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EUlWj  

▲傅達仁積極推動「安樂死」,也已成為國際安樂死機構會員。(圖/資料照)

因前體育主播傅達仁在臉書透露自己已成為國際安樂死機構的會員,引發各界熱議。不過近日卻就有一名網友在PTT發文,納悶尋問:「想安樂死的人為什麼不直接自殺?」意外釣出一名胸腔外科醫師「超專業解答」,讓網友全跪了。

這名自稱是胸腔外科醫師的網友表示,因為他的工作內容就是在幫人氣切、宣告死亡等,因此想跟大家談談,在正常「生老病死」的經歷下,死亡前還有一個經過叫「失能」。他表示,所謂的失能,就是「明明還活著,但是他甚麼都不能做」,例如:中風、植物人、第四級心臟衰竭、末期腎病或阻塞性肺病等都算。

由於現代醫療進步,「在台灣,這幾年增進了每個人好幾年的平均餘命,但是這些年的壽命,是花在遊山玩水、含飴弄孫,還是花在醫院給我們換鼻胃管?」他談到,許多老人家會在生病前交代子女「別氣切」,但他們想表達的不單單只是氣切這件事情本身,而是希望子女能讓他們「有尊嚴的走」。

但仍有網友認為:「問題在於50%時救或不救?」對此,他則提供家屬一個和醫生溝通的密技,「你可以問他:如果插管(或是開刀、洗腎... 等重大決定),他『失能』的機會有多高?能講出這個,就能突破常見討論重大決定的窠臼:因為怕會『死』,所以不是死的其他決定就都只好接受了,接受完了又來後悔!」

另外,他也透露,許多家屬在救與不救的抉擇中掙扎,但其實99%的患者都是「不會醒的」,因此他也建議,若不幸碰到這個問題時,家屬應該「理性的」與醫師討論,「請他們各種可能性都要跟你說,如果發生失能,衍生出來的照護需求可能是怎麼樣,不要只滿足於問到『可能會怎麼樣』,你應該要問,失能的機率有多高,是超過一半嗎?還是大概不太會恢復了?很多時候不拚當然就很快沒有了,問題是,拚完以後是不是很高機率長期失能臥床」,才是重點。

 

 

延伸閱讀:

馬偕醫院院長罹癌告白:請將人生「往前移」

 

 

 

 

 

 

 

 

 

 

文章來源:

http://www.msn.com/zh-tw/news/living/%E6%83%B3%E5%AE%89%E6%A8%82%E6%AD%BB%E7%82%BA%E4%BD%95%E4%B8%8D%E8%87%AA%E6%AE%BA%EF%BC%9F%E4%BB%96%E8%B6%85%E5%B0%88%E6%A5%AD%E8%A7%A3%E7%AD%94/ar-BBEUjlR?li=AAazr0y&ocid=ientp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