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一千句無疑義的詩偈,不如一句能令人清淨的詩偈 ◊◊

 

101偈】

雖誦千句偈,若無義理者,

不如一句偈,聞已得寂靜。

 

【解釋】

能誦讀或聽人誦讀一千首文辭優美但是沒有意義的詩偈,還不如聽取一句有意義能孕育智慧的詩偈,聽聞之後,能令聆聽者即刻獲得寂靜。

 

【一句有意義的詩偈比得上千萬句教條——穿樹皮者巴昔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穿樹皮者巴昔雅。

  

巴昔雅是一名商人,有一回他與商隊乘船出海,遇上大風浪,船毀人亡,他是唯一的生還者。他抓住了一片木板,漂流到離蘇巴拉城不遠的岸邊,他身上的衣服全被大水衝走了,不得已就用一片樹皮裹著身體,撿了個破碗,蹲在路旁乞討。路人施捨他一些米飯,有些人以為他是一名修行人,向他頂禮膜拜,有些人帶來衣服送給他,可是他拒絕穿上,他害怕穿上那些衣服後,人們就不再尊敬他,不再供養他。有人說他是一名阿羅漢,他也就自以為是阿羅漢,就這樣,穿樹皮者巴昔雅的盛名在當地傳開了。

  

一天夜裡,大梵天王現身在巴昔雅面前,譴責他說:「巴昔雅!你不是一名阿羅漢,你沒有阿羅漢的素質,以後不要再冒充阿羅漢。」巴昔雅回答說:「尊敬的大梵天王!我承認我不是阿羅漢,可這世間真的有阿羅漢嗎?」大梵天王說:「巴昔雅!這世間真的有阿羅漢,在舍衛城裡就有一位,他就是佛陀喬達摩,他是一名真正的阿羅漢,一名完完全全的覺悟者。」巴昔雅一心想前去拜謁佛陀,於是便連夜出發到舍衛城去。

  

巴昔雅終於在距離舍衛城不遠處的路上,與佛陀乞食的隊伍巧遇,見到佛陀後,巴昔雅心裡是多麼的興奮,他迎上前去,懇求佛陀為他開示妙法。佛陀知道這位穿樹皮者,日夜兼程趕了一百二十多由旬的路來見他,也知道他與這位穿樹皮者的因緣非常短暫,但是佛陀並不準備馬上為他說法,要等他完全平靜下來後才為他說法。

  

佛陀告訴巴昔雅,現在是化緣的時間,開示的時間一般在午餐過後,要他耐心等一等。巴昔雅再次向佛陀求教妙法,他說:「世尊!一個人無法知道你生命中的危機或我生命中的危機。因此,我懇請您為我講述妙法。」穿樹皮者巴昔雅堅決地懇求著。於是,佛陀站在路邊為巴昔雅開示妙法:「巴昔雅!當你看一樣東西時,你知道你所看到的東西;當你聽到聲音時,你知道你所聽到的聲音;當你嗅到、嘗到、觸摸到一件東西時,你知道你所嗅到、嘗到或觸摸到的東西;當你在想東西時,你也應該知道那是心在作用。」

  

聆聽完佛陀的開示後,巴昔雅馬上證得阿羅漢果,他懇求佛陀讓他加入僧團,佛陀答應了,派人隨他到祇陀園領取袈裟、缽和其它必需品,然後加入團隊一起行乞。

  

巴昔雅著衣持缽,正準備趕上行乞隊伍的當兒,在途中被一隻惡毒女鬼化身的牛犢給撞死了。巴昔雅的無數前世中的一世,與三位朋友共為攔路大盜,曾將一名少女凌辱至死,此少女抱著極大的嗔恚與仇恨,一世一世的等待,終於在這一世,五個人有聚頭的機會,雖身為牛犢,仍然將四位宿世仇人給撞死了。可憐的巴昔雅,雖然已證得阿羅漢果,可是在強大的業力牽絆下,終於不得善終。

  

佛陀命人將巴昔雅的遺體焚化,並為他建立塔廟。

  

在午餐後的開示會上,佛陀宣布穿樹皮者巴昔雅已經涅槃,佛陀還說,穿樹皮者巴昔雅是覺悟於大智慧最快和最傑出的一位。眾比丘都感到迷惑,便問佛陀巴昔雅是什麼時候證得阿羅漢果?佛陀說:「當我們在化緣的路上,他聽了我的開示後,就證得阿羅漢果。」眾比丘始終不明白,一個人怎麼聽了幾句話後就能證得阿羅漢果。佛陀為他們開示說:「文句或話語的長短對是否令人獲益無關。」

  

【評論】

詩偈--佛教經典的特有體裁,源自婆羅門教四部《吠陀》,四句為一段的韻文體裁。傳統佛經無論是以梵文或巴利文記載的,都是用無數的詩偈組成,這是為了方便背誦之用。古代的印度與中國一樣,教育不普遍,文教的流傳只能靠背誦。至今南傳上座部佛教還堅信當年第一次佛經結集並沒有訴諸文字,只靠口頭流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