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47376_2093476827337792_4212788800507609088_n.jpg

sīlabbataparāmāsa 戒禁取是邪見心所的呈現方式。

即使在北傳佛教的《瑜伽師地論》卷10 也提到:「戒禁取云何?謂於邪願(不正確的欲求)所起戒禁,所有欲貪。」《俱舍論》卷十九;北傳佛教的《大智度論》卷二十二:「外道戒者,牛戒鹿戒狗戒羅剎鬼戒啞戒(禁語)聾戒,如是等戒智所不贊,唐苦(白白受苦)無善報。」北傳佛教的《法蘊足論》卷12:「謂此戒、此禁、此戒禁,能清淨,能解脫,能出離,能超苦樂,至超苦樂處,皆是戒禁取。」

現今的佛教生態複雜,有一些確實是以佛教為名;但是教法過於複雜,他們不以佛陀為主,而以他們自己的信仰的神(虛擬佛、菩薩、護法神)為主。雖然他們認為這樣的修行方法可以解脫煩惱,雖然他們的初發心是善心;但是在 cittavīthi 心路過程是不善的、是與 vicikicchā 疑心所相應。例如拜拜、祈求平安…..。我們希望祂們能庇佑我們相好莊嚴、資財無匱、災難消弭、避除奸佞、病苦遠離、官司化解…..,有拜有保庇。我們以虔誠的心拜他們,但是我們還是會有懷疑,我們會懷疑是否這些神佛真的能保佑我們?疑的特相是懷疑;作用是起動搖;現起是猶豫不決及有多種立場;近因是非理作意。也就是說,所緣不確定,與疑心所相應。

有太多種佛陀未說的『戒禁取』儀軌:素食戒、燃疤、燃指、禁語…..,很多佛教徒執取著;對於佛陀等聖者們、智者們所讚嘆的在家五戒、八戒、九戒、十戒,那些佛教徒卻嗤之以鼻,或望之卻步。

有太多佛陀所說的『隨念』方式,很多佛教徒批判著:他們評論說對 Devānussati 天的隨念是不究竟義;對 Cāgānussati 施捨的隨念是貪著功德;對 Sīlānussati 戒的隨念是無法放下自在;而對於佛陀等聖者們不曾說過的虛擬世界,那些佛教徒卻嚮往投生,或鼓勵他人投生。

希望他們都能像我們一樣,慢慢走到源頭,享受戒、定、慧的清涼安穩,朝向今世或來世涅槃。

 

(圖說:佛陀從不教導弟子們燃香祭祀,所以拿香的方式又是誰規定的呢?這是佛教麼?)

 

 

 

 

 

 

圖文取自 Seki Yakumo 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