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042814_5_20171101023133730.jpg

 

和所有的事物一樣,禪修中也有很多的坑,就像德加尼亞禪師所說,我們每個人禪修的開始都是錯誤的。但不要害怕自己的錯誤,因為當你認識了什麼是錯,你就知道了什麼是對的。我們內在的智慧會慢慢學習,會越來越善巧。

 

誤區1  —— 禪修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藥。

隆波帕默尊者(泰國)對此的開示:

佛教並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藥!佛教也不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唯一!因此,並不是說修學佛法了,就要退學。在社會裡生活與生存,還是需要一些世間知識的。同時,也別誤以為佛陀除了教導“苦是什麼?”以及“如何才能離苦(解除心苦)”之外,還教導了其它什麼東西。佛法並不是用來探討神秘學說、巫術、咒術、未卜先知、加持灌頂、消除業障、今生來世以及鬼神通靈等等主題的。——選自《禪修指南》一書

 

誤區2  —— 禪修就是閉眼打坐。

德加尼亞禪師對此的開示:

禪修是心的工作,是心去覺知的工作。它不是身體的工作。它不是像坐、走或者移動那樣,用身體能夠去完成的。禪修是用正確的理解,去時時刻刻直接體驗到身和心。

舉個例子來說,當你合掌並且把注意力轉向其中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兩個手掌之間的觸覺——這是心在工作。如果你的心在想別的事情,你能夠知道這些觸覺嗎?明顯不能。你必須去注意。當你去留意身體的時候,你會注意到許多身體的知覺。為了注意並且覺知到這些不同的知覺,你需要去貼上標籤嗎?顯然不需要。實際上,貼標籤反而會使你不能夠去注意到細節。只要去覺知就可以了!但是,覺知只是禪修的一部分。

此外,你也需要有正確的資訊和對禪修的一個清楚的理解,這樣才能夠明智地去覺知。現在為了理解正念禪修,你在閱讀這本書。當你禪修的時候,你獲得的資訊將會在你心的背後運作。閱讀並且討論佛法,思考怎樣禪修,這些都是心的工作,它們都是禪修的一部分。

對這種方法來說,持續不斷地禪修是至關重要的,這能使禪修的心相繼地運作。在一整天的時間裡,你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去覺知。因此不管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留心觀察你自己;當坐、走、打掃房間或者談話時,不管你在做什麼事情——觀察它,知道它,覺知到正在發生什麼。——選自《別輕視煩惱》一書

 

誤區3  —— 坐禪時間越久越好

阿姜查禪師對此的開示:

坐上好幾個小時是沒有必要的。有些人認為坐得愈久一定愈有智慧,我曾看見雞在雞窩裡坐上好幾天呢!智慧來自於,無論你的身體做什麼動作,你都是警醒而清楚。修行應該從清晨醒來那一刻開始,持續到你晚上睡覺之前。不要在意你能坐多久,重要的是能否保持清醒分明。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自然的壽命,有的人六十歲會死,而有的人到九十歲才死。所以,你們每個人修行步調也不必一致,不要去想或擔心這一點。試著保持清醒,讓事物依它自然的法則進行,這時無論你處在怎樣的境界,內心都會愈來愈寧靜。它好比森林裡一泓清澈的池塘,所有美麗和稀有的動物都跑來喝水,你清醒地看見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看到美麗稀奇的動物來了又走了,但你仍寂然不動。煩惱會產生,但你能立刻透視它們。這是佛陀獲致的安詳和幸福。——選自《阿姜查的修行問答》

 

誤區4  —— 坐禪時必須閉上眼睛。

德加尼亞禪師對此的開示:

大多數人禪修時都是閉上眼睛的,但是無論是睜開眼睛的時候,還是閉上眼睛的時候,都應該有覺知。如果修習時閉上眼睛,心太專注在單一的所緣上,在打完坐的時候睜開了眼睛,心的注意力自然會跑到眼根,去看外面的事物。因為眼睛接觸到的色所緣很明顯、很強烈,睜開眼睛不可能看不到東西,所以注意力一下子就跑到色所緣上面去了。如果我們習慣把「看」作為禪修練習的所緣,只要眼睛看到東西就有覺知,以此作為培育正念的工具,那麼只要眼根的看一生起,就有覺知,覺知就會持續。我們必須要練習帶有覺知地「看」,否則在日常生活裏看見很多(我們喜歡或不喜歡)的人或東西時,煩惱就很容易生起,這樣定力就沒有了。——選自《從覺知的心出發》

 

誤區5  —— 禪修時,必須有禪修者的樣子,行住坐臥等一切動作必須緩慢、輕柔、每個動作要做到刻意分明。

阿姜查禪師對此的開示:

我們應整天都保持警醒,但不可做得太過火。吃飯、走路以及任何動作都要保持自然,這樣才能從當下的狀態中培養自發的覺察力。不必刻意造作,把自己逼成怪模怪樣的,否則,這也是另一種貪。修行要不緩不急、細水長流,你若做得自然而清醒,智慧也會自然產生。——選自《阿姜查的修行問答》

德加尼亞禪師對此的開示:

有禪修者發現,相較於沒有覺知時,有覺知時身體的動作會自然放慢。這是自然現象,因為心不感到急切、衝動、焦急,行為速度自然會減慢。但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需要快速行動時,當然也可以加快速度。禪修者只需在日常生活不斷練習,即可逐漸適應在正常速度下保持覺知。——選自《從覺知的心出發》

 

誤區 6 —— 禪修就是要去停止所有思維!

德加尼亞禪師對此有關的開示:

我們需要的並不是去停止思惟,而是要明白為什麼思惟,要明白這思惟是不是必須的或重要的,如此智慧才會生起。觀察思惟是為了明白心的運作,以便產生智慧,而不是要去停止所有思惟。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去停止某些思惟,那是因為它們不重要;如果是重要的思惟,心還是會去想,或者必須去想。日常生活中有些重要的事情我們必須去想時,例如一些計劃,但必須帶著覺知去想。

就算有不好的思惟生起,也要給心一個機會,去了知這是不好的思惟,如果我們拒絕思惟,不准它們生起,這就永遠不會明白如何對待它們、分辨它們。覺知到有不好的想法生起時,如果能明白想法、念頭是一種法,是所緣,不是我,這就是正見,是智慧的一種。佛陀的教導是要我們如實觀照。有覺知、有正見,不好的想法自然就會改變,不必要當下刻意地去改變它。——選自《從覺知的心出發》

阿姜查禪師對此有關的開示:

不要擔心這一點。試著把心安住在當下。無論什麼念頭生起,祇須看著它,隨它去,不要想袪除妄念,這時心自然會回復它原本的狀態。不要分別好壞、冷熱和快慢。無人亦無我,根本沒有一個能主宰的我。讓一切自然展現。托缽時,毌需特別造作,祇是安詳地走著,看著心。毌需執著要閉關或隱遁。無論身處何地,保持自然,警醒觀照,藉此認識自己。疑心若生起,看著它的來去。就是這麼簡單,一切無所執。這好比你走在街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碰到障礙。當你遇到煩惱,祇須看著它、放下它,就超越過去了。別留戀已經歷過的煩惱,也別預期尚未出現的困難。專注於現在,一切皆在變化當中,無論遇到什麼境界都不要執著它。當修行自然湧現時,心靈就會趨於它原有的和諧狀態,一切境界都將祇是生起和消失。——選自《修行問答》

 

誤區 7 —— 禪修一定要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

德加尼亞禪師對此有關的開示:

如果你真的明白所緣只是所緣,那麼嘈雜和安靜兩者就是一樣的,都是被心所覺知的所緣,是自然法;如果喜歡安靜,當聽到噪音時心便會生起負面反應。—— 選自《從覺知的心出發》

 

誤區 8 —— 禪修就是要去逃避痛苦!

德加尼亞禪師對此有關的開示:

不想去觀察痛苦,不願意直接面對痛苦,這心態本身就不具備正見。禪修不是為了逃避痛苦,不是為了排斥和掩蓋真相,而是為了徹底瞭解實相。心中有取捨、有比較,這就已經失去正見。如果無法面對痛苦,那當我們最終面臨死亡,無法迴避痛苦時,一切都晚了;所以下一次痛苦來臨時,我們應該歡迎它們的到來,並且勇敢地面對。痛苦讓我們有機會去理解和學習,只要沒有被痛苦征服,我們的心智會變得越來越成熟和強壯。當心帶著正見去觀察痛苦時,會越來越感興趣。無論苦受、樂受,都是觀察的所緣,可以從中得到充分瞭解和學習。——選自《從覺知的心出發》

 

誤區 9 —— 修習內觀禪為了追求快樂、平靜、善良與積極樂觀!

隆波帕默尊者對此有關的開示:

“毗婆舍那”(內觀禪,主頁君注釋),它不是為了追求快樂、平靜、善良與積極樂觀。“毗婆舍那”是為了讓我們學習並且得以照見身與心的實際真相——身與心的無常、苦和無我。這樣照見之後,我們會放下對於身和心的執著。此時就會體驗到極其美妙的幸福和快樂。一旦放下對於身與心的執著,就會接觸到涅槃! 想要認識涅槃,就要徹底瞭解身與心,然後就可以自己親見涅槃!

如果修行只是一味的追求快樂與寧靜,實在太膚淺了。佛法比這個更加精深!如果修行只是一味的追求快樂與寧靜,那麼無須佛陀出世,其他老師也可以教導。然而佛法比此更為精深。——選自《在日常生活之中開發覺性》

 

誤區 10 —— 禪修就是自己要努力讓煩惱不再升起!

隆波帕默尊者對此有關的開示:

大多數修行者往往討厭煩惱習氣,把煩惱習氣當作破壞內心寧靜與快樂的敵人,於是努力以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阻止或預防煩惱習氣的生起。

事實上,努力不讓煩惱習氣生起,是因為聽從了欲望與邪見的支配——隨順了欲望,不想讓不善法生起;隨順了邪見,以為我們真能控制自心讓不善法不生起,以為心是“我”、是“我的”。諸如此類的方法是無法真正阻止不善法生起的,反而讓我們墮為不善法的奴隸,屈服于欲望與邪見。

除此之外,不善法是否生起並非取決於我們的心意,而是隨順它們自己的因緣。比如,嗔心的生起——如果仍有嗔的隨眠煩惱或是習慣性的煩躁不安,一旦接觸“不好”的境界或所緣,心就能造作出嗔。如果沒有嗔的隨眠煩惱,或是接觸的都是“好”的所緣,嗔心是不會生起的,以此類推。

假如回避與外緣接觸屬於正確的修行,那麼看不見、聽不到的人就應該比正常人更快見法,因為他們減少了一部分根塵接觸。事實並非如此,天生聾啞者無法修行體證道、果、涅槃。因為沒有接觸外緣,就無法修習毗缽舍那。毗缽舍那的修行,起步于——當行者有覺性的覺知呈現在六根的名色所緣時,能夠生起智慧去正確的照見名與色的實相。因此,即便回避所緣真能為自己帶來寧靜與快樂,但卻關閉了開發智慧之門——照見名色的實相。所以,佛陀才沒有教導修行者去回避所緣,而是教導要收攝六根——當六根與六塵接觸,要有覺性地及時知道自己的心。——選自《唯一路》

 

 

 

 

 

文章來源:https://goo.gl/TS5Xh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