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01  

一名40歲男性多年前擔任職業軍人,因一場車禍左腿截肢、骨盆神經損傷,終生需坐輪椅,但他不放棄積極求生,還熱愛上輪椅國標舞,曾奪下全國冠軍。但近年他飽受慢性神經性疼痛折磨,連強效嗎啡都無法止痛,讓他夜夜落下男兒淚,寧願每天不要睡醒,直到接受脊髓刺激療法,以體內晶片放電阻斷疼痛訊息傳遞,讓他成功戰勝疼痛,重拾最愛的國標舞,還能重返工作崗位。

收治病例的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劉康渡表示,神經性疼痛是因神經系統受損,導致不正常放電,使傳遞到大腦的訊息不正常造成的疼痛,疼痛時間超過6個月就屬「慢性神經性疼痛」。

造成神經性疼痛的原因眾多,劉康渡舉例,包含外傷導致周邊或中樞神經受損、中風、多發性硬化症、壓迫性神經病變、感染或缺血引起的神經病變 (如帶狀疱疹、周邊血管阻塞) ,三叉神經痛、截肢性疼痛、糖尿病神經病變等,最常見的則是脊髓損傷,或是手術後造成的神經損傷或發炎而導致的疼痛

「這類患者很可憐!」劉康渡說,慢性神經性疼痛的作用機轉相當複雜,連最強效的止痛藥嗎啡效果仍不佳,患者常抱怨像「刀割」「針刺 」或「被火燒或冰凍」的痛楚,甚至連風吹穿衣服都感到疼痛難忍。

劉康渡表示,治療慢性神經性疼痛先以藥物控制,如抗神經傳導藥物抑制神經傳導,或者用鎮靜抗憂鬱症藥物調適患者心情,進一步可用神經阻斷術但效果有限,所有方式用盡後甚至有人因痛不欲生,又不想連累家人,最後走向輕生。

而近年引進的脊髓刺激療法,則是利用低伏特電流刺激脊髓,來阻斷疼痛訊息傳遞到腦部,醫師可依照個別患者的狀況,自由調整放電頻率,以電流通過酥麻的感覺,取代劇烈疼痛,在歐美國家已廣泛應用。

除透過放電刺激脊髓阻斷疼痛傳導外,劉康渡說,此療法還可刺激中樞神經釋放血管擴張物質,促進血液循環以減少疼痛,同時也能激化抑制疼痛的迴路,皆能達到止痛效果。

劉康渡表示,脊髓刺激療法適合局部神經損傷,周邊血管阻塞病變、糖尿病、脊髓損傷、馬尾症候群等,都有不錯的療效,未來可望發展用於治療大小便失禁,或讓巴金森氏症或癱瘓患者恢復下肢運動能力。

但若非神經性損傷,如癌症疼痛、創傷、肌肉或軟組織疼痛,或者神經根截斷、完全癱瘓者,則不適用此療法。

脊髓刺激療法療效雖好,但未納入健保給付,需自費50萬到80萬元,對患者是沉重負擔。劉康渡說,疼痛已列為第5生命徵象,醫療不僅是救命,更要讓人活得有尊嚴、有品質,且許多較年輕患者接受治療後,可重返工作提高生產力,盼此療法能比照亞洲其它國家部分給付,嘉惠更多患者。


影片解說: https://youtu.be/CUAJXOmE1HU

 

 

 

 

 

 

 

 

 

 

 

 

 

 

文章來源: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206/379224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