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png

 

 

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由四界看到色聚的方式。

 

明淨色都是業生的。

 

・非明淨色裡面有命根的是:心色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命根九法聚。

 

・16個問答。

 

 

 

 

        雲端阿毗達摩第十九講

 

昨天我們學習了修習四界差別,然後證得近行定。其近行定的一種特徵,身體能夠像一塊晶瑩剔透的水晶,或者冰塊,或者玻璃。昨天我們也提醒了,這是一個比喻,每個人最後呈現的都會不一樣。當然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你的身體成一個堅實的、明亮的、塊狀的一個整體,每個人的感覺會有點點不同。

我們課程目的是要見到究竟法。如何見到究竟色法呢?首先你要看到這個身體就像一塊透明的體塊。在修習世界差別的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光,有的是煙霧狀的,或白霧狀的。只要不斷地持續專注四界,光會越來越白,越來越亮最後會有晶瑩剔透的感覺,這是身體五淨色的一種表現。能看到這個晶瑩剔透的透明體塊,是因為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和分布在全身的身淨色這些色法本身是明亮的,在還沒有破除密集,沒有破除色聚的相續密集、組合密集和作用密集時,這個身體看起來就有點像水晶一樣透明。

如果我們繼續持續地專注這個透明體里的地界,這時一般你只要作意「地」,全身的這種地的特相,至少那個硬的特相就會呈現;水,那種黏結相;火,那個熱的相,或者冷的相;風那種支持相,所有十二種特相里都能很清楚的去覺知。當你繼續專注這個透明體的四界,如果它一直都維持透明、閃亮,透明、閃亮的時候,你就專注這個透明體。持續去覺知這個透明體,你會感覺這個透明體在閃耀,在往外閃耀。如果你感覺心要有點退的、定力有點退的時候,或者妄念要出來的時候,就去專注一下它的四界的特相,地水火風的特相。按照課程的要求,至少要維持半個小時以上。

達到這種定力程度,你可以跟老師報告說,我現在能夠專注透明、發光、閃耀的透明體半個小時,甚至更久。老師就會教你觀察空界,讓你去看透明體裡面有沒有縫隙,有沒有空間。大部分人很容易能夠找到,定力越強的人越容易找到縫隙。某種程度上來講,你的定力越強,那個透明體就顯得越像冰塊,這個塊狀和固狀就會越明顯。當你去辨識透明體的空間,哪怕很微細,你一找到空界,透明體就會粉碎。

很多人禪修到這個階段,這種粉碎會讓他覺得很震撼。本來是明亮、透明的一個整體,你看到空界,身體會碎掉。一般開始並不是粉碎成色聚,它會形成許多碎塊。而這時你要再取某一個碎塊,繼續修它的四界——地水火風,那個碎塊會更亮,然後你再看那個碎塊的空界,它會再碎開。當然如果你的定力足夠的話,不用再修四界,直接觀它的空界就可以。如果你想定力要再提一下,就對那個碎塊再修四界,然後在明亮、光耀的時候,你再觀它的那個空界,它會不斷地碎。

碎到後面,你再取最小的那個。每一次你都碎開以後,就取一個大一點的顆粒,再碎它,再觀察,它一直碎、碎、碎。碎到後面,再取任何的小顆粒,你都沒有辦法再找到它裡面的空界,它不會再碎開了。有一些禪修者,如果過去修四界,或者見過色聚,可能就一次性粉碎成各種色聚。每個人會不大一樣,所以不一定要去抓死方法的。見到真正色聚的特點,會發現色聚生滅極為迅速,你很難去取到一粒單一色聚來觀察。達到這一階段就叫心清淨(cittavisuddhi)

 

接著下來就開始要修見清靜了。當你能看到色聚,某種程度上來講,就開始進入修觀禪的階段了。雖然真正的觀禪是觀察究竟名法、色法和因的無常、苦、無我,但見到究竟名色法是觀禪的基礎階段,也是觀禪真正開始的階段。

明淨色聚和非明淨色聚

色聚可分成兩種:明淨色聚和非明淨色聚。含有五淨色(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和身淨色)之一的色聚為明淨色聚,而所有其它色聚都是非明淨色聚。所渭明淨,你能看到它是亮的,但不能講它們是完全透明的,有點透的感覺。比如以前學物理的時候,像玻璃那樣的透鏡,你不能講它是透明的。你拿著它看不到後面,但是它確實是一種透的那種狀態。它是明亮的,有些色聚沒有這樣的狀態。只要有淨色在裡面的色聚,它就會呈現這樣的一種狀態。剩下的其他的色聚都叫非明淨色聚,這個非常容易觀察到。因為當所有色聚碎掉的時候,你就能看到閃亮的和不閃亮的色聚,很清楚。

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去分析色聚,就是要破除色聚的密集。怎麼來破除密集呢?大部分禪修者願意先取一個明淨的色聚來觀察它裡面的地水火風四界。任何物質,既使是再小的微粒,它都要呈現地水火風的特相,再小的顆粒都有它的承載性呀、堅硬性啊,能夠聚合在一起的水性啊,有它的溫度啊,有它的勢能啊、支持性啊。

要觀察每個色聚裡面的地水火風四界,定力就變得很重要。單個、單個的色聚非常快速地生滅。你甚至很難去取它來做分析,這個時候就靠定力的功德理論上來講,色聚剎那剎那地生滅,十七個心識剎那的壽命就滅去了,速度非常快。你要想用腦子去分析色聚,肯定來不及,要在你的定力支持下去完成。這純粹是定的功德。

帕奧西亞多說:「如果由於色聚生滅極為迅速,你無法辨識單一色聚里的四界的話,就忽略它們的生滅,就象遇到你不想見的人,裝作沒有看到或沒有注意到他似的。同樣,你不應注意色聚的生滅,應當只辨識單一色聚中的四界。由於禪定的力量,你可以做到這點。」有些禪修者要通過決意,才能夠穩定地取到一粒色聚:「我要取你這個色聚,我要分析你的地水火風,我要見到裡面的究竟色法。」取到一個單獨的色聚,忽略它的生滅,裝作沒看見。就跟我們修安那般那一樣的意思,在鼻孔那個地方覺知氣息,但是那個氣息進出的時候總是會碰觸到你的皮膚,總是會有冷熱的感覺,總是會有麻麻癢癢的感覺,但你不要以這些作為目標,你只取那一團進出的氣息作為你的目標。把色聚的生滅狀忽略掉,而是專注色聚裡面的四界。因為你對修四界已經非常熟悉了,加上禪定的功德,就可以觀察到色聚俱裡面的四界——地水火風。「如果還不成功,你應該先同時辨識全身中的地界,再辨識一粒色聚中的地界,交替辨識。以同樣方法辨識水、火、風界。你應該辨識單一明淨色聚和單一非明淨色聚中的四界」。

為什麼要修止禪啊?定力在這個時候就變得非常關鍵,非常有價值。當你的定力強的時候,你很容易取到那個快速生滅的色聚。取到以後,如果你的定力功德足夠的話,你很容易見到色聚里的地水火風四大。如果你定力不夠的話,就可能在這個階段來回折騰,甚至於會有人連猜帶感覺這樣的。這個就很麻煩了。如果一開始色聚就看不清楚,後面觀禪就會更稀裡糊塗。比如你取那個色聚時,心裡面有點忐忑不確定,可能還是沒有碎完的色塊,都還不是色聚,。但你又知道一些理論了,所以你就給它去標記,這是地,這是水,這是火,這是風,這就麻煩了。所以每一個階段,都要有前面的基礎做支持。大家好好修習定力,到這個時候就變得很關鍵。

帕奧禪林教導的步驟是:逐一辨識諸界。經典里有解釋,禪修者應該同時辨識所有的界,但這是由熟練的禪修者解釋的,針對的對象也是熟練的禪修者。由於色法諸界的辨識非常深奧,初學者的觀禪力量通常不夠強而有力,難以同時見到所有的界。所以我們教導他們逐界逐處地辨識諸界,由易到難。當他們練習得非常熟練時,就可以同時看到一粒色聚中的所有四界的八種特相。為什麼只能夠觀察八種特相呢。儘管禪修者已經辨識了所有十二個特相,但在一粒色聚中只能辨識到八個特相:(1)硬,(2)粗,(3)重;〔或(1)軟,(2)滑,(3)輕;〕(4)流動,(5)黏結;(6)(或冷)(7)支持,(8)推動。同一粒色聚中不會有相反的特相。比如說地界的硬粗重對應的是軟滑輕,如果同一粒色聚裡面有硬粗重,就不會有軟滑輕;有軟滑輕,就不會有硬粗重。這個是很有意思的。

舉個例子講,我們辨識某一種物品,它是偏硬性的還是偏軟性的,最後的這個色聚也有同樣表現。所以八種特相呢,就是要麼是硬粗重,要麼是軟滑輕,流動、粘結都會有,但冷和熱也只會有一種表現,你不能夠同時覺知它們。當然冷和熱有相對性,但是它不能夠像觀身體四界的時候同時覺知它們。在一個色聚裡面,你只能取其中的一種特相,要麼覺知它的冷,要麼覺知它的熱。支持、推動是都可以覺知到。當一個禪修者能夠很熟練的辨識心裡面單個的明淨色聚或者非明淨色聚四界的時候,代表著你的止禪修學已經結束了,心清淨(citta-visuddhi)修學的結束;接著你要開始辨識究竟名色法(nāma-rūpapariggaha)和分析究竟名色法(nāma-rūpa-pariccheda)了。也是觀禪修學的開始,是見清淨(diṭṭhi-visuddhi) 的開始。四界差別是個很特別的業處,包含了止禪和觀禪。

一粒色聚有八不離色,最起碼有八種色法。除了地水火風,色聚裡面還有顏色、味道、香和食素。接下來,我們繼續辨識八不離色的另外四種色法——四大所造色。其實這都是屬於色聚里的相應屬性,就是一個聚合體總有它的顏色、香、味道和它的營養素。按照阿毗達摩譯注,理論上一切法都可以只被意門速行所緣識知,就是對所緣的真正識知。我們對所緣的真正識知,是意門速行心來完成的,不管這個所緣是通過哪一個門來的,無論是五門——眼門、耳門、鼻門、舌門、身門還是意門,最後的識知都是由速行心來完成的。

我們之前通過速行心了知了地水火風四界,現在要去了知同一粒色聚里的顏色、氣味、味道。大部分人認識色聚的顏色很容易,因為它總是有顏色,特別是明淨的色聚;其他非明淨的色聚,如果你的定力好的話也容易辨識。全身的色聚,有人把它描述為五彩斑斕,這個有點誇張,但是你身體上的色聚確實有各種顏色。如果我們簡單地把身體解剖,你會發現身體各種顏色都有,明淨的是歸明淨;非明淨的有很多顏色,只是它沒有那種透亮、明淨的感覺而已。

你眼睛閉著怎麼用你的意門去覺知那粒色聚的顏色、氣味、味道呢?理論上,我們用意門是可以覺知的。但是我們這一輩子的心都被五根捆死了,所以往往初學之人沒辦法直接用意門去感知色聚的香和味道。這就像一開始就教導大家用你的心去覺知身體的動作,但有些賢友講說,「bhante,我不行呀,我還是要用觸才有辦法覺知。」為什麼?因為我們習慣了,好像必須靠觸覺才能夠覺知,其實你的心完全有這樣的能力。此剛開始時可以利用鼻識來輔助意識識知氣味。要辨識氣味,你需要先辨識兩種心識所依靠的色法,即鼻淨色和心處色。鼻淨色是鼻十法聚中的第十種色法,心處色是心十法聚中的第十種色法。要發現鼻淨色,先辨識鼻子的四界,不過,務必辨識鼻處的鼻十法聚,而不是身處的十法聚,只有鼻十法聚才有鼻淨色。接著,要找到心處色,你需要辨識明亮、明耀的意門(有分)。應該很容易做到,因為,你已經辨識六處中的明淨和非明淨色聚中的四界了。辨識了鼻淨色(鼻門)和有分(意門)之後,接著就在你辨識淨色的鼻十法聚附近辨識一粒色聚的氣味,你會發現該氣味同時撞擊鼻門和意門。以此類推,可以知道怎樣用舌淨色去鑒別色聚的味道,我們就不細講了。

食素要特別講一下,怎麼辨識色聚的食素呢?色聚有四種來源,其中一個是食生色聚,就是是食物產生的。前面講過,每一粒色聚在住的時候裡面的火界和食素會產生新一代的色聚。通過訓練,你已經能夠辨識色聚的地水火風,已經認識了火界。火界會產生新一代的色聚,但你不要去看火界產生的色聚。除了火界之外,這個色聚還有一個色法會產生新的色聚,那是什麼呢?那就是食素。所以當你看到一粒色聚裡面有兩個色法會產生新的色聚。除了你認得的火界,剩下的一個會產生色聚的色法就是食

當我們會認得了八不離色素的食素,還剩下命根色、心所依處色需要辨識。命根色怎麼辨認呢?命根色只有在業生色里才會有的,只存在業生色裡面。因為明淨色聚——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和身淨色這些色聚都是業生的,所以你把明淨色聚的八不離色——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已經辨認完了以後,還有兩個屬性的色法需要辨識,一個就是淨色,淨色就是明亮的,非常容易認。那剩下最後一個色法就是命根了。命根色法是維持色聚里所有色法壽命的,當認得色命根以後,那你再取一個非明淨色聚,非常容易再觀察到它的命根了。

哪幾種非明淨裡面色聚裡面有命根呢?有心色十法聚、性根十法聚,還有一個是單純的命根九法聚,作為消化之火遍布全身的命根九法聚。這些色聚是非明淨的,沒有淨色在裡面,但是有命根在裡面。如果你認得明淨色聚的命根,也很容易在非明淨色聚里把命根找到了,因為你已經能夠在明淨色聚裡面找到命根。

舉個例子講,你在眼睛的明淨色聚裡面找到了命根,再回到眼睛辨識一粒帶有命根的非明淨色聚。在眼睛裡面帶有命根的非明淨色聚,無外乎有兩種,一種就是命根九法聚,一種就是性根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和命根九法聚遍布全身,性根十法聚不會只是在男女的性器官上面才有,全身都能表達。你看到一個女人就知道她是女人,看到一個男人知道他是男人,因為性根色遍布全身的緣故。所以你在眼睛裡面能看到有命根的兩種非明淨色的色聚,只有九種色法的就是命根九法聚。性根色非常容易認得,因為是男性根色跟女性根色這兩種色法很明顯,很容易認得它。因此,我們就可以把明淨色聚和非明淨色聚的命根色、淨色,或者性根色都認識到。

心所依處色是比較特別的, 如何辨識心依處色?帕奧西亞多說:「什麼是心所依處色(心處色、心色)呢?是意界和意識界的依處。從概念上說,它就是心臟里的血液,這是自然法則。依靠這裡的血液,生起意界、意識界,以及有分(明亮的光)。因此嚴格來講這個肉團心不是心所依處,而是其中的血液裡面才有心所依處。科學家說血液是在全身流動的,從阿比達摩的概念角度看,沒有矛盾。因為究竟法不會移動位置,它們在哪裡生起,就在哪裡滅去。用辨識四大的方法專注心臟中的那一點血液所在之處,就會看到一團色聚。用同樣方法觀照整個心臟,整個心臟就會變成一團色聚。這團色聚有兩種「明淨」,一種「明淨」是名的亮光(名指有分,亮光是由心生色聚及其衍生的其他色聚所發出的光),叫有分(bhavaga)(有分心能產生亮光),它就像是家主,心路像是客人。每一個生起的心都是明亮的(因為有分心、禪那心和觀智心的心生色聚及其衍生的其它色聚是明亮的)。另一種「明淨」是身十法聚。這兩種「明淨」如何區分?有分和身十法聚都是透明的,名的亮光是很明亮的,比如禪那心和觀智心力量強大,發出的光更加明亮。而身十法聚只是透明的淨色,不會發光。如何辨識心色十法聚?禪修者必須能如實見到有分,然後審查有分生起的依處,或者意界、意識界生起的依處。首先,觀照明亮的有分下面(光的源頭或發光處),用智慧之光分辨心臟中的四界,可以看到很多色聚。【譯按——心所依處中具有命根的非明淨色聚有三種:命根九法聚、性根十法聚、心色十法聚,其中前二者前面已辨識過,通過排除法,不難找到心色十法聚。】心所依處色的色聚是由地、水、火、風、顏色、氣味、味道、食素、命根色、心色組成。要反復地練習,直到能清楚地瞭解意界、意識界以及有分都是依靠心色而生起。根據阿毗達摩,有些識(viññāna)(意界、意識界)依靠心色生起,有些識(雙五識)則分別依靠眼耳鼻舌身五淨色生起。所以,能生起識的依處有六種,即心色和五種淨色,其中,身淨色遍布全身,所以全身都可以生起身識。有些人會誤解,認為識只能在心中生起。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修習色業處的方法,首先培養定力,修四界差別,破碎你身體的這個透明塊,見到色聚。然後以你的定力,決意取那個快速生滅的色聚,觀察裡面的地水火風四界,再用心去覺知它的顏色、香、味和食素(看到食素會產生新一代的色法)。再取明淨的色聚,找到它的淨色。排除淨色以後,還有一個色法,就是命根色。它是維持業生色聚的,取到這個命根色。當你認得命根色後,再去取其他非明淨的有命根色的色聚。一般不是明淨的業生色聚就三種,一種是命根九法聚,一種是性根十法聚,還有心所依處十法聚。心所依處十法聚存在於心臟裡面的血液,而性根十法聚是遍布全身的。

通過這樣的一種辨識能力,禪修者可以辨識全身的色聚。也就是說阿毗達摩里講的這些色法、色聚是可以這樣被如實知見的,不是論師編出來的。如果有人說,「阿毗達摩不是佛陀說的,不要信它。」不信它,你就沒有機會看到究竟色法了。在你學法的過程中,這個功夫就被你直接扔到大西洋去了。明白這個意思嗎?所以不信阿毗達摩的人就很可惜了,他根本不知道究竟法,也不知道怎麼去辨識這些究竟法,最後只能在概念法上打轉。

連續上課快二十天了,大家都說信息量太大。前五天讓大家說一下收穫或困惑,也沒有完全給大家回答,因為很多問題本來可以在課程過程中給大家解決的。今天我們就用一點時間把一些大家的困惑,簡單給大家過一下。

 

問題一:課程內容太多,感覺一會兒在太平洋,一會兒在大西洋,太多東西吃不了兜著走。

答:吃不了能兜著就走不錯了。這麼多的信息,都是為後面的課程作鋪墊的,大致有個概念就可以了,隨著課程的展開自然會越來越清晰。

 

問題二:為什麼把AI機器人跟討論佛法聯繫在一起?這個開場白很怪!

答:佛陀講過,智者可以通過比喻獲得智慧。很多人學過阿毗達摩五六遍、七八遍,但是依然會有很多不瞭解。我也不敢講這次帶著大家學,大家就能瞭解。總是挖空心思地想讓大家明白,但因為自己智慧不夠,能力不夠,所以就想用一點比喻,想讓大家明白。往往這些比喻不是很多人都能適應,有時候還會弄巧成拙,會被說,「你這麼爛的比喻!」。如果你以此來懷疑阿毗達摩就比較可惜,當然這是我的責任啦。在後面的學習過程中,依然還會用很多比喻,沒辦法,有時候很多法的內容讓人家明白是不容易的。而且我們幾百賢友在這個地方,也有尊者和尼師,還有法師,每個人的程度不同,每個人的理解不同。你認為這個比喻很好,那個人就會認為比喻很爛。所以請你保持這樣一個心,所有的比喻都是為了說明一個事,它不是佛法本身。對佛法的本身的認知,我們就回到法上面來,你帶有這份心,就不會對我的比喻有意見。

 

問題三:行禪時注意身體的動作,和下坐後在動中持續覺知呼吸,在作用上的差別為何?

答:這個在以前講過,注意身體的動作。如果純粹是注意身體的動作,跟你覺知呼吸就沒有什麼差別,甚至覺知呼吸對培養止禪更有幫助,覺知身體的動作可能妄念會少一點。給大家講過,基於四念處的正念正知的修法是,覺知身體的動作熟練以後,偶爾提起一個念頭,就是誰在指揮你這樣的動作,背後有什麼樣的標準,這個標準的驅使下有什麼樣的力量,就是要發現你的無明、愛、取。發現你在每一個當下的無明、愛、取乾嘛呢?要看到你的認知行為模式都有什麼樣的特點。認知行為模式是如此地影響我們一生而不自覺,不自知,我們是完全被這個認知行為模式捆死的。五蘊狗怎麼來的?五蘊狗就是這樣來的。你如果不去看它,就只能被它帶著走,卻一直以為自己是正確的。

佛陀講什麼是佛教?不造一切惡,具足於諸善,淨化其自心,此是諸佛教。通過學阿毗達摩,大家能明白善惡。淨化其自心,要通過戒定慧三學。戒定慧三學的戒怎麼開始?作為一個高尚的有品德人,以高尚有品德的生活方式作為他生活方式標準的人。那麼一個高尚的、有品德的生活方式,對於一個人來講,要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第一個,用現代的話來講,你要有善惡敏感度,或者用好聽一點的就是你有道德敏感度。道德敏感度怎麼表現?當你面對所有的看、聽、嗅、嘗、觸的所緣,你心裡面起來的第一念,完全不自覺的第一念是什麼,就是你的道德敏感度,就是你的善惡敏感度。那個時候起來的習慣性是善,你的慣性就是善;你起來的是不善,你的慣性就是不善。

比如有人落水了,很多人會站在邊上看熱鬧,有些人會到處喊救人,有些人會去找個棍子來遞給他,有些人會脫衣服跳下去,甚至有些人連衣服都不脫就跳下去的,而且根本就不會游泳。結果把自己也給淹死了。一般人們會講說這個人很蠢,對吧?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人有非常高的道德敏感度,有忘我的悲心,能體會出來嗎?我們會很自然甚至不屑地認為到這個人真蠢,自己都不會游泳就跳進去找死。然而我們有沒有想到,在那一刻他會不顧一切的跳進去,這是什麼心在驅使呢?一定是他想救人的的那個悲心對吧,雖然他缺乏智慧,但那一刻他的內心是高尚的。我們在面對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這個敏感度,在你持戒的時候能不能練習這個東西呢?只有這個道德敏感度被訓練起來以後,你才會有善惡評斷的機會和過程。如果你不去認知你的身心的運作狀態,然後說你持戒。持戒,我們都贊嘆,但是你的持戒就非常容易流於一種形式。這種形式好嗎?肯定是好的,但是它沒有內化到你內心裡面去。如果沒有內化到你的內心裡面去,就是做給自己看的,大的境界出現時就無法把持,就帶不到你的下一生去。所以我們講,佛法不是要講到多麼天花亂墜呀,讓你耳朵流油呀,而是所有的法最後要不要內化到你的內心裡面去。內化到你的內心不是那麼簡單,要訓練,從哪一個點開始呢?從你的行住坐臥每一個當下了知你的認知行為模式開始。

 

問題四:當下產生不善心的時候,應該如何轉念或者處理?

這個需要練習了。首先要能認識到,不能認識到就談不上轉念。第二個,轉念怎麼轉?你的背板——標準是什麼,你往哪裡轉啊?你總有個標準可以轉,所以所有的學法最後都是要樹立正知見。正知見表現為什麼?就是你行為後面的標準、背板。那你要先樹立什麼是善惡,明確要轉的是不善了。什麼是善?怎樣才能轉過去?你願意不願意轉過去?這是功夫,不是嘴巴說有用的。要學習什麼是如理作意、一念之轉,我們有梳理組、轉念組,有興趣可以參加。

 

問題五:如果一直在培養善,在往生的時候會不會因為過去的業而投身到不好的地方?那麼以前所造的業會隨著禪修的推移上沒有嗎?

答:如果你一直培育你的心都在善裡面,你就有很多善行的慣性業。那麼在你往生的時候,大概率這個業會冒出來。業的定則,往生時最重的業會先成熟,接著下來慣性業會先成熟,再是臨死業成熟,最後是已做業成熟。當你禪修到證得阿拉漢併入無余涅槃時,以前所造的所有業都會成為無效業。

 

問題六:每天保持正念,培養善心的時候,因為過去的很多行為習慣感到不自在,沒有快樂,例如有習慣每天要看一下新聞或刷一下手機,但是告訴自己這些是不當的行為,可是心就會不開心,想去看怎麼辦?

答:修行不容易呀,沒有體會到法樂時如逆水行舟。如果我們要隨順這些習慣的話,那就是輪回。為什麼大家喜歡輪回呢?因為就是這個克服不了。所以沒有其他辦法,我跟大家講的不是空話,能不能樹立以涅槃為導向的生命目標。什麼是涅槃呢?斷除一切煩惱,根除一切不良情緒,你能不能以這個為目標?如果以這個為目標,有了,才有下面可以講;沒有的話,那你就還怎樣就怎樣嘍。一個沒有生命目標的人,你的生命是破碎的,所以你很難讓善心持續起來。

 

問題七:聽尊者的口吻,並不認同彌陀的淨土法門,那種種瑞祥又怎麼回事呢?不管是預知時至和往生後的種種異象。

答:不能講我不認同彌陀淨土法門。彌陀淨土是一種信仰,我尊重。以前曾經修過,現在不修了。種種瑞像很簡單。比如基督教徒每一周教友們的交流,都是在討論瑞像的,都在討論上帝如何榮恩於他,然後他有什麼異樣的感受。所以那我講這個,你就知道了,我們不能靠瑞像。瑞像會想出來的,這是不把握的。要實實在在地修,你能不能把握住臨終速行,那是水平。至於預知時至,《五福臨門》裡面,其中一個標準就是預知時至。善終,就是預知時至。我有一些朋友的親人,他們既不是佛教徒也不基督徒,臨終的時候沒有生病,都能預知時至。那又怎麼講呢?沒有信仰也能預知時至。

往生後種種的異象,這個就更說不清楚了,我們最好不要拿這個東西來證明什麼,因為這個太不把穩了。修行是斷煩惱,你的生命去哪不能靠那個東西!舉個簡單例子,說念佛念到死者身體柔軟。醫學上講,人死了都有屍僵的過程。十八個小時以後,屍僵自然而然就會沒有了。所以超過二十個小時,身體自然柔軟,你愛念不念,這不能稱為瑞像。我們不去討論。

但是念佛是好的,如果你能夠在臨終的時候執持名號,你一定能去善趣的。從阿毗達摩角度,從我的角度也是這樣,我支持你念佛。但是我沒有教大家修念佛法門,因為我們一直在學習阿毗達摩。

 

問題八:之前的模式導致容易發脾氣、煩躁、嗔心重,如實知見就可以改掉嗎?

答:如實知見,不見得就能改掉。如實知見以後,你要有欲解脫的心。你看到自己的習氣、煩惱、嗔恨,還覺得我就是這樣的人、怎麼著的時候,你再如實知見也改不掉。你要有欲解脫的心。想要有斷除這樣的習慣的心才會有改掉的可能啦。再說如果很容易發脾氣、煩躁、嗔心重,那五蓋就會很重,如果不先削弱這些粗猛的煩惱,定力培養不起來,想要如實知見都很難。

 

問題九:平常經行的時候念佛念號可以嗎?

答:這個看你嘍,這個是你的事,與我教導的在行走的時候用心覺知是不同的修習法門。你要修念佛號和大悲咒,你就自己修,不要跟這個禪修營的教導混在一起。這是互相尊重的一個問題。

 

問題十:如何於與不同信仰的人相處?

答:互相尊重。大部分人的周邊都是很多沒有信仰的人,那你怎麼辦?要互相尊重。

 

問題十一:僵硬,心和呼吸都很困難。

答:這個就是太想要結果了,急躁了。你可能是個嗔性行者,身體僵硬、心和呼吸都很困難,一般是控制呼吸造成的。嗔性行者要對自己好一點,要放鬆,讓呼吸自己來找你。

 

問題十二:行處明覺解釋有點困惑,印象中行處明覺是指時刻保持在業處上。                           

答:您說這個是對的。在帕奧西亞多的教導裡面,或者在很多西亞多教導裡面,四種正知的行處正知是指,你到要托鉢的地方,在去的路上還有回來的路上,你都能夠保持在你的業處上。我們這個課裡面大部分的賢友都是在家人,能保持業處是好的,更多的是要面對人我,要處理各種事情。事情怎麼樣把它做清楚,對他來講是最主要的啦。所以我就把它擴展到生活中,目的就是想讓大家明白,怎麼樣讓你的生活也具有明覺。

 

問題十三:如理作意的操作,怎樣保持正念?

答:你先有正念再來談如理作意,沒有正念談不上如理作意。

 

    問題十四:剎那定如何修?

答:剎那定你不用困惑,不管是剎那定還是傳統的定,都不容易修。剎那定是在近行定再往低一點,就是一剎那一剎那的定。舉個例子講,如果你是止觀行者,你要成就安那般那第四禪。當你純熟安那般那第四禪以後,你要在行住坐臥的四種威儀裡面都能夠入禪。當你在走路的時候入安那般那第四禪,一定不會長時間的安止,你也不可能長時間的近行定,一定是剎那剎那的進去、出來,進去、出來……,這個就是剎那定。當然這個剎那定是很高的剎那定。有些修法認為通過不斷地觀察身體的動作以後會成就剎那定,這個我不瞭解。

 

問題十五:無明對我們沒有一點優點嗎?

答:一直到你證得阿拉漢之前都是靠無明。我們認為有一個佛可以成就,認為有一個涅槃可以證,這就是無明。但這個無明是導向善法的無明,有優點。

 

    問題十六:剎那生滅,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答:剎那生滅生活的意義在於剎那剎那都能朝向涅槃。

 

 

2020825日,尊者於北加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