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4382_1235780649852837_7225949654752517810_n.jpg

對比之下,究竟法(paramattha)是?

Paramattha是究竟法。究竟法的法(Dhamma)*8是它們永不改變(它們的本質或特相),它永遠真實。

 

物質現象,色法(Rūpa)是第三種究竟法*9。在物質現象有四種主要元素,即:地界(Pathavī)、水界(Āpo)、火界(Tejo)和風界(Vāyo)。

 

觸所緣(可觸的所緣)只由三種元素組成,即:地界、火界和風界。它們的特相是硬、粗、重、熱、冷、支持、推動等。通過身門和意門,這些特相被認知為感覺。由於它們是究竟色法,它們不會有特定的形狀與輪廓;比方,我們不能說熱是圓的、扁的、長方形的或是某種形狀。(根門的操作將稍後再討論。)

 

在Ānāpānasati業處修定道路的啟蒙及初級階段,在能夠辨識所緣息之前,首先心在鼻孔與上唇周圍息所碰觸的位置察覺感覺。心停留在感覺數個心識刹那之後,認知概念息或實心的息或一團息。當技巧與定力提升後,心能理解並且對焦在一團的息。

 

依身門和意門在碰觸位置上認知觸所緣。

→ 概念息

所緣息在哪裡?

 

無論是吸還是呼氣,息始終存在於鼻孔的地方和氣道(從鼻到喉至肺)。然而對於禪修者,對焦在鼻孔區域(鼻孔與上唇之間)的息為禪修所緣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通過集中息,定力可以更進一步提升。如果不能準確地對焦在所緣(有時我說這就像持續盲目射擊般對焦著所緣),定力無法提升。為了能持續地集中在鼻孔與上唇之間的息,清楚地理解當入息結束時出息開始,當出息結束時入息開始是關鍵。入息與出息之間並無間隙(沒有額外的空隙),我通常引用一個譬喻來闡明此事實:息就像流動的自來水。你曾使用和操作水龍頭;當水龍頭打開時,自來水不斷地流出,並以一定的速度往下流,沒有任何間隙。然而,自來水只朝著一個方向流,息卻在出息時往下流,入息時則往上流,在兩個方向中流動,交替於入和出,在息流間沒有任何中斷的間隙。

 

由於息存在於整個生命期*10,不管息是否很微細,禪修者都可以對焦並集中於它。對此事實能清楚並很強地理解(慧),當息極度微細時,禪修者有信心能清晰地認知息(概念息、息團)。

 

 

注解:

 

8 法:事物、現象、狀態,僅為心的所緣。

 

9 四種究竟真實:心、心所、色和涅槃(Nibbāna)。

 

10 呼吸活動會在一個人入第四禪或滅盡定(nirodha·samāpatti) 時停止, 也有可能在很深的昏迷狀態中停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