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08  

當代緬甸毘婆舍那修行傳統之間的一個諍論

   ──觀察過去、未來的名色

A debate among vipassanā traditions in modern Burma: Contemplating the nāmarūpas of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溫宗堃

      

【摘要】

     

二十世紀緬甸內觀修行傳統,對於「修觀者是否應直觀過去、未來的名色」之問題,有兩類不同的主張。一者認為,「禪修者只需要直觀當下生起的名色,便足以證得道果」。此類主張乃為當代緬甸內觀傳統中的多數、主流。另一後起的主張則否定前者的說法,認為「修觀者必須直觀現在、過去及未來等三世的名色,否則無法證得道果」。本文就雙方提出的理證與文證進行探究。結果顯示,主流派的見解,不僅有經教的依據作支持,且似乎更為合理。然而,持平而論,雙方的主張皆可謂源出於巴利文獻,但是由於文獻的解讀、取捨有所差異,終究導致截然不同的修行理論與方法。

 

目次

 

§1.前言

§2.直觀當下的名色

§3.直觀現在、過去及未來的名色

§4.觀智或神通

§5.巴利傳統的法智與類智

§6.依現見推論未現見

§7.詮釋的差異與文獻的取捨——代結論

     

      略語

      引用書目

 

§1. 前言

     

二十世紀初期,「毘婆舍那修行」或稱「內觀修行」,逐漸地普及於緬甸僧俗之間。直至二十世紀中葉,緬甸佛教已因毘婆舍那修行,而聞名於亞洲佛教國家;並且,這股修行風潮也開始漸漸傳布至歐美等西方國家,引起了廣泛的回嚮。1然而,如眾所周知,佛教向來不僅具有單一樣貌而是展現多元、豐富的型態,同樣的,當代緬甸毘婆舍那修行傳統的情況亦是如此。

 

雖然各修行系統、團體莫不宣稱,自身乃依循巴利聖典,教導著歷史上的佛陀所傳授的毘婆舍那修行——藉由觀照身心現象的本質來解脫煩惱、證得涅槃——,然而,各自所教導的禪修方法、技巧終究未盡相同;對某些巴利文獻的解讀,也有意見相左之情況。

 

如此,不同禪修系統所教導的毘婆舍那修行,不但呈現出多樣、豐富的面貌,有時因為彼此間在教理見解、修行方法上的歧異,不同禪修系統、團體(的追隨者)之間也會有某種緊張、對立的關係。

 

英國學者King (1992:124)曾指出,緬甸各禪修中心或其信眾之間存在著對立的關係,各自宣稱自己所學的方法是「較深入的」(deeper)、「較艱深的」(more difficult)或「更快捷的」(faster)。就不同團體之間對禪修方法的批判而言,King (1992:139~142)則提到,孫倫(Sunlun)禪修系統批評其他修行系統所主張的「標記」、「無法觀痛時可更改姿勢」的禪修技巧。

 

另外,Houtman (1990:187)也描述,某些傳承系統認為其他系統的修行方法過於偏重「定」(concentraton);相對地,被批評的一方則認為,前者所教的「不先修定而逕修毘婆舍那(vipassanā)」的方法,會令禪修者付出更多的修行時間,因此不適合在家居士。諸如此類關於禪修方法、理論的不同見解,顯示緬甸毘婆舍那修行傳統彼此之間的差異性,也展現了二十世紀緬甸毘婆舍那修行的蓬勃發展與各家爭鳴的盛況。

     

本文延續學者們對當代緬甸禪修傳統的研究,以雷迪(Ledi)、馬哈希(Mahāsi)及帕奧(Pa-Auk)三個重要系統為例,探討不同修行系統之間,對於「毘婆舍那行者是否必須直觀過去及未來的名色、或只需直觀現在名色」的問題,有著怎麼樣的不同主張,其所依據的理證、教證又是什麼?希望本文的撰寫,能使吾人對於當代緬甸毘婆舍那修行傳統在禪修理論上之歧見及相關的巴利文獻,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在介紹上述三個修行系統的主張之前,有必要先界定本文中「過去」、「現在」、「未來」、「直觀」等重要術語的定義。

 

首先,當身心現象(名色)現起時,若能立刻、迅速、直接地觀察到它們,這種身心現象發生的時刻,便是本文所說的「現在」(paccupanna),或稱為「當下」。因此,若就巴利阿毗達磨教理而言,本文所說的「現在」,非指「剎那現在」,而是「相續現在」的概念。相對於「現在」,而說「過去」、「未來」:如此,「過去」是「現在」之前的時間,包含過去世;「現在」之後的時間,包含未來世,即屬「未來」。其次,本文所謂的「直觀」,指的是「透過親身體驗的觀察」,也就是巴利文獻裡所謂的「現量智」(paccakkhañāṇa),此乃與「推論智」(anumānañāṇa)相對。

     

1 關於近代緬甸毘婆舍那修行傳統的興起,見溫宗堃 (2005)。

     

以下,節§2、§3 將分別介紹主張直觀現在的主流派,即馬哈希系統、雷迪系統(以葛印卡、莫哥為代表)之觀點,以及主張直觀三世的帕奧系統之見解,及各自所依據的教證、理證。節§4 將說明帕奧系統之主張在二十世紀末於緬甸佛教界所引起的諍論,並探討其所依據的教證。節§5、§6 則舉出巴利三藏與注釋文獻中,足以支持主流派觀點的教證。最後總結全文,並提出筆者對此諍論的看法。

 

 

 

 

 

 

註釋:

 

1 關於近代緬甸毘婆舍那修行傳統的興起,見溫宗堃 (2005)。

 

 

 

 

 

 

 

 

 

 

 

文章來源: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AN/an148768.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