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

 

第五章 如何正確地面對生老病死

 

 

第一節 生

 

一般人喜歡看到自己或他人家裡生小孩。由於有情眾生一旦出生,必定會遭受老、病、死等苦,因此佛陀不曾讚揚出生的美好,而是希望眾生不要再有出生。

 

理解到這一點,當大家遇到自己或他人家裡生小孩時,就能以更客觀的態度來看待出生這件事,不需要對出生一事太歡喜。

 

 

第二節 老

 

由於有出生,因此有情眾生會遭受衰老、生病和死亡等各種痛苦,這是自然的法則,即使已經成佛的佛陀也不例外。在《大般涅槃經》,佛陀對阿難尊者說:「然而,阿難,我現在已經衰老、年長、高齡、年邁,到了晚年期,轉為八十歲的晚年期了。阿難,猶如老舊的車子必須以(材料)包覆綑綁來維持;同樣的,阿難,如來的身體也要以包覆綑綁才能維持。阿難,當如來不作意一切相,進入並住於滅某些受的無相心定時,阿難,那時如來的身體才較為安樂[1]。」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阿難,我現在已經八十歲,到了高齡的晚年期。就好像老舊的車子必須要用各種木材、柱子、釘子和繩子等材料來綑綁、固定、維修,使這輛老舊的車子得以繼續使用;同樣的道理,佛陀這衰老的身體也要運用行、住、坐、臥四威儀以阿羅漢果來包覆(Arahattaphalaveṭhanena)才能繼續維持。阿難,當佛陀不作意一切相,進入並住於無相的滅盡定時,那時佛陀的身體才比較舒服安樂一點啊!

 

連佛陀都這麼說了,我們又是何人呢?何況既然有了出生,就會遭受衰老、生病和死亡等各種痛苦。因此,我們只能認清事實,接受事實,好好地利用有限的生命來修行。

 

 

第三節 病

 

由於有出生,因此我們會遭受生病等各種痛苦,這是自然的法則,即使已經成佛的佛陀也不例外。有人以為佛陀不會生病,那是他們對佛教史無知與不識三藏教法的緣故,佛陀成佛後不但生了幾次病,而且在般涅槃前還患了嚴重的血痢。

 

迷信的佛教徒在自己或他人生病時,因認為該病是由於不善業的結果,因此會想要以消業或去除惡業的方式來處理疾病,甚至會鼓勵以拜懺的方式來消業,這是不可取的。佛教是非常理性且不迷信的宗教,但由於世人大多不了解,甚至誤解教法,因此對佛教有很多誤解。

 

根據阿毘達磨,色法的成因有四種:1.由業生成的色法,稱為業生色(kammaja);2.由心生成的色法,稱為心生色(cittaja);3.由時節因素造成的色法,稱為時節生色(utuja);4.由食素─食物的營養造成的色法,稱為食生色(āhāraja)。我們這個物質的身體有這四種成因。

 

我們色身的成因有由業生成的,有由心生成的,有從時節因素造成的,也有從食物的營養造成的。因此,當人們色身生了病,有些是由於業的緣故而生的病,有些是由於心的緣故而生的病,有些是由於氣候、時節的因素而生的病,有些則是由於食物的緣故而生的病。

 

對於不了解佛法迷信的佛教徒經常會把生病的成因完全歸咎於業,這是非常不理性的說法,因為生病的成因還有其他因素,並不僅是業而已。

 

有人在天冷的時候沒穿好保暖的衣服,天氣炎熱時穿著太多或喝不足水而中暑或生了病,如果他把該病完全歸咎於業,你想這是合理的嗎?

 

有人經常生氣、往壞處想、悶悶不樂,悶出憂鬱症、胃病或心臟病來,如果他把該病歸咎於業,你想這是合理的嗎?

 

有人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因此消化不良或拉肚子,如果他把該病歸咎於業,你想這是合理的嗎?

 

有人亂吃藥,甚至吃錯了藥,產生藥物副作用、後遺症或因此生了病,如果他把該病歸咎於業,你想這是合理的嗎?

 

有人會問說:被病媒蚊叮咬得了瘧疾,到底是哪一種色法出了問題?由時節生色造成的。

 

在帕奧禪師的《如實知見》裡有一個問答可以幫大家理解這方面的觀念:

 

「問3-10:修習四界分別觀使禪修者能夠平衡身體中的四大(即四界)。一個人有時會因為四大失去平衡而生病;禪修者生病時,能否以強力的正念修行四界分別觀來治療疾病?

 

帕奧禪師回答:有很多種病痛。有些病痛由於過去世的業而產生,如:佛陀的背痛;有些病痛由於四大失去平衡而產生。由過去業所產生的病痛不能單靠平衡四大來治癒;由於四大不平衡所產生的病痛則可能會在禪修者平衡四大之後消失。

 

還有一些病痛因為食物、時節(utu,溫度;火界)或心理(citta)而產生。如果病痛因為心而產生的,我們可以治療心,於是那病痛可能會消失。如果病痛因為時節而產生,如:癌症、瘧疾等,則只能靠藥物治療,不能靠平衡四大來治療。由於不適當食物而產生的病痛也是同樣的道理。」

 

請看看佛陀的智慧、帕奧禪師的智慧吧!

 

在《如實知見》,大家可以看到一篇「佛陀對其弟子及教法的期許」,其中第一段是講述佛陀背痛的故事:

 

「佛陀在維如瓦村(Veḷuvagāma)度過他最後一次雨安居時,他生了一場嚴重的疾病。在雨安居前一天那個滿月日,佛陀由於過去的惡業而感受到非常刺骨、難忍的背痛。

 

在過去的某一生,這位將成為釋迦牟尼佛的菩薩是位摔角手,那時他把對手摔在地上,使對方背脊斷裂。當時機成熟時,也就是佛陀般涅槃前的十個月,這個惡業(akusala-kamma,不善業)的果報現起了。此業的力量非常強猛,它的果報將一直持續到死亡才停止。這種痛苦稱為『到死亡才終止的苦受(maraṇantika-vedanā)』,唯有在死亡來臨時才會停止。

 

佛陀以他的決心(adhiṭṭhāna,決意)來制止這病痛的生起,這不是一種普通的決心。首先,佛陀修行色七法(rūpa sattaka vipassanā)及非色七法(arūpa sattaka vipassanā)的觀禪進入阿羅漢果定(arahatta phala samāpatti)。阿羅漢果定指:以涅槃為對象的阿羅漢果心長時間地持續生起。由於觀禪的修行強而有力,佛陀的阿羅漢果定也強而有力。從該定出來之後,佛陀立定決心:『從今日乃至般涅槃日,願此病不再生起。』因為此業的力量強,所以佛陀每天都必須發如此的決心。」

 

色七法和非色七法觀禪的修法內容請見《清淨道論》及《如實知見》。

 

如果你有這種能力,或許你也可以學習佛陀的做法,但實非易事。其實,在佛陀成佛後的幾次疾病中,有時佛陀是服藥而痊癒的,有時則是忍耐度過病苦的。

 

因此,當我們的身體生病時,該看醫生時,就要去看醫生;該吃藥時,就要吃藥,就是這麼的簡單。而且平常也要注意運動、飲食、天氣和日常生活習慣。如果醫生也看了,藥也吃了,還是無法改善,要怎麼辦?能怎麼辦,就忍耐吧!佛陀也是這麼做的。有些病是由於過去業的緣故,也就是不善業的果報。如果真的是不善業的果報成熟,請歡喜地接受吧!該受的是逃不掉的。

 

 

 

 

 

 

 

 

 

 



[1]   D.ii,p.100.(pg. 2.008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