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1376262.jpg

如來在《中部·遮堵瑪經》(Cātuma sutta)和《增支部·四集》中提到,如同人走進水中將面臨四種怖畏,善男子於佛教出家也會面臨四種怖畏:波浪的怖畏、蛟龍的怖畏、漩渦的怖畏、鱷魚的怖畏。

 

“波浪的怖畏”指涉水之人遭遇猛烈的浪濤;“蛟龍的怖畏”指被危險的蛟龍襲擊;“漩渦的怖畏”指被漩渦吸入的驚恐;“鱷魚的怖畏”則指被兇狠的鱷魚咬住的恐懼。

 

善男子在佛教中出家,同梵行者教誡、訓誡他:你應該這樣前進,你應該這樣後退;你應該這樣前視,你應該這樣後視;你應該這樣彎曲(肢體),你應該這樣伸展(肢體);你應該這樣穿衣、持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有些比庫們受到如此教導而被激怒,他這麼想:“我們在家時,沒有人干涉我們的生活,我們喜歡怎樣做就怎樣做。現在沒有自由了,怎麼這麼麻煩!我不要過這種出家生活。”於是還俗而去。此人出於怨恨而還俗,即是波浪之怖畏,如同涉水之人被浪潮打翻後溺水死去。

 

Ūmibhayanti kho bhikkhave, kodupāyāssetaṃ adhivacanaṃ.”(引自《增支部·四集·122 經》)

比庫們!波浪的怖畏,這是憤怒與惱愁的同義語。”

  

善男子於教法中出家,當被導師和戒師們告誡說:這個能吃,那個不能吃;這個能喝,那個不能喝;此時能進食,此時不能進食;這是允許的,這是不允許的等等。他們被激怒,心生抱怨:“在家時這樣做並沒問題呀!我們愛吃什麼就吃什麼,愛喝什麼就喝什麼,何時想吃就吃。現在我們的嘴巴被裝上了柵欄,即使有食物都不讓吃、不讓喝,這是多大的侮辱啊,我不幹了!”於是還俗而去。貪著於食物的人由於期望可以時常進食,故他會被出家生活淘汰,好似涉水之人被蛟龍咬死、吃掉。所以,在教法裡,貪婪是蛟龍的怖畏。

 

《增支部·四集》中佛陀接著說: “Kumbhīlabhayanti kho bhikkhave, odarikattas- setaṃ adhivacanaṃ.”

比庫們!蛟龍的怖畏,這是貪婪的同義語。”

 

善男子在佛陀的教法中出家,沒有正念、不收攝根門,進入村鎮托缽時看到在家人有上好的服飾和布料,住好房子、用好傢俱,有好吃好喝、開好車,盡情享受世間欲樂。他這麼想:“出家簡直是在坐牢,什麼也不能做,出家的生活沒有用處。”於是還俗。只因對感官欲樂的貪著,好似涉水之人被捲入漩渦,溺水而死。五根愉悅似漩渦,追求它只能被其拖曳,最終還俗。

 

如來如此宣說:“Āvaṭṭabhayanti kho bhikkhave, pañcannetaṃ kāmaguṇānaṃ adhivacanaṃ.”

 “比庫們!漩渦的怖畏,這是世間五欲的同義語。”

 

善男子出於信心在教法中出家,去村鎮托缽時卻沒有正念、不守護諸根,看到衣著輕浮的女人,因生起淫欲而還俗。由於看見女人生起淫欲令心墮落、排斥教法,有如涉水之人被兇狠的鱷魚咬死,這是鱷魚的怖畏。

 

Susukābhayanti kho bhikkhave, mātugāmassetaṃ adhivacanaṃ.”

比庫們!鱷魚的怖畏,這是女人的同義語。” 

 

願那些具足信心出家、希求脫離輪迴之苦的善男子, 不被這四種怖畏纏縛,攝持智慧和正念。如此,他們才不 會脫離教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