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963_643065265759784_31110140_n

 

心如黃金的洗衣婦

撰文者:朱易

麥卡迪原則,富有的窮人。
1995年,南密西西比大學收到了一筆15萬美元的捐款。該款指明為青年學子們提供獎學金,對於該大學而言,15萬捐款是極平常的數字。當他們知道捐款人之後,態度隨即改變了,這件事也馬上成為全國性的大新聞。

原來這位捐款人竟然是一位高齡已 88歲,終生為人洗衣服和燙衣服的黑人單身老婦。

這位令人尊敬的洗衣婦名叫奧莎拉‧麥卡迪( Oseola McCarty, 1913-2001)。她的生活極為簡樸,終身未婚,不買車,不吹冷氣;工作也極為簡單,除了每個週末上教堂和偶爾上市場買生活必需品外,就在家裡做洗衣服的工作。她甘心樂意把一生的積蓄,全部奉獻給了那些她並不認識,但卻需要幫助才能完成學業的年輕人。

最有價值的小人物

奧莎拉清心無私的奉獻行動,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在決定奉獻畢生積蓄的前 3個星期,她得知自己罹患了癌症。她認為把錢奉獻出來比自己花掉更有意義。她說:「我捐獻錢給年輕人,他們就不必像我一樣辛苦工作」。言詞之中,充分表現出慈愛和體貼。

奧莎拉‧麥卡迪所捐贈的是她畢生的積蓄,完全出自一份真愛。
她視生活平安是福而充滿恩典,信賴上帝可以幫助她處理任何生活所帶來的難題,因此心中充滿了一股震撼人心,樂天知命的情懷。

2001年的美國《價值》雜誌第100期把奧莎拉‧麥卡迪列為身價最高人物的第六位。

成名後的奧莎拉仍然保持著簡樸的生活,她的智慧語言透露出驚人的簡樸,幾乎是常理與常識,她說:「現今人們總在談論自我肯定,但對我而言這不過是基本的東西。」

樂善好施:真愛的結果

在一個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一位畢生為人洗衣服,燙衣服的黑人婦女,獲得如此高的推崇。完全是由於樂捐無私的愛心所帶來的行動震撼了世界,也引發了一場價值觀的革命。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如何看待財富和評價財富的價值。許多人在她樂善好施的榜樣帶動下也慷慨解囊,一時間有600人共捐獻了33萬美元給該大學的基金會。

百萬富翁泰德‧特納( Ted Turner) 在得知奧莎拉的故事後,深深被感動。他說:「如果微小者如奧莎拉能將其所有的都捐獻出來,那麼我可以捐出10億美元。」當時全球的首富比爾‧蓋玆也被感動而打開錢包,他總共捐出的慈善款項高達210億美元。

有人將奧莎拉‧麥卡迪所引發的價值觀念的更新,總結成為「奧莎拉‧麥卡迪原則」:如果奧莎拉能這樣付出,為什麼我們不能?社會學學者更從奧莎拉的善舉中,發現了新的價值觀念並得到了新的結論。首先,貧窮的根源不是因為工作,也不是因為種族。如果黑人婦女奧莎拉能夠從為人洗衣服的低微工作中積蓄到 15萬美元,那麼低薪工作和種族並不是一個使人貧窮的原因。

其次,貧窮的原因是個人品格上、家庭功能和個人行為上的缺陷所造成的。世界上最低微的人如奧莎拉,在她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裡震撼了世界,表明一個人的品格和信仰可以造就一個心靈富有的人,並成為眾人的榜樣。奧莎拉所引發的價值觀念,被引入了更深層的社會思考之中。

樂在其中:真愛的表現

奧莎拉‧麥卡迪的一生,都生活在美國種族岐視相當嚴重和生活相當貧窮的地方,大半的光陰都是在種族隔離的制度下度過的。雖然她所從事的工作是最低微的,而她因真愛和無私的施捨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大放光芒。

奧莎拉出生在美國密西西比州,一生大都在該州度過。年輕時她喜歡上學,並夢想有一天能當上白衣天使──護士。不幸的是,就讀小學六年級時,祖母和嬸嬸都因病臥床,她不得不離開心愛的教室,回到家中像她母親一樣為人洗衣,用年幼的身膀,挑起家庭的重擔。

從那個時候算起的75年內,她就一直在小木屋中為人洗衣服和燙衣服,一塊錢一塊錢地謀取生活所需的費用。

奧莎拉從年輕時就開始儲蓄,這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她維持了一輩子。她十分注意支出,只買所需的東西,從不浪費金錢。除了節儉之外,她工作也十分努力,從不因為收入少而灰心,反而因努力工作而感到愉快。

由於努力工作和節儉的良好習慣,使她的積蓄達到了令人驚奇的地步。她終生都心平氣和的持守勤奮的工作和節儉的生活,許多人面臨低微的收入和艱苦的環境常會心懷不平,而她卻充滿喜樂且安然自在。

她雖然沒有當上白衣天使,但今天在許多人心目中,她是一位帶來愛心和希望的天使。她的一生極其簡單,幾乎可以用幾句話就概括了,但誰又能想像,她能把洗 1件衣服 1元的收入積蓄累到15萬元之多。

更想不到她把這些積蓄捐給了從未讀過的大學,給那些從未謀面的年青學子,她的理由只是讓學生們不必辛勞工作來賺取學費!

奧莎拉雖然無法完成她個人的學業,但在身後為我們留下了美善的榜樣,她那發自內心的真愛,並未隨著她的離世而逝去,它將會不斷激勵眾人在愛心的傳播上不斷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