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png

 

在修行的道路上,找到一位善知識是很重要的。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小夥伴被人帶到了坑裡,所幸的是,很多人都自己跳了出來。

找到菩提比丘的一篇文章,教我們如何明辨誰是善知識,分享給大家。

小站之前推送的相關連結在這裡:

如何找一位好老師?談一點個人小經驗

如何判斷課程是心靈成長還是洗腦邪教?

有一部叫《大吉祥經》(Mahamangala Sutta)的巴厘文經典,是最受歡迎的佛經之一,也是南傳佛教法會中必誦的。經文一開始說道,一位容貌殊勝的天人,在寂靜夜中,來到人間,至祗樹給孤獨園,向佛陀請教得大吉祥的方法。

佛陀回答的第一句話說:「離惡知識,近善知識。」

因為經文接下來講的,都是人在世俗和修行方面的種種吉祥,這第一句偈語顯然是在強調:在求法的路上,謹慎擇友是能不能成就的關鍵。

某些心理學理論認為,人心就像緊緊封閉的密室,裡面藏著一個永恆不變、不受生理或童年經驗影響的自我;事實並非如此。

相反的,在人的一生中,心不斷在轉化,時時刻刻受到外在影響。人際關係並不是建立在一個凝固、不變的自我上,與他人的接觸來往,會讓我們的心起作用,帶來轉化、成長的珍貴機會。

就像細胞會不斷地與周遭其他細胞做生化溝通一般,我們的心也不斷地在傳達、接收種種訊息與建議,甚至在連自己也察覺不到的潛意識層裡產生轉化。

關乎修行成就甚巨的,是對朋友、共修夥伴的選擇,因為他們對我們有足以改變一生的影響力。佛陀洞察到我們的心,總是輕易地隨著周遭人們搖擺,於是一再叮嚀,修行道上親近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佛陀說,在所有因素中,惡知識最容易激起一個人的負面特質,而善知識最能激發一個人的正面特質。佛陀又說,在所有外緣中,惡知識的傷害力最劇烈,善知識的幫助最豐饒。善知識的影響,足以引導人們踏上八正道,離苦得樂。

在佛家中,「親近善知識」指的不僅僅是跟重仁重義、志同道合的人來往,而是指親近有智慧、能給予善知良言的人。良師益友不只是能夠福禍同享、不離不棄,一個真正智悲雙運的朋友,要具有諒解心、同理心,卻又能不諱友過、直諫規錯,同時不忘諄諄勸善、勉友向上,了知友誼的最終目的是修行正法。

在《法句經》中,佛陀很扼要地告誡弟子親近善知識的重要:「親近勸善規過的智者,如同緊跟尋寶的嚮導。」

在修行的路上,親近善知識異常重要,因為良師益友的典範和建言,往往能夠喚醒、滋潤我們那豐沛的靈性潛能。

沒有修行的心,變化萬端,可以墜落到自私、自我中心、貪婪的深淵,也可以飛躍到智慧、奉獻、慈悲的高峰。

身為正法的追隨者,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控制負面潛能,並孕育覺知、自在、清淨的正面潛能。

然而,我們的內在潛能,不是憑空成熟或衰弱的,而是不斷受到外緣的影響,其中最有力的影響,莫過於周遭的人,像是導師、顧問、朋友,他們以無聲的語言,與我們的內在潛能頻頻對話。在他們的影響之下,那些內在潛能可以被滋潤,也可以凋零。

因此,在正法修行的道上,選擇一位有著我們想要修習的正面特質的導師或修行夥伴,是十分重要的。「親近善知識」在正法修行之初,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那時對正法的信心仍然青嫩,很容易受到周遭不同理念的人所左右,對正法的信心產生動搖。

修行之初,我們的心猶如變色的蜥蜴,會隨著周遭顏色而變。變色蜥蜴在青草地上會變成綠色,在黃土地上會變成黃色,我們的心也是如此,近惡知識則變惡,親善知識則變善。內在改變不是乍然發生,而是緩緩產生的,一點一滴的變化如此細微,可能自己也無法完全察覺,但這內在變化可能十分巨大,關係到我們的最終成就。

如果我們跟那些沉迷酒色、爭名逐利的人來往密切,就不要奢望自己的抗體夠強,永遠不受他們壞習性的影響。遲早我們的心,也會認同那些壞習性。要是跟那些品德不端、貪戀世俗享受的人交往,難免也會有墮落的一天。

如果我們以最高理想的無上智慧、究竟解脫為目標,就必須親近擁有這些最高理想的人。就算福報不夠,沒能遇上證得無上成就的人,我們也要慶倖可以認識到一些理念相同、於正法修行精進不懈的同修道友。

如何分別善知識跟惡知識?

佛陀給了很明確的答案。在《中尼柯耶‧小滿月經》裡,佛陀解釋了惡人與好人的交友有什麼不同。惡人往往喜歡親近沒有正信、寡廉鮮恥、不思修行、懶散狂妄、昏庸愚昧的人,結果是傷人又傷己,下場淒涼。

相反的,佛陀繼續說,好人總會親近正信、品行良好、熟知正法、精進修行、正念分明、睿智的人,以他們的正面特質為榜樣,見賢思齊。因此,在追求自我解脫的同時,也成了他人的善知識,指引尚在黑暗中彷徨的人,給予輔導和建言。

 

 

 

菩提比丘是一位美國僧人,1972年獲得克萊蒙特研究生院哲學博士學位。二十多歲時,他即被佛教吸引,完成學業後前往斯里蘭卡。2000年5月,菩提比丘在聯合國官方首次慶祝衛塞節(紀念佛陀誕生、證悟和涅槃的節日)的活動中做了主題演講。2002年,他回到美國,現居莊嚴寺,並在該寺與菩提寺傳法,目前為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主席。由於菩提比丘在翻譯佛教經典(將巴利文譯成英文)著作上的成就,也被許多佛教信徒尊稱為“西方的玄奘法師”。

 

 

(文章來源:美佛慧訊)

 

 

 

 

 

 

 

 

 

 

文章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JHhgWGfYe7IGApLKlAJe9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