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png

 

III 參與對話 

每個人都是反照出自己影像的一面鏡子: 是你自己的想法在響應你。 

閱讀本書的對話時,請務必瞭解:跟輔導者一起做「轉念作業」(書里的實例都是我輔導的個案),與一個人獨自練習,二者之間並沒有多大差別。你,就是自己一直等待的那位老師兼治療師。本書的設計,主要是幫助你自己操練「轉念作業」。雖然跟輔導者一起操練的效果可能更為顯著,但那並非絕對。觀察別人怎樣跟輔導者一起操練,對你也頗有幫助, 你可以一邊觀察,一邊往內心尋找自己的答案。用這種方式來參與,十分有助於你學會反問自己。 

後面很多章節記錄了我跟一些人士分別做「轉念作業」的對話,它們都是摘自我過去一兩年來帶領工作坊的對談錄音。在一般的工作坊里,會有一些參與者自願坐在我旁邊,他們依序上台,逐一在觀眾面前大聲念他們寫在「批評他人的轉念作業單」上的答復。然後,我 把他們領入「4 句問話」和「反向思考」的力量里,靠他們自己領悟出事情的真相。 

我拜訪過幾個國家,無論何地,不管使用哪種語言,我發現人們的想法其實都了無新意, 類似的想法不斷重復,同一想法遲早都會在每一顆心靈里以各種不同方式出現,所以任何人的「轉念作業」都可能是你的作業,讀這些對話時,把它們當成是你自己寫的。千萬不要只 讀到「別人的答復」而已,請你也進入內心,找出自己的答案。盡可能去感受,去跟他們的生命連結,找出你曾經也有過的類似經驗。 

你可能會注意到,我並非一成不變地按照「4 句問話」的順序來問,有時我改變原有順序,或故意不問某些問題,只問其中一兩句,有時我完全略過反問,直接進入反向思考。雖然那些問話的順序非常管用,但練習若干時日後就無須「固守章法」了。你不必老是一開始就問:「那是真的嗎?」任何一句問話,你都可以拿來當作開頭。有時,你覺得該由「沒有那個想法時,你會是怎樣的人呢?」開始問。只要你願往內心深處反躬自問,任何一句問話都能立即釋放你。慢慢地,那些問話會在你內心生根,完全被你內化了。但在這之前,你需要按照順序來問全部的 4 句問話,而後進行反向思考,循序漸進,促成深度的轉變。因此, 我也一再強調「轉念作業」的初學者一定要按部就班地練習。 

請注意,有時候我會拋出兩句附加問話:「你能否找到一個理由讓你放下那個想法?」 和「你能否找到一個理由讓你毫不焦慮地持有那個想法?」這些都是緊隨第三句問話「當你持有那個想法時,你會如何反應呢?」的後續追問,它們常生奇效。 

也請注意,在適當的時機,我會幫某人找出真正造成他痛苦的原因,以及連他自己都尚未意識到的「故事」。這需要深入去看原有的答覆,從中找出它背後隱藏的意念。有時,我在進行反問之際,會從示範者「原先寫下的答」,適時跳轉,探問他「當場衝口而出的某 句怨懟」。(當你單獨做轉念作業,突然出現一個新的怨懟或埋藏的故事時,你可以把它寫下來,並針對它反躬自問。) 

請務必瞭解,「轉念作業」並不是放縱任何有害的行為,也請別誤解它是為任何不人道的事物辯護。要是你發現後續章節的某些事情聽起來冷酷、不關心、不仁慈或欠缺愛心的話, 我邀請你溫柔地跟這些感受在一起,進入其中,感受一下在你內心悄然升起之物。然後,請 進入你的內心,回答 4 句問話,反躬自問一下吧。 

如果後面的個案無法勾起你深刻的感受,請試著把生命中對你有重大意義的某個人取代個案所寫的對象。例如,如果示範者的問題跟朋友有關,你可以改為:丈夫、妻子、愛人、 母親、父親或老闆,你會發現,別人的「轉念作業」似乎轉變成你的了。表面上看來,我們所做的「轉念作業」好像是針對他人,事實上,我們處理的是我們對於人的想法。(例如,你整張「轉念作業單」寫的全是你的母親,稍後卻發現你與女兒的關係竟戲劇性地改善了,因為你絲毫未覺察你跟她之間的問題也是膠著在同一想法裡頭。) 

「轉念作業」給你一個進入內心的機會,並體驗那一直存於你內心的平安。那個平安永恆不變、堅定不移,而且永遠都在,「轉念作業」會帶你到那裡去,那才是真正的回家。 

[注:為了協助你順利進入反躬自問的過程,V 部分特別以粗體字清楚地標示出 4 句問 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