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 那沉默、少話或多話者,都免不了被毀謗 ◊◊

 

227偈】

阿多羅應知:此非今日事,

古語已有之。默然為人誹,

多語為人誹,寡言為人誹;

不為誹謗者,斯世實無有。

 

【註解】

這四段詩偈是佛陀為優婆塞阿多羅及他的夥伴們所說。在這世間,不被誹謗者不存在,不說話的人、多說話的人、少說話的人同樣被誹謗。

 

 

◊◊ 哪兒不會有完全被毀謗或完全被讚譽者 ◊◊

 

228偈】

全被人誹者,或全被讚者,

非曾有當有,現在亦無有。

 

【註解】

不被誹謗的人,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有,現在更沒有。

 

 

◊◊ 智者讚許那些經常反省、智慧戒行具備的無瑕疵者 ◊◊

 

229偈】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無瑕疵並賢明,

智慧戒行兼具者,彼為智人所稱讚。

 

【註解】

唯有德、行、智具足的無瑕疵者,不斷的反省自己,持守淨戒,依八正道生活,才會備受世人讚譽。

 

 

◊◊ 品德如金者受聖人和天人稱讚,誰能毀謗他? ◊◊

 

230偈】

品如閻浮金,誰得誹辱之?

彼為婆羅門,諸天所稱讚。

 

【註解】

有智慧的人,如閻浮金一樣的超越,無人能對他誹謗,連天人和梵行者也對他倍加讚譽。

 

【無人不被誹謗——優婆塞阿多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優婆塞(在家弟子)阿多羅和他的夥伴。

  

阿多羅是住在舍衛城的一名在家弟子,一天,他帶領五百名夥伴到祇陀園聆聽開示。他渴望能接受利華達尊者的開示,他向尊者禮拜後,恭敬的坐在一旁。利華達尊者是一名像獅子一樣的獨居修行者,因此,他並沒有為那群在家弟子開示。

  

阿多羅心裡氣極了,他站起來走向舍利弗尊者,向他頂禮後恭敬的站在一旁。舍利弗尊者問他:「你找我有什麼事?」「我帶領這群夥伴前來是為了聆聽利華達尊者的開示。可是,他什麼也不肯對我們說。因此,我氣極了就來找您,您可否為我們開示。」於是,舍利弗尊者為他們講解了長篇大論的高深妙法。那在家弟子心想:「這長篇大論的高深妙法,對我們又有什麼用呢?」

  

阿多羅帶領了夥伴們去謁見阿難尊者,對阿難尊者說:「尊者!我們請利華達尊者為我們開示,可是他什麼也沒有說;我們請舍利弗尊者為我們開示,他卻講了長篇大論的高深妙法,這對我們一點用途也沒有,因此,我們來找您,希望您能為我們開示。」阿難尊者為他們作了簡短的開示,可是他們認為阿難尊者的開示太簡短了,因此也感到不滿意。

  

阿多羅帶領他的夥伴們來到佛陀面前,向佛陀頂禮後恭敬的坐在一旁。佛陀問他們因何到來,阿多羅對佛陀說:「世尊!我們請利華達尊者為我們開示,可是他什麼也沒有說;我們請舍利弗尊者為我們開示,他卻講了長篇大論的高深妙法,這對我們一點用途也沒有;我們請阿難尊者為我們開示,他只為我們說了些簡短的妙法,我們感到不滿意,因此,我們來找您,希望您能為我們開示。」

  

佛陀聽了他的話後對他說:「阿多羅!從古至今,那些沉默、多話或少話者都一直被誹謗,沒有人不被誹謗,就連國王也一樣被誹謗。土地、太陽、月亮甚至連佛陀雖然有人讚譽可是也免不了被愚癡者誹謗,那些愚癡者的讚譽或誹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被有智者誹謗和讚譽,那才是真正的誹謗和讚譽。」

  

【評論】

此處之誹謗,不同於毀謗。誹謗包括了善意或惡意的批評,與純粹惡意的毀謗正法有性質上的不同。誹謗的反義詞就是讚譽,誹謗與讚譽同屬世間八法的二支。這世間沒有不被誹謗之人,也沒有不誹謗他人之人,同樣的,也沒有不被誹謗的東西。蘋果是酸的,這就是一種誹謗心態,誹謗心態出自欲望,對有所求得不到滿足。誹謗是世間八苦中的求不得苦,因此,身為修行者,必須時時警惕自己,天天自我反省,護持淨戒,樹立良好的品德,只有德、行、智同時具足,才會受到世人的讚譽。

 

佛陀的歷程——無私的奉獻

 

在佛陀弘法利益眾生的一生中,他遵照一定的歷程,使自己能最好的照顧眾生的利益。他見過各種各樣的人如國王、大臣、商人和平凡的男男女女,他根據他們的需要和能力而弘法。根據經典記載佛陀在首二十年在下列地點結夏安居:

  

第一年:貝納裡的鹿野苑;

第二年: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第三年: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第四年: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第五年:吠捨離的大殿;

第六年:巴巴達的瑪古拉;

第七年:三十三天(忉利天);

第八年:巴噶貝薩卡拉精舍;

第九年:俱生皮;

第十年:波列林;

第十一年:那拉婆羅門村;

第十二年:維藍迦;

第十三年:巴巴達的車利雅;

第十四年:王舍城的祇陀園精舍;

第十五年:迦毗羅衛國;

第十六年:阿拉維;

第十七年: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第十八年:巴巴達的車利雅;

第十九年:巴巴達的車利雅;

第二十年: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從第二十一年開始,一直到他圓寂前的一年,佛陀一直在舍衛城城南的祇陀園精舍和城東鹿子母園的普巴精舍度過夏安居,這要歸功於給孤獨長者和毗舍佉女長者捐贈寺院的大功德。

  

最後一年在吠捨離度過。

 

當佛陀在祇陀園精舍過夜時,第二天,便在眾比丘的陪同下從南門進入舍衛城化緣,然後從東門出城,到鹿子母園的普巴精舍過夜,隔天清晨,便從東門進城,化緣後,從南門出城回到祇陀園。

  

對於佛陀,他無渴求,若有,已在菩提樹下覺悟時消失了。

  

佛陀一日的活動可以分為五個部分:早上、下午、初夜、中夜和下夜。佛陀一早起來洗刷後,一直坐到該化緣的時間,才披上袈裟托著缽離開寺院出去化緣。有時自己一個人,有時在眾比丘的陪同下。這些日子,路途都很平常,在佛陀面前香風徐徐,雲朵如大白傘蓋阻擋了塵埃和陽光,路上被風鋪滿了鮮花,路上凹凹凸凸的坑窪都被填滿,使佛陀行走起來更加舒服。

  

當佛陀右腳踏上城門時,六道光環從體內迸出,照亮整個城市,大象、馬匹和鳥兒都發出美妙的聲音,優美的音樂也同時響起。

  

從這些跡象,人們知道佛陀到來,他們整裝待發,從屋裡到街上,手持鮮花和香水禮敬和供養佛陀,他們也經常邀請比丘回家接受供養。

  

飯後,佛陀根據當時人們的心境,為他們開示宣法,還為他們主持皈依儀式,有些還持守五戒,有些達到更高的修行道路,有些申請加入僧團。接著,等到比丘都用過飯後,他們才回寺院,這就是佛陀上午的活動。

  

回到寺院後,佛陀進入精舍,把腳洗好後,站在台階上,勉勵眾比丘:「眾比丘啊!勤奮努力,為自己尋求解脫。佛陀降世是世間稀有,生為人類也是世間稀有,生為有成就的人很稀有,出家也很稀有,而獲得教義的機會就更加稀有。」

 

佛陀根據比丘的性格給予禪定的修行法門,一些比丘從佛陀那兒獲得禪定的法門後,禮敬完畢就個自前往樹林裡或山上修行。佛陀在精舍裡,側著右邊身子如獅子般躺下休息,休息後,他繼續在禪定中觀照和巡視世間。那些布施者穿的整整齊齊帶著鮮花和香水來到寺院,佛陀為他們主持儀式和開示,過後,他們向佛陀禮拜後才離開,這就是佛陀下午的活動。

  

當群眾離開後,如果佛陀想洗澡,侍者便會為佛陀準備洗澡水,洗完澡後,佛陀換上暗紅色的袈裟坐在精舍裡,之後,眾比丘便前來謁見佛陀,請佛陀解答問題和請教禪定的修行法門,有些想聽經文的,佛陀便為他們宣說,佛陀就這樣度過了初夜。

  

在中夜,佛陀為天人及各路神祇解答問題。

  

在下夜,佛陀把它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經行。第二部分,睡眠。第三部分,在禪定中觀照和巡視世間,看看誰已具足證得果位的條件,便前去幫助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