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96881_2150666618286679_3228986087061848064_n.jpg

如何開始對焦在靜止概念息?

 

在這論題裡,我們要簡略地討論“認知靜止概念息(息團)的方法”。要討論這個方法最好是禪修者已學習及體驗過一些Ānāpānasati修習的基本步驟:

 

“修習的啟蒙階段”

 

• 念於吸氣;念於呼氣;

 

• 了知吸進長,呼出長;吸進短,呼出短。*22

• 當呼吸進和出,覺知全身息(sabba-kāya)。

 

以此方法全自覺者對諸弟子的教導簡單並清楚*23。佛陀的言辭是深奧的,對其言辭應如實了知其意並給予應有的重視。通過學習和修習這些步驟,禪修者能理解息是概念或一團或實心般的所緣,這是“修習的啟蒙階段”。因此,我說這是“定力啟蒙階段”。

 

在培育定力的初級階段,我們只學習了如何應用對焦技巧(對焦途徑)來對焦概念息而已。關於如何運用對焦技巧來對焦所緣,請回想以上所提到的要點。通過實踐這些對焦的技巧,你將朝往靜止概念息邁開決定性的一大步。

 

“修習的初級時期”——三個步驟

 

[1]“預備步驟”(工具階段)——你應開始在鼻孔四周覺察息的移動片刻,這也是大多數禪修者慣常的方法。因為當禪修者開始嘗試對焦在概念息(息團)時,他們不知道以意門來對焦所緣的確切位置。事先,禪修者讓他(她)的心在鼻孔與上唇之間覺知息的移動片刻(幾秒),那已足夠了——在這預備步驟,使用息的移動、鼻孔及上唇為工具,禪修者能夠經由意門知道所緣(息團)的確切位置。

 

[2]“第一步驟”(位置階段)——“首先是位置”

因為鼻子有兩個鼻孔洞,左和右,你可以選擇自己較喜歡的一邊來對焦。猶如一位旁觀者從某處看著它,你可以開始對焦所選定的那一邊及位置。雖說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看,但我通常建議從後面,垂直地或稍微往下把專注力朝向焦點。我注意到這個方向對大多數的禪修者而言是非常方便且安全的。

 

適合正處於培育定力“初級階段”之禪修者們的“對焦途徑(技巧)”。

 

在此步驟,當忽略了感覺以及移動息(真實息),你可以開始嘗試對焦在息的位置。這只是為下一步以智慧息為對焦所緣所做的預備工作。

 

S__3916022.jpg

 

[3]“第二步驟”(所緣階段)——“所緣是第二”

對焦在息存在的位置後,忽略真實息的移動,你就可以繼續對焦在息團(靜止概念息)——你已經瞭解這個對焦的範圍充滿著息(息團)。如果你一時集中在真實息(移動息),一時集中在靜止概念息(息團),你對靜止概念息的對焦和定力是斷斷續續的。如此一來,你將難以成功清晰地獲得靜止概念息,你的定力不能更進一步提升,且你的進展也將停歇。

 

能夠清晰地認知靜止概念息的禪修者將辨識到它是帶有某種顏色的一團(例如白、黃或黑暗)。這就是“修習的初級階段”,所以我說這是“定力的初級階段”。其實,在能夠清晰地辨認概念息為一團(帶有某種顏色)之前,禪修者還是能夠很好地認知靜止概念息。*24

 

S__3916023.jpg

 

在此階段有意地看著靜止概念息(智慧息)的外觀。

 

S__3916024.jpg

 

* 心(慧)眼和智慧息(息團)之間適當的距離意即此距離能讓心眼敏銳又舒服地取到影像。這是可變的,但對於初學者,通常是大約5-6英寸(12-15cm)的距離。

 

* 適當的息團意即此團能讓心眼舒服地觀看與集中。取決於階段它的大小與形狀是會變的。通常不應太大或太小。

 

* 專注力尚未能夠穿透並觀察息團的內部。在此初級階段,即使你嘗試通過穿透及審查所緣的表面或外部,你也無法清晰地察覺息團的內部。

 

在此初級階段,若需要花上幾天時間來清晰地認知息團,在修習裡也許有些弱點:

 

• 對息團的理解或念;

 

• 理解與運用對焦的技巧——通過對焦技巧,禪修者確定是否準確地對焦在正確的位置。——之後禪修者需要徹底地思維息團(例如:息柱)及具念地集中它。

 

有時我說:“各種各樣的念頭在心中閃過。此心容易飄蕩。如果我們注意所緣的移動,移動本身容易將心對所緣的專注力轉移。唯有當你能對焦並且集中在一個穩定的所緣時,定力才能強有力地提升。”

 

你如何才能忽略息的移動?我用一個譬喻來闡述這點。你曾經看過湍急的河流或當你渡過河面的橋樑時,你可能見到河水在流動。若你看著流動的河水,你將無法長時間維持你的專注力在流動的水上。你留意到嗎?那是因為所緣一直在移動,所以你無法長時間穩固地對焦它。你若真想如此做,你必須乘船跟隨著流動的水。當你從觀看的位置(如從橋面上)看流動的水,唯有放棄對焦在水的流動之後,你才能穩固地對焦在一個局部範圍,憑此你才能看到“僅僅是水”。在此,要對焦“僅僅是息”(靜止概念息),你不跟隨息流(上或下),不區別入和出息。在這個階段,不區別入和出息,禪修者將能夠對焦息團(例如息柱或它的一部分)為“僅僅是息”。正處於定力初級階段的禪修者可以使用這種對焦途徑(技巧)。

 

清晰地看到所緣之後,禪修者自己會明白,正直的坐姿對心獲得精確的專注力與固定性在禪修所緣上,是非常有支持、幫助且有決定性的作用。這是因為正直的坐姿對概念息(智慧息)的視線方向是穩定及適當的*25。佛陀也推薦修習念於息(Ānāpānasati)的禪修者盤腿而坐及保持他們上身正直*26。

 

當你的修習越來越熟練,靜止概念息就能立刻被認知。當你一對焦靜止概念息(智慧息),在此階段不管息是入或出、長或短,對你而言已不再重要了。因為這些修習的基本步驟在此階段已經過時了,那時,你將注意到你已經克服了感覺所帶來的障礙。

 

因此,為了穩定你對靜止概念息的集中,我的建議總結如下:

 

 請!別注意感覺。

 

 請!忽略息的移動(別跟隨移動息)。你不需區別入和出息,以及你也不需判斷息的特質是粗還是細。

 

 請!正直地坐,背部自然地挺直,但不要太過僵直。

 

現在,我們討論了對焦技巧的一些操作規則與條件。儘管這些條件和技巧似乎難以跟隨,但如果你堅持不懈地嘗試或修習這些技巧,一旦你獲得訣竅和掌握修習的原理,你將發現它並非真的那麼困難。

 

 

注解:

 

22 長息:以長時間呼吸的息。 短息:以短時間呼吸的息。

 

23 《大念處經》 (Mahā-Sati-Paṭṭhāna Sutta)。

 

24 禪修者體驗到有如心黏住所緣。這是ānāpāna nimitta的一個非常早期、初級的階段。

 

25 禪修者到達培育定力的沉入期,在所有威儀都能更善巧地集中在所緣上。

 

26 《長部·大念處經》 Digha-Nikāya.Mahā-Sati-Paṭṭhāna Sutt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