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91215_1882320171786793_5995863910564298997_n.jpg

(摘錄自於 2015年11月8日在馬來西亞法悅林供養卡提那衣日開示內容)

你們可能聽過佛陀有一個姨母、保姆兼養母,名為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Mahā Pajāpatigotamī,大愛道喬達彌)。在《中部‧布施分別經(Dakkhiṇāvibhaṅga Sutta)》裡講到了這個故事:她想要供養⋯⋯佛陀袈裟。據說,她自己紡紗,自己織衣,自己做袈裟,做了一套袈裟。在做好了袈裟後,她帶來要供養給佛陀,並對佛陀說:「尊者,這套袈裟是我特地為您紡紗、編織而成的,請佛陀慈悲接受吧!」

佛陀告訴她:「喬達彌,把它供養僧團吧!當你供養僧團時,即是供養了我及僧團。」

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第二次、第三次地請求佛陀接受這套袈裟,佛陀也第二次、第三次地請她布施給僧團。

當時,阿難尊者對佛陀說:「尊者,請接受喬達彌供養的新袈裟吧!喬達彌曾經給予佛陀很大的幫助:雖然她是您母親的妹妹,但是她是您的褓姆、是您的養母、是給您奶喝的人。當您的母親去世後,是她哺育您的。佛陀也給予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很大的幫助:因為佛陀的緣故,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皈依佛、法、僧。……。因為佛陀的緣故,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遠離對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與道聖諦的疑惑。因此,佛陀也給予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很大的幫助。」

在這部經中,佛陀解釋了十四種「對個人的布施」(pāṭipuggalikā dakkhiṇā)以及七種「對僧伽的布施」(saṅghagatā dakkhiṇā)。接著,佛陀拿對個人的布施與對僧伽的布施來作比較說:「阿難,未來將會有沒有戒行的比丘,他們只空有比丘之名,穿著袈裟。當指定想要布施給僧伽而布施給這些沒有戒行的比丘時,我說,即使這樣的僧伽施,將會帶來不可計數、不可計量的利益。」

這說明布施給僧團的功德大於布施給個人的功德。如果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把袈裟布施給僧團,其果報是無法計算與衡量的,所以佛陀鼓勵她把袈裟布施給僧團。

在這部經中,並沒有提到最後摩訶波闍波提喬達彌是把袈裟布施給僧團,還是布施給佛陀,但應該是布施給以佛陀為首的僧團。

「以佛陀為首的僧團」,有人可能會問說:佛陀是否屬於僧團的一分子呢?我們是否可以把佛陀與僧團放在一起呢?這要分開來說。如果在講「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時,佛陀與僧團是分別、不同的二寶;如果只是提到僧團,我們也可以說佛陀在僧團裡面,所以才會說「以佛陀為首的僧團」。

在很多地方,佛陀都開示布施給僧團能帶來很大的果報。當我們要做布施時,儘可能布施給僧團。因為當我們要布施給個人時,必須注意許多問題。當你要種樹時,你要種在好的土壤上,這樣樹才能長得大、長得好等等。該土壤應當沒有雜物、沒有垃圾,而且有養分,如此才能結出眾多果實來。當你在種植果樹時,你會選擇所用的土壤;同樣的道理,當你要做布施時,也應該選擇所布施的對象。如果他是一個有德行的人,就能讓你的布施帶來很大的善果。所布施的對象是個人,其實是不確定的。你可能很喜歡那個接受你布施的人,對他很有信心。但實際上,我們無法確定他是否真正依照佛陀的教法來修行、來生活,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是一個有德行的人,對於是否證得聖道聖果,則更不用說了,很多人只是聽說的而已。

然而,對僧團而言,一座寺院裡的僧團成員可能戒行不好或沒有德行,但我們不能說整個僧團是沒有戒行的。整體的僧團是包括全世界比丘的整體總合,有些比丘是沒有德行的,有些則是有德行的,有些是凡夫,但也有些是聖者。因此不會有整體的僧團是沒有戒行的這件事,這也就是布施給僧團比起布施給個人能帶來更大果報的原因之一。

 

 

 

延伸閱讀:

護僧須知--2-1

護僧須知--2-2

供養比丘必需品的方法與護僧須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