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 他雖剃度,可是充滿欲望與貪念,說妄語破戒,他不是真正的比丘 ◊◊

 

264偈】

若破戒妄語,削髮非沙門。

充滿欲與貪,云何為沙門?

 

【註解】

剃除鬚髮穿上袈裟並不一定是比丘,一名不實踐教義、不持戒、講妄語和充滿貪念與愛欲的人,他怎能稱得上是沙門呢?

 

 

◊◊ 戰勝一切惡行,他是真正的沙門 ◊◊

 

265偈】

彼息滅諸惡,無論大與小,

因息滅諸惡,故名為沙門。

  

【註解】

一名已完全除滅一切大小惡行的人,他已不再有惡行,他稱得上是一名真正的沙門。

 

【接受剃度者不一定就是比丘——哈達卡尊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哈達卡尊者。

  

話說每當哈達卡尊者在辯論中輸了時,總是繼續向對手挑戰,在某某時候在某某地方我們繼續討論,接著,他會預先來到約會地點,然後自我安慰的說:「看!那些傢伙都怕了我,不敢來見我,這就是他們的失敗。」他就是以這種方式來爭取心理上的勝利。佛陀知道他的行徑後便召見他,問他這一切是否屬實,他也坦然的承認了。佛陀對他開示道:「那妄語者,雖然穿上袈裟,剃掉頭髮,卻不是真正的比丘,那戰勝一切大小的惡行的才是真正的比丘。」

 

【評論】

佛教僧團是由比丘、比丘尼、優婆塞(男在家信徒)、優婆夷(女在家信徒)組成。

  

僧團與佛陀最親近。佛教徒的任務是根據佛陀的教誨和知道實踐所學,同時也必須執行一些宗教上的任務和儀式,他們的任務不只是自我的學習,同時也向世界各地弘揚佛教。要弘法並不容易,必須接受比丘的正式指導和自我鍛練。

  

比丘不是道士也不是神仙或靈媒,他們指示解脫之道,要見佛陀不需旁人代勞或插手。

 

僧團的活動可分為兩大類,出世間的和入世間的。入世間的比丘獻身社會工作,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出家,通常都加入這組;出世間的比丘不介入繁忙的社會,他們隱居起來一心學習止觀禪法,一般上較年長的出家人選擇這組,那些禪定的修行者,也教導禪定。這兩組比丘一樣重要,有些比丘規定在某一時間修學禪定,然後又回到社會服務。

  

比丘過著樸素和簡單的生活,他們對生命充滿容忍和滿足感。比丘居住的寺院有寧靜和安樂的氣氛,比丘的臉上常表現出嚴肅和溫柔,他們不繫縛於世俗的一切,善心、真實和虔誠是他們的責任。

  

在許多國家,比丘不止奉獻於宗教的義務,還參與社會工作、教育、文化和健康活動。事實上,佛教國家的寺院一直以來都是社區的服務中心。

  

佛陀如果不成立僧團,佛教將早就隨他逝世而絕跡。僧團是傳統的比丘協會,由比丘組成,它確保佛陀所宣說的法代代相傳,永遠延續下去。

  

其他的佛教組織,如大藏經的結集,這好像現在的出版部和編委會,在佛陀逝世後,由摩訶迦葉尊者領導佛經的結集,他可算是第一任的《大藏經》編委會主席。

 

祇陀園位於舍衛城城南,是佛教全盛時期的代表建築,由給孤獨長者和祇陀太子聯合獻捐。佛陀出家後的前二十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第二十一年,祇陀園竣工後,才開始有了固定的弘法道場,一直到佛陀入滅的前一年。

  

祇陀園擁有精美的精舍、講堂、食堂、寮房和無遮廣場,佛陀大部份的經典都是在祇陀園裡講述的,因此,祇陀園精舍有其特殊的意義,堪稱真理的住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