這兒過夜吧。」

 

提婆拉走進作坊,剛坐下不久,又有一位叫那拉達(Narada)的苦行者匆匆的趕來,他也想要向陶工借宿。

 

陶工心想:「先到的苦行者或許不願與他人共住,我還是推辭掉吧。」

 

於是,他便對那位剛到的苦行者說:「如果那位比你先到的苦行者允許的話,你就在這兒過夜吧!」

 

那拉達便走向前,對提婆拉說:「尊者!如果您同意的話,我想在這兒暫住一宿。」

 

提婆拉回答說:「這作坊如此寬大,你就進來在一旁和我一起度過這一個晚上吧。」

 

於是,那拉達便進入作坊,坐在提婆拉的旁邊,兩人互相敬禮、問訊。

 

夜深了,入睡的時間到了,那拉達小心翼翼地留意提婆拉睡臥之處和門的方位,然後躺下休息。可是當提婆拉躺下來睡覺時,卻不在原來的位置,而是橫著躺在大門口,結果當那拉達深夜外出方便時,不小心踩到了提婆拉的髮髻。

 

提婆拉大叫了一聲:「誰踩到我的髮髻?」

 

那拉達回答:「尊者!是我。」

 

「你這個假行者!」提婆拉破口大罵:「你這個從森林出來的野人!你踩到了我的髮髻。」

 

「尊者!我不曉得您躺在這兒,請原諒。」

 

那拉達走了出去,留下提婆拉還在念念叨叨的在咒罵,他心裡想:「我不會讓他進來時再踩到我。」於是他倒轉過來睡。

 

當那拉達要進門時,他心想:「剛才我踩傷了尊者,這回我可要小心了。」結果,當那拉達跨進大門時,再度踩著了提婆拉的髮髻。

 

提婆拉大叫了一聲:「是誰?」

 

那拉達回答:「是我。」

 

「你這個假修行者!」提婆拉怒氣衝衝的罵道:「你第一次踩到我神聖的髮髻,我不跟你計較,現在你再度踐踏我的髮髻,我將詛咒你。」

 

「尊者!這不能怪我,我根本就不曉得您會這樣躺著,當我要進來時,還提醒自己,第一次踩傷了您,這回可得小心,請您多多包涵。」

 

「你這假修行者,我將詛咒你。」

 

「千萬別這麼做,尊者。」

 

可是提婆拉不理會那拉達的話,以惡毒的婆羅門咒術詛咒他:「願你的頭在明天日出時裂成七塊。」

 

那拉達意識到這惡毒的咒術將應驗在施咒者提婆拉的身上,他深感悲憫,於是便在禪定中運用神通阻止日出。

 

當太陽不再升起時,國王急得不得了,於是便插手此事,他要求提婆拉向那拉達道歉,可是提婆拉死活不答應。於是那拉達便對提婆拉說:「尊者!我將施法使太陽再度升起,當日出時,請把一團黏土貼緊你的頭頂,然後潛入水裡,沿途在不同的地方升起。」

 

於是,提婆拉只好頂著泥團潛入在水中,並在不同的地方把頭伸出,當陽光照射在他頭上的那堆粘土時,它當下裂成七塊,提婆拉也因此躲過了這場災難。

 

佛陀在開示後說:「比丘!當時阿難尊者就是那位國王,提婆拉就是現在的提舍尊者,那拉達則是我本身。在當時,他已是如此的固執了。」

 

佛陀告誡眾人:「別把敵意放在心上,唯有善意,才能使怨恨平息。」

 

【評論】

本篇強調並指出了控制情緒的基本理論。情緒的產生,因人體受到刺激,心念產生波動,由意念創造幻相,並緊握著幻相不放,因此連鎖激發了種種不同的情緒,除非我們能把幻相摒棄,不加理會,情緒的波動才能平息。

 

佛陀經常告誡弟子們要隨時隨地的實踐忍辱,甚至在被激怒的情況下,都不加以反擊,佛陀稱讚那些有能力反擊卻堅持忍辱,並容忍他人過失者。

 

在《法句經》中,就舉出許多則佛陀在受到苛刻的批評、侮辱乃至攻擊的情況下,實踐忍辱的例子。

 

忍辱不是懦弱,也不是被擊敗,而是偉人的無窮力量。忍辱的秘訣就是扭轉幻相或明確的了知種種幻相產生的情況。

 

在《本生經》裡的《桑提瓦帝本生故事》,就曾提及佛陀的前世——聖人桑提瓦帝。當聖人被暴君殘酷的肢解四肢,以試探他的忍辱力,聖人在受刑時,心中非但沒有絲毫的怨恨與瞋恚,反而不斷的祝福國王,「願國王萬歲,願國王不要受到任何傷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