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解脫道上》 班迪達尊者
今天,我要引用佛陀對禪修者的一個教導,來提醒各位。這和「談話」有關。談話會毀壞禪修者的修行。佛陀曾說:
sannipatitānaṃ vo, bhikkhave, dvayaṃ karaṇīyaṃ- dhammī vā kathā, ariyo vā tuṇhībhāvo.
諸比丘!當你們聚會一處時,應做兩件事:法談或聖默然
「法談」是指與四聖諦、十論事有關的談話。
十論事是:
•少欲論(appiccha-kathā)。
•知足論(santosa-kathā)
•遠離論(paviveka-kathā)
•不會論(asaṃsagga-kathā):不與人群、異性過度親密。
•精進論(vīriyārambha-kathā)
•戒論(sīla-kathā)
•定論(samādhi-kathā)
•慧論(paññā-kathā)
•解脫論(vimutti-kathā)
•解脫智見論(vimuttiñāṇadassana-kathā)
談話即便和上述的主題有關,也需要有一個限度(pamāṇayutta)。總之,禪修者應該僅談論自己的念處修行。這表示他只向禪修老師報告自己禪修的情形,並聆聽進一步的指引。
禪修者在禪修期間不需要遵照一般社會打招呼、寒喧等的習慣。這樣的建議,也是為了禪修者的利益著想。
至於第二個建議,也就是「聖默然」(ariyo tuṇhībhāvo)和「不說話」(a-kathanaṃ)類似。不過,純粹的不說話並不等於真正的「聖默然」,因為心可能尚未受到控制。
「聖默然」的意思是 “samathavipassanā-bhāvanā”,即「修習奢摩他或毗婆舍那」。只有這種沉默不語才可以稱為「聖默然」。
有些人認為進入二禪才是「聖默然」,因為二禪時「尋、伺」二禪支消失。說話時尋的作用很顯著,二禪斷除了尋禪支,所以特別被稱為「聖默然」。另外也有人認為進入四禪才是「聖默然」,因為呼吸停止時不可能會說話。無論如何,修行奢摩他或毗婆舍那,便算是「聖默然」。
「聖默然」有許多利益。其一是,你樹立了一個典範,可讓其他人(新學者)效仿,並能增進他們的信心。這類例子在佛陀的時候很多。你所得到的利益,則是能證得觀智和道智。
※ 經文補充
《長阿含經》卷18〈閻浮提州品1〉:「佛告諸比丘言:「善哉!善哉!凡出家者應行二法:一賢聖默然,二講論法語。汝等集在講堂,亦應如此賢聖默然,講論法語。」
《增壹阿含經》卷34〈七日品40〉:「爾時,世尊以天耳聞眾多比丘而作是論,即從座起,往至彼講堂所,即就坐。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在此為何等論?欲何所施行?」
諸比丘對曰:「諸人集此,論其法事,向所論說,皆自如法。」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汝等出家正應法論,亦復不捨賢聖默然。
所以然者。若比丘集聚一處,當施行二事。云何為二?一者當共法論,二者當賢聖默然。
汝等論此二事,終獲安隱,不失時宜。」
文章來源:
http://blog.xuite.net/eva_lu/hkblog1/22416172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