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33

 

 

目犍連尊者入城乞食,遇到五百餓鬼。五百餓鬼一見尊者,心懷歡喜,告訴他說:“我們是廣嚴城人的父母親屬,您能否為我們聯絡家人,並與諸位施主一起供養佛陀及僧眾,以此來超度我們脫離惡趣之身?”尊者當時就答應了,並很快把事情辦妥。

 

當廣嚴城的人來迎請佛陀及僧眾應供,佛陀默許以後,人們就離開了。他們離開以後,五百餓鬼便來到世尊面前請求:“明日廣嚴城的人們供養世尊及眷屬午齋的善根,回向給我們吧。”世尊了知一切,但還是隨順世間,明知故問:“你們到底是誰呀?廣嚴城人們的善根,為什麼要回向給你們呢?”

 

那些餓鬼回答:“我們是廣嚴城這些居民的父親、母親,也是長者之子,平時驕慢放逸,雖然擁有財富,但卻不好佈施,貪著世間安樂,不信三寶,不造善業,自己不佈施,也不讓別人佈施……以這些吝嗇等業,我們轉生成為餓鬼,受種種苦。”
 

世尊說:“那麼,明日回向時你們也來,我們才可以作回向!”餓鬼們說:“我們投生為這般低劣的身體,身體如燒焦的柱子,腹如大山,咽喉如針一般細,身相醜陋無比,各關節間處處燃火,四處求取飲食而不可得,即使見到飲食,一接近便成了膿血,以這樣的慚愧之身,實在不敢前來。”

 

世尊呵責道:“你們造惡業時本該羞愧,可是那時候你們卻不知羞恥,而現在已經投生成低劣的身體,慚愧又有什麼用呢?如果不來,就沒辦法回向給你們。”餓鬼們連忙說:“那麼我們一定來。”說完便離開了。

 

第二天,供齋完畢,都要回向了,但餓鬼們還沒到。目犍連便以神通觀察,結果在十六個大國中找不到,整個南瞻部洲,天上、天下,一千小千世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全都找不到。他覺得很奇怪,於是來到佛前,詢問究竟。佛陀說:“那些餓鬼本來是要來的,但現在被業風吹到其他世界去了(眾生業力的確不可思議,像我們有些道友也是,業風一起,要走的話,多少人也勸不了,“嗚”一下就被卷走了。人都是這樣,更何況餓鬼了),這已不是你們聲聞的力量所能知見,不過,我可以讓它們過來。”說完,佛陀便以神力,把餓鬼們都召來了。五百餓鬼一到,便請求將善根回向給它們。但廣嚴城的人們,卻被驚嚇得四處逃竄。

 

世尊說:“諸位不必驚慌,這些眾生都是你們前世的父母,因為造了眾多罪業,現在已轉生為餓鬼。它們請求說,是否能將今天供齋的善根回向給它們?”

 

(供齋的功德很大,你們平時也常常供齋,在你供齋並且為自己得到這份功德而歡喜的同時,也應該想到那些餓鬼、非人等可憐眾生,他們特別需要這些善根。所以,每次修積了善法以後,你可以憶念:“誰需要我的善根,我就把它回向給你,願你離開痛苦,獲得快樂和利益。”這樣做是很有必要的。不說廣大的眾生,我們即生的親朋好友離開世間以後,可能還在中陰界徘徊,或者已經墮入三惡趣,處境淒慘。這時他們需要的就是善根。就像人間的窮人需要錢,如果哪一個有能力的熟人解決了他的困窘,那他是非常感激的。同樣,現在我們有福分學佛,有機緣修善,即使沒有天眼,沒有他心通,但實際在我們的身邊,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需要你的善根來救拔的人,非常非常多!可以說,比人間需要錢的人多得多。因此,時時憶念這些,常常回向他們,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廣嚴城的人說:“既然如此,無論如何也要回向給它們。”(世間人就是這樣,是親人怎麼都好說,但毫無關係的話,要他付出,恐怕也不是很情願。)

 

世尊便回向道:“此施諸善根,願彼利餓鬼,離餓鬼劣身,獲得善趣樂。”(這個回向文,一般的念誦集裡都有,是世尊親口說的。平常我們如果身體不好,有時可能就是有病魔幹擾。這些病魔,其實也就是餓鬼、鬼神,他們成了那樣以後,因為業力所牽,會不自主地希求你的精血,或各方面的能量。因此,當你做了一些惡夢,或者心裡不舒服,甚至覺得是不是有附身、有討債的?這個時候,就可以念這個偈頌,通過燒焦煙等,把自己的善根回向給它們,使所有的非人、鬼神都得以滿足。這樣,通過佛陀金剛語的加持,違緣也就遣除了。)

 

結果在當天夜裡,那些餓鬼就死了,全部生到了三十三天。


這個公案很明顯地說明,當我們修持善法,然後對亡人、對惡趣眾生作回向,他們一定會得到利益。當然,像佛陀那樣的威力我們沒有,但是依靠清淨的信心,依靠三寶的加持力,回向給誰,都一定會讓他獲益的。比如,當突發不如意之事、疾病瘟疫頻頻出現時,眾多修行人以清淨心做佛事,這樣必定會給世間帶來利益。因此,學佛的人一定要懂佛法,千萬別像唯物論者一樣,動不動就“做佛事沒用”,“行善幹什麼”;或者又成了宿命論,“一切命中註定”,“一切不可改變”……這樣輕易否定正法,是非常不合理的。

 

不說其他的,如果對病人念經回向,有些很快就好了。這就是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議;這也是如來的加持,以凡夫心無法揣測。當然,這種加持力,以肉眼是見不到的,但它卻真實地利益到了眾生。因此,在佛教的傳統中,念經做佛事等,歷來都是利益眾生的重要方便。

 

有些人不肯行善回向利他,就說:“佛經裡不是說‘自作自受’嘛,哪裡有你行善,別人領受的呢?”其實這種觀點不對。


“自作自受”是不錯,自己修福,自己受樂,但這也並不妨礙你去領受他人賜予的安樂。比如,農民可以自己種莊稼,自己養活自己,但如果熟人送來瓜果,他也是可以享受的。同樣的道理,佛陀在說自作自受、強調因果不虛的同時,也並未否認以回向來饒益他眾的做法,不僅不否認,反而在很多相關的經典中都說,一定要以供僧、念經等功德,救度亡人,護佑生者。因此,用善根回向他人,他人一定能得到。

 

因此,積累福德並不在於錢,關鍵是自己的心,所以窮人完全有積累福德的機會。對那些想擺脫貧窮的人來講,與其長年累月辛辛苦苦地尋求財富,不如在遇到殊勝福田時作一次清淨的供養;與其在百年之中以唾液作飲料來解渴、以空腸作腰帶地辛勤勞作,這遠不如在法會期間作頂禮、轉繞、皈依,或者觀佛陀後向空中撒一粒米作供養。如果這樣緣三寶福田做功德,不僅能生出巨大的世俗福報,更重要的是能得到解脫。

 

雖然就像《慧海請問經》中所說的那樣,“修善違緣多,造惡順緣多”,行持善法並不是很容易,在此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違緣,但既然明白了善惡因果之理,再困難我們也要堅持下去。所有的高僧大德都是從佈施、持戒開始,以堅強的毅力一步步地精進積累資糧的,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樓房經》中說:“若對僧眾供養一粒訶子、一勺飲食,未來生中決定不逢疾疫、饑饉、刀兵三大災劫。”所以,如果我們遇到真一輩子出家修行的比丘僧,真誠供養衣食住行,如此都不會生逢惡劫,這在佛經中均有記載。

 

 

 

 

 

延伸閱讀:

 

了凡四訓電影最清晰全長版

 

佛教卡通02。目蓮傳奇。全長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