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313.JPG

 

 

這十年來,筆者經常在各種場合勸勉僧俗二眾:「身為佛教徒,我們應該把握自己的修行機會,善用自己可利用的條件,最好能在生命中安排出三、五年來全心全力專心禪修,才不會在死亡到來之時後悔,也才不會徒得人身。」 

佛陀在《增支部‧十集‧十法經》開示說:「出家者應當經常地省察:『我有證得上人法,能為聖者的殊勝智見嗎?因此,在我最後時刻,當同梵行者們詢問(我)時,我將不會羞愧。』」 

這段經文的意思為:出家人應當經常、時常省察:「我有證得禪定、聖道、聖果等上人法嗎?在我躺在病床即將死亡之時,當出家道友在詢問自己有沒有證得禪定或聖道聖果時,我會不會由於沒有努力修行在修證上沒有任何成果而感到羞愧、懊悔呢?」 一般世俗人會思考生涯規劃的問題,其實這是很好的觀念,身為佛教徒,也要思考自己的修行生涯規劃。 

在分享佛法時,我們經常會鼓勵佛教徒把握禪修良機,用功修行。我們也會講解佛教徒為什麼要努力禪修?禪修的目的是什麼?例如:諸佛出世難、人身難得、正法難聞、善知識難遇、生命無常等等。 

有些佛教徒會問:尊者,您提到安排三、五年來禪修,如果我一天只禪修一兩個小時,如此禪修三、五年夠嗎? 

禪修就像在煮開水。如果有人想要煮開水,應該持續地添加柴火,直到水煮開為止。如果你想煮開水,卻在加熱一兩分鐘後就停止加熱,無論你煮多久,加熱多少次,水是不容易煮開的。同樣的道理,禪修最好能持續,能長年持續地禪修是最好的。這段期間,應該放下俗務,停止交談,以期把定力培養起來。 

有些佛教徒會問:我們在家人有職場上的工作,也有家庭要照顧,要如何修行呢? 

個人經常鼓勵佛教徒努力禪修,但努力禪修不一定要出家,因為關於出家,要考慮到許多問題。例如:自己出家後,對佛教真的有利益嗎?出家後,對自己真的有利益嗎? 

你們在家居士最好能與另一半或家人商量,如何在身體健康時安排出三、五年的時間來禪修,而且是完全地投入於禪修之中。這就是筆者所提到的修行生涯規劃。 

在自己能規劃出全心禪修之前,你們平常一定有時間的,就看你有沒有心而已。例如,當別人在看電視時,就是你可以利用來禪修的時間;工作之餘的五分鐘、十分鐘,你可以閉上眼睛,專注在呼吸上,這也是你可以用來禪修的時間;睡覺前、睡覺醒來時,也是你可以用來禪修的時間。時間只是要看你如何去利用而已。我們出家人也可以說:「哦,我很忙!我忙著翻譯佛典;我忙著弘法,真的沒有時間禪修」,種種藉口。愛惜自己的人是不應該有這種藉口的。 

當自己有機會能安排出三、五年的時間到帕奧禪林或龍樹林禪修時,應該注意什麼?或要具備什麼心態? 

能有三、五年的時間完全地投入於禪修之中,這是莫大的福報!首先應注意擇師的問題:這位禪修指導老師是否為真的善知識,能否指導我在禪修上不斷地提昇、進步,乃至證得聖道聖果? 

由於能有三、五年的時間完全投入禪修是莫大的福報,因此應當格外地珍惜,在帕奧禪林或龍樹林禪修期間,應注意自己並不是要過去交朋友的,除了禪修指導老師外,應盡可能不要與人交談,無用的談話只會使自己的心散亂而已。 

由於氣候和飲食與台灣不同,因此應在剛過去的前六個月,全心全力地投入禪修。因為那段期間之後,你有可能身體狀況不如從前,也可能由於禪修無法達到先前的預期而信心、精進力大不如前。因此,請把握前六個月的黃金時期,盡可能不要與人交談。 

無論是錢財還是才華,應該低調一點。少欲知足本是出家人的應有態度;在家居士應把錢財當成一種生活工具即可。但世間難免有不圓滿之處,本應少欲知足的出家人也可能會有貪財之人;不應過度執著錢財的在家人也可能會有不當的行為。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發生,你們應該財不露白,做該做的事即可,好好地禪修為首要目的。如果在禪修上有所進展,這當然是好事,但不宜太過張揚,以免招來他人之忌(妒嫉)! 

能有好的修行環境來禪修,已是非常難得,應該少欲、知足,安於現有環境設備,不應貪求或一再地要求以滿足自己的世俗習氣。 

為什麼要在身體健康時安排出三、五年的時間來完全地投入禪修呢? 

對於在家居士來說,如果已經結婚,而且還在職場上工作,就有自己該盡的責任。對這些人來說,要排七天假來專心禪修,是很難得的,何況是長期禪修。有些居士來到道場,也帶著年幼的子女前來,當他們的子女在吵吵鬧鬧時,他們怎能專心修行呢?對於那些年長的在家居士,當他們上了年紀之後,每當禪修之時,不是腰酸背痛,就是昏沉打瞌睡,否則就是不修行還好,一旦開始修行,病痛就開始襲擊了。 因此,如果等你們退休了、老了才想禪修,那時雖然你有足夠的信心,但身體並不一定能聽使喚。《中部‧菩提王子經》佛陀開示了五精勤支:「王子,有五種精勤支。是哪五種呢?在此,王子,1.比丘有信,他相信如來的菩提︰『彼世尊是阿羅漢、正自覺者、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2.他是既沒有病,也沒有痛苦;他既不太寒,也不過熱,而是中庸的體質,有強的消化力,能夠堪忍精勤。3.他既不狡猾,也不奸詐,只是將自己如實地顯現給他的導師或有智慧的同梵行者們。4.他是以捨斷不善法、具足善法而住於發勤精進者,對諸善法(的培育)是強力、堅固、勇猛、不捨重擔的。5.他是有慧者,他具備關於聖、抉擇〔透徹〕而能導至完全苦盡的生滅之慧。王子,這是五種精勤支。」沒有好的健康身體,想要精進禪修,不是這邊痛,就是那邊痛,或者牙痛、胃痛、感冒、生病等等,讓你無法精進禪修。這些問題會干擾你的修行,要克服這些障礙,才容易安心修行。 

如果你不在身體健康時安排出三、五年的時間來完全地投入於禪修之中,當你年老時,當你即將死亡之時,會不會後悔呢?當然,對於那些不愛惜自己,不懂佛法的人,他們是不會後悔沒好好修行的。 

如果能在身體健康時安排出三、五年的時間到帕奧禪林或龍樹林禪修,而這段期間,你交了不少朋友,談了不少話,增加了不少知識,但禪修卻沒有任何進步,在即將死亡之時,你會不會後悔呢? 

「物有本末,事有先後」,自己應該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要的;什麼事要先做,什麼事可以緩一點再來做。 

如果你能在身體健康時安排出三、五年的時間到帕奧禪林或龍樹林完全投入禪修,這段期間,你所過的一個小時是一個小時,一天是一天,把握每一個小時、每一天,不散心雜話,身不懈怠、心不懈怠,真真實實地精勤努力禪修了三、五年,即使你沒有能證得禪那或任何聖道聖果,在你死亡即將降臨之時,你是不會悔的,你將會很歡喜地說:「即使我沒有證得禪那或任何聖道聖果,但我真的努力過,已經給自己修行的機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