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jpg

◊◊ 安住並喜悅於佛陀教法者,一切惡行止息,抵達安樂的解脫境界 ◊◊

 

368偈】

住於慈悲比丘,喜悅佛陀教法,

到達寂靜安樂,諸行解脫境界。

 

【註解】

比丘充滿慈愛心,喜悅於佛陀的教義,解脫一切繫縛,他就獲得安樂與寂靜。

 

◊◊ 汲去船中的水,船將快速的航行。斷除貪欲與瞋恚,將抵達涅槃 ◊◊

 

369偈】

比丘汲此舟水,水去則舟輕快。

斷除貪欲瞋恚,則得證於涅槃。

 

【註解】

取出船中的水,使船變得輕快;斷除貪欲和瞋恚,如取出水的船,更快的抵達涅槃。

 

◊◊ 斷除十結者,他們被稱為越渡瀑流的比丘 ◊◊

 

370偈】

五斷及五棄,而五種勤修。

越五著比丘,名渡瀑流者。

 

【註解】  

比丘應該斷除五下分結,棄除五上分結,勤修五種善根,越五種繫縛,做到這一切的比丘,稱為已渡瀑流者。

 

◊◊ 不要使心沉迷於愛欲,不然將在火燒地獄裡苦嚎。勤修禪定不要放棄 ◊◊

 

371偈】

修定莫放逸,心莫惑於欲!

莫待吞鐵丸,燒然乃苦號!

 

【註解】

修禪定不要怠惰,別讓心受五蓋迷惑,若放逸將墮入地獄,如吞下鐵丸,受地獄煉火的煎熬,痛苦哀嚎。

 

◊◊ 無智慧者不能修禪定,不修禪定則無智慧。有智慧又修禪定者達到涅槃 ◊◊

 

372偈】

無慧者無定,無定者無慧。

兼具定與慧,彼實近涅槃。

 

【註解】  

無智慧者不修禪定,不修禪定者就不會有智慧。那有智慧又修禪定者,他肯定已接近涅槃。

 

◊◊ 獨處者心安寧,比丘摒棄虛幻,獲得超然的快樂 ◊◊

 

373偈】

比丘入屏虛,彼之心寂靜,

審觀於正法,得受超人樂。

 

【註解】  

一個比丘已進入空、靜處,他正確的觀想事物的真理,他所經歷的快樂不為凡人所知。

 

◊◊ 當一個人明瞭生命是五蘊組成的生滅,他享受不死之樂 ◊◊

 

374偈】

若人常正念:諸蘊之生滅,

獲得喜與樂,知彼得不死。

 

【註解】  

那禪修者觀察於五蘊的生與滅,這正念者通曉一切,他將獲得喜與樂,他達到不死的境界。

 

◊◊ 防守感官和知足,護持別解脫,是有智慧的比丘的開始 ◊◊

 

375偈】

若智慧比丘,於世先作是:

攝根及知足 護持別解脫。

 

【註解】  

有智慧的比丘思考於五蘊的生滅,這是修禪的開始,防守感官、調御心、持戒、不放逸,過清淨的生活。

 

◊◊ 態度誠懇,行為端正者,滅盡一切苦,獲得快樂 ◊◊

 

376偈】

態度須誠懇,行為須端正;

是故彼多樂,得滅盡諸苦。

 

【註解】  

一個人應該有禮貌、態度誠懇,行為端正,這樣他才能獲得諸多的喜樂,步上能滅盡世間一切諸苦的解脫之道。

 

:五斷,指斷除下五分結,即:身見,戒禁取,疑,瞋恚,欲界貪。

 

五棄,指捨棄上五分結,即:色界貪,無色界貪,掉舉,慢,無明。

 

五修,指勤修五根——信、進、念、定、慧。

  

五著,指——貪、瞋、癡、慢、疑。  

 

瀑流,有四——欲瀑流,有瀑流,見瀑流,無明瀑流。

 

屏處,即:空閒處或靜處。

 

【散發慈愛與安樂的僧人——女信徒與盜賊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一名索納尊者及他虔誠的母親——一名在家女弟子(優婆夷)與盜賊的故事。

 

話說,當摩訶迦旃延尊者在阿凡提國附近俱囉囉窟中居住時,一名在家弟子(優婆塞)索納信服於他所宣說的妙法,打算在他門下出家,摩訶迦旃延尊者告訴他出家是一件難事,要獨居、要懂得自己照顧自己,因此兩次拒絕了他的要求。

 

可是索納出家的決心並不動搖,最後終於成功的加入了僧團。由於當時印度南方比丘不多,三年後,他一切戒行具足後,告別了導師,出發前往祇陀園寺院參拜佛陀,他向佛陀頂禮後,恭敬的坐在一旁,佛陀允許他當晚在精舍住宿。

 

索納晚上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面,回到精舍後只坐在為他提供的席位上休息,天一亮,他在佛陀的指示下朗誦了十六篇經典,每篇各有八章,當他朗誦完畢後,佛陀連聲讚好,這時天人,龍王和其他各路神仙也都大聲喝彩。 

 

這時一名住在一百二十里格外,傑出的女在家弟子家裡的神仙也連聲稱讚,那女在家弟子問道:「是誰在讚好?」「是我,妳家的神仙。」「你從來沒有對我讚好,今天為什麼讚好?」「我不是為妳讚好。」「那你為誰讚好?」「我為妳的兒子索納尊者讚好。」「那我兒子做了什麼事值得讚好?」

 

「今天,妳的兒子與佛陀共處於佛陀的精舍,他為佛陀誦經,佛陀連聲讚好,連天龍八部也一起讚好,所以我也讚好。」「是我的兒子向佛陀誦經?佛陀沒有向我的兒子誦經?」「是妳的兒子向佛陀誦經。」

 

當那仙人這麼一說,那女在家信徒頓時充滿了五種法喜,接著她這麼的祝願:「若我的兒子與佛陀獨處,並為佛陀誦經,他肯定也會向我誦經,等他回來我將安排一切,等候他的開示。」

 

佛陀稱讚過後,索納尊者向佛陀傳達了自己導師的口信,然後向佛陀提出五個要求,首個要求是讓南方邊區地方的五名比丘加入僧團,其中有一名還精通戒律。佛陀答應了他的要求,他陪佛陀在祇陀園裡住了好幾天,然後向佛陀告辭回到南方自己的導師摩訶迦旃延尊者那兒。

 

第二天,他伴隨導師出外托缽,來到了自己的家,他的母親看見兒子心理充滿喜悅,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並向他提起連神仙都為他讚好的事。

 

索納的母親不斷的在回憶神仙們所說的話,心想:「既然我兒子能向佛陀誦經,他也必定會向我誦經。」索納尊者答應了他母親的要求,於是,那索納媽媽在城裡搭建了一座講壇,帶了全家大小到城裡聆聽索納尊者講經,家裡只留下一名女僕。

 

這時,有九百名強盜打算進入那女信徒的家裡打劫,那女信徒家裡防範深嚴,她家有七道圍墻,七道大門,在每道圍墻之間都飼養凶猛的犬隻,此外屋頂也開了水道,水道內灌滿鉛,白天鉛在陽光曝曬榮華而變得膠黏,晚上變得結實堅硬,此外,還有那些尖銳的鐵樁埋在地上,這些都是那女信徒的的防範措施,因此就算女信徒不在家,那些盜賊也不容易進來。

 

那些盜賊挖了地道進入那女信徒家裡,打開了藏銅幣的庫房,那女僕趕緊通知主人,那女信徒回答的很甘脆:「讓他們拿吧!我正在聆聽我兒子誦經開示,別破壞我聆聽妙法。」說完,便叫女僕回去。

 

盜賊拿光銅幣後,繼續打開藏銀幣的庫房,這時女僕又再通知他的主人,可是那女信徒給的是同樣的回答,那女僕只好獨自回去了。

 

盜賊拿光銀幣後,繼續打開藏金幣的庫房,女僕趕緊再度通知主人,可是那女信徒說:「讓他們拿吧!別打擾我,我正在聆聽我兒子的開示。」說完便打發那女僕回去。

 

那盜賊首領躲在一邊聽到了那女信徒與女僕的交談後,說道:「如果我們拿光這女信徒的財物,因陀羅天王的雷電會將我們擊斃。」於是,他吩咐弟兄們把財物放回原處。的確,正義看守走正義之道者,因此佛陀說道:「正義真正的保護行正義之道者,正當的生活帶來快樂,這就是過正義生活的好處,行正義之道者,永不墮入苦界。」

 

那群盜賊,放回財物後,也來到講壇聆聽佛法,一直到深夜,弘法大會結束,索納尊者從講壇走下來,那盜賊首領來到女信徒面前,跪在地上向她懺悔並請求她的原諒,那女信徒很奇怪,便問道這是什麼一回事。那盜賊首領對她說,他們原本打算打劫她的家,並準備將她殺害,那女信徒聽了他們的懺悔後,寬恕了他們,這時盜賊首領向女信徒提出一個要求,打算集體加入索納尊者所領導的僧團。

 

那索納媽媽對兒子說:「這些盜賊讚賞我的善德,也對你弘法感到喜悅,請接受他們加入僧團吧!」尊者接受他們加入僧團,要他們持戒,並為他們主持皈依儀式,過後給他們每人一個修行法門,於是,這九百人各自獲得了修行法門,一起到某個山上各自坐在樹下集體修行。

 

佛陀雖然在一百二十里格外的祇陀園裡,他運用神通觀察那些比丘,並把自己的影相呈現在他們面前,針對他們的性格給予個別的指導,並為他們誦經開示。

 

【評論】

慈愛,就是無限的寬容和友善,這也強調了正確的自我犧牲和虔誠的信仰,不受任何生存的因素所繫縛,它擴展到整個宇宙,包括一切眾生,從最低的生界到最高,從最細微的生物到龐然大物。慈心是佛弟子所體現的情操,這情操並非展現後即刻消失,而是永久的保存,慈心所體現的善念和友誼,在身、語、意上展露無餘,有無數的生活實例和文章可證明佛陀所提出的這個神聖境界的重要性。

 

慈心的運作是一種善的性質的表現,通過它培養善念和善的情緒與感情,而不是通過禪定,佛弟子應該在實踐禪定時加上慈心的實踐。對一個欲求清淨,消除惡念和瞋恚者,慈心是必備的條件。此外在修禪定時,慈心也是支柱,它是外在阻力的保護傘,也是成功的條件。

 

著名的《慈心經》或《慈悲經》,就指出了實踐慈心的方法,為自我保護和防範業力,它強調追隨佛教系統進行鍛練的弟子,有義務為自己尋求快樂與和平。這兩部經文是宗教慶典經常朗誦的主要經文,特別是在吉慶的節日或是災難、或疾病流行時誦念,在禪定的修行上,他們也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佛陀說:「比丘啊!從慈心觀的實踐,或通過友善獲得心的解脫和修養,增長了通往彼岸的舟渡,扎穩根基,堅持於善行,並養成習慣,可望獲得十一種福報。」

 

是哪十一種福報?

 

睡得安樂,醒來安樂,不做惡夢,為人所愛,為非人所愛,天人護持,遠離火、毒、刀兵,心識集中,膚色明晰,死前心不亂,若無法覺悟和解脫,死後往生梵天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