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2867377.jpg

 

S__2867378.jpg

 

S__2867379.jpg

 

S__3014840.jpg

 

S__2867380.jpg

 

S__3039238.jpg

 

2017年8月25日,小尼發表了這篇《真理的寶藏》繁體中文版 (倡印中)倡印文。非常感謝當時大家共襄盛舉參與助印,這邊要向所有當時捐款人報告目前進度,及後來因緣之轉變。

參與過小尼之前倡印這本免費結緣~<<南傳法句經>> 註解。故事。評論的人,相信了解小尼從募款到出版的時間,其實不算長,但此次《真理的寶藏》一書,從募款到出版卻超過了一年的時間還尚未出版,小尼在此要解說其因緣變化。

在上次募款時,總共募到33萬多,小尼當時是打算整理成如<<南傳法句經>> 註解。故事。評論的方式呈現,後來有位法友當時熱心牽線,介紹佛陀教育基金會的執行長給小尼,因此小尼便與執行長商談合作發行之計畫。

與執行長商談結果,決定小尼讓出版權所有權,由佛陀教育基金會擔任發行人之角色,小尼掛名編輯者,仍有編輯之權利。小尼決定讓出版權,決定由佛陀教育基金會擔任發行人的考量點,是相信他們能流通此書的力量,肯定比小尼自己發行流通量更多,能讓更多人閱讀此書,才決定讓出版權所有權,同意由佛陀教育基金會發行此書。很抱歉~當時並未在第一時間向所有捐款者交代,小尼有自己的考量點,而延宕至今才發文說明。

後來基金會負責與小尼合作編輯設計此書的江居士向執行長提議,印製彩色版可能較佳(小尼之前製作的<<南傳法句經>> 註解。故事。評論是黑白的),執行長同意後,認為既然印製彩色的,那就把《真理的寶藏》一書原書的圖片也印上,而小尼認為,既然整本書已經像《真理的寶藏》一書一樣,那麼不如連原書附的CD光碟念誦(http://smz20121215.pixnet.net/blog/category/1960701),也一起做出來,因此小尼便開口邀請亓麗櫻居士念誦製作,而光碟製作出來後,我們又想增加一本中巴法句對照單行本,方便想單純背誦法句的人,不用翻閱整本書,才能找到想閱讀的法句,就這樣…這本書就變成精裝版出版了。

目前我們的做法是,將《真理的寶藏》一書分成三本,方便拿取,因為原書製作成一大本,相當重,非常難拿,且小尼考慮一些讀書會的團體,若要以這本書當教材,也方便攜帶。

至於中巴對照單行本部分,我們設計為仿貝葉造型的設計呈現。

這四本書,最後會用一個書殼裝入為一整套,方便大家保存、攜帶。

由於這因緣轉變,導致整個印製成本增加,整套書的成本約將近800元一套,因此小尼再次募款,避免造成基金會的負擔,同時也給更多人能種植培育智慧的福田的機會。

 

助印帳戶如下:

郵局帳號: 2441331-0272383

戶名:釋聖悔

 

目前芳名錄還有兩頁的空間能打上功德主的名字,且書已經進入三稿的校對階段,書~即將問世,因此想參與助印的法友,請把握最後時間參與。匯款後請私訊小尼,並告知芳名錄欲印上的名字為何名,感恩~

此次悉達拉長老在禪修營的多次開示中,多次提到許多法句及其故事內容,這說明法句經真的是值得閱讀的一本好書,小尼在多次校對過程中,反覆閱讀此書,也受惠不少。

以下是小尼在《真理的寶藏》-法句經註解·故事·評論書中寫的序,給大家參考…

 

巴利文《大藏經》所收集的經典,都被各國學者所翻譯,其中《法句經》被翻譯的次數最多。

法句,即Dhammapada的意譯。Dhamma,在巴利語中是佛法的意思(梵文作Dharma),意為佛陀所說的教法;pada指段、句、道。Dhammapada可以譯為佛法語段、佛法語句、佛法之道等。

《法句經》為南傳上座部巴利文的傳本,收於經藏(Suttapiṭaka)的小部裡的第《五部經》(Khuddaka-nikāya)中。它集合了佛陀在約三百個場合中為弟子們所作的精簡開示,主要開示人生的現實體驗,教授大眾離苦得樂的秘訣,並點明「修行要踏實耕耘,如此始能成就聖果」,每一句每一偈都發出智慧的光芒,當芸芸眾生正在飽受煩惱煎熬時,無疑是一劑清涼的甘露妙藥,能熄滅我們的無明熱惱。

《法句經》匯集成經是在王舍城(Rājagaha)第一次佛經結集時(佛滅後三個月)由眾阿羅漢誦出,並命名為Dhammapada──《法句經》。經文共分26品,收錄有423偈,世世代代為僧伽們背誦口傳著,直到時約公元前30~20年的錫蘭國王瓦塔葛瑪尼(Vattagāmani)時才被正式記錄在貝葉上。

《法句經》是以偈誦形式流傳著,所謂偈誦,類似唐詩,由四句到數十句短語所組成,語句押韻,便於人們口頭流傳,偈誦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常朗誦閱讀本經,當可了解佛法精髓,並以此啟發人心,教化大眾心向善道。通過閱讀《法句經》,可以學到基本的生活之道,它不但引導讀者於今世或來世過著快樂和充實的生活,還引導了正確的生活目標,並指點了通往滅苦的正確方向。

《法句經》適合做為日常受持,但由於言簡意深,為助有效學習,本書《真理的寶藏——法句經》原編著者維拉哥達‧薩拉達大法師(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結合偈誦、白話註解、故事、評論四個架構,重新活潑地編纂《法句經》,以助有心實踐者能有清楚方向可以學習,使佛陀的法語,更清楚的呈現給讀者。

 《真理的寶藏——法句經》中有一篇故事寫到,佛陀為幫助全村因乾旱而受到疾病侵襲的人們,徒步前往念誦《寶經》,解救村民離苦。佛陀不以神通前往,是因為佛陀不希望人們將自己神格化。佛陀弘法45年,均示現了他只是平凡人,一樣會遭受生老病死苦,但透過正確的理解究竟法,即能達到「身苦,心不苦」的狀態。

在許多故事中,佛陀都說某某人已經不是第一次因某事件而下地獄了,這說明了慣行業的可怕性。佛陀的教學系統,以訓練「心」為主要目的,佛陀善巧的運用不同方法幫助行者,棄除心中的垢穢和腐敗以超越苦。

佛學自始至終都是對那些用「心」的觀察者所開放,能時時刻刻看好自己的心,能了解自己的思維與行動的人,才能自救於罪惡深淵。要是一個人從來不考慮死亡,不理解人生的無常,這種人很容易屈服於邪惡和危險的念頭。

任何人都能自由地對佛陀教法的任何一部分提出疑問,事實上,佛陀也鼓勵這麼做。佛法是「方法論」,而非盲目的「信仰式」,是與智慧相結合的學說,只等待我們親身去驗證「法」。一個人是不能淨化他人的,我們要把佛陀當成導師,不能把佛陀當成淨化的工具,我們要為自己的淨化負責,而非往外求神拜佛祈求被淨化。

佛陀說:「比丘啊 ! 如智者般,以燒、剪和摩擦在試金石上檢驗黃金;你們同樣地要經過思考和判斷後,才接受我的教義,而非出自對我的敬畏。」

閱讀本書後,便能清楚明白,佛法絕對不是盲目的信,反而是透過很科學、有系統、有次第的跟隨佛陀留下的腳印,即可達到佛陀希望我們能因此脫離輪迴之苦的道路。

本書採用1997年由Singapore Buddhist Meditation Centre出版之《真理的寶藏——法句經》一書進行繁體中文編輯,在文稿整理過程中,發現部分內容出現北傳脈絡用語,不符合南傳上座部一貫之系統,為免讀者閱讀上受混淆,在不影響書文原意前提下,筆者有略作調整刪修,用語部分則依照《阿毗達摩概要精解》一書,修正為上座部用語。

此外,本版與原版的《真理的寶藏——法句經》還有一差異之處,原書為利於讀者學習巴利文,因此有許多巴利文的註解,並於法句部分採用中文及巴利文相對照方式編排。而此次佛陀教育基金會發行之繁體中文版,於中巴對照之法句部分,則採另外發行單行本方式,方便讀者學習背誦使用或聽聞CD時可以翻閱,而註解部分則不再特別收錄。

最後,能有本書的完成印行流通,在這兒要特別感謝佛陀教育基金會朱益村執行長發行此書,及潘郁蓁居士的提議與引介,讓筆者得以與佛陀教育基金會接軌合作發行本書,同時感謝出版部江凰正居士費心設計編排此書,讓此書能以如此精美的方式呈現給大眾。感謝亓麗櫻居士出錢出力親自錄製法句讀誦有聲書,與本書搭配同時提供給大眾,讓大眾能藉由聽聞而背誦法句,使佛陀法句能落實在每個人的生活之中,除此之外,她也費心負責校對單行本巴利文的工作。感謝新加坡法友謝友利(《真理的寶藏——法句經》中文翻譯者)提供簡體字電子檔,及新加坡郭惠菁法友不辭辛勞出錢出力寄送簡體版《真理的寶藏——法句經》一書到臺灣,使本書在編輯校稿過程順利。感謝黃祺堯居士與另一位不願具名的居士熱心無償協助校稿,及諸多善男子善女人好樂於法,見善心喜,逢此因緣發心樂捐助印,深植八聖道善根因緣。願所有閱讀者得真實法益,勤修念處,願一切眾生,同霑法益。

最後,分享《葛拉瑪經》佛陀的法語,以此共勉:

不要相信由聽說的任何事物;不要相信那些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傳統;不要因為眾人都這麼說,而相信它;不要因為經典上的記載,而相信它;不要相信權威、導師或長輩的教導;當你經過觀察和分析後,認為事物與原則一致,並有助於個人及大家的善行與利益,才接受和實行。

 

願以編排此書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

一切天人、一切餓鬼

一切過往的親戚朋友,與現世父母師長們

願他們沒有內心的痛苦

沒有身體的病痛

願他們幸福快樂

 

願所有痛苦的眾生都沒有痛苦

害怕的眾生都沒有害怕

以及傷心的眾生都沒有傷心

 

願所有認真實踐佛陀教法的人們

都能早日證得涅槃道果

解脫一切煩惱!

 

Sādhu! Sādhu! Sādhu!

薩度!薩度!薩度!

(善哉!善哉!善哉!)

聖悔 合十

 

 

 

 

 

 

 

 

 

 

 

 

 

 

 

 

 

http://smz20121215.pixnet.net/blog/category/19607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