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 精進與禪定則智慧生,把握自己增長智慧 ◊◊

 

282偈】

由瑜伽生智,無瑜伽慧滅。

了知此二道,及其得與失,

當自努力行,增長於智慧。

 

【註解】 

 

修學禪定肯定會產生精細的智慧,不修禪定將無法獲得智慧。這兩條道路,一條令人精進,一條使人退步。一旦知道怎樣增長智慧,就應該建立那修行禪定的信念。

 

 

【增長智慧之道——婆迪拉尊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婆迪拉尊者。

  

婆迪拉尊者是位長老,精通經藏也從事教導經藏的工作,可是他為人非常傲慢。佛陀知道他的缺點,想幫助他糾正過來,走上正軌。於是,每當婆迪拉尊者前往參拜佛陀時,佛陀都會叫他:「沒用的婆迪拉!」婆迪拉尊者聽了佛陀對他的批評後,開始思索佛陀的動機,後來得出結論,他只在學問上獲得精進,在禪定上一點成就也沒有。

  

於是婆迪拉尊者不告而別,離開祇陀園到二十里格外的道場去,那座道場有三十名比丘,婆迪拉尊者要求最年長的比丘當自己的導師,可是那比丘認為婆迪拉尊者年齡比他大,很謙虛的叫他找另一名,另一名比丘又推給下一名,這麼一推就推到第三十位年僅七歲的阿羅漢沙彌。那年輕的沙彌確定婆迪拉尊者會根據他所教導而學習後,才正式收他為徒。婆迪拉尊者定心於觀想肉體的本性,勤奮的進行禪定的鍛練。

  

佛陀在禪定中,覺察到婆迪拉尊者證得阿羅漢果的時機已成熟,便以神通將自己的影相出現在婆迪拉尊者面前,鼓勵婆迪拉尊者繼續精進努力,並為他誦出了此段詩偈。

  

聆聽佛陀的開示後,婆迪拉尊者當下證得阿羅漢果。

 

【評論】  

 

佛教的智慧只能在修習止觀禪法後才能得到。佛陀指示了禪定(瑜伽)的生滅、得失的兩大原則,一名瑜伽行者,在禪定的修學上,只能勇往前進,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堅定修學禪定的信念,智慧上才能有所進展。

 

   

1、止——平靜思惟的發展,這就是定的前奏曲。

    

2、觀——觀照思惟的發展,這就是智慧成起的原點。

  

止、觀,這兩個名詞在佛學上很重要。

  

止就是靜止、安定、不動搖,因此不染污心境。觀,是那直覺的觀照於生的一切,肉體和心智狀況的無常、苦和無我,這當然包括五蘊在內。

  

止,心智處於安定狀況。根據《攝義論》的注釋,禪定會得到三種利益:生於善界,今世和來世都得到快樂,心智的平靜。止是觀照的先決條件和不可避免的基礎,從淨化五心智所產生的垢穢或障礙進而達到觀想,進一步理解四種禪定的境界和心智的解脫,因此,佛陀說:「眾比丘啊!願你們發展禪定的智慧,因為只有在禪定中,你們才會發現到事物的真正本性。這有如暗室中的一盞燈,燈光驅走了黑暗並散發光明;同樣的,一旦觀智產生,它將消滅無知的黑暗並帶來智慧的光明,因為只有在禪定中,你們才會發現到事物的真正本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