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喜尊者.jpg

聖喜尊者的慈悲,連鳥類都願親近。願大家沒有敵意,沒有嗔害,沒有身心之苦,自己保持快樂!

 

聖喜長老開示:五蘊之受蘊

 

受蘊(vedana kkhandha)意味著沒有執取,受取蘊(vedana upadana kkhandha)有著執取在裡頭。對阿羅漢而言仍然有受蘊,但沒有執取。“哎呀!我頭痛、我背痛,心難受啊!”,阿羅漢沒有這些,阿羅漢知道頭痛背痛這些現象,但沒有執取,因為有著對痛的理解,疼痛就只是「受蘊」。對其他人而言是「受取蘊」,因此當頭痛的時候,唉唷!頭真痛該怎么辦?我應該要去哪裡解決這個痛,我必須要做這個那個,這就是「受取蘊」。貪著於好、舒服的感受,想移除不好、苦的感受,執取於受。但事實上,在生命裡「受」是自然現象,有樂受、苦受、不苦不樂(捨受),這些在生命里都是很自然存在的現象。感受不會跑到這棟建筑上,不會存在於外在的事物,感受在內心裡升起。由於一些條件、情境,好的感受產生,一些情況下,不好的感受升起,一些因緣條件下則是捨受。我們執取於這三種受,樂受產生,喔!我要這樂受、我要保存這樂受,當禪修而得到很舒服的感受,喔!我要這個舒服感受、我要保存這個舒服!執取著。當痛苦感受升起,喔!我不要這個痛苦,我要的是好的感受!就這樣執著於樂受而排斥苦受。

 

當訓練去理解「受蘊」,會明白這一切感受都是自然現象,應當以智慧取代對感受的執取,用智慧來理解感受,思維:這一切感受是無常的,無法保留住,無論是樂受、苦受、捨受都是無常的。如果以智慧取代執取,理解到所有樂受、苦受、捨受皆是自然存在的,這即是「受蘊」。如果不能理解自然現象,而執取好的感受、排斥不好的感受,這就是「受取蘊」。

 

一般情況下,心很自然地只喜歡愉悅的感受、不喜歡而排斥不愉悅的感受。當能專注於思維所有感受是自然現象,某些因緣和合條件組成而產生愉悅的感受,當一些因緣條件改變了,感受轉變成不愉悅的感覺。因此,無論樂受、苦受,都依靠其因緣條件而產生不同的感受。當能如此理解、思惟即是具有智慧。我們應當一再一再的訓練智慧,過後無論樂受、苦受,所有感受都成為培育智慧的目標。愉悅感受升起成為培育智慧很好的目標,不愉悅感受升起,也能成為培育智慧很好的目標,捨受也是培育內心智慧的目標,所有的感受都成為支助培育智慧的目標。倘若是拒絕排斥,那就不能培育內心智慧,必須要接受所有感受。譬如:現在頭痛著,我們就很擔心並嘗試移除這疼痛,這頭痛就無法成為善的目標。疼痛能轉化為善的目標,是當下去專注這個頭痛感受,覺知到痛、痛、苦受,思惟著:在一個小時之前這個頭痛沒有出現,現在正痛著,過了一個小時之後,頭痛消失了!感受是變化的過程,專注痛,過後痛變化消失,善也隨著思惟的過程而提升。當能移除執取,則是「受蘊」。維持著執取於感受,則是「受取蘊」。

 

有人讚美你,就覺得:喔!很好唷,他讚美我,真好,他在稱讚我呢!當這樣想著,會如何呢?被讚美的愉悅感受轉化成貪愛執取,喔!他真好,他只跟我講話,他真是好人!過後,再轉變成我慢、貪心、其他的煩惱隨之升起。相反的情況,有人來責備你,不悅的感受,會發生什么呢?瞋恨升起、排斥的心升起,他真不好、我不喜歡他、我不要跟他往來、甚至講話都不要、也不要幫助他,瞋恨到來,因為缺乏智慧,也因為智慧不能運作,心被瞋恨填滿,過後因為瞋恨,心很掉舉、躁動,因為掉舉、躁動諸多的煩惱隨之而起,自我、慢心等其他煩惱升起。

 

要避免這些不必要的躁動、不必要的煩惱,當有人讚美的時候、當有人責備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必須要運用智慧,以智慧的思惟伴隨著正念,正念的專注、智慧的思惟。當得到讚美,思惟:這讚美是無常的,今天得到讚美、明天可能得到責備,都是會改變的。過後可能不喜歡的人來責備,當前他對你不好,也可能過後他變成好的。因此,應當運用智慧思惟,躁動散亂的心不會到來,心能維持舒服平靜,能如此即是「受蘊」,若沒有智慧思維,就會是「受取蘊」。

 

 

 

 

 

20190910開示於龍樹林女眾正直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