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1-08-07 上午7.27.34.png

 

 

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三個意界:五門轉向心和兩個領受心。意界只有三個心,它們都發生在五門心路裡面,五門轉向心和五識之後的那個領受心,因為這兩個心都是心路剛生起來時生起的,它們很弱。所以佛陀把它們定位為意界。

 

・三個推度心、一個阿拉漢生笑心、八個欲界果報心,它可以緣54種欲界心、52種心所和28種色法。

 

・三個推度心和八個欲界果報心,其實是指彼所緣心。

 

・三個推度心就是:善果報的推度心有兩個——一個是捨俱的,一個是喜俱的;再一個是不善果報的捨俱推度心。這三個心,可以執行彼所緣的作用。

 

・彼所緣是隨著前面的速行,速行心緣取什麼樣的所緣,它就緣取什麼樣的所緣。

 

・在憂懼的速行之後,它最多只能生起來善果報的捨俱推度心。

 

・28種色,你眼睛看到顏色,那個顏色在五門裡面它是究竟法,概念法是隨彼起的意門心路過程再經過我們內心的加工,在過去的想蘊標記影響下,再整出來一個我喜歡、我不喜歡的顏色概念所緣或聲音概念所緣。

 

・只要是五門,它取到的都是究竟法;只要是極大所緣,它都可以生起彼所緣。

 

・如果你對自己的心起不如理作意,生起來的是不善心,那隨後就有可能是三種推度心作為彼所緣了。

 

・89種心有些有依處,有些不一定要有依處。

 

・領受心也是五門的,悅俱推度可以發生在五門的推度或欲界的彼所緣上,但不可能作為無色界的推度心或者彼所緣,所以它只會有依,需要心所依處。

 

・初果不可能在無色界證得,它一定是在色地和欲地才能證得的,所以它必須有依。其它的斯陀含、阿那含、阿拉漢的道心和果心在無色地都是可能生起的。

 

・3心一定有依止,包括:欲界的異熟心 23個,加上無因的唯作心兩個——五門轉向心加生笑心,瞋恚心兩個,須陀洹道心一個,色界心15個,它們是一定要依的。

 

・欲界的異熟心23個:一組是八大果報心,然後異熟心就是15個無因心(不善果報無因心7個和善果報無因心8個,再加上五門轉向和生笑心)。

 

・就是雙五識、雙領受、三推度再加上8個大果報心,23個異熟心,再加上兩個瞋恚心、五門轉向心、阿拉漢生笑心、須陀洹道心,以及15個色界心,這是43心。這些是一定要有心所依處才能生起來的。

 

・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每一個心生起來都有什麼樣的規則、有什麼樣的規律?善心生起來有什麼規律?不善心生起來有什麼規律?它是以什麼樣的定則在運行的?感受大部分都是心理的問題,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心不瞭解,不瞭解它是怎麼生起來的?它是依靠什麼樣的因緣條件生起來的?生起來所有的心都有什麼樣的作用?如果我們不瞭解,我們就沒有辦法去引導我們的心,引導我們的心讓自己有好的感受。所以對心的作用要深入地瞭解。

 

・從六個面向,對著這些表,跟自己的心結合一下:平常你都生起什麼樣的心?都取什麼樣的所緣?依處是什麼?起來的都是什麼因?感受一下這個作用。

 

 

 

 

 

 

 

 

 

  雲端起觀-113

雜品4

 

昨天的作業,有些同學說:心緣取相應的所緣,對生起來的條件情況不是太清楚。

這個表就是心和所緣的關係:左邊這一欄,我們看到89心加兩個神通心,神通心是特列出來的,中間是所緣,第三欄是《攝阿毗達摩義論》的原文,原文第一個:25心緣小界。

25心緣小界」就是欲界的25種心:第一個是雙五識,善果報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不善果報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總共10個。眼識只能取現在的顏色所緣,這個大家能理解。耳識是聲所緣;鼻識是香所緣;舌識是味所緣;身識是觸所緣,觸所緣也是地、火、風,這個大家不會有問題。

第二個是意界,三個意界:五門轉向心和兩個領受心,這個大家要記住。意界只有三個心,它們都發生在五門心路裡面,五門轉向心和五識之後的那個領受心,因為這兩個心都是心路剛生起來時生起的,它們很弱。所以佛陀把它們定位為意界。

眼、耳、鼻、舌、身,只能取現在單一的所緣,五門轉向心和領受心也是在心路上,是所有的五門都要用到的心,所以它也能夠緣取眼、耳、鼻、舌、身,所有的五種現在所緣。這個也容易理解。

下面這個可能問題出的比較多一點。

三個推度心、一個阿拉漢生笑心、八個欲界果報心,它可以緣54種欲界心、52種心所和28種色法,這個怎麼理解呢?

阿拉漢生笑心,是阿拉漢才能生起來的。比如說佛陀、辟支佛、阿拉漢,他們看到眾生的各種很奇怪的現象,這個現象包括五蘊的各種現象,都是可能的。我們知道阿拉漢看到任何所緣,他都能夠直接看到它的究竟,也就是它本來的無常、苦、無我。所以在阿拉漢的視角裡面,永遠都是看到事物的真相。

事物的真相就是究竟法,就是真實法。所以,他自然能看到心、心所和普通的色法。

所以,阿拉漢不僅當看到一個餓鬼,肚子很大,跟水缸一樣,會不自覺地笑;他也能看到眾生內心的各種活動、很奇怪的想法。我們是沒有辦法拿出我們的內心給人家看。如果有一個儀器,可以把我們內心的心理活動,用圖像的形式呈現出來,你會發現我們有時候的想法是極其好笑、極其怪誕的。阿拉漢能看到你這樣的心,他也覺得很好笑。所以,阿拉漢看到眾生54種欲界心、52種心所,也有可能生笑心了,就是這樣。很多人會問:阿拉漢怎麼會看到54欲界心、52心所也會笑?這個笑和這個意思是一樣的,就是眾生的心因為很不清淨,有各種雜染、稀奇古怪的各種怪誕的想法,阿拉漢看到會像看到奇怪的餓鬼一樣會心一笑。

三個推度心和八個欲界果報心,其實是指彼所緣心。前面講過的,可以執行彼所緣作用的有11種心。三個推度心就是:善果報的推度心有兩個——一個是捨俱的,一個是喜俱的;再一個是不善果報的捨俱推度心。這三個心,可以執行彼所緣的作用。彼所緣為什麼可以緣54欲界心、52種心所、28種色呢?彼所緣是隨著前面的速行,速行心緣取什麼樣的所緣,它就緣取什麼樣的所緣,這些速行無外乎是善的、不善的或者是唯作的。

五門和六門都可以生起善和不善心。舉個例子講,在五門心路過程,眼睛看到顏色,極大所緣撞擊眼淨色,生起一個完整的五門心路過程,一定有彼所緣。如果它是極可喜所緣,比如說你看到你很喜歡的佛像,這是極可喜所緣,它是善果報。善果報一定會生起跟你這個結生心、有分心相應的心,比如你是悅俱智相應的大善果報心,如果你看到這個佛像,然後你也很歡喜,生起來的是如理作意,然後七個速行心也都是善的,你的彼所緣就是悅俱智相應的果報心。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個可喜所緣,但是你卻不如理作意了,不開心了,你的速行是不善心。不善心之後,它不可能生起一個悅俱的心,因為你正在生氣。我們在額外有分那裡講過,你正在生氣,速行後面不可能生起一個悅俱的心,但是因為你是可喜所緣,所以你的果報心是善的。

那麼在憂懼的速行之後,它最多只能生起來善果報的捨俱推度心。如果是你不可喜所緣,本身是不善果報,然後你生起憂懼的心路,最後生起來的是捨俱的不善果報的推度心作為彼所緣。後面我們在講彼所緣的時候會細講。三個推度心都是可以緣這個速行的所緣的。

28種色,你眼睛看到顏色,那個顏色在五門裡面它是究竟法,概念法是隨彼起的意門心路過程再經過我們內心的加工,在過去的想蘊標記影響下,再整出來一個我喜歡、我不喜歡的顏色概念所緣或聲音概念所緣。那個是在意門心路過程里完成的,而且要很多條意門心路過程。所以,只要是五門,它取到的都是究竟法;只要是極大所緣,它都可以生起彼所緣。所以,在顏色這一塊生起11種彼所緣心,這個沒有問題。

意門,比如說,你修觀智,觀察自己過去或者當下你生起來的欲界心和心所,然後很清晰,生起來的是觀智的速行,是善的速行,那麼後面八大欲界果報心作為彼所緣。如果你對自己的心起不如理作意,生起來的是不善心,那隨後就有可能是三種推度心作為彼所緣了。所以它緣取54個欲界心、52心所就沒有問題。我們在講彼所緣的時候,會再細講。

第二個內容就是「六心緣無色界境」。這個部分,昨天我們講過了,這個容易理解,就是第二無色界禪-識無邊處和第四無色界禪-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兩個地可以生起的善心、果報心、唯作心合起來是六個,它們分別緣的是空無邊處定的禪心、無所有處定的禪心,它們是屬於心,屬於究竟法。這個容易理解。

21心緣「名言」,這是概念,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15種色界禪心,色界的善心、果報心、唯作心,加上第一無色界禪空無邊處,它緣的是無邊的空,它是個概念,15種色界禪那心、果報心、唯作心,它必須是概念。我們證得禪那必須要用概念,安那般那也是概念。

第三個無色界禪心,無所有處禪心,是緣空無邊處禪心的不存在,這也是概念。第三個容易理解。

第四個更容易理解,出世間的道心與果心取涅槃為所緣,「八心唯緣涅槃境」。

第五個,「20心中離無上」。「20心」是指離12個不善心、4個欲界智不相應善心、4個欲界智不相應唯作心,我們看到它的特點就是不善或智不相應。不善心和智不相應的心可以取的所緣除了28種色法、概念、52個心所,只能取81種世間心。怎麼叫「離無上」呢?無上指的是道心、果心。無智的心和不善心不可能緣道心、果心和涅槃作為它的所緣,「離無上」指這個意思。

「五心除最上道果」,最上的道果是阿拉漢道果。有五種心是除了阿拉漢道果之外的其它所緣都可以緣,那是什麼呢?四種欲界智相應的善心和一種五禪神通善心。因為你只要沒有證得阿拉漢,你不可能取阿拉漢道果作為所緣,阿拉漢道果只有阿拉漢才可以取到。但是三果以下的聖者,包括三果聖者在內,他觀察他自己的道心果心的時候,生起來的是欲界智相應的善心。他用神通心去看別人的道心果心的時候,或者其他任何心的時候,就是神通善心。

第七個,「六心普緣一切境」。「六心普緣一切境」,是所有的所緣都可以取到的,那只有阿拉漢。阿拉漢可以生起來的心不多,但可以緣一切所緣。阿拉漢可以取到所有的心,有哪一些呢?欲界智相應的唯作心和第五禪神通唯作心,加一個意門轉向心。這個意門轉向心也是在阿拉漢的意門心路過程的時候起作用的。當然其他任何地方,只要是意門心路過程,都需要意門轉向。阿拉漢也需要意門轉向,所以意門轉向心跟另外的五個心可以普緣一切境。一切境就是89種心、52心所、28種色法、涅槃和概念。就是所有的所緣都可以取到。這個就是這個表再給大家做一個復習。

我們今天再來講最後一個面向:就是攝依處。

89種心有些有依處,有些不一定要有依處。我們對著這個表上《攝阿毗達摩義論》的論文來看,首先依處有六種依處,分別是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也就是五淨色的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身淨色,還有一個心所依處。有同學問:心所依處為什麼是色法?心所依處是我們心臟裡面的血液,當然它是色法。所以,依處就是心的依靠處,心依靠它生起來的地方就叫做依處,它是支持心和心所生起來的業生色法。欲地和色地的每一個心都是需要依靠依處才能夠生起的,而且每一個心識剎那只有一個依處。大家記住:一個心識剎那只有一個依處,一個心識剎不可能分別在不同的地方生起來。所以有些人說:啊,心就在遍滿我們全身啊。那意思就是你的心在全身到處生起來。不是這樣的。一個心識剎那只在一個依處上生起來。雙五識是以各自的淨色為依處,就是眼識以眼淨色為依處,依此類推。其它的扣除無色界的4種,然後剩下的75種心,都是可能需要依靠心所依處來生起來的(四種無色界善心和唯作心有時依)。

我們來看論文:「於所依中,所依,即眼、耳、鼻、舌、身及心所依處六種,此等所依,與欲界中得有一切與色界無鼻、舌、身等三,於無色界一切都不顯現」,這個容易理解。在欲界裡面,六處都有。色界,就是色界的梵天人,沒有性別;他們長的都像美男子,但是他們沒有性別。他們有鼻子,但是沒有鼻淨色,也沒有舌淨色,也沒有身淨色。他們的身非常微妙透明,看起來有身的形象,但是他們那個形象不會被損害,你拿刀砍他砍不死,他不會得新冠肺炎,不會被扎死,因為他沒有身淨色。

無色界就完全沒有依處,因為他沒有色法。

「此中五識界,如其次第,個別依止五淨所依。」五門心路除五識界個別依止眼、耳、鼻、舌、身淨色轉起,其他的 「稱為五門轉向心及二領受心的意界(這三個心是意界),唯依止心所依處而轉起。」因為它是五門,五門必然是在欲界或者色界,所以它一定有依處。「其餘的稱為意識界的推度心三個、大異熟心八個、瞋恚心兩個、初果道心一個、阿拉漢生笑心一個及色界15個心,為依止心所依處而轉起。」這些是一定會依靠心所依處而轉起的。

「其餘的善、不善、唯作、及無上(出世間心),有時候依止,有時候不依止心所依處而轉起,無色界異熟四個心,則完全不依止心所依處而轉起。」那麼偈誦是這樣的:「欲界70依六事,色界四種三所依,無色中一意識界,應知彼唯不依止。四十三心有依止,四十二心生起時,或有依止或無依,無色異熟無依止。」

在這個表裡面,不容易理解的是這個「有時依,有時不依」,這個瞭解了,其他就明白了。

在這個論文裡面,表現在哪裡呢?就是「四十三心有依止,四十二心有時依,無色異熟無依止。」我們對著這裡來看,欲界12種不善心中的8個貪根心,它有時候依,有時候不依,怎麼理解呢?

欲界、色界都是有心所依處的,能夠有時不依的情況,只會在無色界。也就是說無色界的眾生也是可以生起8個貪根心的。但是色界、無色界的眾生不會生起瞋心,所以憂俱的兩個瞋心一定是在欲界,只有我們這樣的人才會生起。

12個不善心,對於色界、無色界的生命,可以生起貪根的心和痴根的心,無色界生起來的是沒有依的,欲界、色界生起是有依的,因此稱為有時依。

五門轉向的意界和兩個領受的意界、三個作為推度的捨俱推度心、悅俱推度心,這三個推度心也可以作為彼所緣。彼所緣只會在欲界心生起,五門轉向是在色界和欲界生起,不可能在無色界生起,無色界沒有五門。

領受心也是五門的,悅俱推度可以發生在五門的推度或欲界的彼所緣上,但不可能作為無色界的推度心或者彼所緣,所以它只會有依,需要心所依處。

阿拉漢生笑心——無色界的阿拉漢沒有身表無從笑起,只有在欲界、色界的時候才會生起阿拉漢生笑心。

8種欲界善心,作為欲界欲地的眾生、色地的眾生和無色地的眾生都可以生起,所以它們也是存在有時候依、有時候不依的情況。

再往下是8個大果報心。8個大果報心只會在欲界生起——色界的果報心,它是初、二、三、四禪的果報。大果報心是欲地眾生的果報心,不管它在彼所緣上,還是在結生、有分、死亡上,它一定是有依的。

唯作心可能依、可能不依,也就是無色地裡面可能有阿拉漢。無色地的阿拉漢生起的唯作心,就不需要依;而色地和欲地的阿拉漢生起的唯作心就需要依。

色界的15種心,不管善心、果報心、唯作心都是需要依的。因為無色地的眾生,它不會生起色地的禪那心——善心、果報心、唯作心,這個我們在前面講過了。

無色界的善心、果報心,可能依、可能不依。為什麼呢?因為欲地和色地的眾生也可以生起無色界的心。當我們練習四無色界禪而生起無色界的善心,欲地的阿拉漢、色地的阿拉漢生起無色界的唯作心都需要有依,這些是有時依。但是無色界的果報心,只有無色地的眾生才會生起,因此它是不用依的,所以它是無依的。

再下來一組是出世間心。出世間心有一個很特別:須陀洹道心。須陀洹道心是必須依,一定有依的。為什麼一定有依呢?因為不可能在無色界證得初果須陀洹,初果不可能在無色界證得,它一定是在色地和欲地才能證得的,所以它必須有依。其它的斯陀含、阿那含、阿拉漢的道心和果心在無色地都是可能生起的;無色地可以生起、色地可以生起、欲地可以生起,就是有時依了。

心跟依處的關係,先講到這裡。需要搞明白的是,43心一定有依止,包括:欲界的異熟心 23個,加上無因的唯作心兩個——五門轉向心加生笑心,瞋恚心兩個,須陀洹道心一個,色界心15個,它們是一定要依的。欲界的異熟心23個:一組是八大果報心,然後異熟心就是15個無因心(不善果報無因心7個和善果報無因心8個,再加上五門轉向和生笑心)。也就是八大果報心,加上18個無因心扣除意門轉向心,依個別淨色的雙五識。

就是雙五識、雙領受、三推度再加上8個大果報心,23個異熟心,再加上兩個瞋恚心、五門轉向心、阿拉漢生笑心、須陀洹道心,以及15個色界心,這是43心。這些是一定要有心所依處才能生起來的。

然後42個心,是有時依、有時不依的。也就是說,無色界的、無色地的生命也是可以生起來的。包括欲界的8個大善心和8個大唯作心,欲界的扣除兩個瞋恚的10個不善心——就是貪和痴、加上8個大唯作心。還有一個意門轉向心、還有無色界的善心4個、無色界唯作心4個,這些欲地和色地的眾生可以生起來,無色地的眾生也可以生起來。然後加上扣除須陀洹道的出世間心7個,這些是可依、可不依。也就是說,無色地的眾生也可以生起來,這是42個。那這個的解釋就清楚了。

心的六個面向看起來複雜,其實都是一些簡單算術題。唯一要把握的是什麼呢? 從兩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不同生命層次心的素質,這是一個角度。識知所緣,你帶著什麼眼鏡?或者我們說你是什麼樣的心眼?用什麼樣的心眼看什麼樣的問題。不同的心的素質,他觀察所緣會不一樣。

再一個(角度),不同心的素質和不同的生命地的心,這些心的感受、因、作用、所依的門、所能取的所緣和依處都是有差別的。

對於感受來講, 121種心有121種感受。每天都沈浸在焦慮、憂慮的心情狀態的人,很難體會到輕安、輕鬆、愉悅的感受。從來都沒有練過正念正知的人,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就是簡單的走路、刷碗、擦地板也可以生起快樂!由衷的快樂!不需要人鼓勵,只要把心放在當下,身心合一,覺知那個刷碗、覺知那個擦地板、覺知自己的走路,就會有輕安、輕快、柔軟、適業、練達、正直乃至於悅受。

一個人如果沒有入過禪那,真正地將心完全沈入似相,那種雀躍喜或者那種遍滿喜是沒有辦法體驗的。你無法去想象:傻傻地坐那兒就能那麼快樂。可能嗎?初禪的人不知道二禪的快樂;二禪的人不知道三禪的快樂,那種樂受。那三禪的人,那麼快樂,但是他無法體會四禪心的寂靜和平靜所帶來的感受,甚至於超越了三禪的樂受。

四種無色界禪那的禪支是一樣的,只是所緣不同。有色跟無色的所緣差別很大!有色的概念所緣產生的快樂和寂靜,就多多少少有那種有色法的不自在的感覺。這種不自在跟平常的、普通人的那種體會(相比),那已經很自在了。但是你跟無色定去比較的時候就能體會得出來。

坦率地講,現在的人,證得非想非非想處定很純熟的人是不多的,不容易。我曾遇到一位尊者,他就是修非想非非想處,他的主要根本業處是非想非非想處,他非常喜歡非想非非想處。他描述長時間安住非想非非想處定的時候的那種寂靜、那種殊勝,無法言表。但是,跟以涅槃為所緣又完全是兩個概念。有體驗的禪修者說,涅槃出現的時候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五根不起作用了。所以初次入涅槃的很多人突然間完全不受控了,心完全不受控了。為什麼?因為他緣取涅槃為目標,在短暫的時間裡面,你的五根完全不起作用,取涅槃為所緣的那種安穩、寂靜、自在,又是禪那所沒有辦法比的。這是我們從經典上來形容,這麼想象的,不是說我有這種體驗。

從心的素質角度上來看,一個欲地的生命通過對心的訓練,你所產生的各種感受和體驗差別很大。比如捨受,不要以為捨受都像一種無感的受。四禪和無色界定都是捨受,但它們的差別是沒辦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只有自己去體驗才可以的。我們可以體驗的至少可以是我們一整天都沒有煩惱的時候,你這種體會就都是很快樂的。但是一整天沒有煩惱,其實很容易做到,練習正念正知就可以;每五分鐘提醒你一次正念正知,一天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痛苦。佛陀講苦,受苦不是像埃塞俄比亞的難民那樣才是苦,是你每一天,你的心都沒有快樂。你住著豪宅、開著豪車、家有嬌妻、有保姆,各種(事情)都給你安排好了,但不見得你有快樂,你的感受不一定是快樂的。那個是苦——求不得苦。想要的太多,在那裡焦慮的時候是苦。這個苦很簡單,你要想讓它不生起來,回到當下朝向善心就可以。所以我們在看六個面向的時候,為什麼把受放在第一個呢?因為「受」最說明問題。

快樂嗎?健康嗎?為什麼會不快樂?什麼原因造成的?是有因的。「因」雖然是講無貪、無瞋、無痴和貪、瞋、痴,雖然不是直接講因緣的「因」,但是為什麼佛陀把它當成「因」呢?因為它真的是所有感受的「因」。

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業。不善業成熟你就不會有好感受,不管是身體的還是心理的;第二個,你造不善業的時候,你也不會有好感受,你在貪、瞋、痴的時候哪有好感受?即使你生起悅俱貪相應的心,大家自己感受一下,他那種貪的悅俱,他是集中在:比如眼睛看好看的,他是呈現在那個角度的,在你內心的某一個區域,你有一種惴惴不安,害怕失去它的擔憂在後面跟著,他是不能夠生起來那種自在的、全然的快樂。這個因和感受是有關的。

這一章節裡面,(受、因)這兩個很重要,看起來這兩個(受、因)都很簡單,但這兩個都很重要。我們這一期課程叫「快樂之道」,快樂就是感受啊!怎麼獲得快樂之道?這是跟「因」有關,「因」——無外乎是貪、瞋、痴、無貪、無瞋、無痴。

但是要明白這兩個事,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每一個心生起來都有什麼樣的規則、有什麼樣的規律?善心生起來有什麼規律?不善心生起來有什麼規律?它是以什麼樣的定則在運行的?感受大部分都是心理的問題,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心不瞭解,不瞭解它是怎麼生起來的?它是依靠什麼樣的因緣條件生起來的?生起來所有的心都有什麼樣的作用?如果我們不瞭解,我們就沒有辦法去引導我們的心,引導我們的心讓自己有好的感受。所以對心的作用要深入地瞭解。我們這次講到攝雜的部分,還沒有細講,明天開始會深入地來講心的作用。

後面的門、依處、所緣,就是內心加工廠的基礎設施和原材料。原材料是所緣,這個原材料是從哪裡入口呢?是通過門進來的。進來之後放在哪裡加工呢?是在依處里加工。所以這是基礎設施和原材料——這是你的內在流程,你的心總是生起什麼樣的因和作用,是你的內在流程。作用和流程相關。生產不善還是生產善,生產好產品,還是製造有毒產品?是跟「因」有關的。而這個製造(過程)最後都會回過來讓你體驗這種感受。

從六個面向來分析心,不是隨便安立的,不是讓我們去羅列一堆數字。這些數字你能懂挺好,不能懂沒關係,因為我們在後面展開,會不斷地碰到相應的問題。只要你不跑掉,你不嫌煩,你總有一天會搞清楚的。我們有時候也會卡殼,就是一下子腦袋反應不過來。但是沒有關係,你知道它的基本原則是什麼。我學《阿毗達摩》這麼久,我都沒有背過,我總是要求自己去理解它。我只能大致知道它的來龍去脈。我們的學習,我也只是作個引導而已。

在這裡給大家講六個面向,六個面向的真正含義我們要知道。然後你帶著這樣的心去看六個面向的這些數據。這個心為什麼會這樣生起來?這個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作用?它為什麼在這樣的門裡生起來?它為什麼取這樣的所緣?它是什麼樣的依處...。如果我要生起這樣的心,要有這樣的感受,我要做些什麼?要這樣來學,你就會覺得很有意思,於是跟你的生命息息相關。而不是一堆的名相,一堆的數字,你就會覺得很煩。

有同學說《阿毗達摩》太複雜了!你說複雜它就很複雜,你說他簡單就是六個面向,它是跟我們的生命相關的。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或者你們小組要討論的話,我建議從六個面向,對著這些表,跟自己的心結合一下:平常你都生起什麼樣的心?都取什麼樣的所緣?依處是什麼?起來的都是什麼因?感受一下這個作用,作用我們前面講過。這樣你學《阿毗達摩》就會有一點意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