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KgDhFUYrAqDRqw8AABMxWfqjdI216_web_large

以下是篇非常完整的修四禪八定的介紹文章,可以作為修四禪八定的重要參考

第一部分、「安那般那念」修習四階段

禪修的環境及姿勢 

首先,佛陀說禪修者要打坐,必須找一個安靜,沒有聲音的地方。因為對剛開始禪修的人而言,聲音是一種干擾。他們在看呼吸時,心會常常禁不住地想要聽聽周圍的聲音,聽聽別人在說什麼,然後定力就退了。

禪修時,必須坐下來先盤腿、閉起睛睛;若腿痛的話,可以更換雙腿的位置使它舒適,換腿是沒有什麼關係的。身體也要保持正直,不要前俯或後仰。因為後仰的話,會對呼吸感覺不清楚,若出入息不清楚時,妄想就會湧現出來,並且越來越多。身體若是前俯的話,不只會越來越累,同時呼吸也會越來越急促、越來越快,這樣是不能打坐的。除了身體要正直,頭也一樣要正直。

至於手要怎樣放,並沒有一定的姿勢,所以手的姿勢並不重要,可以隨意放,只要舒適就好。最重要的是身體的姿勢,因為身體不正,是會很容易疲倦的。

打坐時要閉起眼睛,將心念專注在鼻孔周圍的呼吸,保持知道呼吸在一個比較清楚出入的地方。有些修行者為了讓自己不要有妄念,以便清清楚楚地知道呼吸,他就會緊緊抓住呼吸、控制呼吸,導致身體越來越痛、緊繃,頸項也會緊繃,甚至有些禪修者只要一閉眼睛,就會感覺頭硬硬的,很痛。所以剛開始禪修時,不要控制呼吸,雖然問題在開始時不是很大,但後來就會變得很大。以後一閉眼睛就會有緊、硬的感受,那是很辛苦的。

第一、 觀出入息(觀息進、出):

1. 在鼻孔周圍的觸點上,簡單地覺知出、入息即可(「入息一次知道」就夠,「出息一次知道」就夠,不必注意開頭到最後,全部的息),

2. 但不要注意觸點,

3. 也不要控制或抓息。

4. 心不隨著息進去或出去。

5. 不要注意息的熱冷推動等自相,也不觀息的無常苦無我之共相。

6. 觀息時可內心默念「進、出」。

7. 若此階段心很散亂,可以用數息的方式(從一數到八,即 「進、出一」「進出二」到「進出八」或「一、一」「二、二」…… 等方式)來觀出、入息。

8. 另外,若沒辦法專注者,更應行住坐臥都專注息來培育定力。

9. 行住坐臥只觀息,而非其它。

10. 首先應決意專注五分鐘,能專注五分鐘後,應決意專注十分鐘,能後再決意十五分鐘,以漸增方式決意。

11. 能專注半小時之後,可換觀長短息。

第二、 觀長短息:

1. 覺知出入息,也覺知息長、息短即可,不要刻意控制息的長短,保持自然呼吸。息時長時短無所謂。任其自然。

2. 通常這階段會見到光,但不要理它。

3. 是內光外光都不要去管。

4. 若此階段不易,就不修,只看出入息就好。

5. 專注第一階段半小時左右及此階段半小時之後(即共至少一個小時以後),再換第三階段觀全息。

第三、 觀全息(即息的初、中、後段整道息):

1. 透過鼻孔周圍觸點,覺知整道息。心保持在觸點來知道進息(或出息)的開始、中間、到最後, 但是,也不去分辨經過觸點的息到底是初或中或後段。此時,禪相(心專注息的結果所出現的顏色或一種光)或會出現,若禪相出現一小時,方可轉觀微息。若無禪相而觀微息,易生妄想。

2. (以上三階段,若不喜歡某階段,可以交替運用,增加定力)

第四、 觀微息:心保持在鼻孔周圍觸點,覺知觸點上的微細的息即可。不必理「出入」

1. 若微息太弱至不易專注了,就不必注意息,而改專注禪相)。

2. 在此階段,若禪相出現且結合,也不要去理禪相,至到息不見方轉觀禪相。

第五、 轉觀禪相入初禪階段

1. 發現禪相與息結合後(二者結合在同一位置,禪相即息、息即禪相的感覺)至息不見,就可專注禪相(不要去管禪相的顏色或形狀如何變化,只要禪相沒有完全消失變成一片黑暗,都繼續把心專注在息位置的禪相上,不要管上方下方或周圍的光,只在息處之一點觀禪相就可。

2. 萬一禪相完全消失,才轉回專注息,等禪相出現而又結合後,再持續專注禪相)

3. 當專注禪相時,不可以一下子看禪相、一下子看呼吸(這樣做定力會掉),也不去抓它或控制它(若用意志去操控它,禪相會消失或轉變,定力會消失,也可能產生身體疲累、緊繃,或是眼睛痛的現象)。

第六、 在心臟裡檢查有分、禪相和五禪支(尋、伺、喜、樂、一境性)

1. 若決意專注禪相一個小時之後,開始在心臟裡查「有分」(即意門)和禪相。方法如下:心不再理會禪相而從面前出來,快速移到心臟部位(不要把面前的禪相一起帶到心臟部位,否則看不到心臟裡的禪相,因為面前的禪相較光亮,帶下來時,會把「有分」的光遮蓋住,就看不到「有分」的形和色了),「看」(用心去看,而不是用眼睛看)「有分」中的禪相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應跟面前的禪相一模一樣,較小而已),如果看到禪相了,就表示是「有分」了,就繼續在「有分」裡查五禪支(如此問:「我剛才專注禪相的時候,有沒有『尋』的感覺?我專注禪相的時候,有沒有『伺』的感覺?……然後查『喜』、『樂』、『一境性』。如果有五禪支的體驗,「有分」裡的感覺會很明顯,就表示剛才有進入初禪。

2. 檢查時間是一至兩分鐘(不要檢查太久,否則心臟會振動得不舒服)

3. 如果沒有查到「有分」的顏色和形狀,沒關係,再把心移回息位置的禪相,專注禪相約半小時之後,再快速到心臟部位查「有分」和禪相。查到後,同上,續查五禪支。

以上階段完成後,就可以依次第修習初、二、三、四禪的五自在。

第二部分、修習初禪的五自在

進入初禪之後,閉眼就有禪相,即開始修習初禪的五自在:

第一、 修習初禪五自在:

第一次練習,程式如下:剛開始觀微息五分鐘(讓身體比較舒服安定),專注息位置的禪相,然後決定「我要進入初禪」,持續專注禪相。一小時後,心帶著面前五禪支的感覺,移至心臟部位,查「有分」約一至兩分鐘,看到「有分」之後,續查五禪支是否皆有出現。

第二次、修習住定兩小時,程式如下:剛開始微息三分鐘,專注息附近禪相,然後下定決心「我要進入初禪兩小時」,心與禪相合一,持續專注禪相。兩小時之後,在出定前,同上方式查有分及五禪,查完後,出定,看手錶時間(誤差應在五分鐘以內)。

第三次、修習住定三小時,程式同上。出定前,查有分及五禪支,出定後,看手錶時間。(注意:初禪時,必須保持專注禪相,看著它,但不可以進入禪相,否則『尋』、『伺』二禪支會消失,如此就查不到五禪支,不能成就初禪的五自在。從二禪開始,才能進入禪相,去體驗喜的感覺。

第二、 修習二禪五自在:

第一次練習、程式如下:剛開始微息三分鐘,專注息附近禪相,決定進入初禪五分鐘,持續專注禪相。五分鐘過後(略估時間即可,不要開眼看表),同上,專注移至心臟部位查「有分」和五禪支,查到之後,心移回面前,思惟「初禪的尋、伺,是粗糙的、不舒服的,二禪的感覺比較舒服,我決定進入二禪」。專注禪相,心中生起歡喜的感覺,控制住那股喜歡禪相的感覺(不可住著在樂禪支)。一小時後,專注力移至心臟部位查有分及三禪支(喜、樂、一境性)。

第二次、修習住定二小時:剛開始微息二至三分鐘,專注息附近禪相,決定「進入初禪一分鐘」,持續專注禪相。一分鐘過後,專注移至心臟部位查「有分」和五禪支,查到之後,心移回面前,思惟「初禪的尋、伺,是粗糙的、不舒服的,二禪的感覺比較舒服,我決定進入二禪二小時」。出定前,查有分及三禪支,出定後,看手錶時間。
第三次、修習住定三小時。

第三、 修習三禪五自在:

例如修習住定二小時,程式如下:剛開始微息二、三分鐘,專注息附近禪相,決定進入初禪一分鐘。一分鐘過後,同上,專注移至心臟部位查「有分」和五禪支,查到之後,心移回面前,思惟「初禪的尋、伺,是粗糙的、不舒服的,二禪的感覺比較舒服,我決定進入二禪一分鐘」。一分鐘之後,至心臟部位查有分及三禪支。查到後,重新繫念面前,思惟「二禪的喜是粗糙的,三禪的樂受比較舒服,我決定進入三禪二小時」。二小時後,出定前,專注移至心臟部位查有分及二禪支(樂、一境性),出定後,查表時間。

第四、 修習四禪五自在:
微息二分鐘~入初禪一分鐘,出定前查有分及五禪支~入二禪一分鐘,出定前查有分及三禪支~入三禪五分鐘,出定前查有分及二禪支,思惟「三禪的樂受是比較粗糙的,不舒服,四禪比較舒服」,決定進入四禪二或三小時。

 

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