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 垢穢在那些應作而不作,不應作而作的放逸者中增長 ◊◊

 

292偈】

應作而不作,不應作而作,

傲慢放逸者,彼之漏增長。

 

【註解】

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卻去做,那些傲慢、放逸者的垢穢增長。

 

 

◊◊ 反省自身,謹慎於自己的行為者,將消除一切煩惱 ◊◊

 

293偈】

常精勤觀身,不作不應作,

應作則常作,觀者漏滅盡。

 

【註解】

一個經常實踐觀想於身體的真實性者,該做的努力去做,不該做的不做,關心和留意自己,他的煩惱將被削弱。

 

【垢穢如何增長——芭堤雅僧團某些比丘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芭提雅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僧團裡的某些比丘。

  

話說芭提雅的比丘們喜歡用一種特別的蘆葦編製一些美麗的草鞋,當佛陀知道此事後,對眾比丘開示道:「比丘啊!你們加入僧團是為了證阿羅漢果,可是你們現在卻只把功夫用在編製美麗的草鞋上。」在佛陀的開示過後,比丘們放棄這種不良的作業,努力修學,不久後都證得阿羅漢果。

 

【評論】

造作不必要的「業」者,通常都是一些傲慢(我慢)與放逸之人。不應該做的事,他們卻屢屢做,應該做的事,卻一件也不肯去做。修行者應當放棄不必要作的業,勤奮努力的觀想於自身,摒棄一切煩惱漏,才能坦然的馳騁在康莊的解脫大道上。

 

觀身不淨,是四念處觀之一。根據佛陀的教導,人的身體由三十二種不淨之物所組成,這三十二種不淨之物共分為六組:

1、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

2、肉、筋、骨、骨髓、腎、

3、心、肝、橫膈膜、脾、肺、

4、腸、腸間膜、胃糜、糞、腦、

5、膽汁、痰、膿、血、汗、脂肪、

6、淚、油脂、唾液、鼻涕、關節滑液、尿。

  

第一組五種污穢物,從始至終一件一件慢慢的觀想,接著觀想第二組,過後從第一組開始,觀想到第二組結束。然後觀想第三組,在第三組觀想過後,再從第一組開始觀想至第三組結束。以此類推,觀想全部的六組,觀想三十二不淨觀的方法有七種:

一、誦念觀,口中反覆的誦念那三十二種穢物的名稱。

二、默念觀,心中反覆默念那三十二種穢物的名稱。

三、色觀,心中反覆觀想那三十二種穢物的顏色。

四、形觀,心中反覆觀想那三十二種穢物的形狀。

五、上下觀,觀想頭部時,以鼻子為中線,觀想那些穢物是在頭的上部或下部。觀想全身時,以胸膜為中線,觀想那些穢物是在上身或下身。

六、部位觀,反覆的觀想某件穢物的正確位置和鄰近的穢物及所生起的穢物,逐個觀想。

七、分離觀,將某件穢物與其他穢物分離,獨立觀想。

 

三十二不淨觀是指對身體內部器官及分泌物不淨的觀想,它是四念處的第一項。三十二不淨觀與屍體十壞想觀大同小異,不過所觀想的對象是三十二種穢物。

 

於《大念住經》中,佛陀說:「比丘啊!有一物若不停的觀想,將得到智慧,它就是我們的身體。」

  

《清淨道論》也詳細的解釋了三十二不淨觀的觀想方法,三十二不淨觀只能產生初禪。

  

在《大念處經》的記載裡不包括腦:「比丘啊!進一步觀想肉體,從腳底往上,又從頭髮頂端往下,把皮拉開,裡面裝滿了穢物:這肉體有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肉、筋、骨、骨髓、腎、心、肝、橫膈膜、脾、肺、腸、腸系膜、胃糜、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淋巴液、唾液、鼻涕、關節滑液、尿等等。」

  

《清淨道論》對三十二不淨觀的解釋:「重複這些觀想這些不淨物的活動,你將變得與這些不淨物熟悉,心就不會再浮動,因此這些不淨物就會變得明晰,有如一根根的手指或一根根的籬笆竿,出現在你眼前。口中反覆的誦念,心中反覆的默念,進而深入那特性的基礎而進行觀想,熟悉肉體的每個部分的顏色、形狀、體積、位置和限度。當一個人在慢慢的觀想於這些穢物時,一切事物都明晰的出現,當你把注意力集中於其他生物或人的肉體時,所有的部分也都明晰的出現,那些生物或人都失去了原有的樣子,取代的是各種不同的器官,他們所吃喝的食物和水,看起來就有如被塞進那些器官裡,因此覺悟「不淨」。久而久之,將穢物一部分,一部分慢慢的棄除,漸漸的就進入定的境界中,這就是所謂的禪那。在觀想中所欲觀想的對象為「取相」,所觀想的一切不淨物,就叫做「似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