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 飢餓是最大的疾病,輪迴是最大的苦,涅槃的安樂超越一切 ◊◊

 

203偈】

饑為最大病,行為最大苦;

如實知此已,涅槃樂最上。

 

【註解】

從古至今,饑餓一直都是人類急迫需要解決的生活大問題,在受到饑餓襲擊時,你什麼也不是,更不要說進修佛法,修學禪定,求證涅槃了,因此說,饑餓是人類最難忍受的疾病。一切諸行,所帶來的就是「苦」,要擺脫「苦」,首先就必須放棄世間有為法的一切諸行。在解決「病」和擺脫「苦」後,才能了解真實的涅槃,從而得到最高的安樂。

 

【最大的疾病和最高的快樂——在家弟子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阿拉維村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一名在家弟子(優婆塞)。

  

一天,佛陀在禪定中巡視世界,發現住在阿拉維村的一名貧窮少年將證得初果,於是,佛陀從舍衛城出發,走了三十里格的路來到阿拉維村。剛巧,那名少年丟失了一頭牛,他正忙著尋找他的牛,這時,村民也忙著供養佛陀和他的弟子們。餐後,村民要求佛陀為他們開示佛法,佛陀卻堅持要等那名少年,少年在找到牛後來到佛陀弘法的道場,他又餓又累,佛陀讓村民給他一些食物,少年吃飽後,佛陀才開始講經。佛陀一步步的為村民開示妙法,最終談及四聖諦。那名少年在開示會結束後證得初果。

  

在回祇陀園途中,比丘們紛紛議論,為什麼佛陀要等待那少年吃飽後再開示。佛陀對他們開示說:「比丘啊!你們所說的是事實,但你們不知道我走了三十里格的路來這兒的目的,我是為了度化他而來。當時,他找了一天的牛,又餓又累,在這種情況下將阻礙他對妙法的完全汲取,因此我讓村民先讓他吃飽。比丘啊!總的來說,沒有一種疾病比饑餓來得更難忍受。」

  

【評論】

行為最大苦——行,這名詞有雙重含義,要小心分辨。根據內容需要通常都指「行」(造成一切業的行動),或形成非主動的或雙方面的「因緣」。

  

一、「行」是十二因緣法中的第二項,它有活躍的一面。形成並代表因果(業),也就是道德或非道德性的意志,也就是身、口、意的活動力,因此,這就是「業」的形成。

  

「行」的形成有三面:

    

1、福行,修行十善等福業,能感召天上、人間的果報。

2、罪行,又叫非福行。

3、無記行,又叫不動業行,就是修行有漏的禪定,能感召色界或無色界的果報。

  

這三種行涵蓋了一切生命的業性活動,欲界天和色界天的福行,欲界天的非福行,無色界天的不動業行。

  

二、上段提到的身、口、意,有時也有不同的含義。「身」,有時被解釋為人體的呼吸功能或心跳功能,是生命的表現;「語」,不單指語音,概念或不切主題的語言功能也算在內;「意」,出意志力、意識外,感覺、悟力等心智功能也包括在內。

  

三、「行」是五蘊的第四項——「行蘊」,包括了一切心智的形成,不論它們是否屬於業行,或形成意識與否。

 

四、「行」除了指任何形成物和條件外,它包括了世間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生的現象。

  

在經典裡「行」的涵蓋面更廣了,它包括了一切的形成,因為「法」也包括了那些未形成或不受條件牽制的成份因素。無行,或行的斷滅,在某種程度上是指涅槃。

  

「行」也被指為念力。在經典中多次提及,例如:無意識的心念——無念行;有意識的心念——念行。

  

在十二因緣裡,「行」屬於非潛意識的傾向。但卻是完整的意識和活躍的業性意志,在五蘊中,行蘊有少許的潛意識成份,但不受牽制,也不是傾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