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1-05-28 下午4.44.35.png

 

 

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很多的禪修者在修緣起的時候,觀察自己過去很多生,他都會發現他的很多習慣其實都沒有改變過。

 

不管你過去生所帶來的那種習慣性的力量有多強,只要你下決心,真做,就有可能。為什麼呢?因為無常,因為都是三顛倒嘛,你只要找到這個根本點,你把顛倒扶正了,它就都拆了。

 

在很多層面上,其實最難的是觀待緣起,你觀察完這個因緣以後,你還能夠創造組合因緣,這是符合佛陀教導的。但是創造組合的前提還是這個「隨」,它不攀緣,它不強迫,既不 強迫自己,也不強迫別人。這個創造和組合是基於這個觀、這個慧來的。

 

要養成一個不良的習慣——要乾壞事,誰都會,不用教。但是你要培養一個良善的素質、良好的習慣,是如此的難,你要下很大的決心,要有勝解,還要有非常強大的善欲才可以。

 

習慣一心二用甚至多用的人,都是在做極端地傷害自己的心的行為。

 

每練一次就要鼓勵,只有鼓勵的東西才能重復,一定要記住!

 

通常我們在訓練「決意」時,瞋很容易跑出來,要注意!

 

對於使用八步梳理法,你要有一個強烈想改變的欲望,並堅持下去,才有可能轉變。

 

只回憶不梳理是不行的,一直回憶就會不斷地增強自己那個錯誤的「想蘊」。

 

在未成年之前, 比如說十六歲之前或者至少十四歲之前,大部分的遭遇都是自己過去的業。

 

不聽聞法義的凡夫,除了用欲樂之外,便不知道用其它方法從苦受之中出離。

 

寬恕他人真正受益的是你自己。

 

一承認自己不對了,你這個想蘊結構就重建了。

 

 

 

 

 

 

 

 

雲端禪修-45 決策力 

各位賢友們好,我們開始今天的課程,昨天把勝解的部分內容給大家講了,提到了決策力,看到一小部分作業,有些同學對於決策力或者是決意力的培養有些不理解。 

一、決策力 

1.1、決策力的形成 

首先,勝解心所也是通一切心的心所,善心不善心都可能生起來的。也就是說決策力跟我們前面講的欲、精進一樣,都是人的很基本的素質。這些基本素質,坦率講,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或者觀察一下自己這一生,很多這種基本能力你感覺都是天生的,好像與生俱來就是這樣的,天生的成分是相當大一部分。但是如果你出生的家庭或者教育有給予這些基本素質一些特別的訓練的話,你會發現它會有很大的變化和改變,是可以有很大的改變的。我們講多生多劫,佛教一講就講多生多劫,很多的能力,都是多生多劫不斷地重復養成的。很多的禪修者在修緣起的時候,觀察自己過去很多生,他都會發現他的很多習慣其實都沒有改變過。有時候是那種很低劣的習慣,比如說貪, 這貪的習慣是太強了,還有這種諂媚啊、巴結人啊、討好型人格啊,他都是很多生都有的,像這種決斷力,它也是這樣,都是多生多劫養成的。 

1.2、決策力的訓練 

1.2.1、信仰的力量非常強 

那為什麼不會改變呢?因為在我們生命當中,真正要遇到能夠系統地來訓練我們心的素質這樣的機會是太少太少的,幾乎你是極其難以遇到的。我們不講其它的,大家都在學阿毗達摩了,很多人學六、七遍了。有幾個人把這個心所拆出來,說我們一個個去試,最後我們把它做成一個課程,我們來去練習它。聽說過嗎?沒有。我們現在在嘗試做,你做了嗎?沒有。即使你做了,你覺得起作用了嗎?很難說。即使起一點點小作用,能夠保持嗎?我想我們這一期課程幾百個人下來,能有一至兩個人有一些作用並且得以保留,我覺得我這三個多月, 也就滿意了,就知足了。什麼意思?這些東西它是拗著你的習慣來的,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是如此之難。人的這種改變,我們的習慣和煩惱的改變是如此之難。但是呢,可以改變嗎?只要你願意,一定可以的。不管你過去生所帶來的那種習慣性的力量有多強,只要你下決心,真做,就有可能。為什麼呢?因為無常,因為都是三顛倒嘛,你只要找到這個根本點,你把顛倒扶正了,它就都拆了。我們生命當中的很多觀念,其實可以稱得上「很強有力的邪見」 的是不多的, 就那麼幾個。而這個邪見也好,後面的心顛倒、想顛倒也好,最後都是稻草人,你只要把那個稻草人拆了,它就都改了。我們佛教徒在學佛的過程裡自己應該有很多體驗的。就簡單一個例子來講,說吃素這個問題。我們在北傳講要吃素。多少人無肉不歡,最後就吃素了,蛋奶都不吃,乃至於到最後鍋都跟人家不用同一個,要單獨的一個。我們可以下這麼大的決心,靠什麼?靠這個信念啊,我覺得就是要吃素。 你把這個東西樹起來,把這個稻草人樹起來,樹到戒禁取為止,樹到死為止了,它是可以這樣的,認知習慣是可以轉的。信仰的力量是非常強的,關鍵是你做不做。 

1.2.2、正確的方法 

1.2.2.1、正確地隨順因緣 

第二個,有沒有正確的方法。從決策力的角度上來講,世俗的很多方法,基礎都是一樣的。佛法也是要用這些分析、判斷,用各種資 源。我們剛剛破斥過「一切都靠業決定」這種說法,這個是邪見。佛法 講緣生緣滅,是各種因緣聚合的。我們一再強調這個隨緣,隨緣是極大的智慧。隨緣是什麼呢?隨順當下的各種緣,完成目標,你在這裡面要發揮作用。發揮什麼作用呢?智慧的作用。最終的發揮幹嘛呢? 要能產生自他的福利,這個福利不僅是當下的,它對未來也要有福利。 你看這個隨緣,這個隨,哪有那麼容易呀?你真正能夠「隨」起來,你才會無往不勝。我們很多事情搞不清楚,做不成事,是因為你隨不起來,你隨不了緣,你要麼攀緣,要麼消極、自暴自棄,那結果當然它就不可能有成功啊。所以說,在很多層面上,其實最難的是觀待緣起,你觀察完這個因緣以後,你還能夠創造組合因緣,這是符合佛陀教導的。但是創造組合的前提還是這個「隨」,它不攀緣,它不強迫,既不 強迫自己,也不強迫別人。這個創造和組合是基於這個觀、這個慧來的。面對你的孩子它也是這樣。 

1.2.2.2、決斷的類型 

所以,基本上決斷類型大概會有多少類呢?一種是冒進,喜歡冒進、但是經常後悔的人,我們叫冒進多悔型。他們就是容易激動,人家一說什麼,「欻」就起來,然後自己不做分析、總結、判斷,一堆昏 沈、睡眠的心所,跟著就去了,頭腦發熱,然後做完就後悔。考慮問 題就很欠周全,這些過程(信息數量、信息質量、專業知識、整合分析能力、決斷擔當、情緒管理、對結果的心態)都沒有。 

還有一種人,他是少進寡悔的人。少進寡悔型的人基本上承擔決策風險的能力很差,考慮問題很狹隘,他沒有那種大格局,「我寧願不做,我也不犯錯。」 

那勇進善謀型,這是世俗的說法,但是用佛法也是講得通。勇呢, 就是精進。善呢,如果從佛法的角度講,就是善心,它就是智慧,業 果智和四聖諦的智慧。謀就是觀緣起,就是隨緣。你要是具備這樣素質的人,那就會相對地處理好決策的風險性,或者你不會有追悔。當 然,在這樣的過程中你可能多多少少有點武斷,但你有決斷地擔當,你對這個結果願意承受。因為人無完人,因緣的東西不是你可以控制 的,它是無常、苦、無我的,所以他多多少少是會犯錯的。 

我們不能在課上講太多,大家去做,如果有興趣的人就可以組成 一個小班子,不管是你個人的重建,還是小孩的初建,然後我們在這個小班上再做具體的輔導,就會比較好一點,不然就佔用大家太多的時間講很多世俗的東西。 

1.2.2.3 訓練即入即出 

一些同學提出來說,什麼是即入即出?怎麼樣即入即出?即入即出是老話題,這個問題講了很久了。簡單來講就是說,我現在想乾什麼,我就能從當下開始,專心致志地只做這件事,其它的所有事對我不產生干擾。舉個例子講,你一個小時之前正在跟客戶談判,各種思路,各種激盪,你的心非常地活躍。談完了,送走客戶了,終於有半個多小時可以休息一下,打打坐吧。這個時候回到辦公室一坐下來, 一決意,眼睛一閉,你就能覺知呼吸,半個多小時沒有妄念,剛才那個談判的過程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半個多小時一座,你起來了,坐回辦公室,馬上就可以對談判的事情進行再復盤,復盤一下,把這些同事們喊來說,「剛才我們這個問題,有「一二三四」哪些方面的事。」 它就又可以繼續,就是即入即出。這個東西呢,它也屬於多生多劫帶來的。但可不可以訓練呢?可以訓練。從哪裡開始訓練呢?它不是你講一下就可以的。要養成一個不良的習慣——要乾壞事,誰都會,不用教。但是你要培養一個良善的素質、良好的習慣,是如此的難,你 要下很大的決心,要有勝解,還要有非常強大的善欲才可以。要從哪里開始呢?從正念正知開始。你每時每刻能不能訓練正念正知?一切世間出世間善法都是從這裡開始的,沒有天上掉下來的。比如說,在日常生活中,你不訓練正念正知,然後說戒定慧三學,多麼高、多麼 厲害。有麼?有,那是奇人,很個別,萬分之一。你屬於那萬分之一的就可以,你不屬於那萬分之一的就老老實實,從正念正知開始做起, 培養你的念。第二個呢,做事情的時候不要一心二用,更不要三用五 用,養成習慣。炒菜的時候專心炒菜,切菜的時候專心切菜,不要一邊切菜一邊聽開示,不要一邊切菜一邊聽音樂,一邊開著新聞,一邊聽開示;或者一邊吃飯,一邊刷朋友圈,一邊吃飯一邊看新聞看播報, 這個都是極端地傷害你的心的行為,不要一心二用。然後訓練這個勝解,做什麼就做什麼。你的心在哪裡呢?就是比如你坐在那,決定這半個小時幹什麼,那你就這麼決定,這是決意巴拉蜜,這個是要練習的。這個時候,只要不是天塌下來,任何事情你不要管他。你會有很多理由、各種各樣的理由冒出來的,不理睬它,一次、兩次、三次、 四次、五次、六次、千百次,你是這樣決定,你的心才慢慢能夠形成這樣的東西。那麼在做的過程中,它會習慣性地冒出來怎麼辦?就打包扔出去,再來,再打包扔出去,再回來,一次一次、一次一次這樣練。但每練一次就要鼓勵,只有鼓勵的東西才能重復,一定要記住! 自己哪怕一點點的進步,要鼓勵下自己的心,「真棒!太好了!我看到你的進步,讓我們繼續努力。」要鼓勵自己,不斷地鼓勵,哪怕覺知到一個呼吸,也要鼓勵自己,「太好了!」你不鼓勵善法,難道鼓勵那個貪嗔痴嗎?我們一般習慣於鼓勵貪嗔痴。我們要鼓勵善法,你不斷地鼓勵,慢慢慢慢地好習慣就會起來,擇善而固執,定下來。這個過程特別要記住一點,什麼呢?就是,那種嗔、那種壓制,不要起來。我們很多人訓練這種即入即出,訓練這種決意力,其實都帶著這個嗔: 我堅決要怎麼樣。你聽著都咬牙切齒的那種,那個有決意嗎?有,嗔決意,嗔相應的決意。最後你做什麼事情,是做成了,可是渾身緊繃, 最後搞到後面,老一點的時候都心臟病發作。這是不對的。在這個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個東西。如果願意訓練的,立下一個計劃、 一個善欲,一一排出來,我什麼時候到什麼時間,我要練習這個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我碰到了問題我要怎麼解決,可以交流,隨時歡迎,可以提出來。 

二、八步梳理法介紹 

本來是準備等到我們把幾個心所,特別是痴、無慚、無愧、掉舉這幾個遍一切不善心的心所講完,再來講八步梳理法。但是有的同學說這個八步梳理法還是想瞭解一下。我想八步梳理法是一直貫穿我們的全部過程的,稻草人要不斷地拆,先講講也好。剛好我們已經聽完幾個心所了,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做一點調整,有些人自己可以試, 加入梳理組,互相學習。所以今天再把這個八步梳理法在這裡簡單地給一些新同學講一講,老同學也可以再復習一下,因為有一些心所加進來,要有一點點小變化。加入梳理組的同學都很熟悉了,我們開始 於多倫多的阿毗達摩學佛小組,愛陽他們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和善法。 

2.1、八步梳理法的前期準備和核心要點 

2.1.1、具備強烈的善欲、信心和精進八步梳理法的細節和步驟都有了,我們就不用一個個來講,我把一些重點給大家說一下。第一個,對於使用八步梳理法,你有一個強烈的想改變的願望,這是欲心所。然後,對於要改變什麼,你有清楚的認知,你決定你要做這件事情,然後對自己和對這個方法有信心。 在這個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困難,對於很多困難我們要用學習過的「正精進」,「正精進」是已生善法令增長,未生善法令生起,已生不善令斷除,未生不善令不生。帶著這樣一份心,是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只要有一點進步,那都是你的,不是我的,所以精進不懈、堅持不斷才能走下去。有很多的問題呢,我們都幾十年了,有些同學六七十歲 了, 兩、三歲,四、五歲,七、八歲形成的家庭問題到現在還在困擾著自己,這中間幾十年不斷地重復傷害自己。這麼長時間了,你想拿個筆頭寫一下,八步梳理完了,這樣就解決問題了,那也太容易了。 佛法是很好,但是好到什麼程度就要看自己的巴拉密,淨化自己煩惱的這種巴拉密。我們不在佛陀時代,我們也多數沒有「佛陀講一個四句偈就證阿拉漢」這樣的巴拉密。所以我們寧願想象自己笨一點,但 是要解決的這個心,始終不變、堅持不懈,用心地陪伴自己的心再成長一次,回到三歲、五歲、六歲、七歲,再長大一次,帶著這個心很歡喜地去做。我們活到六七十歲了居然還有機會讓自己重新再長大一 次,這是什麼待遇呀!心重新再長大一次,那麼這樣的一個梳理對我們未來無限的生命都是不可思議的功德、價值,要有這樣的心態,而不是「我很害怕回去」。那你就留著唄,帶到下輩子去。最好不要這樣。這個是前期準備,我們講尋找稻草人,現在我們用「稻草人」這個詞也習慣了,一講大家都懂了,以前沒有用這個詞。再一個要放下有期望的心態,認為我梳理一下,就什麼煩惱都沒有了,或者能達成怎樣的效果。這誰也不能給你保證。因為這跟你的心態有關係,跟你自己用的方法熟練與否有關係,跟你的信心各方面都有關係。放鬆調整,就當作做一個作業題一樣的,沒有人要壓迫你要考一百分。 

2.1.2、用本子手寫 

拿個本子,一定要用本子,最好是手寫,比在電腦上寫都強,我是比較強調這個。很機械地原始地拿一個紙本子,拿一個爛筆頭寫下 來。這個寫的過程,跟你敲的過程,跟你想的過程完全不一樣。寫比敲好,敲比腦子空過要好。你隨便拿個本子,反正眼睛一閉,先浮現 出來的記憶就先寫,或者說從記憶深刻到一般。不一定要從小到大。 眼睛一閉一冒出來的你就給它寫下來。寫下來就放邊上。寫下來哪些 東西呢?比如說是什麼時間?盡可能地清楚,記不清楚就算了,但盡可能地準確一點。時間、地點、人物、場景、事件整個的過程,當時 內心的感受。這個很重要,要把這個感受寫出來,經歷了多長時間, 後面有沒有重復,都寫下來。想不起來不強迫,有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想到哪一個階段就寫哪一個階段,讓它自己浮現出來。我們發現很多同學剛開始梳理的時候,十歲以前的記憶都是沒有的。慢慢梳理完後,以前的記憶會不斷地浮現出來。而且浮現出來的記憶中,有很多都是他根本沒想到的很深刻的記憶,或者傷害性很強的記憶,但是他選擇性遺忘,自我保護機制將其屏蔽了。所以開始的時候,你就這樣寫下來就行,寫完就放著。有些人在寫的過程中有很強烈(的情緒),沒關係,強烈到想哭就哭一會,你覺得很煩躁不想寫,你就先放放,想寫的時候再寫,過幾天再說,不著急。反正幾十年都下來了,不差那點時間。最後基本寫下來,你可以回頭看,有時候可以翻回來看看, 你會發現這些東西對自己人生影響的一些脈絡。 

2.1.3、不要生搬硬套 

那麼你想好了,想拆稻草人,你就挑一件出來。你自己問你的心想挑哪一件,不要用你的腦子想,而是跟你的心交流一下,坐在那裡閉上眼睛,說:「挑哪一件,哪一件開始?」心裡選擇的哪一件,那就拿哪一件來。一般情況下,時間最早或者記憶最深、影響最大的某件事對你的生命的影響最大,但是也可能它很痛,你覺得先不著急,那也沒關係。用的時候八步法和一念之轉結合起來,為什麼?我們後面會講。但是不要生搬硬套,一定要記住,不要生搬硬套。什麼叫生搬硬套呢?就是我們學下來這麼多的名相,你要往上套,套完了以後你自己往裡面鑽:你看我就是因為無明,因為不接受因果。然後你就嘴巴在說,內心一點觸動都沒有,這個就沒有用。不要去套名相。真實的內心感受,真實的內心觸動,要碰到才行。然後會有排病反應,這 個大部分人都有。有時候就是覺得身心無力啊、悲傷啊、或者焦躁啊、或者跟生一場病一樣啊,都很正常。這個時候出現怎麼辦呢?就是一 定要有正念,如實觀察它。觀察你的心,它這樣起伏、它這樣悲傷。 陪伴它,看它怎麼起伏怎麼悲傷。然後想休息就休息,想睡覺就睡覺。 千萬不要去跟隨,不要餵養,餵養就是你認為:「啊,我真的是很可憐啊。這傢伙真的是很可惡啊。」你再去餵養它,你就白梳理了,就把原來的這個東西又增強了一次,就不斷地重復。這個重復是不好的。 所以一般很多心理學上,比如經常用回憶,總是回憶啊回憶,只回憶不梳理是不行的,一直回憶就會不斷地增強自己那個錯誤的「想蘊」, 跟祥林嫂一樣的,最後就崩潰了。 

2.2、八步梳理法的步聚 

2.2.1、接受事實 

我們接下來講這個八步法。第一步原來叫「接受果報」,現在改為 「接受事實」。後面的其它步驟:分析原因、反向觀察、見到過患、放下成見、心的超越,這裡沒有什麼改變。接下來是「消除慣性」。原來是叫「尋的止息」,因為很多人搞不明白什麼叫「尋的止息」,我們就把它叫為「消除慣性」,意思就是:道理明白了,習慣性的東西,還是會不斷地出來。於是就改成了「消除慣性」。當然大家有更好的詞也可以用。當我們把過去的那些記憶寫下來的時候,如果你的心可以面對、 願意去梳理它,我們就可以直接開始。 

如果你覺得還是很難受,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八步梳理第一步就是接受事實,你連這個事實都沒辦法接受、一想到就是痛苦得不行的話,那怎麼辦呢?那你就要做一下前行,對小時候那個小孩,想到小孩的那個遭遇,對她表示同情,給予同理心,然後要認知移情。我們以前沒有認知移情,現在你學了認知移情,因為我們有想蘊標記了, 有了認知了。因為這個小孩是你自己,那麼你可以嘗試讓你的心導向過去的那個孩子的心理狀態,他/她的心流裡面,對他/她的認知表示理解。你當時就是有這樣的認知嘛,你這樣的認知就會有這樣的感受。 然後接受他/她,允許他/她釋放,情緒的釋放。就陪伴他/她,把他/ 她當作你的小朋友一樣的,陪伴他/她,允許他/她釋放。他/她願意哭就陪著他/她哭,把他/她內心的情結先釋放一下,一般就能過了,沒有什麼大問題。這是先做一下前行。然後接下來開始,第一步就是接受這是一個事實,如實客觀地接受。我們前面給大家發了《箭喻經》, 發這部經是想說什麼意思呢?就是你中箭了,你中了一支箭,是諸緣 造作的事實,是有很多因緣條件的。由於某一件什麼事,你是怎麼做的,然後你爸你媽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或者你爺爺你姥姥又是個什麼樣的狀態,這些都是因緣條件。在那個時空裡面,這件事情發生了,你感到受傷也好,或者你感到很快樂被表揚了一把也好,對一個無明凡夫來講,你都中箭了,就中了一支箭。在這個事實裡面,你嘗試去體會自己和他人的 dukkha(),那個 dukkha()它包含了 什麼呢?就是包含了這個變異,就是我們講的「無常」。就是它突然就這樣出現了,它不是一直出現的,不是一直都這樣的。雖然有一些同學說,我爸我媽就是一直這樣對付我的,是一直這樣。那你給他算算大概有多少次?能不能超過一百次?不會的,沒有那麼久的。我們一般講「經常這樣」的時候,一般也就是五次六次,十次八次都算是很多 了,即使是十次八次它也不是一直的,不是二十四小時都這樣幹的。 它是無常的,是變異的,然後它是受逼迫的。我們講的「苦」是逼迫感。 他也是受逼迫的,你也是受逼迫的。他也是無名火冒出來的時候不知 道是受迫的,他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冒出來的,它是不受控的, 「非我」 的,不是他能夠控制的。那你體會自己和他人的那種 dukkha() 運用的工具就是緣起的觀念,就是看是什麼樣的因緣引發的。「不知道?」但是一般情況下,從業的法則來講,一個孩子在未成年之前, 比如說十六歲之前或者至少十四歲之前,大部分的遭遇都是自己過去的業。以前我們跟大家講過,未成年的時候,因為你暫時還不會造作很強的善業或者惡業,乃至速行心路的第一個速行心都可以造作很強的業讓自己在這一生感果的,這種可能性比較小(:第一個速行心 所造的業是當生感果)。大部分的人未成年時所感的業都是過去的業。 所以不能怪別人,都是你自己過去曾經造下的。雖然你可能很難接受,因為你沒有看見,但是你如果相信佛法的時候,它真的是就這樣。未成年之前遭遇的大部分都是自己過去的業。但是至於說是什麼緣引發的呢?那就不一定了。跟你的習慣、你的隨眠、你的過去隨眠煩惱有關係。比如你很乖巧,然後你就被表揚;你長得很漂亮,你也被表揚; 你很拗,你總是不聽話,你就會挨打;或者更可憐,就是莫名其妙, 你很乖巧也挨打,那也是有的,比較個別,但那也是你的業。你好的遭遇,或者好的出生,好的容貌,好的才智,好的能力,被贊許,被肯定,也是中箭的,不是你受苦才叫中箭。那你自己體會一下,你從小到大如果是一直都被表揚,你現在會是一個什麼狀態?我們剛剛講過,那個慢,那個 māna,就一定是伴隨著你的,你會非常自負,很頑固。你非常漂亮,但是你非常自負,這是可能的。那麼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它是當時的因緣聚合。然後這個緣結束了,這個事就過去了。 後面可能有重復,但也是緣生緣滅的。這個事實的發生,觀察到自己 和他人的無助,這種受逼迫,這種不可控,先體會。接著下來我們分析原因。接受事實在四聖諦里它就是了知苦諦,果報成熟這是苦諦。 

2.2.2.、分析原因 

第二是分析原因。這樣的一個事實發生的時候,我們剛才講有很多緣,有很多因,你逐條逐條地把它寫下來:哪些是自己的原因,哪些是他人的原因,還有沒有第三方的原因,還有沒有除了第三方之外的,我們講的環境的原因、社會的原因,比如加州大火的原因,都是可能的。又比如川普下一個指令,說微信不能用。今天說又有好消息了,微信聯盟委員會告贏了。這些都是各種因緣。那這個過程裡面, 我們要特別小心的一個方面——就是不要以他人的過失來掩蓋自己的過失。因為我們習慣于歸因於外,都是別人不對:我媽不應該這樣, 我爸不應該這樣,我姥姥不應該這樣,我爺爺不應該這樣,這樣對我 傷害,根本不懂孩子。一堆的都是別人的問題。然後,也不要以人善 為必然,人家對你好是必須的,從小到大,家人對你好是必須的,表揚是必須的,我有任何需求你應該滿足我是必須的,那就成問題了, 問題就大了。我們現在很多孩子也是這樣,覺得爸爸媽媽完全不懂得教孩子,對我是如何如何啊。想我們做孩子的時候,誰把我們當孩子 看啊,爸爸媽媽忙得半死,根本就沒有空管你。你就跟那個街上自己玩的小狗沒什麼區別。晚上你要回來吃飯就回來吃飯,不回來吃飯你 就不回來吃飯,沒有人會把你拐走的。我們是這樣長大的。我們沒有覺得受什麼傷害啊。你天天錦衣足食,然後對父母親一堆的抱怨,為 什麼呢?因為父母管太多了,你太舒服了,你覺得別人對你好就是應該的,哪怕說你一句你就覺得太不理解我了,那就撞牆吧,動不動就 跳樓,沒有逆商,沒有受過挫折教育,就是這樣來的。不要以人善為必然!這個工具就看到自他雙方背後的期待,都是三顛倒。對方的稻 草人是什麼?無明愛取是什麼?你自己的稻草人是什麼?然後在這個稻草人的蒙蔽下, 你的無明愛取是什麼?兩邊都要看。一次是稻草人經歷,兩次三次完以後就變成心顛倒了,稻草人就是真的人了,這個過程你要看到,(這個是)分析原因。 

2.2.3、反向觀察 

然後反向觀察。接受事實和分析原因都是去到那個當下去觀察、 去分析的。反向觀察就是你看到自己從那件事情發生一直到你現在, 看它對你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兩個方面:如果你當時遭遇的是好事,從反面看;如果當時遭遇的是不可意的所緣,是痛苦的,就從正面看。 把硬幣翻過來,翻一個面。一方面,任何苦受都有正面的價值和意義, 一定有的。另一方面,只要是在沒有智慧的情況下,被肯定、被贊嘆、 被表揚,也一定會有負面的習慣長出來的,就是受到扭曲的這種認知 而成長起來的一種慣性。對於受苦,就有一種正向成長起來的能力。 對於快樂的、被表揚的這種,它會負面成長。比如說你老是被表揚,老是被肯定,那你長大了都要被肯定,不被肯定你就受不了。也要看到這個東西。 

2.2.4、見到過患 

第四,你看到由於這種扭曲,成長起來的慣性,它的過患。那過患是什麼呢?第一個,過去的那件事,它是怎樣成為一個稻草人,然後慢慢地變成想顛倒、心顛倒。然後不斷地中箭,一次一次地再中箭, 這個要去看到。不斷地在中箭的原因,要把獎勵機制和保護機制這兩 個結合起來看,要看到在裡面的獎勵機制和保護機制的觸動下是怎麼 扭曲成長的,而這個扭曲成長產生出來的負面情緒,和你的性格被負 面塑造的這個過程,要觀察到它的苦——第二次中箭的苦,不斷地自 己中箭的苦,你要認知到它。我們的許同學說,「堅決不梳理,因為不敢碰啊,太苦了!」但是,禪修各種各樣的問題。我相信你生活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深刻地看到現在的苦, 以及這個苦你不去解除它,未來會產生更多的苦。要去觀察這個東西。 當你真正從內心生起這樣的想法:這真是沒有必要的一件事情,應該把它放下。這時你才能生起想放下的這個心。 

2.2.5、放下成見 

我們讓大家做的作業,從顛倒想轉為慧想,就是放下成見的過程。 可以用的經典,最好用的就是這個——《箭喻經》。前幾天發給大家 了。佛陀說:「諸比庫,不聽聞法義的凡夫,當感觸到苦受的時候, 會感到傷心,感到不幸,感到悲哀,搥胸號哭,內心迷亂,他會領受 身和心兩方面的感受。諸比庫,就比如一個被射了一支箭的人,再被射第二支箭,他領受兩只箭的感受。同樣的,不聽聞法義的凡夫,當 感觸到苦受時,會感到傷心,感到不幸,感到悲哀,搥胸號哭,內心迷亂,他領受身和心兩方面的苦,當他感觸到苦受時,便會生起厭惡, 對苦受有厭惡的人,內心潛藏著厭惡的性相」。如果你一直都有這種 對什麼東西厭惡的習慣,那只要這些一出來,你就排斥,就感到苦。 就像我們那個同學所講,我現在一看到高大的女人我就排斥。佛陀說, 當他感觸到苦受時,便會對欲樂生起愛喜。這個怎麼講呢?就是你一 看到苦你就會想趨樂避苦,這是為什麼呢?「不聽聞法義的凡夫,除了用欲樂之外,便不知道用其它方法從苦受之中出離啊。」明白了嗎? 同學!「不聽聞法義的凡夫,除了用欲樂之外,便不知道用其他方法從苦受中出離。由於對欲樂有喜愛,他對樂、受潛藏著貪著的性相。」 就像我們講,「別哭了,別哭了,我給你買個好東西」;「別哭了,我們 去喝杯酒,今天一醉方休。」就是這樣的。以為用那種東西可以替代你的苦,其實是飲鴆止渴。「他不能如實地知這些感受的集、滅、味、 患、離。由於不能如實地知這些感受的集、滅、味、患、離,他對不 苦不樂受潛藏著無明的性相。「如果是沒什麼感受,你平常的時候就是無明。所以說,要做一個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啊,要把這個顛倒想轉化為慧想。不要像佛陀所講的:你中了一支箭了,你不是說把這只箭趕緊拔出來,而是說你們告訴我,這個箭是從哪個方向射過來的?他是什麼人?這個人長啥樣?他是男的還是女的?這個箭是用銅做的還是鐵做的?是多粗啊,直徑多少?我們著急的是這個東西,而不是把箭拿出來。不拿出來還不算最糟,最糟的是每次想到有人射你一支箭,由於對人家射一支箭抱有不滿,你每次都把這個箭再往裡面插一次:啊,那個混蛋射了我一支箭,那個人射了一支箭。然後一次一次地插。這樣你不斷地中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第四支箭、第五支箭... 不斷地射向自己,射了幾十年。要看到這樣的過患,一定要把它轉過來,把這個箭拆了,療癒,把稻草人拆了。這個時候我們用到一念之轉,很多人可以用一念之轉。一念之轉,簡單來講就是這個念頭是錯的,這個是稻草人,把它拆了。然後,我們對自己對他人要有慈心、 要有悲心,先寬恕自己,再寬恕他人。接受自己有這樣的苦,也接受自己在這個苦的陪伴下成長出來這樣的扭曲的能力。然後對自己的這個經歷接受、寬恕、慈愛自己,然後再寬恕他人。寬恕他人是為了自己,而不是說你寬恕他人,別人能夠一下子賺到一筆錢,得到什麼好東西一樣的。寬恕他人真正受益的是你自己,這個以前我們講過很多故事,在這裡就不再講了。如果你還是不可以的話,就回到當時這個場景,繼續觀察它的這種不可控、它的苦迫、它的無常、它的變異、它的非我。這個事情它過去了,不要不斷地再傷害自己。你要把它放下,就轉念,要轉過來。把那個顛倒想、那個稻草人拆了,拆掉它, 要替換,替換成什麼呢?就是當時你這樣的遭遇是什麼樣的情況,用智慧來去觀待。 

2.2.6、心的超越 

然後是心的超越。就是我們如果一直把這樣一件東西放在你身上, 心裡面不斷地去重復,你的生命就在底層次里循環而不能超越。你跟 它一直都在一個頻次上面,你的生命格局沒有上升。生命格局沒有上升,你就一直在受著這個層次的苦的煎熬。那這個層次的苦,你如果 覺得跟地獄一樣,那你的層次就在地獄裡面;如果你覺得這個層次生活得跟畜生一樣,那你就是在畜生道裡面;苦得跟鬼一樣,就跟鬼道 一樣。你放下以後呢,你就輕鬆,至少在人道和天道了。要認知,你要從這裡面超越出來,不跟它計較,不要老在這裡面跟祥林嫂一樣的, 天天嚼巴。要樹立熄滅自己煩惱的人生宗旨,寶貴的生命不能用來和這些不善所緣計較,要跳出來。這個我們後面會不斷地講心的定則、 業的定則、四聖諦的應用。 

2.2.7、消除慣性 

放下成見了,心也願意超越了,重新有一個很強的欲要超越了。 但是一碰到類似的場景,那股力量還會出來。那種慣性我們叫貪尋、 嗔尋、害尋。為什麼?它有親依止緣的緣力。雖然這個稻草人被你拆了,但其實這個稻草人它無數次重復在你的名色流裡面。這個根是拆 了,但是這個中間的每次重復所形成的力量它還在,所以時不時你一 碰到,「啪」那股力量還會出來。但是這次出來跟以前你一頭扎進去是不一樣的。你能看到它還有力量在這,但我不陪你去,我不跟你玩,我不餵養你。這個時候我們就作意善相,把心轉向慧想。以撅出撅, 就是換一個橛子,比如我們劈柴火的時候,塞一個橛子進去,再敲一 下,再塞一個橛子進去你才能把它劈開。不良的東西一出來的時候, 換一個善的進去,可能不能完全拔掉,但你塞一個新的進去。一次一次就能出來,然後重復梳理,作意止息,不想這個事情了,你再起來我不陪你了。念處正知,隨觀善相,就是正念正知自始至終都是要有的,然後繼續觀察它的無常、苦、無我。 

2.2.8、修補重建 

最後,如果有可能,要做修補重建。這個拆稻草人很重要的一點 大家要記住,就是稻草人拆掉了,你一定要用慧想替過去,你不能把它放空了。放空了就是:這個東西不想它了。好像你是搞明白了,其實然後它會有新的稻草人又成長出來,跟它一樣大或者超過它的影響 力。所以修補重建這個稻草人要替換。那麼在前面的基礎上,以慈悲開放的心態,最好能跟當事人做傾訴交流。傾訴交流最好的方法是不 管是你對,還是她對,都從你向她懺悔開始,請求身語意冒犯的原諒, 不管是他錯了。他可能錯一次,但是你在你的心裡面罵了他一萬次, 是不是?可能都不止。向他請求原諒,不管他的對錯。你只要說都是你錯了,你這個交流就能起來。對方也能看到自己的錯誤,然後雙方就能夠敞開,他可能就會向你承認錯誤:「我不對了。」他一承認自己不對了,你們這個想蘊結構就重建了。然後要做善行補償,給他迴向。 懺悔的時候不要空手去,帶點東西,意思就是這樣。然後在重建之前,多給他做慈心,做回向,有準備地去完成。整個過程下來,要專注問題的解決。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不是拿八步法的框框來套,每點每點去套,而是內心觸動了沒有?問題解決了沒有?有沒有解決你很清楚。然後致力於四正勤。四正勤是什麼呢?已生善法令生長,未生善 法令生起。已生不善令斷除,未生不善令不生。有沒按這個來?始終是基於這個角度。 

 

這個就是簡單地讓一些新同學有個瞭解,具體的請大家報名梳理組去梳理,我們今天的課到這裡,迴向功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