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87871_218802592174571_8247192486632488960_n.jpg

問:請問尊者,請問為什麼泰國有些傳承不重視阿毗達摩?

答:因為泰國在拉瑪四世的時候,佛教在當地經過了一些改革,他們往往就不是很認同傳統的 Atthakatha 義注。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現在泰國的方式它是比較注重律藏跟經藏,而且經藏呢它稍微又有一些刪減,所以我們在看泰國的一些傳承的時候呢,我們會發現泰國有時候誦的經會稍微短一點。好比像『寶經』一樣,我們誦的寶經是整部的;它就把一些偈頌把它抽出來,整部『寶經』有七十七段偈頌,在泰國才七、八段偈頌。當然我們相信古代的泰國佛教應該不是這麼樣的,現代的泰國佛教比較趨向簡單、簡化的方式。但是在緬甸呢,就對那種傳統維護的意識就很強烈。在斯里蘭卡,有一些僧團也是,對傳統意識就很強烈,不過有些斯里蘭卡的就比較開放。

《問題2》

問:請問尊者,是不是一定要讀阿毗達摩才能夠修行?

答:這個我們將會在明天討論到『學習阿毗達摩的意義』。其實,我們不要在這裡誤解阿毗達摩好像是一個很難的學說;如果我們能夠很系統的把整部阿毗達摩學完,特別是講到心法的時候,我們學了就立刻可以用到了。學阿毗達摩有兩種方法來學,一種是把阿毗達摩裡面講的意思把它掌握了之後,之後再依這些去修行,這樣的話就會少走很多彎路。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就像在帕奧禪林那邊,有些七老八十、六七十歲那些老人們也去修行,他們連有些字都讀不懂,哪裡有時間讀阿毗達摩。但是當他們在導師的指導之下,很有系統地修行了之後,甚至於我們學了阿毗達摩之後還不一定講得過他們,因為他們在過程中看得很清楚,所以有兩條路。為什麼呢?因為在上座部佛教學阿毗達摩是為了修行,而不是為了學術,不是為了增長我們的知識,更不是為了辯論,而是為了拿來修行。這個才是佛陀開示三藏的意義。

《問題3》

問:請問尊者,禪是佛法嗎?

答:禪有幾種意思,基本上禪可以分為三類:一類的禪,巴利語叫作 jhāna ,這種 jhāna 在古代的翻譯叫作禪那,這個禪是指四禪八定的。佛陀也有教導修禪。還有另外一種,我們稱為 Bhāvanā ,現在我們稱為禪修,它包括修止跟修觀,這個也是佛陀教導的。還有另外一種是我們中文用的『禪』,英文叫作ZEN,這種『禪』應該是結合中國很多文化產生的一種,我們很難用語言一句話來表達『禪』。但是呢,佛陀在開示八支聖道的時候,講到的『正定』,其實就是四種禪那。如果佛陀講到修行方法,也是講到『止』跟『觀』,這種我們叫作『止禪』或『觀禪』,或者叫做禪修的方法,這個是屬於佛陀教導的。但是,講到禪宗呢,這個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甚至不能把禪宗當成是源自印度的佛教,是不是?

《問題4》

問:請問尊者,有教有行有證是什麼?

答:教是『教理』;行是『修行』;證是『證果』。『教理』就是三藏;『修行』是戒、定、慧;『證果』是聖道、聖果跟涅槃。也就是說,這三個是佛法的三項要素。第一個,『教理』的巴利語是 pariyatti ,或者說「佛陀的經教」;第二個叫作 paṭipatti ,它的意思是「實踐」,禪修、修行、行道,這就是「實踐」;第三個是 paṭivedha ,它的意思是「通達」,「通達」就是通往涅槃、證悟涅槃的意思。因此,我們可以說修行要依照教理,脫離了教理,脫離了三藏的修行很可能是「盲修瞎練」;如果不修行說要證果,那麼永遠是「說食數寶」,就像光看別人吃,卻沒有填飽自己肚子的份兒。因此修行要以教理、以三藏為基礎,而如果要達到證果涅槃、要斷除煩惱,一定要修行,它的次第是這麼樣的。

 

 



(完)

弟子Alatar依照開示錄音打字,未經尊者審閱同意發

阿毗達摩藏是上座部佛教重要的典籍,此主題由業處導師瑪欣德尊者演講。

按照各主題內容分成短小精悍的章節,便於賢友們在日常收聽所需瞭解的主題。

佛曆2561年7月14日

 

 

 

 

 

 

 

圖文取自 Abhidhamma阿毗達摩-論藏 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