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415_639074062812940_953353819_n
 
 
【小參】

修習毗婆舍那有如耕耘一片花園,我們有種子——清晰且完美的洞察力,也就是用來觀察諸法的「念」。為了培育這顆種子,滋養所生長的植物,進而收成果實——無上的智慧,我們必須遵循五個步驟,即所謂的「五種保護」或「五資助」(anuggahitas)。

◎五資助

就如園丁所做的一般,我們必須在自己小小的土地上圍起籬笆,以防止鹿與兔子等大型動物在種子一發芽時,就吞掉了我們柔弱的嫩葉。
 
第一種是「戒資助」(sIlAnuggahita)——即「戒」的保護,以防止粗野的行為攪動我們的心,使定與慧無法出現。

接著,必須為種子澆水,即是要聽聞法的開示與閱讀經典,然後審慎地應用所獲得的理解。而正如過度澆灌會使種子腐壞,我們此時的目的只是為了澄清觀念,絕不是要令自己困惑,迷失於種種概念的迷陣中。這第二種保護稱為「聞資助」(sutAnuggahita)。

第三種我將在此詳述的保護,即是與老師討論的「議資助」(sAkacchAnuggahita),可用栽培花草的許多程序來比擬。植物在不同時期需要不同的東西,根部附近的土壤需要翻鬆,但又不能翻得太過,否則根部會失去抓地力;枝葉也需要細心修剪,剪掉過於繁茂的部份。正是如此,與老師討論禪修時,老師會依不同的需要給予不同的指導,好讓我們保持在正道上。
 
第四種保護是「止資助」(samathAnuggahita)——「定」的保護,防止如毛蟲與雜草等的不善心。修習時,我們精進地覺知當下於六根門——眼、耳、鼻、舌、身、意——實際生起的所緣。心如此清楚地專注且充滿活力,貪、瞋、癡就無機會潛入,因此,可將定比喻為清除花草附近的雜草,或是使用一種非常安全、自然的殺蟲劑。

如果有了上述的四種資助,觀智便有機會開花結果。然而,行者多半會執取初期的觀以及與強定有關的不尋常經驗,不幸的是,這會阻礙他們的修行,而無法圓成更深層次的觀。於此,第五種保護——「觀資助」(vipassanAnuggahita)開始作用,這是持續有力地保持高水準的禪修,不會停下來耽溺在內心平靜所生的喜,或由定所帶來的樂。對這種喜樂的渴望稱為「欲求愛」(nikanti taNhA),它如蜘蛛網、蚜蟲、霉菌、小蜘蛛般微小,這些帶有黏性的小東西,終究會扼殺花草的生長。

然而,即使行者陷入這種陷阱,一位好老師還是可以在小參中發現這情況,輕輕地將他推回正軌。這就是為何與老師討論自己的經驗,對禪修來說是如此重要的保護。
 
◎小參的步驟

在密集的毗婆舍那禪修期間,應儘可能常常進行個人的小參,最好每天都有。小參有正式的結構,行者依下列方法表達自己的經驗後,老師會針對個別的細節提出問題,之後才會給予簡要的評論或指導。

小參的步驟相當簡單,你要能在十分鐘內表達練習時的重點,把它當作是在報告對自己所做的研究,這實際上即是毗婆舍那。試著遵循科學界使用的標準:簡潔、精確且嚴謹。

首先,報告最近二十四小時內,你花在坐禪與行禪的時間各是多少,如果你對此相當誠實坦白,便可顯示出對修行的誠意。其次,描述你坐禪的情況,無須詳述每次的坐禪,如果坐的情況類似,可將特色併在一起綜合報告。試著描述一次或多次坐禪中最清楚的細節,從禪修的主要所緣——腹部的起伏——開始報告,之後再加入於六根門生起的其他所緣。

描述完坐禪,進入行禪的報告。此處只要敘述直接與行走動作相關的經驗,無須像報告坐禪一樣,說明一定範圍內的所緣。如果你在行禪中使用三分法——抬起、推前、放下,報告時試著包含每個部分與其中所有的經驗。

◎出現什麼,如何注意到它,又發生什麼事?

對一切所緣——任何實際在禪修中生起的所緣,請以三個階段來報告自己的經驗。第一、確認出現了什麼;第二、你如何注意到它;第三、你看見、感覺或了解了什麼,也就是當你注意到時,有什麼事發生。

讓我們以主要的所緣——腹部的起伏為例,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辨識腹部膨脹過程的生起。「腹部膨脹了。」

其次,要去觀照它,並靜默地將之標記。「我注意到『膨脹』。」

第三階段是描述膨脹時發生什麼事。「注意到『膨脹』時,這正是我所體驗、所感受到的不同感覺,也就是當時種種感覺的活動方式。」

然後以同樣的三階段描述法繼續小參,報告收縮的過程與坐禪時生起的其他所緣。先說所緣的生起,描述如何注意到它,敘述接下來的經驗,直到所緣消失或注意力移至他處。
 
或許打個比方會有助於明瞭。想像我正坐在你面前,突然向空中伸出手並張開手掌,你看到我握著一顆蘋果,你將注意力轉向蘋果,認出它,並(由於這是個比擬)對自己說「蘋果」。現在,你繼續辨識蘋果是紅的、圓的且閃閃發亮。
 
最後我慢慢拳起手掌,蘋果便消失了。
 
如果蘋果是禪修的主要所緣,你要如何報告關於蘋果的經驗?你會說:「蘋果出現了,我注意到它是顆『蘋果』,它是紅的、圓的且閃閃發亮,然後蘋果慢慢地消失了。」
 
你可以用如此精確的方式,分三階段來報告有關蘋果的事。首先,當蘋果出現的剎那,你能察覺到它。接著,你將注意力移到蘋果,並辨別它是什麼,由於你以蘋果為「禪修」的所緣,你特別精進地在心中默念它。第三,你繼續注意蘋果,辨識其特質,以及它從你的覺知消失的方式。這三階段與實際修觀所必須遵循的步驟相同,不同的當然是,你所觀察與報告的是腹部起伏的經驗。千萬要注意,你觀察這虛構蘋果的任務,不要延伸到揣想其多汁的樣子,或想像正在吃它!同樣地,在禪修小參中,你的描述必須限制在直接的經驗,而非對所緣的揣測、想像或發表意見。
 
如你所見,這種報告方式是實際修觀時,應當如何運用覺知的指引,因此,小參有助於禪修,除了是接受老師指導的機會外,還有其他的道理。行者通常會發現,被規定做這種報告,對自己的禪修有激勵的效果,因為這會要求他們儘可能清楚地專注於自己的經驗。
 
◎覺知、精確、堅忍

以漠不關心、漫不經心,或散漫、無意識地注視所緣是不夠的,這不是你無心地背誦一些咒語的修習。你必須全心全意看著所緣,儘可能精確地完全注意所緣,專注於所緣上,如此才能洞察所緣的真正本質。
 
儘管我們努力精進,但心仍會散亂,並非總是規矩地維持在腹部。這時,新的所緣——散亂的心生起,要如何處理呢?我們要來覺知散亂,這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是在心中標記「散亂、散亂」。它生起多久後我們才覺知到?一秒?兩分鐘?半小時?在我們標記後又發生什麼事?散亂的心立即消失了嗎?還是繼續散亂?或是思緒減弱,最後消失了?在我們看到舊的所緣消失前,是否生起了新的所緣?如果你無法觀照散亂的心,也要將此告訴老師。
 
一旦心不散亂,就回到腹部的起伏。你必須描述自己的注意力是否能回到腹部,在小參時,報告新的所緣生起前,心通常在起伏動作上停留多久,也是很好的。
 
禪坐一段時間之後,各種疼痛與不悅的感受一定會生起。假如突然生起一陣搔癢——新的所緣,在心中標記「癢」,這癢是愈來愈強或維持不變?有沒有改變或消失?有沒有新的所緣生起,譬如想抓癢的欲望?這些都要儘量精確地描述。各種影象、聲音、味道、冷熱、僵硬、震動、刺痛與川流不息、無止盡的心的所緣也是如此。不論何種所緣,只須應用這同樣的三步驟原則。

這所有的步驟,就像在進行一項沉默的、非常接近自我經驗的審查,不要問自己一堆問題,而迷失在思慮之中。對老師來說,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夠覺知所有生起的所緣,是否擁有精確的心專注於所緣,是否能堅忍地完整觀察到所緣。對老師要誠實,如果你無法發現、注意到所緣,或在心中標記後還是沒有任何體驗,並不就意味著你修行得很糟!清楚而明確的報告,可以讓老師評估你修行的情況,進而指出錯誤或加以糾正,好讓你回到正道上。

願這些小參的指導讓你獲益良多,願將來有一天,老師能協助你去幫助你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