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361725_428056536082259_5732748788714583834_n.jpg

 

25. 彼佛光明無量

 

首先摘錄本段經文重點:

 

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二、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衹劫,故名阿彌陀。

 

三、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在經文的前六段裡,本經作者已經很有技巧地把修習禪定所常用的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赤遍、白遍等都融入故事中了。現在他要介紹「光明遍」了。當禪者克服了上篇所提到的「聲音的干擾」之後,心意已經漸趨平靜,有些行者就轉而以「光明」作為修習的業處。當禪者修練的專注和寧靜達到某一個程度時,光明遍的境相(Nimitta)就出現了。禪者在這時候就可以試著專注於這個光明相,於是光明就會愈來愈強。有經驗的禪者透過訓練之後,就可以更進一步地試著操控此光明相,讓它轉化成「無量光明」的似相,甚至變化其光明輝耀之色。然而,大多數的禪者卻會在此處墮入一連串的「虛擬虛相」,就像凝視萬花筒一般,開始了無邊無際的幻相之旅。本經的作者可能就在此處又再度變換或退回了「十隨念」之一的業處—佛隨念,也就是憶念佛陀。他把「光明相」所呈現出來的光環,藉著似相的操控,把它套上了佛身,並發出了無量的光明,遍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於是,這位定中所見的「無量光佛」就被稱之為「阿彌陀佛」。而這位「光明佛」是永遠不會入滅的,他的壽命是無量無邊阿僧衹劫的,讓定中的禪者隨時都可以見到他的慈容,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他的子民一樣,同享著無量的光壽。

 

其實,這段經文正是反映了人們對佛陀的長期思念─自從佛陀在庫西那拉入滅後,佛弟子心目中就一直存在著無盡的懷念,懷念佛陀的功德,更懷念佛陀的音容。現在藉著定境中的幻相終於一償宿願了,佛身不但是光明輝耀而且是萬壽無疆的,從此不必再飽嚐思念之苦了。於是這個「光明遍」就此擬人化成為「阿彌陀」了。新興教派的大乘菩薩們,當然樂於徜徉在這一片光明裡,自認為這已經是最殊勝莊嚴的境界了。為了強調這個「光明遍」的殊勝,本經作者於是舉證說有無量無邊的聲聞弟子,他們都是阿羅漢,也都陶醉在這個幻相裡。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當然是人情之常。但是,就阿羅漢的境界而言,是不可能執著在這個「光明相」裡的,因為如果永遠停留在這裡的話,那就始終沒有機會進一步去看清楚自己的心意了。為了不讓您太失望,我們也來談談這「光明」的實質功能到底是什麼呢?我們應該怎麼處理才對呢?其實這光明是有助於鼓舞心意,克服身體熱惱,遠離昏沈睡眠的糾纏,乃至消滅黑暗,乃至開發以天眼觀看的超能力。這是依據原始聖典和《清淨道論》裡的記載來說明的。不過,還是要再度提醒您,千萬別被這一片無量的光環困住,應該運用光明來透視身體的真相,那才是有意義的觀察思維。您能瞭解嗎?您認為祖師大德們曾經瞭解嗎?事實上,對於歷代的淨土行者而言,禪定的細節一直都是相當陌生的,他們甚至一點也沒有認識、修習禪定的意願。相反的,近代淨土祖師大德們都經常以「發狂」或「發魔」來阻止信徒們學習禪修,勸導他們只要「一句彌陀」就夠了,也只有 「老實唸佛」才是唯一可行、可靠的途徑。如果祖師大德們有機會知道《阿彌陀經》根本就是一部「禪經」的話,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啞然失笑?

 

圖片說明:彼佛光明無量

 

 

 

文章來源: 臉書 法鏡室 社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