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 誦讀佛經卻不實踐,是無結果的,有如牧者數他人的牛隻 ◊◊

 

【019偈】

雖多誦經集,放逸而不行,

如牧數他牛,自無沙門分。

 

【註解】

 

一個人雖然熟讀三藏十二部經典,可是縱情、任性,放逸而不願修行,他就好像是替主人數牛的牧童,稱不上是一名出家的沙門。

 

◊◊ 雖少讀誦經典,卻能實踐佛法,完全棄除繫縛,有資格列入出家人的行列 ◊◊

 

【020偈】

雖誦經典少,能依教實行,

具足正知識,除滅貪嗔痴,

善淨解脫心,棄捨於世欲,

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門分。

 

【註解】

一個人雖然所讀的經典不多,但是他能依教奉行,具足正確的知識,滅除貪、嗔、痴三毒,培養淨善的解脫心,捨棄世間一切慾念,無論於此世間或是他方世界,他都稱得上是一名真正的出家沙門。

 

【通過修學當生證得果位——修定與修慧比丘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兩名比丘,他們一人修定,一人修慧,出家前是一對好朋友。

  

在舍衛城裡,住著兩名貴族少年。兩人友誼深厚,彼此分不開對方。有一回,他們到祇陀園精舍聆聽佛陀開示說法後,便看破紅塵,一心向佛,出家成為比丘。他們與導師一起共度了五年。

  

一天,他們向佛陀請示有關什麼是出家人在修行上所應盡的義務。

  

佛陀向他們詳細的敘述了修學「慧學」與「定學」的要義後,其中一人便說:「佛陀!我資質較差,肯定不能完成『慧學』上的修學,但我肯定能完成『定學』上的修學」。於是,佛陀便在禪定方面給予特別指導,從如何起步到如何獲得成就。他經過一番努力與奮鬥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並擁有神通。

  

另一人卻說:「我決定完成『慧學』上的修學」。通過不懈的努力、鑽研讀,他終於獲得三藏法師的榮譽,精通佛法。他開始了他的弘法生涯,不論到哪兒都都會向群眾講解佛法,並以偈頌讚嘆佛陀、佛法與僧團。他曾經為五百名比丘講解佛法,並成為十八大僧團的導師。

  

一群新進比丘,從導師那兒獲得了修學禪定的法門後,便到那名修定長老的門下繼續參學,在長老細心的教導下,他們各自證得了不同的果位。

  

一天,他們要前去拜謁佛陀,便向長老辭行,長老拜託他們代他向佛陀、八十位上座大尊者及諸比丘兄弟們問安。於是,這群比丘便啟程到祇陀園精舍,他們代長老向佛陀與尊者們轉達了長老的問候。

  

當他們向那位修慧的長老問候,那位長老問道:「他是誰?」

  

「他就是您的好朋友啊,長老!」

  

那名修慧的長老對這批新進比丘盤問了起來:「你們跟他學了些什麼?在長部尼科耶(相當於《長阿含經》)或其它尼科耶中,你們學會了哪一則?三藏十二部經典,你們可曾讀過?」

  

這名修慧長老心中想道:「這位朋友,天資愚鈍,連一則四句偈都背不熟,他出家後,從垃圾堆裡撿了些破布,進入森林,現在卻聚集了這許多學生。當他回來,我應該好好的問他一些問題。」

  

過了不久,那位修定長老也到祇陀園精舍拜謁佛陀,他將大衣和食缽寄存好後,便去向佛陀及八十位上座尊者意義問好,然後到那位修慧長老的宿舍去串門。修慧長老按照一貫的習俗,提供與自己同樣大小的坐席,讓修定長老入席,他心想:「我將出問題考一考他。」

  

當時,佛陀在定中覺察到不妙,修定長老已證阿羅漢果,對阿羅漢不恭敬,將罹至地獄果報,為了阻止災難的發生,也為了悲憫修慧長老,他裝作巡視精舍,來到兩位長老之處,坐在為他所準備好的席位上。(無論在哪兒,僧人們入座時,都得先為佛陀準備席位,然後才自己入座。)

  

佛陀坐下後,便向那位修慧長老有關初禪的問題,修慧長老應答如流,接著提到四禪八定與空的問題,修慧長老也都一一的回答了,接著佛陀問到有關解脫道與果位的問題,他卻回答不上。而那位修定長老卻能馬上給予了正確的答案。佛陀接著問了些更深入的問題,修慧長老回答不上,修定長老卻能從容的回答。在四個回合的交鋒後,佛陀為修定長老鼓掌,於此同時,全部的神人,從土地神到大梵天人乃至乾達婆等天龍八部,都大聲歡呼喝彩。

  

掌聲過後,修慧長老及他的追隨者們對佛陀極為不滿,說道:「為什麼佛陀要這麼做?在各別四個回合,他為什麼給那什麼都不懂的長老鼓掌,卻對我們的導師,一位熟讀所有經典而又是五百名僧人的領袖,他卻連聲稱讚也沒有。」

  

佛陀知道他們心中想些什麼,便對他們說:「比丘啊!在我們的僧團裡,你們的導師就有如一個被雇傭管牛群的人,他只負責替別人放牛,早上把牛放出,晚上數過了牛的數目交還牛主,如果他希望吃到從牛身上生產的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五味,則不可得。但是那位修定的長老,卻是牛群的主人,他能獨自享用從牛身上生產的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五味。」

 

【評論】

經集,有匯集義,泛指所有的經典,也就是三藏十二部經典。本篇強調學習佛教經典,但是學習者若只能背誦,而不願意去實踐經典的內容,他就好像牧人一樣,只負責替主人看好牛群,享用不到美味的醍醐。

  

本篇在於提醒那些在浸淫於佛學研究的人,他們雖然有淵博的知識,但是從來都不去實踐佛陀所教,像這樣的人,永遠成不了沙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