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人在臨命終的時候,他在過去生所造作的業,或者臨終前所造作的業將會產生。哪些業最先產生呢?
答:
第一種最先產生的是重業。如果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造作了五種無間業:殺父、殺母、殺阿拉漢、惡心出佛身血、分裂僧團,這五種的任何一種都是屬於極重的惡業,沒有任何其他的業,可以阻礙這五種業產生果報,臨終的時候必定是這種業會優先成熟。
又假如一個人,他有了禪那——善的重業,他若想要投生到梵天界的話,這種禪那的善業,也是極重的大善業,可使一個人投生到梵天界。至於其他的善業或其他的惡業,我們不能夠說是重業,只能說是普通的業。如果一個人有重業的話,重業必定會先成熟,這是第一種情況。
第二種情況是臨終業,它可以是多作業,或者叫習慣業。我們先講多作業(習慣業),比如有一個屠夫,他經常都是屠宰豬等、經常殺生,那麼在他臨終的時候,這種經常殺生的惡業,在臨終會成熟;如果一個人經常佈施,喜歡做佈施善業,那麼佈施已經養成了他的習慣,在臨終的時候,這種善業,很容易使他投生到人間或天界。
又比如:一個人經常持戒清淨,在臨終的時候,他很容易就憶起他的持戒清淨,使他投生到天界或人間。而一個人經常習慣於禪修,他的習慣業也是這樣導致他投生善道。如果一個經常喜歡去騙人,用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去賺人的錢,吃秤頭,或者作奸犯科,這種人由於他經常習慣做這種惡業,臨終的時候這種業就很容易成熟,導致他投生惡道。這是第二種,叫做習慣業或者叫慣習業,經常做的業。
第三種臨終的業,是在臨終的時候去做的,或是在臨終的時候想起的業。正因為如此,所以在臨終的時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要讓臨終的人,儘量多點去憶起善業,如果我們可以幫助他的話,我們可以跟他說說佛法,或者叫要他回憶起自己曾經做過的善事,不要去提出,讓他會感到後悔的事情,這個是很嚴重的。
比如:他曾經做錯過什麼事,那麼在他臨終的時候,千萬不能跟他算帳,再去算帳,他就可能因為追悔、因為嗔心,而在下一世墮落到惡趣。或者,你可以向他說:「現在,我幫你去做些什麼善業,以你的名義,現在去供養僧團,以你的名義去做善業。…」假如他聽了感到很高興,這個也是一種臨終的善業。
還有第四種是稱為已作業,就是在前面三種業:重業沒有,習慣業也沒有,臨死的時候生起的業也沒有。那麼,在他一生當中或他過去世、在他更前一世當中,任何曾經做過的一種業,會浮現出來成熟,使他以這種業而投生下一世。
業在一個人臨終的時候,可以呈現為三種方式其中的一種:
第一種是稱為『業』,在他臨終的時候,會看到他生平所做過的一些事情,就猶如現在的瀕死經驗學,那些很多臨死的人都會反應說,有時他一生所做過的好像放電影一樣呈現出來。在他臨死的時候,往往很多業會爭著要成熟。
第二種是『業相』,業相就是他曾經造過的業,會以某一種影像出現,好像喜歡殺生的人,他可能會看到刀,或看到被他殺的動物、或人流下的血。如果一個人,經常喜歡供養、喜歡做佈施善業,臨終時他就會看到,他所佈施的物品,或者看到他所佈施的人,這是業相。
第三種是『趣相』,趣相是指,他死後將要投生那個地方的一些前兆。就好像要投生到天界的人,他可能會聽到天樂,或看到一些天宮或者雲彩,他會聞到天香,這就是投生到天界的瑞相。如果一個人在臨終時看到火,聽到很淒涼的吼叫,這個是地獄的趣相。如果一個人在臨死的時候,看到過去世的親戚,或看到已經去世的朋友,或看到一些不認識的人,這往往是投生鬼道的趣相。
根據阿毗達摩或者根據緣起法,一個人一旦死了之後,他立刻就會投生,因為死亡心與結生心之間,是沒有任何間隔、沒有任何空隙、沒有任何空間的。
一個人在臨死之前,他在過去或在臨終時所造的業,將會成熟。接著,他的臨死速行心,就取他即將成熟的業為目標,立刻就投生到下一世。我們說到死,我不知道現在的醫學,到底是以腦死亡還是以心臟停止跳動,還是以什麼為標準,這個我不清楚。根據佛陀的教導,一個人真正的死亡,是有分心的停止、命根的斷絕,這是死亡。也就是在那一個刹那,他的死亡心已經生起,死亡心一旦生起,就宣告一個人的生命已經結束。剩下的那個屍體,就變成一堆無用的時節生色法。
就好像帕奧禪師的父親,上午死去,下午就燒了。因為一個人一旦死了之後,身體就只是一堆時節生色,跟木頭、石頭等一樣,就只是一堆廢物。雖然中國人有一個習慣,喜歡保護屍體、厚葬…這些東西,但是在佛教當中,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做法。
本文由 Jiss Ye 提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