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jpg

◊◊ 不要攻擊婆羅門,婆羅門不瞋恚。攻擊者可恥,瞋恚者更可恥 ◊◊

 

389偈】

莫打婆羅門,婆羅門莫瞋,

打彼者可恥,忿發恥更甚!

 

【註解】

一位真正的婆羅門(具賢德的修行者)不會去攻擊他人,被攻擊的婆羅門,不應該有瞋恚。攻擊婆羅門的人可恥,有瞋恚心的婆羅門更可恥。

 

 

◊◊ 婆羅門自制於喜樂,斷除害心,止息苦痛 ◊◊

 

390偈】

婆羅門此非小益,若自喜樂制其心。

隨時斷除於害心,是唯得止於苦痛。

 

【註解】

婆羅門並非為小利益而活著,他以喜悅制伏心中的嗔恚,他不再有惡心,當憎怨止息時,苦肯定消退。

 

【阿羅漢受到攻擊時不會反擊——舍利弗尊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舍利弗尊者。

  

話說有一回,一群人在討論舍利弗尊者的偉大品格,他們說:「我們偉大的舍利弗尊者有海量的容忍和深邃的修養,無論人們如何辱罵他攻擊他,他從來也不動怒。」這時,有名持錯誤觀念的婆羅門問道:「是誰不動怒?」「是我們偉大的舍利弗尊者。」「那一定是從來沒有人惱怒了他。」「不是這麼一回事,婆羅門!」「很好!那我將去激怒他。」「那你就試試看吧!」那婆羅門說道:「相信我,我知道如何激怒他。」

  

當天,舍利弗尊者剛好到城裡托缽,那婆羅門看見他,便用拳頭在他背上狠狠的打了一下,舍利弗尊者連頭也沒有轉過去,不當一回事的繼續上路。那婆羅門心裡充滿了懊悔,他驚嘆道:「這尊者的品德實在太高尚了。」他趕緊跑上前去,向尊者頂禮,同時向他道歉:「請原諒我的無知吧!尊敬的舍利弗尊者。」尊者問道:「這到底是什麼一回事?」「我為了試探您的耐性,在後面攻擊您,請您原諒。」尊者原諒了那婆羅門後,婆羅門邀請尊者到他家裡接受供養,沿途他為尊者捧缽,一路陪伴尊者回到家裡。

  

旁觀者感到忿怒:「這傢伙攻擊我們尊貴的舍利弗尊者,不能就讓他這麼一走了之。」他們糾眾來到那婆羅門的家,這時舍利弗尊者用過午餐後,正準備離開那婆羅門的家,他們一起走出來,那個缽還捧在那婆羅門手中,群眾覺得奇怪,舍利弗尊者問他們為何事而來,他們說是為了懲罰那無禮攻擊舍利弗尊者的婆羅門而來。舍利弗尊者說:「那婆羅門攻擊了我嗎?為什麼我不知道?就算他攻擊了我,他已向我道歉了,這兒沒有你們的事了,請你們回去。」說完他告別了群眾,也告別了那婆羅門,然後上路回去寺院。

  

眾比丘紛紛的在議論:「這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一名婆羅門攻擊了舍利弗尊者,而舍利弗尊者馬上到他家裡接受供養,那婆羅門,從他攻擊尊者那一刻開始,以後還會有誰會尊重他?他將到處受人鄙視。」當佛陀走近時,他們把整件事情的經過告訴佛陀,佛陀說道:「比丘啊!沒有一名婆羅門會攻擊另一名婆羅門,除非他是一名世襲的種性婆羅門。因為當一個人到達三果時,瞋恚之心已經完全斷除。」

 

【評論】

本篇的宗旨主要在闡揚慈悲心,以慈悲心對治瞋恚,瞋恚是惡心也是害心,能對治瞋恚心的就是慈悲心。在佛學裡有四無量心,四無量心也稱為四梵住,四無量心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和捨無量心,這四無量心克制了瞋恚,抑制了暴力的產生,在這四無量心中,以慈無量心為首。

  

悲無量心是一種高雅的聖德行為,當人類受苦時,善德心將被動搖,它減輕了自己及他人的痛苦,除去了憂慮,增上了善德心。

  

慈悲者的心比花還軟,在無法減輕他人痛苦下,他們是不會安息的,他們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減輕他人的痛苦。

  

慈悲心增長利他主義,不懈的為他人服務,一個真正的慈悲者為他人而活,不為自己而活,他不懈的為他人服務,但不求回報,甚至感激。

  

有許多人值得我們同情,如:貧困、病弱、無助、孤獨,無知的惡毒者和那些邪惡不道德者,都需要有具足法善心的人來同情;同樣的,不同的宗教和種族,也需要這種慈悲心來同情。

  

有些國家資產富裕,可是道德貧窮,然而修行者則是精神富裕,而物質貧乏,這兩種都屬於悲慘的情況,值得深思熟慮。

  

富裕者有義務協助那些貧困者和那些不幸失去依怙者。

  

一名年輕人,把家裡的大門拆下送給窮人,他告訴母親,他們不會因為少了那扇門而感到寒冷,可是那窮困者肯定會,他的善心值得我們讚賞。

  

許多富裕的國家組織了各慈善機構,去協助第三世界國家,為貧困者給予各方面的協助,宗教團體也提供了各方面的義務協助,第三世界國家都需要老人院、孤兒院和慈善團體。

  

富裕者應憐憫那些貧窮者,並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精神富裕者也一樣有義務協助提升那些精神貧乏者。雖然有些人物質生活富裕,可是精神貧乏,財富無法給予真正的快樂。心的寧靜也並非財物所能賜予,唯有通過精神上的修行,精神糧食無法輕易獲得,精神貧困者的數量遠遠的超過那些物質貧困者,這兩者都存在貧與富的差別。

  

這兩種疾病各有原因,發慈悲心的男女發願要有效的治療和根除這些根源,各國政府和人民都採取了有效的措施,預防的不僅僅是人類的疾病,這也包括了動物的疾病在內。

  

佛陀以身作則,親自服侍病人,並以那句值得永遠回味的話來規勸弟子:「照顧病人者就是照顧我。」

  

那些無私奉獻的醫生減輕他人的痛苦,有些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照顧貧困的病人,醫院的免費義診是人類的福報,人類需要更多這類的服務,才能使貧困者受益。在第三世界國家,貧困和缺乏醫療設施,病患要被抬一段很長的路,才能到最接近的醫院尋求治療,有時候在途中就送命了。懷孕的婦女最痛苦,醫院、藥房在那些落後的村落,更是逼切的需要,那些貧困者需要富裕者的同情。那些傭工經常獲得不足夠的薪酬,飽受虐待,可是公道並沒有站在他們那邊,他們的權利被剝奪,沒有人為他們申訴,一些不人道殘酷的案子公開受審,那只不過是稀有的例子,很多這類的事件從來沒有公開過,那些受害者沒有辦法,只好默默的忍受。佛陀所提倡的慈悲心,到今時今日的社會,還是一樣起著巨大的功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