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1-07-17 上午6.45.26.png

 

 

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只要產生感受,我們就會對它採取行動,什麼樣的行動,就和現在的無明、愛、取相關。

 

所有的感受,它「非我」,它不是「我」,沒有一個屬於你的東西,都是一堆感受。沒有一個可以抓取的東西,然後,你就採取行動。所以大部份的行動,都是錯誤的。 

 

思,有思食。思屬於四食之一,摶食、觸食,思食、識食,是我們生命輪迴當中主要的四種食物。

 

心態調低了,就不會有各種期待。如果你碰到過很多禪修的問題,往往就是對自己的預期過高。 

 

「短週期,小阻力,快見效」。打坐一開始不要打太久,經行也好,禪修也好。給大家的建議是什麼:每天兩座,每座不少於五分鐘。怎麼練習正念正知呢?一餐飯,正念地吃飯;一段路,正念地走路,只是這樣的要求而已。

 

我們每天的這些小目標,跟我們的生命宗旨要關聯。

 

修行的開始是發現煩惱,修行是修煩惱,修不良習慣。那些不良習慣在打止觀基礎的時候,就會很明顯地表現出來。它表現出來以後,我們才有可能去削弱會成為修行障「蓋」的東西。看到自己的煩惱,梳理,轉念,不斷地去削弱清理它。然後,要積累功德。

 

不管是色命根還是名命根,《清淨道論》裡講,都是由業而生的諸根,都是由令生業令它生起來的。所有的名法裡的命根,都是跟業相關的。

 

命根的特相,就是維護跟它一起生起的諸法,以便能夠不散開。

 

實踐題:根據思心所的功能,回顧學習過的心所嘗試做一下自己的修行執行計劃。有孩子的和孩子討論如何提升執行力。

 

 

 

 

 

雲端起觀 89 思心所&命根 

思心所的近因:依處、所緣、還有觸為主的相應法。 

,對於善業和不善業來講,它是集合,它是組織者。所以佛陀說,就是業。從十二緣起支來講,,也就是,無明緣 是以為首的。行思的主要的緣,是無明,所以對於善與不善來講,的近因,也可以說是無明。十二緣起支三世兩重因果,無明在兩個地方出現,過去的無明緣行,今生的受緣愛。無明包含在愛取中。「有」, 是業有。業有,跟思相關。為什麼有愛和取呢?是因為無明,所以思心所的近因,也可以說是無明和愛、取。 

但為什麼這裡的近因是依處、所緣和觸為主的相應法呢?無明、 愛、取在哪?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講了的現起和近因。觸,對五門來講,依處和所緣就像火炭一樣,跟這個心識,這三者一結合的時 候,這個火炭的熱量就會給這個心識加熱,這個加熱呢,這個心就像膠塊一樣,會軟化。這個軟化的過程稱為 

我們也講到了,你為什麼會有依處啊?是因為我們上一生有渴愛, 有對六種所緣的渴愛,所以這一生才會長出這樣的依處出來。那麼這樣的依處一遇到相應的所緣,由觸而生受及受緣愛這裡面就蘊含著無明。依處、所緣、心識會合接觸,產生感受,形成什麼樣的感受就和過去的無明愛取有關了,只要產生感受,我們就會對它採取行動。什麼樣的行動,就和現在的無明愛取相關,而思是行動的組織者,所以它們是沒有矛盾的。依處、所緣、觸結合,產生衝擊,對我們的心產生這種衝擊、刺激,然後思心所就會生起來。那這個衝擊,我們前面學習了,下來是受。我們在之前還學習了想。這個出來,想心所拿出過去的標記,跟它比照一下,是應該鼓勵還是應該保護?是要黏上去,還是要逃?是抓住它,還是趕快跑?在想心所裡面放著。想心所裡面,對於一個凡夫、無聞凡夫來講,都是稻草人,都是這個想顛倒、心顛倒和見顛倒,它是邪見,對吧。「這是我,這是我的,這是他的,這是她的」。那麼一受衝擊,思心所就起作用了,就開始有業思的出現。如果是要鼓勵的,就召集所有的相應法都衝上去、撲上去、黏住它;如果是不可喜所緣,就召集所有心所,說:「趕緊跑,保護起來,不要被它傷害」!或者要向它們表現:「啊!趕緊炸毛,要嚇唬它們,要把它們都嚇走。我們必須炸毛,我們必須聲音非常大,把它們嚇跑,就像嚇跑野獸一樣」。這是思心所幹的事。那我們自己可以對照,是不是這樣的情況。 

思心所,能夠讓跟它一起生起來的相應諸法,包括心和心所,很認真地去面對所緣,把相應法安置在所緣上,或者對所緣起作用。我們稱之為說,這個是「有心、很用心、很有心」。因為思心所策勵、集合、組織的這種緣故,所以相應諸法能夠團結地跟思心所一起去連接這個所緣,去安置在這個所緣上,然後去完成各自的工作。這個過程,我們看到,就是所緣出現,然後撞擊依處,然後跟我們的心識匯合而產生觸,接下來由這個觸——這種火炭的熱量,使你產生了感受。 

產生了感受後,你的想心所就調出過去的標記來確認:「這個是我們應該鼓勵的目標,還是我們應該保護的一種狀態?我們要啓動鼓勵機制、獎勵機制,還是保護機制?」然後勝解心所對它確定了以後,思心所就開始組織,「哦......!這個東西我們要黏住它!」,它就帶動所有的心所撲上去,完成協調管理的各項工作。所有的心所各司其職,井井有條、不紊亂。如果是不可喜所緣,我們要啓動保護機制。這個保護機制在想心所裡面,出來的是:「我們是對它更大聲一點,還是要趕緊跑?還是抄傢伙?」那麼這個又是另外的,也是由思心所組織所有的心和心識來共同這樣去幹。 

那這樣的過程我們會發現,它其實是一種效應,對不對?它是一 種心的效應,它就是這樣一種機制,是一種反應模式。在這種反應模式裡面,你會發現,這裡沒有一個「我」、沒有一個「我所」、或者一個「真我」、或者一個靈魂、七魂六魄,在裡面組織。它只是一種連帶性的效應,一種應激反應式的效應。 

從所緣出現,所緣撞擊根門,然後,心,三者匯合產生。產生以後,產生感,然後心所針對這個所緣以及產生的感受調出過去的標記,跟現在的標記做比照,勝解心所做個確定,然後心所就組織,採取行動。那麼這樣一個過程,其實在我們身心裡面並沒有一個主體在做這樣的事情,只是這若干的名法各自執行各自的職能而已, 所以這裡面「無我」。這些所有的感受,它「非我」,它不是「我」,沒有一個屬於你的東西,都是一堆感受。沒有一個可以抓取的東西,然後,你就採取行動。所以大部分的行動,都是錯誤的。 

在以前我們的課裡面講到「生命製造車間」。這個「生命製造車間」 的車間主任就是思心所,它組織生產。六門的所緣進來,這個生產材料、原材料進到你的生產車間裡來,跟你的心識匯合,進到車間就匯合了,思心所就開始製造。我們沒有學佛法之前,我們製造出來的產品,對於我們未來的生命,往往都是有妨礙的,都是有毒的產品,製造出來的都是有毒的產品。那就是思心所它的特點了。 

思心所,這個心所,如果用我們世俗的一個詞來描述它,我覺得最合適的就是「執行力」。現在很時髦的,培訓「執行力」。培訓「執行力」 就是培訓你的思心所。思心所組織、協調各個心所。怎麼組織協調? 比如說你的數據,怎麼協調組織對數據的管理?那就是想心所的事; 說「誒,我們要有願景,要有戰略目標」,是欲心所的事;怎麼樣讓所有人能夠專注於當下的事情,這是念心所的事,或者尋心所、或者伺心所、作意心所的事;只是一堆心所。 

你的執行力培訓課程,如果你沒有把五十二個心所都搞明白,那你的執行力的課程一定不會很圓滿。如果你能夠把五十二個心所都搞清楚,那你的執行力的課程,一定就會很棒。我們在座的有搞培訓的, 你可以思考一下,看我講的對不對

,有思食。屬於四食之一,摶食、觸食,下來就是思食,它是我們生命輪迴當中最主要的四種食物之一。那我們來看,向智長老怎麼來說這個思食。經典裡面比喻什麼是思食呢

就像兩名壯漢,挾住一個男子的雙臂,一人挾一邊,硬把他拽到、拖到充滿炙熱火炭的坑洞中,把他扔下去,類似於這樣。 

此處的思食,主要是指「業」,亦即生命輪迴的活動。譬喻中兩名壯漢代表牽引人類業力的力量,一個是善卻是迷惑的行為。你幹了好事了,但是這個好事並沒有導向解脫。這樣的業成熟的時候,讓你下一生有好的果報,但還在輪迴當中,這是善卻迷惑的行為。還有一個是惡行。 

善業和不善業是兩名壯漢,挾著你,挾著你的名色相續流,就是所謂的人。那麼這個名色相續流,被稱為「人」,他無法抗拒被業習、生存的意志、計劃和抱負牽引至充滿著劇烈苦迫火燼的輪迴深淵之中。 而無明的我們卻覺得生活過得不錯,大家都非常心甘情願地在輪迴的深淵裡面輪回,覺得挺好,還挺清涼。 

因此,從的觀點來看,思食是輪迴三界的食物。思食本身,它指人對計劃和抱負、奮鬥和征服、建設和毀壞、創造和發現、建立和改革、組織和創造等汲汲營營的強烈欲望和過程。包括這個欲望,包括你去實施的這個過程。那麼這些渴望使人深入海洋及巨大的太空之中,人類成為最邪惡的掠食性的動物。同時,它也會在藝術和思想的創造天賦上達到頂峰。 

人們追求執行力的卓越,以及所謂創造動力的源源不斷,其實是來自於對生命四食無盡的渴求。人以粗俗或者高貴的各種形式以及在不同層面渴望獲得思食。思食,它必須去蒐羅,提供我們渴望的食物。 所以在摶食,在觸食,在識食裡面,這個思食是負責蒐羅其他的三種食,提供我們渴望的食物,因此它造業。因為所得的任何滿足都是短暫的,快樂是邊際效應遞減的,最終總是屈服於新的渴望,從此又開 始尋求新的食糧,這成為一項永無止盡的任務,如同奔跑在快樂跑步機上。天天都在奔跑,卻永遠沒有最後接近快樂。所以在思食裡面,世界充滿著意志、權力及創造力,在這個有力的思食的滋養下,世界的建設與毀滅的過程持續進行著,直到你看到輪迴的真實性:如同一 個炙熱火燼的深淵,無論以再多不同的姿態投入生命的輪迴中,永遠也填不滿這個無底洞。

既然思就是執行力,我們來討論一下「修行的執行力」,到底應該怎麼修行?或是修行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在座的大部分人,都還不是老修行,即使是老修行,也是錯誤修行的老修行。修行很多年,沒有啥進步,都是有問題,都是修行的正確執行力沒有得到貫徹。 

在座的各位,北美這些國家的,都是很優秀的,在世間上都是站在金字塔中上層的人,你們來修行,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執行力方案呢

第一個建議是低能預期。 

低能預期是什麼呢?我是個新手,新手上路,不要太牛。「我在世間裡面很有成就」,不見得你修行就能夠很順暢,往往世間越有成就的人,修行越修不上去,為什麼呢?世間的習性非常地強。不說世間習性有什麼好與不好,而是我們在世間磨練出來的那些慣性。所以不管你在世間是有成就還是沒有成就,都把自己當作一個低能的人,在修行的路上是個低能的人、是個新手,不要驕傲。作意自己上一生是在地獄,這一生剛從地獄越獄出來。這樣你可以降低你的預期。解決你「畏難,害怕困難,或者太高估自己」這樣的問題。心態調低了,就不會有各種期待。「像我這種水平,我是沒有空禪修,我要是禪修一下,五天我就能證四禪。」結果五天,呼吸都沒有找著!或者找著了,跟豬頭一樣。為什麼?就是對自己期待太高。這個很普遍,如果你碰到過很多禪修的問題,往往就是對自己的預期過高。 

第二步,有效激勵。為什麼?邊際效應遞減。禪修要學嗑瓜子。嗑瓜子可以一直嗑一直有味道。在帕奧禪林經常會看到很多新的禪修者來,來的時候非常精進,禪堂裡面都是他的影子,一天坐八個小時、九個小時。但基本上很少會熬過三個月的。來的時候都發誓克期取證, 要把禪堂坐穿。結果禪堂沒坐穿,自己穿了。因為期待太高,沒有達到那個期待,身心都經不起,自己把自己擊穿了。所以「短週期,小阻力,快見效」。打坐一開始不要打太久,有感覺舒服就起來,你就會:「哎,我還是不錯的」。不要等到腿很痛,硬熬,熬到最後,一想到打坐,逼著自己要打坐,一想到打坐,你就想吐,但心裡面還是咬牙,就是「啊!我怎麼著也要來一下」,那你這樣的禪修不會有效果。往往這樣的人都會半途而廢。 

經行也好,禪修也好,給大家做的建議是什麼:每天兩座,每座不少於五分鐘,是不是給大家這樣的建議?那現在已經有很多人超過了。那如果你現在是一個新的禪修者,我也還是這樣的建議。 

怎麼練習正念正知呢?一餐飯,正念地吃飯;一段路,正念地走路,只是這樣的要求而已。你如果真這樣做,你現在也應該上來了。為什麼呢?快見效啊,沒阻力啊,週期很短啊,不會成為壓力,跟嗑瓜子似的。要這樣來,一點點來,有效地激勵。 

發現妄念出來了,馬上鼓勵一下自己的心。為什麼?激勵啊!人是需要自我激勵的,不要覺得是欺騙自己。你都欺騙自己無數生了,無始以來都在騙自己,「輪迴很好、很美好」,你何怕騙一下自己走上解脫的路呢,對吧

第三個,勤能補拙,要勤快。如何勤快? 「分階段、螺旋式、迭代式」。就是要看清楚自己禪修或者你修行的任務,再把它分解出來。 

首先目標必須是具體的。世間做事情都知道,目標必須是具體,「我到底禪修幹什麼?我正念正知幹什麼?是時髦嗎?」。時髦有時髦的做法,鍛鍊身體有鍛鍊身體的做法,解脫有解脫的做法。那你必須具體啊,目標必須具體,對吧?目標要具體,而且可以衡量。 

一餐飯,正念正知,把手機放邊上,不聊天,一口一口地吃,目標很具體,可衡量,就一餐飯。而且目標,是可以到達的,可以達到的。你不要設定一個天大的目標,說:「我今天要完全的正念正知。」扯什麼蛋啊!阿羅漢那是,對不對

那麼我們每天的這些小目標,跟我們的生命宗旨要關聯。 「有規劃的生命是藍圖,沒有規劃的生命是拼圖」。規劃生命就要有宗旨、有目標。宗旨一個,分解目標就很多,但是目標都要指向這個宗旨,所有的目標都要跟我們的生命宗旨有關聯性。目標要分階段,有里程碑,有期限,必須很明確,不明確,就「今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都練成拖延症啊。 

明差距,聚焦問題,短時間解決。解決完以後,復盤一下,再往下走一步,迭代起來。對於修行,你要跟你在世間去完成一個項目一樣地來做規劃,做一個修行的項目規劃。世間裡面賺了五塊錢,都得有計劃。一個解決輪迴問題的巨大生命工程,不做計劃行嗎?就等著天上掉餡餅,怎麼可能?修行是修心,心是無形無相的,對心下手的事,沒有計劃、沒有規劃,等著自己修行功夫變得很厲害,做夢去吧 (),對不對

在開始做規劃之前,建議再有個前行。做項目工程實施計劃之前,先做可行性研究報告,沒有前行準備的話,就容易沒有方向。從執行的角度上來講,如果你有心做但身體做不了,你不會做好的;或者身體可以勝任,但心沒有準備好,你也做不好。所謂的身心其實就是一堆一堆剎那生滅的五蘊,色、受、想、行、識。你可能希望,要有一個去做這個事,但是你的認知沒到位,沒到位,你的的標記裡面都是痛苦,感受都是很難受,那你怎麼可能做下去呢?所以你不想做,肯定做不好的。不想做,我們講這個,你如何提升修行的這個?就是這個願望。 

設定目標,目標要跟宗旨掛在一起。以什麼為宗旨呢,成佛,成阿羅漢,還是成辟支佛?還是現在先不想,修到緣攝受智再定。目標是要跟利益捆綁的。眾生沒有利益的事情不會幹。其實菩薩、佛陀,也是強調利益的,「自利利他」。然後,要看到危機。沒有危機感,也就沒有動力,「反正還年輕,反正我很有錢,反正現在生活安逸」,那怎麼修行?有目標,才會有方向,有利益,才會有動力,有危機,才會有壓力。那麼,你看看你自己修行的這些要素,理出來了沒有

這一步做下來以後,我們說你要「百日築基」,百日築基就是基礎工程啊。首先你要搞清楚修行怎麼修,《阿毗達摩》,我們快一百天了, 實際照著做下來的人,我非常讚嘆。做作業的人,付出不少努力,我們也在付出,每天改你作業挺辛苦的。或沒有交作業,但認真去執行了,就會發現,一百天下來,心像清洗了一遍。 

這麼學修下來,就有了基礎的認知,教理上的認知、實修體會的認知,培養了基礎的念知,什麼叫正念正知?怎麼看待正念正知?就有這樣的基礎了。止觀也有一點基礎。每天兩小時打坐,打下來,有感覺了。那麼這 100 天下來,就能清楚看到障礙在哪裡。 

修行的開始是發現煩惱,不是你去修出多少水平出來,能夠在天上飛,而是看到你的煩惱都是哪一種類型的,輕重情況怎麼樣?修行是修煩惱,修不良習慣,那些不良習慣在打止觀基礎的時候,就會很明顯地表現出來。它表現出來以後,我們才有可能去削弱會成為修行障「蓋」的東西。看到自己的煩惱,梳理,轉念,不斷地去削弱清理它。然後,要積累功德。看看你的內在、外在的功德具不具足。不具足那就要趕緊補。積功累德最簡單就是善行,善行最簡單就是說柔軟語。說兩句好話,需要錢麼?善行很簡單啊,每天該吃飯的時候吃;該做飯的時候做,換一個動機——為人民服務,說話不要那麼衝,說兩句柔軟語,你會發現收穫都是你自己,這就是積功累德。六對十二個心所,去對一對,具足,就有功德;不具足,功德有缺陷,趕緊補。這些都起來了,可以考慮確定修行的目標和路徑,剛才講的那幾個步驟。接著下來,要去找一個明師,什麼是明師呢?有教證基礎的老師, 

比較明白的老師。這個比較明白的老師,還要跟你相應。跟你不相應,他講的話你聽不進去,那也沒用。你覺得他講的話你聽得進去,而且他指導你的修行,能夠得力,能夠用得上,你要去找一個這樣的老師。經常給你耳提面命,這個很重要。善知識是梵行的全部。要有人緣,有法緣。人緣,見得著,聯繫得上,可以相處;法緣,就是他講的法你懂,修行能夠得力,這是法緣。 

接下來就是靠自己了,就是修行力了,怎麼樣會有修行的力量呢?這個修力,就是從五根到五力。三十七菩提分從五根到五力,怎麼上來?除了前面這些基礎以外,明師找到了,接著下來就是,你要創造一個修行環境。嗯!最好呢,是出家,上禪林,這是沒得講的,肯定是最佳的。再不行,把你家變成道場。你必須要去努力,不然你沒有一個修行環境,是很困難的。 

方向清楚了,基礎也扎實了,有老師願意教你了,修行路徑也很清晰了,就按著三十七道品,一路往上走就可以了。你想做,也會做; 敢做,還敢贏;敢做,還敢進步。這樣才能稱為修行有「執行力」了,不然都是空談啊。 

給大家做一個參考,不一定正確。算是拋磚引玉了,給大家一個思考。 

好,我們接下來講下面一個心所——命根,遍一切心所裡面的命根心所。 

我們前面講到了,眾生因為六種渴愛,造業——思心所。六種渴愛,就是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和法愛,六種愛。眾生有這六種愛,執取六種愛,以這個為食。以六種所緣的觸食、思食、識食為食。你愛什麼,相應的令生業成熟,導致你會有什麼樣的依處有什麼樣的根門——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那麼以前的六愛,今生就有根門面對相應所緣了,對不對?你愛這個所緣,然後你造業,這個業其中的一部分是令生業,令生業成熟,就讓你產生能夠愛這個六愛的依處。繞回來了,明白了嗎?當這個所緣加上這個依處,再加上現在的心識,就產生了這個觸,對吧?產生的這個觸。依處和所緣,就如同火炭一樣地熱烤你的心,心就開始軟化而有受。 

有兩種命根,色命根和名命根。色命根,色法的時候講過,色命根是針對色法的,就是業生色——令生業生起來的業生色;名命根是針對於名法的。 

不管是色命根還是名命根,《清淨道論》裡講,都是由業而生的諸根,都是由令生業令它生起來的。不管是不是業生的名法,是不是果報名法,所有的名法裡的命根,都是跟業相關的。如果令生業已經終止了、壞滅了,不可能再生起名法的。所以,命根,就是因為渴愛生命的無明體現。渴愛生命的無明而造下的業,成熟的時候,它給予新生命以命根。再由命根守護新生命,這是大格局的角度上來講,它的主要作用是守護生命。它守護生命是怎麼個守護法呢?令俱生名法從生到壞滅。生的時候也是靠它的,而它一直維持到它壞滅,都是命根。大的角度講,從我們結生開始,一直到死心生起,這個生命週期裡面都是靠這個命根來維持,相應的名法和相應的色法都是靠命根來維持 的。但是命根,並不是從結生開始一直到死心生起來,一直都恆常不變,一直都沒有斷過,它不是這樣的,它是陪伴著相應的名法和色法,同生同滅,它是這樣的方式來維持的。 

講命根之前先交代一下命根是怎麼回事。我們很多人在學《阿毗達摩》的時候,覺得命根這個心所又是論師編出來的,沒有什麼用。我們也討論過,包括我自己也出過這樣的困惑。初學的時候,蠻有意思。但是一學下來,發現它是非常重要的。對我們認知輪迴,這個命根是很重要的一個心所  

《清淨道論》講,命根有什麼特相?它有守護俱生名色的特相,有使它們前進的作用,就是繼續存在的作用,有維持它的現起,對於色命根則以應維持存續四大種為足處。對於名命根則以應維持的俱生名法為足處。雖然命根有守護俱生名法和俱生色法的特相,但只在俱生色法或者俱生名法的剎那存在時才守護。也就是說,它並不是從結生心到死亡一直維持在那個地方,讓你的名法、色法一直在,不是這樣的。但確有令其再次生起的作用。 

名法、色法是剎那剎那生滅的,色法的壽命是心識壽命的 17 倍,只有它生起來的時候,這個命根幫助它們一起生起來,然後維持,最後一起滅掉。心識剎那,三個小剎那——生時小剎那、住時小剎那和滅去小剎那,這個命根也是跟著它一起生起來,一起滅去。《清淨道論》裡有講,就像水保護蓮花。它們各有自己生起的緣,但是,水保護著蓮花。就是蓮花的生起不一定是水,但是,蓮花沒有水,就沒辦 法生存,是這個意思。這個後面我們會細講,就像保姆保護孩子一樣,孩子不是保姆生的,但是靠保姆來保護這個孩子、餵養這個孩子。還有就是船長跟船,船長駕著船,船不一定是船長造的,但是船長駕著船,船到岸的時候,船長也上岸,就是這個意思。還有就是一個油燈比喻,油透由燈芯燃燒,油盡的時候,燈芯也會燒毀掉,也會滅,一起燒完。就是油燒完了,燈芯並不能夠繼續存在。這個的意思就是,命根是跟它相應的俱生的色法和它相應的俱生的名法是一起生起來的,但是它是守護它的。守護它,於是它能夠存續、存在的這樣的一種能力。這是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清淨道論》整體的看法。 

那我們回過來看,色聚也好,名聚也好,存在都有三個階段:生、 住、滅。生、住、滅,是一個自然的現象,名法色法的生、住、滅是一個自然現象,沒有上帝的安排,沒有靈魂的安排,沒有主宰。就像一棵蘋果樹,一年四季開花、結果、落葉,第二年春天再長葉、再開花結果,這是個自然現象,你不能說這是一個樹神在安排的,這是不對的。我們的名法、色法,也是自然現象,你不能問它,「它為什麼?」。 

色法、名法的生、住、滅都是非常短暫的剎那。但不管多麼短暫,都必須維持這個生、住、滅短暫的剎那。而不至於生了,沒有住,就滅了。或者生、住、滅的這個過程,它根本起不來,不完成。那麼我們知道,對這種雖然是很微小的、很微細的這種觀點,但它是很基礎的觀點。因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就是在剎那剎那生滅的名色狀態裡面的。如果你這個搞不清楚,我們說,有邪見的人啊,他就在裡面能找到「我」,或者,完全是一種斷滅。比如現代從物質的角度上來解剖一個人,你看,屍體解剖完以後,細胞或者平常的細胞它就這樣生起、 滅掉,生起、滅掉,它沒有一個什麼東西在裡面。那麼他看不到命根,解剖學裡面看不到命根。看不到命根最後呢,就是沒有一個支持生命存在的根本因素存在了(令生業)。認為物質的產生是隨機的嘛,心理活動的產生是物質產生的嘛,這樣的見解,它就會斷滅見。而認為名色法的生滅就是有一個「我」在裡面主宰的,這就是常見,對吧。所以別看這一個剎那一個剎那,它是一個什麼狀態,你不把它搞清楚, 邪見就會產生。 

那麼這個生、住、滅的過程,它是沒有一個東西在掌控。這個生、 住、滅的功能,不是有一個「我」,而是這個命根。這個命根,它也不是掌控,它是一種維持,對吧。命根的特相,就是維護跟它一起生起的諸法,以便能夠不散開,我們講不離散,不分離、不散開的意思。 所以命根的作用,就是跟它一起生起的相應諸法,在生、住、滅的過程能夠維持下去,不中斷。不是某一個先生起,先滅掉,或者有的長一點,有的短一點,它們是一起生,一起滅。令到俱生名法能夠從生到壞滅之間持續的存在,它的作用是這樣的。它的現起,就是你能夠觀察到維持俱生名法的存在直至壞滅。當你的心,當你的定力能夠觀察到究竟名色法的生滅的狀態的時候,你可以觀察到這個俱生名法的存在一直到壞滅。從生起、存在、壞滅,你觀察到這個狀態,那就是體驗到了這個命根。那麼它的足處,是應該維持的這個名法或者色法。我們如果是把這個命根色聚、名聚一起講的話,就是名色法,跟它一 起生來的,是它自己維持的這個名色法。 

在帕奧西亞多的書裡面,這個是粗講特相、作用、現起、近因,他接下來會細講。那我們也是可以接著下來把命根的特相再來看看。我們之前講的這些心所,都會講到:「誒,這個心所是怎樣影響啊、或者是帶動啊、或者是統領啊其它的相應諸法,就是相應的心所」。那在命根裡面,我們不講「相應」。(這個「相應」是老的,我都沒有改過來) 原則上,我們不講「相應法」,而是講「同生」(下面這個是對的)——俱生名法,維持俱生名法是對的,它是俱生的。也就是說,配合命根的特相、作用、現起,就是它的作用,三個其實是一樣的。特相、作用、 現起,在命根來講,這三個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都是維持俱生的名色法,跟它一起生起來,然後一起滅去,中間不分離,不會有哪一個先走哪一個後走。用我們世俗的話來講,就是維護它的壽命,名聚和色聚的壽命。名聚和色聚是一堆一堆生起來的。那這一堆一堆,一起生起來,生起來的時候也是這一堆,滅掉的時候還是這一堆。這就是命根的特相,也是它的作用,也是它現起的狀態。命根,為什麼講是根呢?Indriya,因為是命,壽命就是壽命,為什麼要講根呢?Indriya,在巴利語來講,它有「主、主宰」的意思。從為主來講,就是它維護俱生的諸法的壽命,同時生起一直到滅掉,就是它在這裡面做主的。在我們的名聚和色聚裡面,每一個心識剎那,或者色法的剎那,一直都是不斷生滅的名聚和色聚。那麼怎麼保持這個連接性呢?就是在這個命根不斷地轉起,它不斷地起作用。這個命根(如我們剛才講的)是在我們這一生的令生業的支持下,根據名法、色法的生滅的這種自然屬性,而支持它不斷地生起、維持、滅去。這樣的一種狀態,這種連接生命的連續性,我們的生命的相續性,五蘊能夠持續保持下去的這種相續性,是靠著這個命根做主的。就是令生業通過命根來完成對名法、色法的維持,以使它相續不斷。我們的生命一直相續不斷,一直到你的令生業壞了、結束了,這令生業耗完了,或者被壞滅業毀壞了,那麼命根斷絕了,你生命的相續,才會結束,這是命根的作用,所以說稱為根。它在這個令生業的支持下,它在這裡做主。 

這個是命根的特相,我們今天先講到命根的特相,明天再把它講完。 

實踐題:根據思心所的功能,回顧學習過的心所嘗試做一下自己的修行執行計劃。有孩子的和孩子討論如何提升執行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