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1-11-11 下午10.56.44.png

 

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想顛倒」的特點是當我們看東西的時候,如果認真看是可以看清楚這是稻草人的,但是因為保護機制的形成,所以你只是輕取目標,一看到稻草人就認為是人,這是判斷錯誤。「心顛倒」是指它的認知能力不行,如果用稻草人來講,他會說稻草人就是人,就是他已經沒有能力去判斷什麼是稻草人,什麼是人,他就認為稻草人就是人,這就是「心顛倒」。

 

・「邪見」呢?「見顛倒」就是「想顛倒」和「心顛倒」交合,你經常同樣不斷地判斷,然後形成一個非常堅固的看法和認知。如果你還在「心顛倒」的階段,有人可能來跟你講「想顛倒」的階段:「真的,它是稻草人。不信我們走進看,看它會不會打我們。」「真的嗎?」鼓起勇氣走去看看,結果發現真的是稻草人,你還是有可能被說服。如果到了「見顛倒」,你就很難說服一個人。你說:「我們再去看一下。」 對方可能就會說:「你找死啊!它肯定是人,它會害我們的!」「見顛倒」的運行狀態就是這樣。

 

・你的心是不健康的,你的心生色法也是不健康的。

 

・瞋心的一個特點就是破壞,破壞自己的身心,破壞自他的利益,就是這樣的特點。

 

・面對果報的時候,第一個念頭:果報不可改變。我們知道果報不可改變,對不可改變的東西你不能對它馬上採取行動,所以你要停下來。

 

・當我們發現煩惱的時候應該歡喜啊!為什麼呢?我們的生命就是為了斷除煩惱而來的,現在煩惱出現了,我要怎麼找到它?我怎麼處理它?然後你通過持續的觀察會觀察到什麼?就是說你的煩惱是有規律的,它是有類型的。這樣的類型它是有原因的,就是你形成這樣的煩惱背後都是三顛倒:「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不然不會有煩惱,那你就找是哪一種見。

 

・卑慢跟自卑不同。自卑是自我打擊。卑慢是「我是不如你,我是剛來的住眾,你是老大!你有什麼了不起啊!」 就是脖子一梗,你有什麼了不起啊!這叫卑慢;而自卑呢,它沒有這樣來一下,就是打擊自己。自卑是瞋心,卑慢是慢心,它們是不同的。

 

・所以真正蓋要發現,是在人與人之間打交道磨合的時候才容易發現,不是鼓勵大家要做事。你自己知道,自己專注業處的時候不想跟人打交道都很清淨,只要慧足尊者一給你安排事就沒法打坐,難受到不行。什麼原因?就是你的蓋都出來了,你所有的煩惱都卷出來了。卷出來對於修行人來講就是找到機會了,要處理它,處理它是有方法的。

 

・渡越這個瀑流,《相應部•天人相應》里,有天人來問佛陀:「大德,怎樣渡過瀑流?」佛陀看他很傲慢,說:「我不停留,我不掙扎,我渡過瀑流。」天人馬上就謙虛了說:「什麼叫做不停留?什麼叫做不掙扎?」佛陀回答:「當我停留的時候我就下沈。朋友,當我掙扎的時候我就被捲走。所以朋友,我不停留、不掙扎,渡越了瀑流。」怎麼理解呢?停留就是沒有任何動作,隨順著自己的習慣。我們講隨緣,隨緣不是隨便。這個是隨便,反正我沒有任何需求,人人就是這樣,我就這樣過唄,我就這樣生存唄。人家是這樣爭取,我就這樣爭取;人家這樣努力,我就這樣努力,這個就是停留。停留你就沈淪,沈淪是什麼?就是繼續輪回,你不知道輪回到哪裡去。

 

・不停留不掙扎是什麼呢?就是發現煩惱、斷除煩惱。煩惱出來了我怎麼斷除你,最後我能看到無常、苦、無我,徹底的無常、苦、無我,然後道智初起,煩惱斬斷,不停留、不掙扎,渡越了瀑流。

 

 

 

 

 

三十七道品-苦之集03

四漏四瀑流

古源尊者

 

、引言

尊敬的法悅尊者、各位尊者、各位尼師、各位賢友,晚上好!

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攝阿毗達摩義論》第七章「攝集」部分的內容。

(一)回顧上堂課的內容

前兩堂課我們學習了關於「攝不善」的部分,用了比較多的時間討論「四漏」,對「四漏」的理解,怎麼來理解「四漏」?什麼是「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它是怎麼運作的?上一堂課我們也講到了「冰山理論」,借用「冰山理論」來看從基本無明到行為造作這樣的一個次第。

(二)九根愛法(貪源法)的定義

今天我們來學習這個「九根緣法」。

佛陀在《分別論》裡面提到的這個九根愛法-「貪源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講欲漏,「欲」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怎麼開始有這個欲的?佛陀說:「此處,如何為九根愛法耶?是緣渴愛而有遍尋求,緣遍尋求而有獲得,緣獲得而有分別,緣分別而有欲貪,緣欲貪而有取著,緣取著而有把持,緣把持而有慳,依慳而有護,以護為原因而有執杖、執刀、爭論、論難、爭鬥、相違、離間語、虛妄語等無量之惡不善法生起,此緣為九根愛法。」這個是《阿毗達摩》〈分別論〉第十七卷裡面的內容。

 

二、兩種無明

(一)貪的根源是由於根本的無明

在這裡面佛陀描述出來的就是:我們這個貪的根源是怎麼起來的?我們在前面的課程里講到了由於根本的無明,認為我們這種生命的存在是唯一的,不知道有涅槃,不知道有煩惱滅盡之後的不能稱為存在的存在。

(二)臨死速行業的無明愛取

還有一種無明。如果在帕奧系統裡面修課程,我們在觀察上一生跟這一生的關係的時候,在修緣起第五法的時候,老師都會讓你查上一生臨死前成熟的那個業。成熟的那個業找到之後,你還要再找導致這個業出現無明、愛、取的那條心路。那怎麼找呢?比如說,舉一個出家人的例子:一個人年輕就出家,顯然他在他的上一生臨死前造作的業跟他出家有關。很多人會查到他曾經去做一個佈施或者聽法,或者禪修。在禪修之前呢,他可能去到某一個禪林看到一群比庫,他覺得:「欸!這個比庫生活挺好!」他很喜歡,然後帶著這樣的心持戒、禪修,在臨終的時候這樣的業在他的意門呈現、成熟。那麼,他的過去五因怎麼查呢?就是看到他這個禪修的業,可能不是證得禪那,而只是在專注入出息的這樣一個欲界的善業成熟。他造作這個業,是在前面他認為有一個比庫的生命存在,一個比庫的生命他很喜歡。認為有一個比庫的生命存在,這是無明;喜歡比庫的生活,是愛;執取比庫的生活,是取。那麼,他造作這個專注入出息的善業留下業的力量,在臨終的時候成熟,無明、愛、取、行、業,導致這一生結生成為人。

我們說認為有一個比庫的生命真實存在是無明,這個跟我們認為「這個生命的存在形式是唯一的」,其實是一個內涵,就是認為這樣的一種五蘊的生命結合,或者是四蘊有的生命結合,是可以執取的,這個就是無明。

(三)生命的食糧短缺所形成的生存與繁衍機制

1.生命食糧概念

因為有這個無明,你執取這樣的生命,這個生命就要存在,就要繁衍。由於繁衍和存在,你就要給他生命的四種食糧(摶食、觸食、思食、識食):精神的食糧和物質的食糧。

那麼,因為食糧總是稀缺的,好的食糧總是稀缺的,而且根據佛陀的教導,你越是貪婪,它就越稀缺。

2.渴愛生命形成生存與繁衍機制

我們怎麼來講這個「根源法」呢?就是從這裡來看咯!因為這樣的無明,我們渴愛,渴愛什麼?渴愛這樣的生命存在。渴愛這樣的生命存在我們就要去餵養它,要讓它存在。存在有兩個層面:一個是你自己的個體存在,一個是物種的繁衍。基本上,我們就是為這兩件事活著 —— 為了生命的存在活著,為了物種的延續活著。

不管是哪一種存在,哪一種活法,你都要去尋求你的物質的食糧和精神的食糧,也就是四食 —— 摶食、觸食、思食和識食。因為好的食糧總是稀缺的,所以就要遍尋求。你去遍尋求,就會獲得。由於人道是精進果報道,只要你願意付出努力,多多少少都會有獲得,因為獲得就會有分別,因為分別就會有你、我、他這種取著、執著在裡面,因為取著就有把持。我們說都出家了,什麼都放下了,但是孤邸裡面還是滿滿的東西,天天都在魔寶裡面搜出各種各樣的東西,要各種把持,你把它扔了都捨不得,就有慳吝。而你們在家人的櫃子不怕多,女眾的櫃子不怕多就是這個原因。因慳吝而有守護,因為守護,要保護嘛,要裝防盜網、要請保安,從家庭來講是這樣的。那麼,從國家的角度來講,就有軍隊,就有保護,大家拿槍、拿刀,所以就有各種爭論、論難、爭鬥、相違、離間語、虛妄語,種種惡不善法會這樣生起。

我們講輪回是無始的,無明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不知道!我們從生命的開始,就是我們這一生的開始,我們看到是因為上一生你認為有一種生命存在,它就變成這樣。

3.禪修者過去世為雞的啓示

有一個禪修者,他檢查到他某一生是一隻公雞,他就去查為什麼會變成一隻公雞呢?他發現那只公雞出生前的上一生,在臨死前的速行有一個妒嫉的速行。什麼樣的妒嫉呢?那一生他是一個小財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那種。但是他就跟一個大財主去比,比房子大小,他覺得那個大財主的房子比他家的大,他很妒嫉。這樣一個妒嫉的業居然會配對什麼呢?配對他年輕的時候他家養的一隻大公雞。他很喜歡那只大公雞,就是喜歡而已,他覺得那只大公雞長得太雄偉了,只是這樣的一種反應,然後他這樣的一種無明、愛、取,會跟他臨死前妒嫉人家的房子比他大這樣的業配對在一起,讓他的下一生成為一隻公雞。一般來講,我們都說:「啊,我怎麼可能呢?我不可能無明到想當一隻公雞啊!」 但是你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一隻公雞,就是只要認為有一個什麼東西很好,你就去了!

4.(1)雷瓦達尊者舉例投生為狗的生存繁衍機制

雷瓦達Bhante有一個開示講到說:「有一對夫婦穿行沙漠,又飢又渴。走出沙漠以後,終於找到一戶人家,人家就給他們食物,其中丈夫就狂命地吃,狂命地吃。那家主人在給他食物的同時也餵狗,拿同樣的食物去餵狗,那位丈夫看了很難受,心想:這樣的食物也拿去餵狗,我還不如一條狗。他心裡面就想:我還不如一條狗。就是這樣的一種想法,結果因為他吃撐了,把自己吃死了,暴食吃死掉了,結果他的下一生就成為了一條狗。」 他就是因為想著:「啊!我這麼苦,我出來以後跟狗一樣,還不如一條狗。」 就因為這樣的一個念頭讓他成為一條狗。就是說,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這一生成為一個生命的無明從哪裡來,我們可以這樣檢查的。但是更久遠,我們生命無始。無始的生命的無明從哪裡開始呢?我們是看不見的,但是佛陀講過,我們這一劫或是我們這一期的生命,人類的生命期怎麼來。佛陀講過《起世經》,說我們這一期人類的祖先是來自於光音天的梵天人死後,由於他們的業只能到人間來結生,他們無法在色界天或者欲界天裡面結生,只能在人間結生。而那個時候處於世界之初,剛好成住壞空在成劫,可以居住,所以光音天的天人死亡以後就在人間結生。而那時候結生的人,我們的祖先,身體有光明,能夠飛行,不用吃東西,開始的時候也沒有男女之別。

你看,我們人類早期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吃食物,也不需要穿衣服,不需要電腦,也不要發微信,都用他心通,什麼都可以。就是我們現在用各種黑科技來武裝我們的所有的這些東西,我們人類的祖先根本都不需要用,他們直接就用他們的心的功能就可以完成。從我們的祖先到我們現在來看,就是不斷墮落的過程,是不是?但我們的科學家說我們是進化的過程,其實我們是在不斷墮落的過程。

4.(2)人類祖先由於貪,成為現代人類的過程

這個墮落的過程是怎麼發生的呢?按佛陀的說法,說當時地上有一層地肥非常殊勝美妙,就像酥油一樣。那我們的祖先需要吃嗎?不需要。但是他們為什麼吃呢?他們就是好玩,就像大家坐在家裡看電視,沒事乾,嗑瓜子一樣的。嗑瓜子,你的身體是完全不需要的,對吧?你根本不需要嗑瓜子,可是看電視沒事乾,弄點瓜子嗑一嗑,然後一邊看電視就不會無聊。所以,我們的祖先吃地肥的原因是因為無聊。

飛啊!飛啊!飛啊!只要是人就有舌淨色,所以他就試一下,發現味道很好!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吃起來。所以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在吃地肥。沒事乾,吃地肥,很無聊的吃地肥。結果開始吃地肥後,身體就開始粗糙,然後貪欲就開始生起。本來的形體是光明的,每個人看過去的形色都是很殊勝的,沒有那麼沈重,看不出哪個人的臉說:「哦,這個人長的五官比較端正!」大家都一樣。但是慢慢地吃地肥以後,那個形象就會現出來。現出來以後,就會有一些人顯得好看一點,有些人顯得難看一點。顯得好看一點的就會覺得別人難看,那種攀比心就會起來;顯得難看一點的人對那個長得好看的人的嫉妒心就會起來。

因為這種貪欲或者這種瞋心生起來,然後怎樣?地肥就消失了,然後長出地膜,又長出地蔓。地蔓吃完後,大家的貪欲繼續旺盛,連地蔓也沒有了,最後長出沒有殼、也不用煮的稻穀,就是這樣。長出稻穀以後,吃了五穀,人的身體就徹底地長出人形來了,而且這個稻穀不像地肥那麼精微,人吃了之後就要排泄了。

我們的祖先本來是沒有大、小便道的,是後面自己長出大、小便道來了,因為必須拉,所以漫長的時間里就長出大、小便道來。打自大、小便道出來,就開始出現男女之別;有男女之別後,也是因為好玩才開始有男女之和。經典是這麼講咯!越是這樣,貪欲就越來越盛,美好的東西越來越少。美好的東西越來越少,大家才要建立家庭,然後要保護啊,要搶奪啊,要守護啊。這就是我們這一世的人類,是怎樣透由這種貪緣,這種貪的根緣,然後不斷地退化成我們現在這樣的生命狀態。

4.(3)現在的人類生存環境帶來食糧的變化

這樣的生命狀態看起來好像物質極其豐富,跟三十年、四十年以前比起來,我們的物質已經豐富很多了,但是我們的內心真的更快樂嗎?我們豐富的那些物質吃起來的味道怎麼樣?我們現在吃饅頭都沒有那個面的味道,是吧?那就是好東西不斷地在埋沒。以前我們隨便在上山採個蘑菇都覺得很甜,現在就是山上長的野生蘑菇都不甜,都沒有那種甜味了,更不用說我們種植的東西,對吧?所以我們不用看生命多少劫,或者說幾千萬年來的變化,就看我們這三、四十年的變化我們就能看到。每個人都是這樣努力的為了我們生命的存在,為了物種的繁衍付出無數的努力。

4.(4)抑鬱症的增多的根本原因是無明

但是,似乎我們的內心並沒有更快樂,我們的身體也沒有更健康,反而現在號稱中國抑鬱症患者達到臨床的這個比例已經超過五千萬了。是三千萬,還是五千萬,我忘了,但是有抑鬱症這個症狀的人,聽說已經達到人口的5%,還是10%?有一種說法是10%10%就有一億多人,就是一億多的人有抑鬱症的症狀。在我們小的時候,三、四十年前,抑鬱症這個詞都沒有聽說過。抑什麼郁!乾活去!農業學大賽,對吧?乾活哪有空抑鬱,抑什麼郁?雖然生活苦一點,但是內心都很歡樂,就是這樣的。

我們現在已經說不清楚我們有多少苦惱了,那這是什麼?這就是無明。由於無明,我們欲貪,然後我們有各種顛倒。昨天我們講到各種錯誤的標記。有人發現,全世界的人都這樣奔波努力,所以前兩年有一個很時髦的詞叫「內卷」,指「無謂的付出」。我們說最大的內卷是生命的輪回。我們無始以來一次次的輪回,然後在那邊卷,這才是真正的內卷,最大的內卷。我們因為這樣的貪愛,我們來看這四漏,它為什麼會形成欲漏、有漏、邪見漏、無明漏?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首先是因為無明,因無明而有渴愛,這是欲。對生命的執取,有愛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對生命的執取,對有、對bhava(生存、存在)的執取;還有一種是對色界天、無色界天這樣的生命的執取。不管怎麼說,都是對生命的執取,這個是有愛。

三、生命中的漏

接著下來是「見漏」。因為無明不斷地重復,你就形成一個非常堅固的邪見,執取這樣生命的存在,這是「見取」。見取有多種,我們不討論了,以前在學《阿毗達摩》的時候都學過了,我們只是把它總合一下,它是這樣的一種次第。

我們的生命只要被這樣的漏所把控,後面就會有四軛、四瀑流。所謂的「四軛」,你就會被像牛的軛一樣,被緊緊地捆在那個地方。因為這樣的漏、這樣的軛、這樣的瀑流,你無法渡越,你就在無始的輪回裡面輪回。不管你怎麼樣編造有更美好的所謂的「我」,現在很多人講說要有大我、本我、自我、超我、高我、真我,你再怎麼真、怎麼微妙,都是「我」,只要是「我」,只要你有那個「我」,你就一定會輪回,就渡越不了那個瀑流。像佛陀講:「你只要停留,你就會沈沒;你只要掙扎,你就會被漂走。」這就是在瀑流裡面的狀態。因為受到渴愛的原因,由於渴愛而遍尋求,遍尋求而有獲得,獲得而有分別。

四、獎勵機制與保護機制

我們在前面的課程講到,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怎麼去尋求和獲得呢?在尋求和獲得的過程中,我們是以怎樣的一種機制去獲得和尋求呢?一種是獎勵的機制,另一個是保護的機制。

(一)獎勵機制

獎勵機制的特點是能夠獲得快樂,但是快樂一定是短暫的。如果快樂一直是長期的話,你就不會想再獲得,以至於生命就會死。對於會獲得快樂的東西,你是不會設防的。對於會帶來快樂的東西,我們在識別它的時候會精准識別,我們可以很清楚的分出來是老蔓娥的茶,還是布朗山的茶?是三十年生茶,還是二十年生茶?我們可以把它分辨出來,因為我們會精准的識別。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會不斷地獲得,最後就會上癮。只要是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我們會上癮。

禪修也一樣會上癮。只要會帶來快樂就會上癮,會重復,這就是快樂機制。但其實呢,快樂,也就是欲樂的東西的特點,是邊際效應遞減。大家認真看一下都知道,其實所謂的快樂是一個工具,是物種自我保護和延續的誘餌。大家想一想看是不是,生活就像奔跑在求樂跑步機上,你一直在跑,但從來沒有到達目的地,就是這樣的一個特點。就像你天天都在跑,在奔跑。生活、生活,活著就是要乾活,生下來就是要乾活,就叫生活。我們人類不斷的探索和追求更多的擁有,但從來沒有真正的飽足過。你覺得滿足嗎?沒有人會說滿足。如同背負著苦和壓力奔跑在求樂跑步機上,不斷的努力追求快樂,但並沒有真正的接近它。這是我們人在追求快樂的寫照。

(二)保護機制

再一個機制就是風險的機制。為了去獲取生命的四種食物,只要對我們生命的存在和繁衍有幫助的,它會給你快樂,但是快樂是短暫的,它促使你不斷的去獲取,這個獲取過程中你會精准識別的,但你永遠不會滿足,你會上癮,上癮就是會一直要、一直要。

對於可能對我們的生命或者繁衍帶來危險的,我們會啓動風險機制,就是痛苦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危險或者求不得,你會感受到痛苦——身體的痛苦和內心的痛苦。然後你的想蘊會把它標記為「這是危險的!」 在未來你會無限的擴大你的防範範圍。我們講「寧可錯殺一萬,也不可漏了一個」就是這個意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只要看到類似的,我們就要防範它。所以,我們這個狀態不管是快樂造成的,還是痛苦造成的,當我們標記完以後,你會發現它都會顛倒。

五、關於想蘊梳理

(一)想蘊梳理的原理

為什麼要讓大家梳理呢?梳理什麼?它本來是這樣的一件事情,它沒有那麼恐怖,但是你就會把它無限擴大到你生活的一切處,這樣的情況就會形成所謂的「稻草人」。原來是發生過,但是你後面一次次錯誤判斷,就是佛陀講的:「你不斷給自己中第二支箭,傷害自己。」所以它無限的擴大防範欲,然後是模糊識別,大致一看,噢!趕緊跑!或者馬上心頂起來,只要一看你的眼神,什麼意思?!就頂起來。所以痛苦的保護反應,是物種自我保護和延續的另外一個誘餌。

大家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不是就這兩種機制基本上就把我們完全的限制在裡面。什麼是軛?什麼是瀑流?你就這樣去想一下,就會發現軛和瀑流是那麼真實,就在我們身上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一種機制,它在我們的生命中,在我們的身心裡面,是透由什麼東西來運作呢?

我們每一堂課都會經常講這個心所。對心所的瞭解以及後面其他勝解心所的瞭解是非常的重要。

心所是做標記,勝解心所是做判斷。心所的特相:在心裡做標記和印記;作用:通過以前所做的標記認得相同的所緣,知道這個記號,並期望以後會認得;現起:心所注意的記號,根據該記號去注意目標。心現起就是現在呈現在你的心裡的狀態,是心所注意的記號,就是你過去的記號。

(二)想蘊梳理的舉例分析

比如你小的時候曾經有過某一種遭遇,你給它做一個標記。如果是一個不可喜的所緣、不可喜的果報,如一個不善的果報成熟,你被打了、被罵了、被欺負了、受委屈了,你覺得是這樣的一種狀態,根據你的保護機制,你會無限的擴大,你會擴大你的防範欲。以後你只要碰到跟這個相類似的場景,甚至它根本就跟你關聯不上,你就會把它判斷為這個事情可能會給你造成同樣的傷害,然後你就會選擇各種方式去抵抗,或者不由自主地緊張,這是蘊的情況。

我們也講過蘊有不同的類型。有慧相應的、有識相應的、有定相應的、有出世間相應的,當然更多的是錯誤的,跟貪、瞋、痴、慢、疑、慳吝、妒嫉相應的。這些在標記完以後,在我們未來的生命裡面碰到相應的事情,你的標記判斷,比如貪、瞋、痴、慢、疑.......等相應的,就會一直跟隨著你。總歸起來,就是三種顛倒。

(三)想蘊形成過程中出現的三顛倒

三種顛倒:

第一種顛倒我們叫「想顛倒」。「想顛倒」雷迪西亞多說是稻草人,他用稻草人來比喻。

接下來是「心顛倒」。「心顛倒」就猶如魔術師把土塊的顏色讓你看得像金色一樣,所以你就認為它是金子。

「想顛倒」的特點是當我們看東西的時候,如果認真看,是可以看清楚這是稻草人的,但是因為保護機制的形成,所以你只是輕取目標,一看到稻草人就認為是人,這是判斷錯誤。「心顛倒」是指它的認知能力不行,如果用稻草人來講,他會說稻草人就是人,就是他已經沒有能力去判斷什麼是稻草人、什麼是人,他就認為稻草人就是人,這就是「心顛倒」。

「邪見」呢?「見顛倒」就是「想顛倒」和「心顛倒」交合,你經常同樣不斷地判斷,然後形成一個非常堅固的看法和認知。如果你還在「心顛倒」的階段,有人可能來跟你講「想顛倒」的階段:「真的,它是稻草人。不信我們走進看,看它會不會打我們。」「真的嗎?」鼓起勇氣走去看看,結果發現真的是稻草人,你還是有可能被說服。如果到了「見顛倒」,你就很難說服一個人。你說:「我們再去看一下。」 對方可能就會說:「你找死啊!它肯定是人,它會害我們的!」「見顛倒」的運行狀態就是這樣。

因為這種三顛倒,所以我們就不斷的在生活當中,去追求只會給我們帶來短暫快樂的五欲之樂。這個五欲之樂的特點是排他的、競爭的,不會讓你滿足的。它其實是不穩定的,你去抓取它的時候是不健康的、是不善心的,會被智者呵斥的。

(四)瞋行、貪行的體現

這個不健康,要特別提醒大家,你自己體會一下。當你的貪心或瞋心起來的時候,你是可以觀察到的。瞋心不用講,貪心起來的時候,當下那種想抓住,那種黏著的心,同時又有一種淡淡的害怕失去,就像好吃的東西害怕人家多吃一口的感覺,好東西怕被人家拿走的感覺,它是伴隨著的。這樣的心,從名法來看痴、無慚、無愧、掉舉、昏沈、睡眠、貪、瞋、痴、慢、疑、邪見、嫉、慳,十四個不善心所,是伴隨著不善心生起來的。所以你的心是不健康的,你的心生色法也是不健康的。一個貪心重的人,他的心生色法一樣黏著,黏著的人就容易得三高,特別是血脂過高。所以貪的人容易胖,瞋的人就比較容易瘦。瞋的人火氣大,所以他的心生色法就是沈重、僵硬、不適業,而且火界比較強,它會燒毀自己的心所依處。瞋心的一個特點就是破壞,破壞自己的身心,破壞自他的利益,就是這樣的特點,但是我們卻會在裡面去執取它。

六、《燃燒經》所描述的無常、苦

就像佛陀講的《燃燒經》:「諸比庫,一切都在燃燒。如何為一切在燃燒呢?眼在燃燒,顏色在燃燒,眼識在燃燒,眼觸在燃燒,緣於此眼觸而生之受,無論是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其也在燃燒。以何燃燒呢?我說以貪之火、以瞋之火、以痴之火燃燒,以生、老、死燃燒,以愁、悲、苦、憂、惱燃燒。」

這種燃燒我們大家好像很難體會,其實你去看我們在貪起來、瞋起來的時候,我們想要某種東西的時候,那種心的那種想要的那種交雜的那種感覺,那種熾熱的感覺就是在燃燒。

眼在燃燒、顏色在燃燒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為什麼會有眼睛?是因為我們在過去無明裡面有色愛,有色愛才會有眼根。

七、由於不同的貪著導致不同的結生

比如無色界的天人就是不喜歡有色,在他定力夠的時候,以無色界的定力就能在無色界的梵天界結生。他沒有眼根、沒有耳根,也沒有鼻根、舌根、身根。色界天的天人有眼根、耳根,沒有鼻根和舌根,也沒有身根。為什麼?大家如果有入禪的體驗都有這種感覺,身體空掉了。身體沈重的時候是很難入禪的,如果入了禪,還能體驗身體的沈重,入定是無法時間太長的。所以對於能夠入禪的人來說,沈重的身體實在是一種負擔。能入禪的人,實在是沒辦法才要去吃飯。其實最好是不要吃飯,吃飯也是一個負擔。

這樣的一種體驗,當你以禪那為食,色界的禪那維持到臨終的時候,你在梵天結生,你就不會有身淨色,你不會有鼻淨色,你不會有舌淨色。隨著你什麼樣的無名、愛、取,你會有什麼樣的生命狀態。如果你很貪吃,什麼東西一到你眼前,你眼睛不看悶頭就吃,這樣的貪業成熟,好一點的就是豬,差一點的就是蛆。糞坑里的蛆,一生下來就吃,張著大嘴巴,從來都不停,一直吃到死為止,它的無明、愛、取得到充分的滿足。

為什麼說眼在燃燒?就是你的眼根是無名、渴愛才有的。眼睛看到好的顏色,「哦,好顏色!」看到美女,眼睛都在燃燒,內部也在燃燒。因為你有無明、愛、取,所以你的所緣才會呈現,你的根門才會呈現。所以為什麼《阿毗達摩》告訴我們說:「眼、耳、鼻、舌、身,面對看、聽、嗅、嘗、觸,色、聲、香、味、觸,都是果報。」很多人不能理解,說:「我到處走,我到處看到東西,怎麼到處都是我的果報呢?」現在理解了,對吧?

如果你沒有想要看,就不會長眼睛,就像蚯蚓,它不會長眼睛,濕生的很多動物都沒有眼睛。如果沒有想聽,就不會有耳根,所以我們能長出耳根,是因為我們的無明、愛、取;你能長出眼根,你所對境的這些淨色就是你的果報,就是跟你要相應的。所以眼根在燃燒,色在燃燒,眼識在燃燒,因為眼根跟顏色和眼識接觸,就會產生識,然後產生受,所以受在燃燒,受是你渴愛的東西。如果你渴愛的跟你相應,你就會貪,貪在燃燒;你覺得會對你產生危險的,你就瞋,你也是在燃燒。所以生命的真相是什麼呢?就是你的生命因為無明、渴愛造作一個業,然後產生這樣的一個生命,繼續繞在裡面,內卷,無始的輪回,這個就是我們必須看透的。

所以什麼是痴,什麼是邪見,什麼是無明、三顛倒,我們不去細講它。無明對一般人來講,我們聽起來好像很遙遠,為什麼?因為大家都說阿拉漢才斷除。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有無明。如果你認為無明跟我沒關係的時候,你就不會想去發現它;但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不去發現它,因為無明它是根,我們就很難發現我們的煩惱,也很難發現我們煩惱的運作。不能發現煩惱,不能發現煩惱的運作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辦法削弱它,也沒有辦法能夠彼分斷除它。

八、斷除煩惱的方法與建議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第一個就是轉過來。生命的一切目的對於佛教徒來講,是斷除煩惱。來到禪林,禪修是為了斷除煩惱,服務是為了斷除煩惱,管理是為了斷除煩惱。如何在禪修、服務、管理等各個崗位上或者各個事項上都能夠發現煩惱呢?

(一)接受果報

很好的一個方法,第一個,你所接觸的看、聽、嗅、嘗、觸,所有東西都是果報。你想的東西,法所緣的東西不一定,但只要是看、聽、嗅、嘗、觸,全部都是果報。面對果報的時候,第一個念頭:果報不可改變。我們知道果報不可改變,對不可改變的東西你不能對它馬上採取行動,所以你要停下來。果報的東西,我們知道只要是五蘊、只要是果報,它就是苦,它只有苦,沒有其他的。好東西是苦,不好的東西也是苦。

(二)分析原因

對於果報,接下來就要看它的原因。這個果報產生是什麼原因?得到一個供養很歡喜,貪心生起來了,不要這樣。供養來了,一看,這是什麼果報?什麼因、什麼緣,你擁有這樣的果報?不可喜所緣出現的時候,停下來看看什麼因、什麼緣?昨天我們講到了對自己的遠因和近緣,對方的遠因和近緣。遠因看不見,近緣都能看見,近緣最容易看到的,就是周圍是一件什麼事情造成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別人背後的無明、愛、取和你自己的無明、愛、取。當你接受一個供養的時候,對方的無明、愛、取是什麼?人家的無明就是認為我供養比庫、供養西亞雷有功德;我們認為你有精進的持戒、有精進的禪修,所以你有功德;你是僧寶的形象,我供養你我有功德。認為有一個有功德的比庫存在,是他的無明,他認為這樣的比庫值得供養,「我要供養」是他的愛和取。

(三)努力做福行

接下來他做供養是他的行,這個行是福行,無明、愛、取,導致他做的福行留下善業的力量。一看到這樣,人家是基於對你德行的尊重而供養,你對照一下,我有這個德行嗎?好意思嗎?你那個貪就不好意思生起來了。

如果是說,我們今天在禪林裡面做服務,安排我做採購,太煩了,事情太多了!不是說有多累,而是一般我們都知道,禪林雖然住眾不多,但是出去一趟不容易,開一趟車不容易。除了各種菜、各種禪林所需,還有很多尊者、尼師、賢友交代的一堆紙條,基本上去一趟縣城就跟無頭蒼蠅一樣,把所有的商店轉一遍,很辛苦的,所以大家諒解一下。

但是呢,在做事的人要怎麼想?反正已經在做了,與其煩惱的做,還不如有功德的做,這是最起碼的。更重要的是,當你接到若干任務的時候,看看自己心,煩惱有沒有生起?什麼類型的煩惱生起?哪一個尊者交代你做事,你會很歡喜的做?哪一個尊者叫你做事,你就會很煩惱?你為什麼會分別?你為什麼會難受?這是你的煩惱。

(四)面對煩惱的態度與處理方式

我們一般來講很正常啊,這個人很無理啊!很無理我就應該煩惱。但是他就是無理,而你煩惱是你在損失還是別人在損失?所以當我們發現煩惱的時候應該歡喜啊!為什麼呢?我們的生命就是為了斷除煩惱而來的,現在煩惱出現了,我要怎麼找到它?我怎麼處理它?然後你通過持續的觀察會觀察到什麼?就是說你的煩惱是有規律的,它是有類型的。這樣的類型它是有原因的,就是你形成這樣的煩惱背後都是三顛倒:「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不然不會有煩惱,那你就找是哪一種見。

如果是「見顛倒」,是哪一種見?如果是大比庫,善吉祥長老安排的,我就要好好地去做;你這個薩馬內拉對我指手畫腳,就很難受。這是為什麼?那你檢查,檢查按八正道來。

第一個就是你的見。你對長老的見是什麼見?你對薩馬內拉的見是什麼見?你對普通住眾的見是什麼見?什麼樣的見,就會影響你什麼樣的思惟方式;什麼樣的思惟方式,就會影響你什麼樣的行為方式。這樣的見後面,一定有「想顛倒」和「心顛倒」。你再追下去看,你的「想顛倒」和「心顛倒」能不能找到?一般就會找到那個稻草人。

如果你很急、很著急,你可以看到這個急的習慣是怎麼形成的。如果你總是有很多的慢心,我只服務哪些人,不服務哪些人,這就有高慢、有等慢、有卑慢。

卑慢跟自卑不同。自卑是自我打擊。卑慢是「我是不如你,我是剛來的住眾,你是老大!你有什麼了不起啊!」 就是脖子一梗,你有什麼了不起啊!這叫卑慢;而自卑呢,它沒有這樣來一下,就是打擊自己。自卑是瞋心,卑慢是慢心,它們是不同的。

(五)稻草人的舉例

你看到這樣的一種慣性,背後都能找到稻草人。找到稻草人就要梳理,用八步梳理法把它梳掉,把「想顛倒」換成慧相應的,慧相應的,慢慢就會變成正見,你把它轉過來變成正見。

我們舉一個例子,就是有一位賢友,她5歲左右在外婆家裡,姑媽出門之前交代她把韭菜洗乾淨,準備中午吃餃子,並且獎勵她一個大蘋果。結果她先把大蘋果吃了,她覺得大蘋果吃完再乾活。結果大蘋果吃完就坐在沙發上曬太陽,腳烤在暖氣上,很舒服地睡著了。結果中午的時候,吃餃子的人都回來了,人家講道:「蘋果倒吃完了,韭菜一根都沒有洗。」 她就記住這一句話,這一句話的標記是什麼呢?就是安逸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是會被譴責的,她的標記就是這樣。後面我們不講,這位是個西亞蕾,大家很熟悉,現在她在帕奧,老賢友都認識她。這個人特別嚴謹,對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的那種人,同樣她對別人也是非常苛刻,我們講她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看人都是非常毒,非常精准的看過去。這樣的人,你要派她做事情,如果跟她能夠相應,就是說大家做事情都很嚴謹、很有條理,你會發現跟這個人做事情太好了,她是一個非常井井有條,速度很快,而且對自我要求非常嚴格這樣的一個人。但是你要想偷懶,你想搞點小動作,要跟她相處就會很困難。

同樣的,我們在禪林裡面,我們一起做事、我們一起服務,你觀察自己的心,是從什麼地方來的,這些都要去除。「我就是這樣的性格」,你這樣的性格OK,但留著就成為你的五蓋,你就是止禪的時候沒有成為你的五蓋,觀智的時候也成為你的五蓋;觀智的時候沒有成為你的五蓋,你在道智生起之前會成為你的五蓋,因為你沒辦法平衡。我們知道道智初起它的前提是五根平衡,道智之前是行捨,對諸行法完全沒有取著,心完全平捨的狀態,道智才可能初起。你沒有這樣條件,道智不會初起。你即使現在禪那修上去,那個蓋還在;你能修觀智,那個蓋還在,最後觀智不能夠達到頂尖的位置,你無法把道智生起來,這是很要命的。

所以出來混都是要還的。你有那些爛習慣,你不要指望修著修著,觀著觀著就沒了,不會的。你哪一天早點把它處理掉,你後面就輕鬆了,就速通達,要樂行道速通達。現在苦行道什麼原因?苦行道就是因為蓋,你把蓋都處理掉,它就樂行道。

蓋怎麼處理呢?打坐的時候看自己的習慣。有些人巴拉密特別好,他一坐在那兒就是去,他的蓋就發現不了。

(六)如何渡過瀑流

所以真正蓋要發現,是在人與人之間打交道磨合的時候才容易發現,不是鼓勵大家要做事。你自己知道,自己專注業處的時候不想跟人打交道都很清淨,只要慧足尊者一給你安排事就沒法打坐,難受到不行。什麼原因?就是你的蓋都出來了,你所有的煩惱都卷出來了。卷出來對於修行人來講就是找到機會了,要處理它,處理它是有方法的。

第一步我們就把他的「想顛倒、見顛倒」找出來,然後一個個把它處理掉,這樣處理下來,我們講說你才能夠從這種瀑流裡面渡越過去。

渡越這個瀑流,《相應部天人相應》里,有天人來問佛陀:「大德,怎樣渡過瀑流?」佛陀看他很傲慢,說:「我不停留,我不掙扎,我渡過瀑流。」天人馬上就謙虛了說:「什麼叫做不停留?什麼叫做不掙扎?」佛陀回答:「當我停留的時候我就下沈。朋友,當我掙扎的時候我就被捲走。所以朋友,我不停留、不掙扎,渡越了瀑流。」怎麼理解呢?停留就是沒有任何動作,隨順著自己的習慣。我們講隨緣,隨緣不是隨便。這個是隨便,反正我沒有任何需求,人人就是這樣,我就這樣過唄,我就這樣生存唄。人家是這樣爭取,我就這樣爭取;人家這樣努力,我就這樣努力,這個就是停留。停留你就沈淪,沈淪是什麼?就是繼續輪回,你不知道輪回到哪裡去。

第二個就是當我掙扎的時候我被捲走,這個掙扎就是你發現說:「我要做善行,我要做個好人,我要為人民服務,我要度無邊的眾生。」你很努力在做善行,但你會被捲走。做善行、做福行和不動行你也會被捲走,原因是什麼呢?你以為做善行就可以解決問題。當你有這樣的知見的時候,你一樣會輪回,會被捲走。所以佛陀既不停留也不掙扎。不停留不掙扎是什麼呢?就是發現煩惱、斷除煩惱。煩惱出來了我怎麼斷除你,最後我能看到無常、苦、無我,徹底的無常、苦、無我,然後道智初起,煩惱斬斷,不停留、不掙扎,渡越了瀑流。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願大家早日能夠渡越瀑流!薩度!薩度!薩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