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學習正念或內觀後,常常有這樣的疑問,“我已經練習很久了,為什麼我還是有負面情緒呢?”認為正念練習後就不再有負面情緒的產生,這是一個常見的誤區。
當你生而為人,不可避免的,當你遇到稱讚、批評,獲得、喪失、榮譽、貶低、歡樂、痛苦時,身心就會動盪起來,除非你腦功能出現了問題,變成無法感受情緒的人。
更好的一個問題是,當負面情緒生起時,我能多快的從中解脫呢?
這個問題可以用作衡量你的正念練習品質。而不是說你有沒有負面情緒來作為衡量的標準。
如果你長時間的情緒低落,感到無助或伴有強烈的自責感或覺得自己毫無存在價值,已對你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造成嚴重影響。那麼你最好尋找專業人士來對你情況進行評估,選擇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
當面對不如意的情境時,要如何才可以不盲目地產生反應、感到焦躁不安呢?
葛印卡老師在《生活的藝術》一文中詳細解答了這個問題,主頁君節選出幾段(查看完整原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當一個人感到焦躁不安,欲從中尋求解脫,首先須找出苦惱的原因,即導致產生痛苦的根源。假如我們細心觀察,就會清楚覺察到每當有負面情緒或不淨的念頭生起時,我們必然會變得焦躁不安。換言之,安祥與和諧是不能與負面情緒或不淨念頭並存的。
每當心中生起任何的負面情緒時,只有觀察和面對它。當我們開始觀察它時,這些心的不淨煩惱隨之失去力量,日益枯萎,最後被連根拔起。
這是一個好辦法:它避免兩個極端──壓抑和放縱。
埋在潛意識裡的負面情緒是不會消除的;若任由它表現在行為或言語上只會倍增問題。不過,假如我們只是客觀地觀察它,這些不淨煩惱就會開始漸漸消失,所有的負面情緒都被根除,我們就得以從不淨煩惱中解脫出來。
每當負面情緒在心中生起時,身體上同時就發生兩件事。第一是氣息失去正常的節奏。每當心中生起負面情緒,呼吸就開始加重。這是較容易覺察到的。
與此同時,在較深入細微的層面,身體內開始產生生化反應 ──也就是某些感受的呈現。每一個不淨煩惱都必然會在體內造成一種感受,這種感受或那種感受,在身體的這部位或那部位。
任何意念或情緒,任何的不淨念頭煩惱,均會在當時的呼吸和感受中顯示出來。因此,藉由觀察呼吸或感受,我其實是在觀察心中的不淨。
我沒有逃避問題,反之我是如實地正視實相。接著我發現不淨煩惱已失去力量:它無法再像以往一般主宰著我。如果我持續著覺察,心中的不淨煩惱終究會完全消失,我依然持續保持安祥與快樂。
正念練習者正是通過不斷地練習這個技巧,內心將得以淨化、不受煩惱的束縛。當然這個技能不是幾天就能熟練掌握的,需要我們多多練習。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