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iful-701678_1280  

大學畢業後,我經歷了父親、師長、好友、學生各種死亡的創痛,每一次告別都很痛苦。一直到這兩年,我才找到方法療癒生死無常的創傷。

佛法有一種修行叫「白骨觀」,也就是透過觀想一個人的遺骸,思維死亡,了解生命無常。一直到現在,只要一想到爸爸過世前全身插管的遺容和從火化場的冰櫃拉出學生遺體的那一刻,心裏還是痛得很難受。這個痛苦,就成為我修持「白骨觀」的動力。

每次觸景傷情,又要往悲傷的洞裡鑽時,我就提醒自己,我所看到的遺體是逝者今生的「業報身」,他們的靈魂已經開啟新的旅程,擁有新的人身。真的很難受時,我會觀想佛菩薩的光,慈悲的照在逝者的遺體,淨化了這一世的痛苦折磨和業障。

這樣的觀想,其實來自《西藏生死書》的啟發。作者索甲仁波切說,如何幫助臨終者或已經往生的人,其實很簡單。就是給予愛,讓他很祥和的面對自己的死亡。

索甲仁波切認為,死者或臨終者,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會很沒有安全感。如果我們給出的愛,不是一般的愛,而是經過佛菩薩的加持,這樣的愛會很有力量。我們可以觀想臨終者或死者的遺體都融入了光,觀想佛菩薩的光進入他們的心中,淨化了他們。因為我們的身體與過去的業力相關聯,當我們觀想臨終者和死者遺體融入了光,就創造了一個有利的條件,讓他們能夠在光中淨除負面情緒和業障。

這個方法,當然是針對佛教徒所提供的。因此,當我想起基督徒的爸爸,我就把佛菩薩的光,轉換成上帝慈愛的光芒守護著爸爸,一樣可以讓我糾結的心,慢慢得到平復。

從生想到死,再從死想到生,這一年來,我這樣反反覆覆想了好幾回。我不能說,我完全想通了生死,看透了生死無常,但當我療癒自己,走在復原的路上,我發現有幾個生死議題,不管你有沒有宗教信仰,每一次面臨死亡,都難免會碰觸: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嗎?死了,就甚麼都沒有了嗎?

你相信死後有生命的存在嗎?你所摯愛的家人朋友去了那裏?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解讀,你必須找到自己的信仰,清楚知道自己信什麼。如果沒有宗教信仰,也要找出自己的生命哲學。瞭解死亡之後,你可以繼續思索:

要怎麼活著,才能減少生命的遺憾?

要怎麼照顧自己,才能讓自己死得平靜安詳?

如果你明天就會死去,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為什麼不把握活著的時候趕快去做?)

這一生,你做了哪些事,足以證明你沒有虛度此生?

索甲仁波切說,如果我們經常思慮死亡,了解死亡隨時都會發生,你會覺得,活著的每一刻變得很寶貴,開始會去思考,並排出優先順序,什麼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如果等到自己快要死了,或家人朋友臨終時,才面對死亡,往往都太遲了,這時候會後悔自己沒有過好這一生,或者虧欠家人朋友而有遺憾。

面對家人好友的離逝是最艱難的,凡真心走過的,都會在心裡烙下痕跡,更何況是曾經陪伴我們走過美好回憶的家人和好友。短時間,要忘掉曾經有過的記憶,放掉深到骨子裡的哀傷,是不可能的。有時痛到無法自已時,我會寫信給逝去的爸爸、好友和學生。我發現,每個人真的可以透過寫信、禱告,把來不及說出口的話說出來,和逝去的親人朋友取得靈的連結和感應。因為逝者沒有身體只有靈體,沒有身體的限制,其實更能用他們的靈和我們的靈溝通。

不要苛求自己,規定自己何年何月一定要走出來,或殘忍的要求自己不可以哭。想念逝去的家人,可以找信任的朋友傾吐,或透過日記發洩情緒,與其沉浸在哀傷,不如提醒自己,只要傷心就為他們念佛、禱告、祈福,以他們的名義做好事,用比較健康的態度,走過生離死別的哀傷。

把死亡的痛苦,轉化為生命的提醒,讓自己活得更積極,不再虛度光陰。逝者已矣,讓自己好好活下去,才是懷念逝者最好的方式。

 

 

 

 

 

 

 

文章來源:

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514#sthash.hw9UB4SJ.dpu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